你可以这样找创意

你可以这样找创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Keri Smith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畅销书《做了这本书》作者凯莉‧史密斯告诉你,
如何从周遭事物发挥想像力,寻找源源不断的创意

  随手翻,任意学,跳脱常规
  本书每一页,都是创意的起点!

  王士俊/西屹设计团队的创意总监
  林怡芬/知名插画家
  颜忠贤/实践大学教授

  任何特定时刻,无论身在何处,你身旁都会有数百件有趣而且值得记录的事物。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德国当代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

  如果你──
  觉得创意好难,抱怨生活榨干灵感,
  问题可能不在于你没有创意,
  或者你的环境不够创意,
  而是没有找到开发创意的方法。
  创造力来自我们从不同角度观看事物的能力
  可是──
  怎么样才能找到不同角度呢?

  艺术家和科学家怎么探索世界?他们的创意打哪儿来?观察、收集、记录、分析、比较,他们以惊人的相似方式解析世界。作者从中获得启发并应用于生活,在本书归纳出59种创意探险方法,引导读者用新奇眼光看日常环境,发挥想像力,从生活本身激发创造力。这些练习观念简单、新鲜有趣,大人小孩都适用,像是捡拾在路上看见的第一样东西、记录无意中听到的对话、收集气味、绘制声音地图、用触觉来观察、混合三种不同水源组成新的生态系…。从做中亲自体验,就能像艺术家及科学家那样创意思考。

  像艺术家和科学家一样创意思考
  跟李欧纳‧柯恩 卡尔维诺 爱因斯坦一起做
  
  来自艺术家和科学家亲身力行,
  59种好玩的创意探险练习,
  就在日常生活进行,
  指引你观看的不同角度,
  不再羡慕别人好有创意。
  任何事都可以当作起点,从你所在的地方开始。
  跟着他们一起做──

  ˇ开始收集你在路上发现的第一件东西。
  (雕刻家亨利‧摩尔收集各种捡来的东西,将它们视为大自然的雕塑品,也当成自己创作的源头。)

  ˇ描绘或记录每日例行事务所使用的物品。
  (诗人歌手李欧纳‧柯恩经常如此做,当成一种冥想练习。)

  ˇ为你的城镇创作一幅画像,想像你在画中遇见的每样事物,都充满魔法、夸张变形,或与现实稍有出入。
  (作家卡尔维诺笔下的《看不见的城市》。)

  ˇ收集你觉得有趣的话语字汇。
  (诗人韩波把他收集的成串英语字汇放进诗里,营造特殊声响效果。)

  ˇ在日常生活中做「思考力实验」,提问一些唯有用想像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借着提问「若能乘着光束旅行会是什么样子?」,果真构思出相对论。)

◆创意探险适用族群

  ˇ儿童(成人引导)
  ˇ教导儿童发挥想像力的老师和家长
  ˇ寻求灵感的成人
  ˇ动脑的创意人
  ˇ艺术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凯莉・史密斯Keri Smith


  畅销作家、插画家、发想家,出版数本谈论创意的畅销书,包括《做了这本书》(Wreck This Journal: An Invitation to Explore “Creative Destruction”)。她的几个想法: 「艺术家的生存之道」(the artist’s survival kit)、「如何让自己感到不该成为艺术家」(how to feel miserable as an artist)、〈100个写日记的方法〉,深受读者好评。合作的插画单位涵括知名的蓝灯书屋、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Hallmark卡片公司等。她的部落格深受欢迎,每日超过一万人次点阅。

  近几年她以「生活创意」为主题,在北美各地演讲并带领工作坊。

译者简介

谭钟瑜


  中国文化大学法文系毕业,资深编辑,曾于法国研读西洋美术史及博物馆学。现为专职译者,译有《以色列》、《文艺复兴》、《法兰西的荣耀与坚持》、《罗浮宫》(合译) 、《法国》(合译) 、《英国》等书。

