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

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養生
  • 美食
  • 健康
  • 食療
  • 營養
  • 烹飪
  • 傢常菜
  • 膳食
  • 食譜
  • 健康飲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吃素無負擔 吃素很健康

  運用當季當令天然食材調製齣健康美味的魯素燥、調醬料、醃拌菜、熬高湯15大秘方,並傳授正確清洗蔬果的方法及少油炸、少再製品、多拌炒的健康烹調法,讓全傢人吃齣營養美味的素食盛宴!

  本書從專業營養的角度齣發,破除坊間對於「吃素」的迷思,並依中醫食療的理論分成12大類養生主題,以簡單易學的食譜,讓讀者在傢也能輕鬆做齣養生素食。本書亦融閤食物份量的概念,讓不同年齡層、不同營養需求的人,可以從食譜中選擇適閤自己的美味養生素。

  附贈10道坐月子素食食譜

  簡單上手 天然無負擔

  3大理由讓你戀上素食
  15種秘方讓素食更美味
  70道養肝/補腎/護心/健脾胃等健康素食

  全傢健康,先從12大養生素開始

  【醒腦】增強記憶力、頭好壯壯、腦筋清晰
  【明目】消除眼睛疲勞、眼睛保健
  【護心】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強化血管
  【養肺】潤肺、清肺、強化支氣管
  【養肝】消除疲勞煩躁、滋補精神體力
  【健脾胃】幫助消化、避免胃酸過多、消脹氣、防便秘、排宿便
  【補腎】益氣補血、滋陰補腎
  【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抗過敏
  【更年期保健】抗憂鬱、補充鈣、養顔美容
  【補血】改善手腳冰冷、強化虛弱體質
  【安眠】寜心安神、助好眠
  【體重控製】飲食均衡、健康減重

得奬紀錄    

  本書榮獲【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健康好書推介奬】
  本書從專業營養的角度齣發,破除坊間對於「吃素」的迷思,並依中醫食療的理論分成12大類養生主題,以簡單易學的食譜,讓讀者在傢也能輕鬆做齣養生素食。本書亦融閤食物份量的概念,讓不同年齡層、不同營養需求的人,可以從食譜中選擇適閤自己的美味養生素。


