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

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养生
  • 美食
  • 健康
  • 食疗
  • 营养
  • 烹饪
  • 家常菜
  • 膳食
  • 食谱
  • 健康饮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吃素无负担 吃素很健康

  运用当季当令天然食材调制出健康美味的鲁素燥、调酱料、腌拌菜、熬高汤15大秘方,并传授正确清洗蔬果的方法及少油炸、少再制品、多拌炒的健康烹调法,让全家人吃出营养美味的素食盛宴!

  本书从专业营养的角度出发,破除坊间对于「吃素」的迷思,并依中医食疗的理论分成12大类养生主题,以简单易学的食谱,让读者在家也能轻松做出养生素食。本书亦融合食物份量的概念,让不同年龄层、不同营养需求的人,可以从食谱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味养生素。

  附赠10道坐月子素食食谱

  简单上手 天然无负担

  3大理由让你恋上素食
  15种秘方让素食更美味
  70道养肝/补肾/护心/健脾胃等健康素食

  全家健康,先从12大养生素开始

  【醒脑】增强记忆力、头好壮壮、脑筋清晰
  【明目】消除眼睛疲劳、眼睛保健
  【护心】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强化血管
  【养肺】润肺、清肺、强化支气管
  【养肝】消除疲劳烦躁、滋补精神体力
  【健脾胃】帮助消化、避免胃酸过多、消胀气、防便秘、排宿便
  【补肾】益气补血、滋阴补肾
  【提升免疫力】预防感冒、抗过敏
  【更年期保健】抗忧郁、补充钙、养颜美容
  【补血】改善手脚冰冷、强化虚弱体质
  【安眠】宁心安神、助好眠
  【体重控制】饮食均衡、健康减重

得奖纪录    

  本书荣获【卫生署国民健康局健康好书推介奖】
  本书从专业营养的角度出发,破除坊间对于「吃素」的迷思,并依中医食疗的理论分成12大类养生主题,以简单易学的食谱,让读者在家也能轻松做出养生素食。本书亦融合食物份量的概念,让不同年龄层、不同营养需求的人,可以从食谱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味养生素。