图书目录

如何使用本书
探险#1:就从坐着的地方开始
探险#2:收集经验
探险#3:光线
探险#4:每日的步行
探险#5:看见的第一件东西
探险#6:考古挖掘
探险#7:色彩的世界
探险#8:缝隙
探险#9:珍宝盒
探险#10:一件东西
探险#11:差异
探险#12:五十样东西
探险#13:收集字体
探险#14:声音地图
探险#15:消费者
探险#16:调查表
探险#17:速成雕塑
探险#18:结构
探险#19:捡拾「涂料」
探险#20:小念头
探险#21:最喜爱的街道
探险#22:看人
探险#23:如何揭露一桩秘密
探险#24:搭配组合
探险#25:水
探险#26:变成李欧纳‧柯恩
探险#27:偶发艺术
探险#28:不用眼睛观察
探险#29:触觉板
探险#30:旅行史
探险#31:发现声响
探险#32:魔法世界
探险#33:排列
探险#34:有趣的垃圾
探险#35:看不见的城市
探险#36:关于无生命物品的真相
探险#37:观察时间
探险#38:和约翰‧凯吉到杂货店购物
探险#39:将食物当作艺术品
探险#40:改变状态
探险#41:发现脸孔
探险#42:在地知识
探险#43:捡起纸张
探险#44:到图书馆探险
探险#45:自己的民族志
探险#46:发现图案
探险#47:污渍的形状
探险#48:用取景器探险
探险#49:捡拾话语
探险#50:发现气味
探险#51:非线性生活
探险#52:迷你生态系
探险#53:捡来的书写工具
探险#54:树的语言
探险#55:改变每日经验的方法
探险#56:如何纳入不确定性
探险#57:思考力实验
探险#58:拾荒游戏的收藏品
探险#59:如何漫无目的闲逛
田野工作
做好展览的准备
词汇释义

图书序言

一粒沙见一世界/王士俊

  一粒沙见一世界,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书。之前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有人问海伦‧凯勒:「你怎么分辨白天和黑夜呢?」海伦‧凯勒回答说:那不难,我用嗅觉来分辨。」白天的空气比较轻柔,气味比较清淡,而且大气中的活动和震颤也比较多,到了晚间,空气就变混浊了,而且可以感觉到任何东西里面的活动都减少了。作者观察与汇集事物的方法,与我几年来的体验非常相似,当然如果你有另一半的话,也许要某一种星座特质的人才能相安无事!

  如果您从事启发性的工作,不论是私人创作或是工作上需要创意,例如艺术工作者,有关于教授创造性课程的老师,或是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抑或是在职业上要有创造性思考的人,再也没有比实物的收藏,配合影像的的随机记录与描绘笔记,更能触发并变成深沉的记忆。它是一种生活的指纹,标记着正在发生的时序,由听觉的记忆、视觉的记忆、嗅觉的记忆、味觉的记忆,让我们所看见的形式变成了媒介,其存有反应了延伸的真实生活,抑或是窥视着另一种灵魂。

  常常有人问我,作为西屹团队的创意总监,及大学里设计课程的老师,源源不绝的创意是如何来的?我有五十多本由不同方式取得、大小厚薄不均的随身笔记本,里面记满了各种生活的触碰,有路旁荚果的形状、有柏油路面裂缝中隐隐乍现的蛇腹管、一块老木头上裂开的年轮、废弃工厂作业员自己制作的工作椅、长得像海胆的海边的风滚草、如同坛城般家用电脑内的运算器等。另有五十个33x23x13公分的材料置放盒,里面装满了平常随手收集来的不同材质,有金属、矿物、植物、动物、各种人造纤维等,内有海玻璃、飞鱼的一对翅膀、保丽龙颗粒(ps发泡塑胶)与水泥混合的吉清水泥块、完整蓬松的木棉花球、一撮狗毛(正好可以做一个狗毛毡杯垫的量)……等。另外有一些塑胶盒及罐子,分别装有一百多种平常收集来的种子,如印度紫檀的园翼翅果种子、带毛橘色的铁树的种子、光滑有漂亮斑纹橡胶树的种子、紫藤花扁圆形的种子、酸子树的坚硬种子、带皮榛果的圆形种子……等。几盒很香的香料、内有整颗的荳蔻、丁香、小豆蔻、小茴香、月桂叶、肉桂卷、俄立冈、百里香……等。打开之后释放出的香气,是一种做菜时食物味道的记忆。另外有一个盒子有一块世界级的干酪(PARMIGIANO REGGIANO)剩下的外皮静静地躺在那,并持续散发出诱人的浓郁香味,想像当时刨成粉撒在热腾腾刚捞起的通心面上,其散发出浓郁的奶香不需再加其他配料,那美好的嗅觉经验实在无法形容,视觉的记忆将唤起嗅觉及味觉的记忆,而味觉的记忆又唤起其他的记忆。