探尋味蕾的深度與生命的韌性:《舌尖上的哲學思辨》 一捲關於食物、存在與人性的深刻對話 在這部名為《舌尖上的哲學思辨》的著作中,我們暫且放下對具體食譜和營養數據的追求,轉而潛入一個更為宏大且引人入勝的領域:食物與人類經驗的交匯點。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烹飪的書,而是一本引導你如何“思考”食物的書。 本書的開篇,作者以對“飢餓”的跨文化考察拉開瞭序幕。從古希臘哲學傢對“匱乏即欲望”的論述,到當代社會對“豐裕的焦慮”,飢餓不再僅僅是一種生理需求,它被提升到瞭一種形而上的存在狀態。我們飢餓什麼?是卡路裏的補充,還是意義的缺失?作者巧妙地引入瞭梅洛-龐蒂的現象學視角,探討身體如何通過感知食物的味道、氣味和質地來構建我們對世界的初始認知。每一口食物,都是一次身體對世界的確認。 第一部分:食材的形而上學 在對食材的探討中,本書避開瞭營養成分錶,轉而關注食材的“本真性”。 土壤與時間:慢的復權 本書花瞭大量篇幅探討“慢”的哲學價值。以慢燉的肉湯和需要數年纔能成熟的奶酪為例,作者深入剖析瞭時間在食物塑造中所扮演的角色。現代工業化生産的“即時滿足”正在剝奪食物的“時間維度”。我們不再尊重食材在土壤中積纍的耐心,也不再珍視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的“沉默勞動”。作者引用瞭海德格爾關於“座架”(Gestell)的理念,將快餐文化視為一種將所有自然資源都簡化為可供調用的“備用物”(standing reserve)的現代技術思維的體現。品嘗一塊經過數年陳化的古老葡萄酒,與其說是在品嘗液體,不如說是在與時間的洪流對話。 自然的倫理:誰有權定義“美味”? 本書的倫理學章節極具挑戰性。當我們將“美味”定義為一種純粹的主觀愉悅時,我們是否忽略瞭食物背後的生命付齣?作者審視瞭從捕撈到屠宰,再到最終擺上餐桌的每一個環節。他們提齣瞭一種“負重品嘗”的概念,即在享受食物的愉悅時,必須同時承載其生命代價的認知。這種認知不是為瞭製造負罪感,而是為瞭建立一種更深層次的“食物尊重”(reverence for the consumed)。書中探討瞭素食主義者與食肉者的哲學辯論,並非聚焦於營養對錯,而是關注“界限的劃定”——我們將“他者”置於何種位置,纔能確保自身的生存與道德的平衡? 第二部分:餐桌上的社會學 餐桌,是傢庭、文化與權力的微縮劇場。 儀式與斷裂:餐桌禮儀的社會符號學 作者分析瞭從中世紀歐洲的宴會到東方傢族聚餐的各種餐桌禮儀。這些禮儀並非空洞的教條,而是社會階層、親密程度和文化歸屬感的無聲宣告。舉杯的方式、入座的順序、分享的尺度,都構建瞭一套復雜的非語言交流係統。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餐桌的“神聖性”正在遭受侵蝕。傢庭成員各自盯著屏幕進食的場景,被描繪成一種“共處的疏離”,個體被原子化,共享的味覺體驗被切分成無數孤立的感官數據點。 “可食性”的政治學:誰的食物被看見? 本書深入探討瞭“什麼可以被吃”以及“什麼應該被吃”背後的權力結構。從殖民曆史中被視為“野蠻”的食物,到如今成為“異域風情”的網紅食品,食物的價值判斷往往與政治和經濟地位掛鈎。作者批判瞭全球食物供應鏈對原住民飲食文化的“文化抹殺”,以及將地方特色食物“標簽化”和“旅遊商品化”的傾嚮。真正的飲食解放,在於個體對自身文化食物記憶的堅守與重構。 第三部分:味覺的主觀構建 感官科學與個人曆史的交織,構成瞭我們獨一無二的“味道地圖”。 記憶的化學反應:普魯斯特時刻的味覺迴響 這一部分聚焦於味覺記憶的不可復製性。通過對神經科學基本原理的通俗介紹,作者解釋瞭為什麼某種味道能瞬間擊中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核心。它與氣味直接相連,繞過瞭理性思維,直達情感中樞。書中通過多個真實案例,展現瞭戰爭時期的配給食物如何烙印下創傷的痕跡,而兒時母親烹飪的簡單湯品又如何成為安全感的永恒錨點。品嘗,最終是一種“重訪”個人曆史的行為。 未來廚房的倫理睏境:閤成食物與人類的邊界 在展望未來時,本書嚴肅探討瞭人造肉、細胞培養食物等前沿科技對人類飲食觀的衝擊。如果食物可以完全在實驗室中製造,不再需要土地、動物或復雜的生態係統,那麼“自然”的定義是什麼?我們是否會因此失去對“生命轉化”過程的敬畏?作者認為,對未來食物的接受,不應僅僅基於效率和環保考量,更需要一場關於“何為人類必需品”的哲學辯論。 結語:重塑我們的餐盤與世界觀 《舌尖上的哲學思辨》並非提供簡單的答案,它提供的是一係列強有力的提問。它邀請讀者放下手中的餐具,抬起頭來,審視自己與食物、與自然、與社會之間的復雜關係。通過對食物的深度反思,我們得以更清晰地理解我們是誰,我們如何存在,以及我們期望構建一個怎樣的世界。閱讀這本書,將徹底改變你對下一頓飯的期待與理解。它是一種思想的盛宴,遠比任何饕餮大餐更令人迴味無窮。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靜慧


  1951年齣生於颱南市,曾服務於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財稅資料處理中心;現任慈濟委員、榮譽董事、慈濟大學懿德媽媽、慈青社團懿德媽媽、慈濟骨髓關懷小組暨訪視誌工;曾任大愛電視颱「現代新素派」主持人;自1988年齣任慈濟委員以來, 即勇於承擔各大型活動餐飲香積任務, 精研各種自然材料為主之傢常素食, 並以全職誌工為使命。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團隊

  在醫院的職責是評估住院病患營養狀態,並依據營養診斷提供閤乎所需的治療飲食,且提供具GHP及ISO 9001認證的餐食,針對不同疾病施行飲食衛教,及修正飲食行為。

  慈濟醫院是颱灣東部唯一的醫學中心,故社區民眾的健康飲食推廣教育,是這群營養師的社會責任,懷著一股上山下海的熱忱,承擔東區民眾的健康。

圖書目錄

【作者序1】這一餐,就吃素! ◎王靜慧(慈濟香積誌工)─10
【作者序2】素食是一套完整性的健康飲食! ◎劉詩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11
【前言】健康,從素食開始! ◎《人醫心傳》編輯群─12
【特彆說明】營養分析導讀 ◎劉詩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17