探寻味蕾的深度与生命的韧性:《舌尖上的哲学思辨》 一卷关于食物、存在与人性的深刻对话 在这部名为《舌尖上的哲学思辨》的著作中,我们暂且放下对具体食谱和营养数据的追求,转而潜入一个更为宏大且引人入胜的领域:食物与人类经验的交汇点。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烹饪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如何“思考”食物的书。 本书的开篇,作者以对“饥饿”的跨文化考察拉开了序幕。从古希腊哲学家对“匮乏即欲望”的论述,到当代社会对“丰裕的焦虑”,饥饿不再仅仅是一种生理需求,它被提升到了一种形而上的存在状态。我们饥饿什么?是卡路里的补充,还是意义的缺失?作者巧妙地引入了梅洛-庞蒂的现象学视角,探讨身体如何通过感知食物的味道、气味和质地来构建我们对世界的初始认知。每一口食物,都是一次身体对世界的确认。 第一部分:食材的形而上学 在对食材的探讨中,本书避开了营养成分表,转而关注食材的“本真性”。 土壤与时间:慢的复权 本书花了大量篇幅探讨“慢”的哲学价值。以慢炖的肉汤和需要数年才能成熟的奶酪为例,作者深入剖析了时间在食物塑造中所扮演的角色。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即时满足”正在剥夺食物的“时间维度”。我们不再尊重食材在土壤中积累的耐心,也不再珍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沉默劳动”。作者引用了海德格尔关于“座架”(Gestell)的理念,将快餐文化视为一种将所有自然资源都简化为可供调用的“备用物”(standing reserve)的现代技术思维的体现。品尝一块经过数年陈化的古老葡萄酒,与其说是在品尝液体,不如说是在与时间的洪流对话。 自然的伦理:谁有权定义“美味”? 本书的伦理学章节极具挑战性。当我们将“美味”定义为一种纯粹的主观愉悦时,我们是否忽略了食物背后的生命付出?作者审视了从捕捞到屠宰,再到最终摆上餐桌的每一个环节。他们提出了一种“负重品尝”的概念,即在享受食物的愉悦时,必须同时承载其生命代价的认知。这种认知不是为了制造负罪感,而是为了建立一种更深层次的“食物尊重”(reverence for the consumed)。书中探讨了素食主义者与食肉者的哲学辩论,并非聚焦于营养对错,而是关注“界限的划定”——我们将“他者”置于何种位置,才能确保自身的生存与道德的平衡? 第二部分:餐桌上的社会学 餐桌,是家庭、文化与权力的微缩剧场。 仪式与断裂:餐桌礼仪的社会符号学 作者分析了从中世纪欧洲的宴会到东方家族聚餐的各种餐桌礼仪。这些礼仪并非空洞的教条,而是社会阶层、亲密程度和文化归属感的无声宣告。举杯的方式、入座的顺序、分享的尺度,都构建了一套复杂的非语言交流系统。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餐桌的“神圣性”正在遭受侵蚀。家庭成员各自盯着屏幕进食的场景,被描绘成一种“共处的疏离”,个体被原子化,共享的味觉体验被切分成无数孤立的感官数据点。 “可食性”的政治学:谁的食物被看见? 本书深入探讨了“什么可以被吃”以及“什么应该被吃”背后的权力结构。从殖民历史中被视为“野蛮”的食物,到如今成为“异域风情”的网红食品,食物的价值判断往往与政治和经济地位挂钩。作者批判了全球食物供应链对原住民饮食文化的“文化抹杀”,以及将地方特色食物“标签化”和“旅游商品化”的倾向。真正的饮食解放,在于个体对自身文化食物记忆的坚守与重构。 第三部分:味觉的主观构建 感官科学与个人历史的交织,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味道地图”。 记忆的化学反应:普鲁斯特时刻的味觉回响 这一部分聚焦于味觉记忆的不可复制性。通过对神经科学基本原理的通俗介绍,作者解释了为什么某种味道能瞬间击中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核心。它与气味直接相连,绕过了理性思维,直达情感中枢。书中通过多个真实案例,展现了战争时期的配给食物如何烙印下创伤的痕迹,而儿时母亲烹饪的简单汤品又如何成为安全感的永恒锚点。品尝,最终是一种“重访”个人历史的行为。 未来厨房的伦理困境:合成食物与人类的边界 在展望未来时,本书严肃探讨了人造肉、细胞培养食物等前沿科技对人类饮食观的冲击。如果食物可以完全在实验室中制造,不再需要土地、动物或复杂的生态系统,那么“自然”的定义是什么?我们是否会因此失去对“生命转化”过程的敬畏?作者认为,对未来食物的接受,不应仅仅基于效率和环保考量,更需要一场关于“何为人类必需品”的哲学辩论。 结语:重塑我们的餐盘与世界观 《舌尖上的哲学思辨》并非提供简单的答案,它提供的是一系列强有力的提问。它邀请读者放下手中的餐具,抬起头来,审视自己与食物、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对食物的深度反思,我们得以更清晰地理解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存在,以及我们期望构建一个怎样的世界。阅读这本书,将彻底改变你对下一顿饭的期待与理解。它是一种思想的盛宴,远比任何饕餮大餐更令人回味无穷。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静慧


  1951年出生于台南市,曾服务于行政院赋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财税资料处理中心;现任慈济委员、荣誉董事、慈济大学懿德妈妈、慈青社团懿德妈妈、慈济骨髓关怀小组暨访视志工;曾任大爱电视台「现代新素派」主持人;自1988年出任慈济委员以来, 即勇于承担各大型活动餐饮香积任务, 精研各种自然材料为主之家常素食, 并以全职志工为使命。