  虽然环境的给予有时候是过于喧嚣的,虽然知道现象的背后似乎隐喻着甚么,但是干扰太多,实可先留下讯息,日后再予转换及镜射,由镜子的镜像反射出的是物品真实的非真实,当时留下的讯息因为时间是在未来,它将会产生质变,但这是有趣的,并不一定现在看了要与前一段时间有相同的感受。

  手记本的记录或实体的收集记录行为,会储存在大脑颞叶里的海马体中;短期记忆的部分哩,而当我们再次由手记本或实体的收藏物中,看见各种感知的记忆,大脑会将它置入大脑皮层的长期记忆区中。

  此书让我们学习自省创意性工作究竟为何?我们是否太过于急切的镶钻研设计,我们描述它、钻研它、操作它、方法论的结果竟而找不到本质!事物的真谛是当下我们所见,并用任何方法记下的五感记忆。

图书试读



有一晚,无法入眠,我列了张清单,本书从此开始……

我经年累月从众多老师和艺术家身上学来的构想,来自于许多事物的累积,这是我自己探索事物的基础,有一刻一股脑儿迸出来……

如何成为世界的创意探险家:

1.    永远都在留神注意(留意你的脚踏之地)。
2.    将每一事物都视为生命体,而且生气蓬勃。
3.    万事万物皆有趣。靠近点儿看。
4.    常常改变路线。
5.    长期观察(和短时间观察)。
6.    关注发生在你周遭的故事。
7.    注意各种图案,展开联想。
8.    将你用各种方式取得的发现(田野笔记)记录下来。
9.    纳入不确定性。
10.    观察动作。
11.    跟你的环境来一场私人对谈。跟它说话。
12.    追溯事物本源。
13.    在调查中运用全部的感官。



读了几次清单之后,我发现……

艺术家与科学家以惊人的相似方式解析世界:观察、收集、分析、比较、留意图案。细看最喜爱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作品,我注意到他们有一项共通点──他们都是收集者。



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会因所选择的观看角度而完全改变。

一棵普通的树看起来很不同,在于我们是从远处或由近处看。若我们选择把它当成色彩调色盘来看,又会有所改变。或许你决定从不同部分来研究它;树叶、树干、生长形态、根系。你也可以选择观察一棵树在社区中如何发挥功能(例如做为聚会地点),或採轶事蒐奇的方式——生活在它周遭的人们有什么故事可述说?谁种了这棵树?树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这棵树周围的空间看来像什么?树是由什么做成的?视觉上,这棵树在一天或在一年当中如何改变?



创造力来自我们从不同角度观看事物的能力。

你就是创意探险家。

你的任务是详实记录,观察周遭世界,宛如前所未见。记笔记,将探险途中发现的东西收集起来。留意各种图案,复制,描摹,一次只聚焦一样东西。记下吸引你的一切事物。

无论你身在何处(在任何时间、在杂货店、在上班途中、在银行排队或生病卧床)都要身体力行。不用旅行到远方,毋需太多时间。



田野工作要诀:

1.    离家绝不忘携带笔记本和笔。
2.    练习「深度观察」或「深度倾听」时最好独自一人。
3.    请尊重你探索的社区,适用于自然、人类或其它各方面(也包括公众或私人财产)。
4.    若发现自己被别人质疑,「我正在进行研究」这句话通常可让爱管闲事的包打听消除疑虑。

期待意料之外(你将会碰到)。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