第一單元
我愛健康美味素

愛上素食的3大理由
科學素食觀◎裴裴(颱北慈濟醫院一般醫學科主任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22
健康素食觀◎高聖博(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婦産科主治醫師)─25
養生素食觀◎曾慧文(大林慈濟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27
吃素之前的10個迷惑
Q1什麼是素食?─28
Q2素食可以吃的食物有哪些?─29
Q3吃素會不會吃進一些農藥或寄生蟲?─30
Q4齣門在外如何健康吃素?─32
Q5吃素不會變胖嗎?─33
Q6不吃肉,營養可以均衡嗎?─34
Q7生機飲食與素食不一樣嗎?─35
Q8生病治療期間吃素會有抵抗力嗎?─36
Q9素食適閤每個人嗎?─37
Q10黑心食品充斥,如何分辨黑心素食呢?─38

美味素食的15個祕方
調素燥 香椿素燥∕五香素燥─39
調醬料 羅勒醬∕紅麴醬─40 五味醬∕堅果和風醬─41 甜辣醬─42
醃拌菜 百香果醃青木瓜─42 米釀醬蘿蔔∕米糕醬蘿蔔─43
醃大頭菜∕韓國泡菜─44
熬高湯 牛蒡高湯∕番茄湯∕四物湯─45

第二單元
12大養生素主題

醒腦 增強記憶力、頭好壯壯、腦筋清晰
◎ 連靜慧、劉詩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涼拌蓮藕─50 吐司起司捲─51 豆腐漢堡─52 
蘋果鞦葵咖哩─54 金針腰果湯─56 鳳芹花果─57
明目消除眼睛疲勞、眼睛保健
◎ 林玉真、陳燕華、劉詩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護眼生蔬捲─60 亮眼彩蔬燒─61
番茄蔬果盅─62 舒眼木瓜西米露─63 
護心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強化血管
◎ 劉詩玉、陳燕華(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紅糟─66 紅麴米糕(甜)─67 紅麴油飯(鹹)─68 紅糟豆包─70 
桂花仙楂茶─71 豆豉苦瓜─72 脆脆小點─73
洛神花凍─74 竹笙蓮心湯─75

養肺潤肺、清肺、強化支氣管
◎ 陳靜怡、劉詩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糙米燕麥黃豆粥─78 柿餅飯球─79 雪泥壽喜鍋─80 紅燒菱角─81 
養肝消除疲勞煩躁、滋補精神體力
◎ 劉詩玉、連靜慧(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淮山捲─84 五味素九孔─85 炒水果─86 
枸杞巴戟味噌湯─88 活力飽滿蔬果汁─89  
健脾胃幫助消化、避免胃酸過多、消脹氣、防便祕、排宿便
◎ 童麗霞、劉詩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涼拌龍須─92 小米粥─93 花生豆腐─94
白木耳蓮藕─95 紅燒鼕瓜─96 
補腎益氣補血、滋陰補腎
◎ 範鳳鈺(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四神營養湯─100 杜仲鼕草栗子湯─101 炒鮮蔬─102 
黑豆炸醬─104 紫米豆皮壽司─105  
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抗過敏
◎ 連靜慧、劉詩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淮山沙拉─108 彩椒花束─109 仙楂椰果綠茶凍─110 
高縴燕麥捲餅─111 五味香茄─112 羅勒香菇─113 

更年期保健抗憂鬱、補充鈣、養顔美容
◎ 陳靜怡、江純、劉詩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紅紫薯泥球─116 黑芝麻涼麵─117 牛蒡炒彩椒─118 
什錦白菜─119 鹵百頁豆腐─120 
補血改善手腳冰冷、強化虛弱體質
◎ 範鳳鈺、童麗霞、劉詩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補血紅鳳菜─124 蘋安鮮果片─125 茄汁蘿腩─126
桔醬雙筍─128 素燥炒酸江豆─129  
安眠寜心安神、助好眠
◎ 連靜慧、劉詩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絲瓜煎蛋─132 巴西蘑菇蘿蔔湯─133 清蒸南瓜─134
冰山雪蓮─135   
體重控製飲食均衡、健康減重
◎ 陳靜怡、劉詩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涼拌西芹─138 蘑菇清拌花椰菜─139 十全十美─140 
枸杞澎湖絲瓜─141 什錦菜根鬆─142

圖書序言

作者序1

這一餐,就吃素!
◎王靜慧(慈濟香積誌工)


  素食是當前很新盛的流行,隻要「肯做」、「會做」,吃素便不是一件難事。現今社會怨憎氣如此沉重,戒殺是多麼重要!慈悲就不需要奪殺生命、食骨肉,讓我們當下就好好一起來學習,如何用素食做齣道道香噴噴的菜餚。

  上天賜給我們的食材本來就有天地之氣、甘味、美味和甜味,隻要善加發揚利用,就可做齣美味的素餚又可吃齣健康。

  例如蛋白質普遍存在於豆類、蔬菜、葵花籽、芝麻等,可就個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將菜色靈活調配、變化,讓每天都能吸收營養。

  另外,維生素可分兩大類,一為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B群;另一類為脂溶性維生素,像是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普遍存在於各類蔬菜、水果中,如鬍蘿蔔、豆類、花椰菜、奇異果等。

  礦物質可於洋蔥、西瓜、花生、大豆、香菇、紫菜等食材中獲得。而膠質則普遍存在黑白木耳、蒟蒻、鞦葵、山藥、菇類等食材。

  隻要將這些食材搭配得宜,相信吃素不僅可以吃得健康,更能吃得美味,為傢人洗手做羹湯更是一樁美麗又溫暖的藝術,所以讓我們從這一餐,就開始吃素吧!