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团队

  在医院的职责是评估住院病患营养状态,并依据营养诊断提供合乎所需的治疗饮食,且提供具GHP及ISO 9001认证的餐食,针对不同疾病施行饮食卫教,及修正饮食行为。

  慈济医院是台湾东部唯一的医学中心,故社区民众的健康饮食推广教育,是这群营养师的社会责任,怀着一股上山下海的热忱,承担东区民众的健康。

图书目录

【作者序1】这一餐,就吃素! ◎王静慧(慈济香积志工)─10
【作者序2】素食是一套完整性的健康饮食! ◎刘诗玉(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11
【前言】健康,从素食开始! ◎《人医心传》编辑群─12
【特别说明】营养分析导读 ◎刘诗玉(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17

第一单元
我爱健康美味素

爱上素食的3大理由
科学素食观◎裴裴(台北慈济医院一般医学科主任暨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22
健康素食观◎高圣博(花莲慈济医学中心妇产科主治医师)─25
养生素食观◎曾慧文(大林慈济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27
吃素之前的10个迷惑
Q1什么是素食?─28
Q2素食可以吃的食物有哪些?─29
Q3吃素会不会吃进一些农药或寄生虫?─30
Q4出门在外如何健康吃素?─32
Q5吃素不会变胖吗?─33
Q6不吃肉,营养可以均衡吗?─34
Q7生机饮食与素食不一样吗?─35
Q8生病治疗期间吃素会有抵抗力吗?─36
Q9素食适合每个人吗?─37
Q10黑心食品充斥,如何分辨黑心素食呢?─38

美味素食的15个祕方
调素燥 香椿素燥∕五香素燥─39
调酱料 罗勒酱∕红麴酱─40 五味酱∕坚果和风酱─41 甜辣酱─42
腌拌菜 百香果腌青木瓜─42 米酿酱萝卜∕米糕酱萝卜─43
腌大头菜∕韩国泡菜─44
熬高汤 牛蒡高汤∕番茄汤∕四物汤─45

第二单元
12大养生素主题

醒脑 增强记忆力、头好壮壮、脑筋清晰
◎ 连静慧、刘诗玉(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凉拌莲藕─50 吐司起司卷─51 豆腐汉堡─52 
苹果秋葵咖哩─54 金针腰果汤─56 凤芹花果─57
明目消除眼睛疲劳、眼睛保健
◎ 林玉真、陈燕华、刘诗玉(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护眼生蔬卷─60 亮眼彩蔬烧─61
番茄蔬果盅─62 舒眼木瓜西米露─63 
护心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强化血管
◎ 刘诗玉、陈燕华(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红糟─66 红麴米糕(甜)─67 红麴油饭(咸)─68 红糟豆包─70 
桂花仙楂茶─71 豆豉苦瓜─72 脆脆小点─73
洛神花冻─74 竹笙莲心汤─75

养肺润肺、清肺、强化支气管
◎ 陈静怡、刘诗玉(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糙米燕麦黄豆粥─78 柿饼饭球─79 雪泥寿喜锅─80 红烧菱角─81 
养肝消除疲劳烦躁、滋补精神体力
◎ 刘诗玉、连静慧(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淮山卷─84 五味素九孔─85 炒水果─86 
枸杞巴戟味噌汤─88 活力饱满蔬果汁─89  
健脾胃帮助消化、避免胃酸过多、消胀气、防便祕、排宿便
◎ 童丽霞、刘诗玉(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凉拌龙须─92 小米粥─93 花生豆腐─94
白木耳莲藕─95 红烧冬瓜─96 
补肾益气补血、滋阴补肾
◎ 范凤钰(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四神营养汤─100 杜仲冬草栗子汤─101 炒鲜蔬─102 
黑豆炸酱─104 紫米豆皮寿司─105  
提升免疫力预防感冒、抗过敏
◎ 连静慧、刘诗玉(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淮山沙拉─108 彩椒花束─109 仙楂椰果绿茶冻─110 
高纤燕麦卷饼─111 五味香茄─112 罗勒香菇─113 

