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图形、图解,
不只是表达意思的媒介,也是思考的媒介。
大多数人习惯以文字表达,在工作时以条列方式思考事情;但是一旦情况变得复杂,参与的人变多,文字的表达是不够的,也传达不出事项的优先顺序,也有见树不见林的问题。
图解的思考模式,可以让你掌握问题的全貌,特别适合用在分析、解决问题,或是沟通、传达的场合。
那么,要如何做图解?
其实图解的初始概念很简单,只要以「关键字」加上「圆框」与「箭号」,任何人、事、物,都能图解。
图解可分为三个步骤: Step 1:找出关键字,也就是找到关键概念,并为每个关键字分类,决定类别名称。
Step 2:为关键字画上圆框成为要素,并决定要素之间的关系(包含、邻接、重叠、分离、并列或群立),并且权衡比重,来决定圆框大小。
Step 3:以箭号表达要素之间属于连续、展开、顺序、对立、互动、扩散或因果的关系。
作者久恆启一,曾经负责企业里劳资协调的棘手工作,某次会议中,他以图解说明后,提案竟然立刻通过。原来是他用一张B4纸,将劳资双方的协调经过、重点与提案,全都画进图里。一边画着,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浮现出来。也就是说,图解过程中为了思考如何画图,最后,甚至连解决方案都想好了。
本书中有丰富的实例,教您自己动手做图解,你会发现「图解是思考的延伸」,或许能启动你未开发的理解力、企画力,让别人更容易了解你的想法。
试着抛开文字式的思考,进入图像、关系、变化的世界。那可能是右脑的世界。
(本书为《这样图解就对了!》2014年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