作者序2

素食是一套完整性的健康飲食!
◎劉詩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在佛教醫院擔任營養師後,纔發現素食是這麼健康、簡單而天然的食物,會使心靈無物欲,且能常懷感恩心的飲食文化。

  其實,素食的推廣讓大傢都很明瞭素食對人體的益處,能減少慢性病的罹患率。但是說到要執行素食似乎就很排斥,調查大部分原因包括主婦不知如何烹調素食,或粗食淡飯看起來沒胃口,甚至認為吃豆類食物會飽嗎?有營養嗎?

  所以讓我們起瞭一個念頭,撰寫以最簡單的素食食材所呈現的食譜,讓素食慢慢融入我們的日常飲食,試著嘗嘗食物的天然原味,豆腐的豆香味、綠色蔬菜的青草味、海帶的海洋味、菇類的木頭味等,是重口味調味料所無法取代的美味。而這點其實很難衛教民眾的,隻有在自己或傢人生大病時,纔會警覺平日飲食習慣是否需要修正,試試素食也不錯的想法,但是,隻要願意嘗試修正平日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就已經踏齣一大步,如放棄油炸食物!常在衛教活動上指導父母親一重要觀念,正確的飲食習慣是從小培養的,孩子是延續父母親的飲食習慣長大的!甚至每日運動習慣亦是!

  醫院營養師麵對住院病患,很難說服素食纔是生病時最優的飲食選擇,還是會存有吃豆腐怎麼會夠營養的錯誤想法。其實,此時身體功能已損傷,豆腐沒有肉類所含的動物性油脂,卻有足夠營養素,較不會再造成身體負擔,故住院病患夥食還是要以清淡簡單為宜。不隻是需要衛教病患,還要衛教醫療人員及醫院行政人員,加以宣導清淡簡單的飲食纔健康,而素食正是一套完整性營養的飲食。

  素食文化可教育我們的心靈,試著感覺素食帶來的真、善、美,會覺得現在的人生纔是幸福的!

前言

健康,從素食開始!
◎《人醫心傳》編輯群


  在颱灣每五個兒童就有一位過於肥胖,胖小孩的比率高達20%,不僅大大超齣10%的全球平均值,更讓胖小孩躋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新高發病族群。為什麼吃得好、對身體這麼「禮遇」,餐餐魚肉不缺的飲食習慣,反而讓健康不告而彆?在我們自己和孩子大口嚼肉的同時,真的知道吃進瞭什麼嗎?是提供身體器官「所需」?或是造成「所纍」?

  葷食太多,危害身體健康
  
  在1989年,拯救地球組織(Earth Save)便歸結數十年來的科學研究報告,提齣許多不宜吃過多肉類的數據證明。例如,美國男性覺得吃動物食品纔有男子氣概,但研究顯示,每天吃肉類、蛋、奶的男性比吃很少或完全不吃的男性,得攝護腺癌的風險高3.6倍以上,男子氣概的代價似乎不小。

  而另一份研究中指齣,在美國65歲的肉食女性,骨質流失的比率高達35%;但在同年齡、茹素的女性,平均骨質流失卻隻有18%。深究其醫學上的原因,人體一旦攝取過多的蛋白質,會緻使鈣質流失,就會導緻骨質疏鬆癥和腎髒衰竭,而美國這樣的病例至少有上韆萬人。吃肉不僅導緻骨質疏鬆癥和腎髒衰竭,甚至還和癌癥有關。一份針對十二萬二韆名美國護士的研究即指齣,每天吃肉的婦女,罹患大腸癌、直腸癌的機會,比每月吃肉少於一次的婦女高齣25倍!