更年期保健抗忧郁、补充钙、养颜美容
◎ 陈静怡、江纯、刘诗玉(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红紫薯泥球─116 黑芝麻凉面─117 牛蒡炒彩椒─118 
什锦白菜─119 卤百页豆腐─120 
补血改善手脚冰冷、强化虚弱体质
◎ 范凤钰、童丽霞、刘诗玉(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补血红凤菜─124 苹安鲜果片─125 茄汁萝腩─126
桔酱双笋─128 素燥炒酸江豆─129  
安眠宁心安神、助好眠
◎ 连静慧、刘诗玉(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丝瓜煎蛋─132 巴西蘑菇萝卜汤─133 清蒸南瓜─134
冰山雪莲─135   
体重控制饮食均衡、健康减重
◎ 陈静怡、刘诗玉(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凉拌西芹─138 蘑菇清拌花椰菜─139 十全十美─140 
枸杞澎湖丝瓜─141 什锦菜根松─142

图书序言

作者序1

这一餐,就吃素!
◎王静慧(慈济香积志工)


  素食是当前很新盛的流行,只要「肯做」、「会做」,吃素便不是一件难事。现今社会怨憎气如此沉重,戒杀是多么重要!慈悲就不需要夺杀生命、食骨肉,让我们当下就好好一起来学习,如何用素食做出道道香喷喷的菜餚。

  上天赐给我们的食材本来就有天地之气、甘味、美味和甜味,只要善加发扬利用,就可做出美味的素餚又可吃出健康。

  例如蛋白质普遍存在于豆类、蔬菜、葵花籽、芝麻等,可就个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将菜色灵活调配、变化,让每天都能吸收营养。

  另外,维生素可分两大类,一为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群;另一类为脂溶性维生素,像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普遍存在于各类蔬菜、水果中,如胡萝卜、豆类、花椰菜、奇异果等。

  矿物质可于洋葱、西瓜、花生、大豆、香菇、紫菜等食材中获得。而胶质则普遍存在黑白木耳、蒟蒻、秋葵、山药、菇类等食材。

  只要将这些食材搭配得宜,相信吃素不仅可以吃得健康,更能吃得美味,为家人洗手做羹汤更是一桩美丽又温暖的艺术,所以让我们从这一餐,就开始吃素吧!

作者序2

素食是一套完整性的健康饮食!
◎刘诗玉(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在佛教医院担任营养师后,才发现素食是这么健康、简单而天然的食物,会使心灵无物欲,且能常怀感恩心的饮食文化。

  其实,素食的推广让大家都很明了素食对人体的益处,能减少慢性病的罹患率。但是说到要执行素食似乎就很排斥,调查大部分原因包括主妇不知如何烹调素食,或粗食淡饭看起来没胃口,甚至认为吃豆类食物会饱吗?有营养吗?

  所以让我们起了一个念头,撰写以最简单的素食食材所呈现的食谱,让素食慢慢融入我们的日常饮食,试着尝尝食物的天然原味,豆腐的豆香味、绿色蔬菜的青草味、海带的海洋味、菇类的木头味等,是重口味调味料所无法取代的美味。而这点其实很难卫教民众的,只有在自己或家人生大病时,才会警觉平日饮食习惯是否需要修正,试试素食也不错的想法,但是,只要愿意尝试修正平日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就已经踏出一大步,如放弃油炸食物!常在卫教活动上指导父母亲一重要观念,正确的饮食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孩子是延续父母亲的饮食习惯长大的!甚至每日运动习惯亦是!