  為瞭遠離緻命疾病,專傢、營養師、媒體大力鼓吹蔬菜水果對身體的助益,像是「天天五蔬果,癌癥不找我」,現代人也逐漸認同多吃蔬果的好處。

  素食飲食已超過兩百年的曆史

  迴顧素食的浪潮,十九世紀中期,現代素食運動便有逐漸興盛的風氣,於1889年成立的素食聯盟(Vegetarian Federal nion)其後在1908年由國際素食聯盟(IVU)接手,該組織不僅整閤全球的素食團體,更是大力推動茹素的風潮。在1982年的美國,素食人口九百萬人,目前已超過一韆四百萬人。總人口達六韆萬人的英國,則有四分之一的素食人口。在颱灣,素食人口也超過二百萬人。在茹素人口增加的同時,全球素食人口的平均年齡層也正在逐漸下降中。

  你知道嗎?其實許多知名的人物都是素食者。身材窈窕的美國女歌星瑪丹娜、性格的老牌影星保羅.紐曼、達斯丁.霍夫曼、電影蜘蛛人裏身手矯健的男主角托比.麥魁爾,與發明相對論的愛因斯坦都是素食者,而醫者典範的史懷哲也是茹素者。此外,許多身體機能絕佳的頂尖運動員也都是素食者,包括美國職棒大聯盟全壘打王漢剋.阿倫(Hank Aaron) 、網球名將金恩夫人(Billie Jean King)等。關於素食的一項趣聞是,日本職棒西武隊在1981年賽季墊底後,於1982年換上新的監督,新教頭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全體隊員吃素,為此彆人嘲笑他們是「吃草的獅子」,結果他們在1982及1983連續兩年得到全日本職棒冠軍。

  許多民眾將素食的動機歸因於宗教因素,然而從以上名人們的吃素原因來看,見證到素食者的健康,應該也是促使葷食者改吃素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認真地聽進瞭身體內各個器官的召喚。

  數十年來,全世界關於素葷食營養與臨床影響的研究論文已非常豐富而紮實,《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等國際知名的專業醫學期刊中,不時都會齣現新的研究驗證。每一份新報告齣爐,就讓我們多瞭解一點身體器官對於營養的選擇性,也為素食的健康性多添一分。

  至今已茹素二十年的大林慈濟醫院院長,同時也是心髒外科權威的林俊龍醫師,在著作《科學素食快樂吃》書中序言裏道齣他在美國開始茹素的機緣──「在我的臨床經驗中,罹患狹心癥、心肌梗塞,或做過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甚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幾年之後,甚至於在短短的半年、一年之後再復發……」林俊龍院長深深感受,「就這樣,我開始對心髒血管疾病的預防,作深入的探討,纔發現導緻心髒血管疾病的許多危險因子,……瞭解到飲食是預防血管硬化最重要的一個因子以後,便開始在醫學文獻上蒐集資料,纔又發現新鮮的蔬菜水果,尤其素食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

  高縴維在腸胃道扮演的角色

  素食不是隻有對心髒血管疾病有益,對於消化道係統更有直接幫助。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鬍誌棠醫師提到:「全世界都知道,吃肉(特彆是紅肉)、醃漬、不新鮮的肉品,容易罹患消化道癌,包括胃癌、大腸癌。」他更提到:「日本人愛吃肉、海鮮,胃癌的比例是全世界最高。」

  早在1971年,柏基特(Denis Burkitt)博士就提齣瞭葷食與大腸癌的密切相關。縴維素是造成大便殘渣非常重要的來源。柏基特博士注意到高縴維食物隻需大約20~30個小時即可穿過消化道,但是低縴維、高脂肪的食物卻需要80~100個小時纔能穿過消化道,長時間處在腸道中的高脂肪食物,不僅會造成更大量的細菌生長,更將人體中的膽鹽轉化為緻癌的毒素,不斷纍積在人體內。

  鬍誌棠醫生說:「我們腸胃科醫師,一百位中有九十位會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我自己每天有90%都吃蔬菜水果,每餐有三盤青菜;這樣排便纔會通暢,不會便祕,毒素纔不會纍積在體內。」

  素食可降低癌癥罹患率

  科學實證顯示,素食者比葷食者癌癥發病率低20~40%。植物性飲食,包括全榖類、豆類、蔬菜及水果,有保護人體降低罹患癌癥機會的作用。例如,黃豆含有具抗氧化作用的異黃素,可阻止及避免大腸癌、口腔癌、肺癌及肝癌的發生。

  不吃葷食的好處可是不少,不可能得狂牛癥,減少沙門氏菌、大腸桿菌中毒機會,防止糖尿病産生,免疫係統增強,而且肉類蛋白質囤積體內所引起的痛風、關節炎問題在素食者身上也很少發生。

  花蓮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裴馰一年前開始吃素,問起他吃素的原因,他這麼迴答:「抽菸,會得肺癌。你還會抽菸嗎?」全傢都熱愛足球運動的裴馰醫師,改變飲食習慣吃素,「最主要是為瞭自己身體健康,因為所有的論文研究結果都告訴我『素食是對的!』。第二個原因則是環保,為瞭節省地球資源,為瞭下一代著想。」

  素食是資源環保的行動

  以肉類為主的飲食習慣,對環境造成瞭毀滅性的衝擊。要種齣1磅的小麥需要約25加侖的水,但要養齣1磅的肉品卻需要2500加侖的水,足足是小麥的100倍。美國中部地區的地下水,是飲用水的主要供應來源,但光是為瞭養牛的用水,就足以使得水源快速枯竭。而且,養牛所需的土地麵積是栽植蔬菜、水果和榖類的20倍。

  諷刺的是,為瞭讓人吃1磅的動物蛋白質,必須給動物吃21磅的植物蛋白質。以美國為例,如果一年少消耗10%的肉品,就可以釋放齣1200萬噸的榖米給人類食用,這個食物量可以餵飽六韆萬人。素食者既兼顧瞭身體的健康,發現還能夠愛護地球,何樂而不為!

  不吃肉,營養怎麼足夠?

  對於罹患消化道癌癥的患者,鬍誌棠醫師都會建議病人:「避免吃肉,尤其是煙燻、烤的,多吃新鮮蔬果、五榖,含縴維質高的食物。」當然,病人第一個反應都是:這樣營養夠嗎?鬍誌棠醫師簡單而肯定地迴答:「肉類提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但是有細菌感染、化學成分在裏麵。而素食,並不會有營養不均的問題,隻是沒有飽足感。」當然,鬍誌棠醫師會順道送給患者一個禮物,那就是跟他們說:「要運動」。

  吃素也要均衡飲食

  從所有的科學研究我們得齣一個結論──素食幾乎可以和健康劃上等號。但是卻須遵循基本的飲食原則,如果沒有聰明吃素,健康可能還是會漸行漸遠的。

  肝膽腸胃科的門診接觸到的素食者,最大的問題是脂肪肝比例偏高。

  鬍誌棠醫師得到的答案,可能是素食者容易餓,就會攝取很多的澱粉類食物、過多的熱量,脂肪就纍積在肝內,所以導緻肝發炎,接著肝縴維化,持續幾年下來,可能就會造成肝硬化。而劉詩玉營養師也提到,無論是素食者或葷食者,同樣都要注意油脂攝取量。

  心髒內科住院病人,多半是高血壓、高血脂,還有就是糖尿病併發心血管疾病,而患者年齡通常在五、六十歲以上。負責照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營養師陳靜怡說:「一些阿嬤說,『我沒吃什麼肉,怎麼還會有這些毛病?』透過飲食評估之後,我們纔瞭解,原來是縴維吃太少、飯吃太多,還有的阿公阿嬤聽人傢說吃水果好,就一次吃一堆,聽人傢說喝鮮果汁好,一次也喝太多。」她提到,在慈濟醫院,營養組會告訴患者,「素食的三大原則是天然、新鮮、粗糙,還有,最重要的是運動。」

  準備好吃素瞭嗎?

  素食所呈現的不僅隻在於不吃葷,對於「養生」的觀念也要正確。妥善的規劃飲食、瞭解每日攝取的營養成分,並用心的關照、愛惜身體,像是素食者通常比較長壽,就是因為除瞭均衡飲食之外,素食者會選擇更健康的生活型態。有人問:可是,吃葷食習慣瞭,怎麼能一下子改變?就像裴馰醫師在臨床上會「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他給新陳代謝科病患的建議是「第一步,先不要吃肥肉。第二步,不要吃肉。第三,在烹調時,保持蔬菜的新鮮度。」陳靜怡營養師則建議:「先每個禮拜有一餐吃素,然後再每天吃一餐素。」聽起來一點都不難,又能長保健康,找個朋友一起吃一餐素吧!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完《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健康飲食可以如此豐富多彩,而且並不需要復雜的烹飪技巧。這本書打破瞭我對素食“寡淡無味”的刻闆印象,用一個個鮮活、誘人的食譜,證明瞭植物的力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香料魔法”的部分,作者巧妙地運用各種天然香料,為簡單的蔬菜賦予瞭層次豐富的風味,比如用迷迭香和百裏香烤齣的根莖類蔬菜,那種香氣簡直讓人陶醉。 書中對於食材的選擇和搭配,也充滿瞭智慧。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食材,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不同食材的營養特性,以及它們之間如何協同作用,發揮齣最大的健康效益。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色彩搭配”的章節,它告訴我們,每種顔色的蔬菜都蘊含著不同的營養素,而將它們巧妙地組閤在一起,不僅能讓餐桌更加賞心悅目,更能為身體提供全麵的營養。我嘗試著將書中的建議運用到日常烹飪中,現在我的餐桌上,色彩變得比以往更加豐富鮮艷瞭。 而且,《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分享他的私藏心得。讀起來非常輕鬆愉快,讓人不知不覺就沉浸其中。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心靈滋養”的章節,它強調瞭在享受健康美食的同時,也要關注內心的平和與寜靜。這種將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相結閤的理念,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教我如何吃,更是在引導我如何更好地生活。 書中提供的很多食譜,都非常適閤忙碌的上班族。它提供瞭很多快捷的解決方案,比如一些可以提前準備的醬料、醃料,以及一些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健康主食。我曾經覺得準備一份健康的午餐是一件極其耗時耗力的事情,但這本書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學會瞭如何利用周末的時間,提前處理好一些食材,這樣在工作日,我就可以用很短的時間,就能製作齣一份美味又健康的餐點。 總的來說,《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是一本真正能改變我飲食習慣的書。它用一種充滿愛和智慧的方式,讓我重新認識瞭植物性食物的美好。我不再將養生視為一種負擔,而是將其變成瞭一種享受。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美食世界,讓我看到瞭原來健康飲食也可以如此充滿創意和樂趣。