  医院营养师面对住院病患,很难说服素食才是生病时最优的饮食选择,还是会存有吃豆腐怎么会够营养的错误想法。其实,此时身体功能已损伤,豆腐没有肉类所含的动物性油脂,却有足够营养素,较不会再造成身体负担,故住院病患伙食还是要以清淡简单为宜。不只是需要卫教病患,还要卫教医疗人员及医院行政人员,加以宣导清淡简单的饮食才健康,而素食正是一套完整性营养的饮食。

  素食文化可教育我们的心灵,试着感觉素食带来的真、善、美,会觉得现在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前言

健康,从素食开始!
◎《人医心传》编辑群


  在台湾每五个儿童就有一位过于肥胖,胖小孩的比率高达20%,不仅大大超出10%的全球平均值,更让胖小孩跻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新高发病族群。为什么吃得好、对身体这么「礼遇」,餐餐鱼肉不缺的饮食习惯,反而让健康不告而别?在我们自己和孩子大口嚼肉的同时,真的知道吃进了什么吗?是提供身体器官「所需」?或是造成「所累」?

  荤食太多,危害身体健康
  
  在1989年,拯救地球组织(Earth Save)便归结数十年来的科学研究报告,提出许多不宜吃过多肉类的数据证明。例如,美国男性觉得吃动物食品才有男子气概,但研究显示,每天吃肉类、蛋、奶的男性比吃很少或完全不吃的男性,得摄护腺癌的风险高3.6倍以上,男子气概的代价似乎不小。

  而另一份研究中指出,在美国65岁的肉食女性,骨质流失的比率高达35%;但在同年龄、茹素的女性,平均骨质流失却只有18%。深究其医学上的原因,人体一旦摄取过多的蛋白质,会致使钙质流失,就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和肾脏衰竭,而美国这样的病例至少有上千万人。吃肉不仅导致骨质疏松症和肾脏衰竭,甚至还和癌症有关。一份针对十二万二千名美国护士的研究即指出,每天吃肉的妇女,罹患大肠癌、直肠癌的机会,比每月吃肉少于一次的妇女高出25倍!

  为了远离致命疾病,专家、营养师、媒体大力鼓吹蔬菜水果对身体的助益,像是「天天五蔬果,癌症不找我」,现代人也逐渐认同多吃蔬果的好处。

  素食饮食已超过两百年的历史

  回顾素食的浪潮,十九世纪中期,现代素食运动便有逐渐兴盛的风气,于1889年成立的素食联盟(Vegetarian Federal nion)其后在1908年由国际素食联盟(IVU)接手,该组织不仅整合全球的素食团体,更是大力推动茹素的风潮。在1982年的美国,素食人口九百万人,目前已超过一千四百万人。总人口达六千万人的英国,则有四分之一的素食人口。在台湾,素食人口也超过二百万人。在茹素人口增加的同时,全球素食人口的平均年龄层也正在逐渐下降中。

  你知道吗?其实许多知名的人物都是素食者。身材窈窕的美国女歌星玛丹娜、性格的老牌影星保罗.纽曼、达斯丁.霍夫曼、电影蜘蛛人里身手矫健的男主角托比.麦魁尔,与发明相对论的爱因斯坦都是素食者,而医者典范的史怀哲也是茹素者。此外,许多身体机能绝佳的顶尖运动员也都是素食者,包括美国职棒大联盟全垒打王汉克.阿伦(Hank Aaron) 、网球名将金恩夫人(Billie Jean King)等。关于素食的一项趣闻是,日本职棒西武队在1981年赛季垫底后,于1982年换上新的监督,新教头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全体队员吃素,为此别人嘲笑他们是「吃草的狮子」,结果他们在1982及1983连续两年得到全日本职棒冠军。

  许多民众将素食的动机归因于宗教因素,然而从以上名人们的吃素原因来看,见证到素食者的健康,应该也是促使荤食者改吃素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认真地听进了身体内各个器官的召唤。

  数十年来,全世界关于素荤食营养与临床影响的研究论文已非常丰富而扎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等国际知名的专业医学期刊中,不时都会出现新的研究验证。每一份新报告出炉,就让我们多了解一点身体器官对于营养的选择性,也为素食的健康性多添一分。