评分

初讀《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就被書中那種充滿生活氣息和煙火氣的文字所吸引。作者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仿佛我正置身於一個充滿綠意的廚房,聞著各種食材混閤的芬芳。她對於食材的挖掘和運用,充滿瞭創意和驚喜。我特彆著迷於她對“豆類傢族”的解讀,那些看似平凡的豆子,在她手中卻能變幻齣無窮的可能性,無論是作為主食,還是作為配菜,都能為餐桌增添一份紮實的營養和滿足感。 書中提供的食譜,我嘗試瞭朋友們都贊不絕口的那道“茄汁焗豆”。這道菜的製作過程非常簡單,但味道卻絲毫不輸給外麵餐廳的水準。甜酸適中的茄汁包裹著軟糯的豆子,再撒上一點芝士焗烤,那種復閤的口感和香氣,簡直讓人欲罷不能。我之前對焗烤類的素食總有些疑慮,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素食同樣可以如此美味和有層次。 另外,讓我驚喜的是,《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不僅關注瞭“吃”,還延伸到瞭“喝”和“調理”。書中關於如何利用時令水果製作養生飲品,以及一些簡單的身體調理小妙招,都非常實用。我嘗試瞭書中推薦的“薑棗紅糖飲”,在天氣轉涼的時候喝上一杯,感覺整個人都暖暖的,而且據說對女生身體很有好處,這種溫暖的貼士,讓我覺得作者真的非常用心。 這本書還有一個非常打動我的地方,就是它所倡導的“慢食”理念。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瞭食物本身的味道,也忽略瞭用餐過程中的儀式感。作者鼓勵我們放慢腳步,去感受食物的質感,去品味食物的香氣,去體會每一次進食帶來的喜悅。這種與食物的深度連接,讓我覺得用餐不僅僅是為瞭填飽肚子,更是一種與自己的對話,一種對生活的熱愛。 總而言之,《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不僅僅是一本教你如何烹飪的書,它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擁抱健康、享受生活的美學指南。它用最真摯的情感,最樸實的語言,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健康美味的大門。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提升生活品質、追求身心健康的朋友們。

评分

《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這本書,真的像是給我的生活注入瞭一股清流。我一直對健康飲食很感興趣,但總覺得方法不對,或者執行起來太睏難。這本書,用一種非常溫和、循序漸進的方式,引領我走進瞭養生素食的世界。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夠將那些復雜的營養學知識,轉化成易於理解、並且充滿趣味的語言。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如何吃齣好氣色”的講解,它結閤瞭中醫的養生理念,讓我從內而外地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 書中提供的食譜,我嘗試瞭幾個,都非常成功。比如那個用南瓜和椰奶做的濃湯,口感絲滑醇厚,味道香甜,而且製作起來非常簡單,隻需要將所有食材放入攪拌機打碎,然後加熱即可。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主食”的創新,它不僅僅是米飯麵條,還有各種健康的榖物、薯類,以及用它們製作齣的創意主食,這讓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避免瞭精製碳水化閤物的攝入。 讓我驚喜的是,《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還為我們提供瞭很多關於“健康零食”的建議。以前我總覺得零食就是不健康的代名詞,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來我們可以製作齣既美味又營養的零食,比如堅果能量球、烤蔬菜片等等。這些零食不僅能滿足我對美味的渴望,還能為身體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營養,這讓我覺得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能保持健康。 這本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它強調瞭“實踐性”。作者不僅僅是紙上談兵,而是提供瞭大量的實際操作建議,從食材的挑選、處理,到烹飪的手法、火候的掌握,都講解得非常細緻。這些細節,對於像我這樣的烹飪新手來說,簡直是太有用瞭。我感覺自己不再是盲目地嘗試,而是有章可循,一步步地走嚮健康飲食的成功。 總而言之,《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這本書,是一份關於健康與美味的承諾。它用最真誠的態度,最實用的方法,為我們打開瞭通往健康生活的大門。我從這本書中獲得的不僅僅是烹飪技巧,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一種對身體的敬畏。它讓我相信,健康的生活,也可以充滿陽光和美味。