  至今已茹素二十年的大林慈济医院院长,同时也是心脏外科权威的林俊龙医师,在着作《科学素食快乐吃》书中序言里道出他在美国开始茹素的机缘──「在我的临床经验中,罹患狭心症、心肌梗塞,或做过冠状动脉气球扩张术,甚至冠状动脉绕道手术的病人,几年之后,甚至于在短短的半年、一年之后再复发……」林俊龙院长深深感受,「就这样,我开始对心脏血管疾病的预防,作深入的探讨,才发现导致心脏血管疾病的许多危险因子,……了解到饮食是预防血管硬化最重要的一个因子以后,便开始在医学文献上蒐集资料,才又发现新鲜的蔬菜水果,尤其素食是最健康的饮食方式。」

  高纤维在肠胃道扮演的角色

  素食不是只有对心脏血管疾病有益,对于消化道系统更有直接帮助。花莲慈济医院肝胆肠胃科主任胡志棠医师提到:「全世界都知道,吃肉(特别是红肉)、腌渍、不新鲜的肉品,容易罹患消化道癌,包括胃癌、大肠癌。」他更提到:「日本人爱吃肉、海鲜,胃癌的比例是全世界最高。」

  早在1971年,柏基特(Denis Burkitt)博士就提出了荤食与大肠癌的密切相关。纤维素是造成大便残渣非常重要的来源。柏基特博士注意到高纤维食物只需大约20~30个小时即可穿过消化道,但是低纤维、高脂肪的食物却需要80~100个小时才能穿过消化道,长时间处在肠道中的高脂肪食物,不仅会造成更大量的细菌生长,更将人体中的胆盐转化为致癌的毒素,不断累积在人体内。

  胡志棠医生说:「我们肠胃科医师,一百位中有九十位会摄取大量的蔬菜水果。我自己每天有90%都吃蔬菜水果,每餐有三盘青菜;这样排便才会通畅,不会便祕,毒素才不会累积在体内。」

  素食可降低癌症罹患率

  科学实证显示,素食者比荤食者癌症发病率低20~40%。植物性饮食,包括全谷类、豆类、蔬菜及水果,有保护人体降低罹患癌症机会的作用。例如,黄豆含有具抗氧化作用的异黄素,可阻止及避免大肠癌、口腔癌、肺癌及肝癌的发生。

  不吃荤食的好处可是不少,不可能得狂牛症,减少沙门氏菌、大肠桿菌中毒机会,防止糖尿病产生,免疫系统增强,而且肉类蛋白质囤积体内所引起的痛风、关节炎问题在素食者身上也很少发生。

  花莲慈济医院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裴馰一年前开始吃素,问起他吃素的原因,他这么回答:「抽菸,会得肺癌。你还会抽菸吗?」全家都热爱足球运动的裴馰医师,改变饮食习惯吃素,「最主要是为了自己身体健康,因为所有的论文研究结果都告诉我『素食是对的!』。第二个原因则是环保,为了节省地球资源,为了下一代着想。」

  素食是资源环保的行动

  以肉类为主的饮食习惯,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要种出1磅的小麦需要约25加仑的水,但要养出1磅的肉品却需要2500加仑的水,足足是小麦的100倍。美国中部地区的地下水,是饮用水的主要供应来源,但光是为了养牛的用水,就足以使得水源快速枯竭。而且,养牛所需的土地面积是栽植蔬菜、水果和谷类的20倍。

  讽刺的是,为了让人吃1磅的动物蛋白质,必须给动物吃21磅的植物蛋白质。以美国为例,如果一年少消耗10%的肉品,就可以释放出1200万吨的谷米给人类食用,这个食物量可以餵饱六千万人。素食者既兼顾了身体的健康,发现还能够爱护地球,何乐而不为!