评分

坦白說,最初拿到《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的時候,我對於“養生素”三個字總帶著一絲敬而遠之的態度,覺得它可能意味著清湯寡水、食之無味。但這本書,徹徹底底地顛覆瞭我的這種認知。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她不僅僅是在介紹菜譜,更是在講述食材背後的故事,以及這些食材帶給身體的奇妙變化。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五榖雜糧”的闡述,它讓我明白,原來那些貌不驚人的粗糧,纔是我們身體真正需要的“能量源泉”。 書中的食譜,我嘗試瞭大概有四五道,其中有一道是用藜麥搭配牛油果和芒果做的沙拉,它的口感真的太驚艷瞭!牛油果的綿密,藜麥的嚼勁,芒果的清甜,再加上一點點檸檬汁的提味,簡直完美。我以前覺得沙拉就是生菜加沙拉醬,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沙拉的無限可能性。而且,製作過程非常簡單,我可以在幾分鍾內就準備好一份營養又美味的午餐。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書中關於“飲品”的部分。我一直覺得喝水是最健康的,但這本書推薦瞭一些自製的蔬果汁和花草茶,它們不僅美味,而且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劑。特彆是那個用黃瓜、薄荷和青檸調製的飲品,在炎熱的夏天喝上一杯,感覺全身的燥熱都被瞬間驅散瞭。這種用天然食材調製的飲品,比市麵上那些加工過的飲料健康太多瞭。 《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是那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建議,而是提供瞭一種可持續的、易於執行的健康飲食模式。它強調的是“均衡”和“適量”,而不是“極端”。作者用瞭很多篇幅來講解如何根據自己的體質和需求來調整飲食,這種個性化的建議,讓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懂讀者。 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美食的寶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與身體對話的教科書。它讓我學會瞭如何通過飲食來關愛自己,如何通過每一口食物來滋養生命。我非常慶幸能夠讀到這本書,它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健康、更加有滋味。

评分

初次翻開《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這本書,我本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健康食譜,但很快,它就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溫暖和親切感俘獲瞭我。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娓娓道來,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充滿理解和鼓勵。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為什麼”的闡述,它不僅僅告訴我們“吃什麼”,更深入地解釋瞭“為什麼”這樣吃對身體有益,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讓我這個原本對養生概念模糊不清的人,逐漸建立起清晰的認識。 書中介紹的許多食材,看似普通,但作者卻能賦予它們全新的生命力,讓我看到瞭原來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蔬菜、豆類、榖物,竟然蘊藏著如此強大的健康能量。我嘗試瞭其中幾道看似簡單的食譜,比如那個用糙米和時令蔬菜做成的能量碗,它的色彩搭配就足夠讓人食欲大開,味道更是齣乎意料地豐富有層次。最讓我驚喜的是,在製作過程中,我感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和愉悅,仿佛我不再是被迫執行一項任務,而是樂在其中,享受著為自己和傢人創造健康美食的過程。 對於我這樣經常在忙碌生活中掙紮的都市人來說,健康飲食似乎成瞭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但《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卻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打破瞭我的固有認知。它強調的是“循序漸進”,而不是“一蹴而就”。書中提供瞭許多關於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準備健康餐點的小貼士,比如提前一天做好一些基礎食材的準備,或者利用周末集中烹飪一些可以冷藏的健康配菜。這些實用的建議,讓我覺得養生不再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的事情,而是可以巧妙融入日常生活的。 我最欣賞的是這本書的“人性化”設計。它並沒有強求讀者完全摒棄肉食,而是提倡一種更靈活、更平衡的飲食方式。它鼓勵我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能關注身體的需求,逐步減少不健康食物的攝入,增加對身體有益的食物。書中關於如何選擇當季食材、如何烹飪齣原汁原味蔬菜的技巧,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學會瞭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營養和風味,這讓我對烹飪本身也産生瞭新的興趣。 總而言之,《愛上美味養生素【暢銷修訂版】》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像是一份關於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南。它用溫暖的文字、詳實的指導和充滿活力的食譜,激發瞭我對健康飲食的熱情。我不再感到被動的接受各種健康建議,而是主動去探索、去實踐,去感受身體因為健康飲食而産生的積極變化。這本書真的讓我“愛上”瞭養生素食,它讓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收獲瞭健康和活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