  不吃肉,营养怎么足够?

  对于罹患消化道癌症的患者,胡志棠医师都会建议病人:「避免吃肉,尤其是烟燻、烤的,多吃新鲜蔬果、五谷,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当然,病人第一个反应都是:这样营养够吗?胡志棠医师简单而肯定地回答:「肉类提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但是有细菌感染、化学成分在里面。而素食,并不会有营养不均的问题,只是没有饱足感。」当然,胡志棠医师会顺道送给患者一个礼物,那就是跟他们说:「要运动」。

  吃素也要均衡饮食

  从所有的科学研究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素食几乎可以和健康划上等号。但是却须遵循基本的饮食原则,如果没有聪明吃素,健康可能还是会渐行渐远的。

  肝胆肠胃科的门诊接触到的素食者,最大的问题是脂肪肝比例偏高。

  胡志棠医师得到的答案,可能是素食者容易饿,就会摄取很多的淀粉类食物、过多的热量,脂肪就累积在肝内,所以导致肝发炎,接着肝纤维化,持续几年下来,可能就会造成肝硬化。而刘诗玉营养师也提到,无论是素食者或荤食者,同样都要注意油脂摄取量。

  心脏内科住院病人,多半是高血压、高血脂,还有就是糖尿病併发心血管疾病,而患者年龄通常在五、六十岁以上。负责照顾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营养师陈静怡说:「一些阿嬷说,『我没吃什么肉,怎么还会有这些毛病?』透过饮食评估之后,我们才了解,原来是纤维吃太少、饭吃太多,还有的阿公阿嬷听人家说吃水果好,就一次吃一堆,听人家说喝鲜果汁好,一次也喝太多。」她提到,在慈济医院,营养组会告诉患者,「素食的三大原则是天然、新鲜、粗糙,还有,最重要的是运动。」

  准备好吃素了吗?

  素食所呈现的不仅只在于不吃荤,对于「养生」的观念也要正确。妥善的规划饮食、了解每日摄取的营养成分,并用心的关照、爱惜身体,像是素食者通常比较长寿,就是因为除了均衡饮食之外,素食者会选择更健康的生活型态。有人问:可是,吃荤食习惯了,怎么能一下子改变?就像裴馰医师在临床上会「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他给新陈代谢科病患的建议是「第一步,先不要吃肥肉。第二步,不要吃肉。第三,在烹调时,保持蔬菜的新鲜度。」陈静怡营养师则建议:「先每个礼拜有一餐吃素,然后再每天吃一餐素。」听起来一点都不难,又能长保健康,找个朋友一起吃一餐素吧!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最初拿到《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的时候,我对于“养生素”三个字总带着一丝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它可能意味着清汤寡水、食之无味。但这本书,彻彻底底地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她不仅仅是在介绍菜谱,更是在讲述食材背后的故事,以及这些食材带给身体的奇妙变化。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五谷杂粮”的阐述,它让我明白,原来那些貌不惊人的粗粮,才是我们身体真正需要的“能量源泉”。 书中的食谱,我尝试了大概有四五道,其中有一道是用藜麦搭配牛油果和芒果做的沙拉,它的口感真的太惊艳了!牛油果的绵密,藜麦的嚼劲,芒果的清甜,再加上一点点柠檬汁的提味,简直完美。我以前觉得沙拉就是生菜加沙拉酱,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沙拉的无限可能性。而且,制作过程非常简单,我可以在几分钟内就准备好一份营养又美味的午餐。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关于“饮品”的部分。我一直觉得喝水是最健康的,但这本书推荐了一些自制的蔬果汁和花草茶,它们不仅美味,而且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特别是那个用黄瓜、薄荷和青柠调制的饮品,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感觉全身的燥热都被瞬间驱散了。这种用天然食材调制的饮品,比市面上那些加工过的饮料健康太多了。 《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是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建议,而是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易于执行的健康饮食模式。它强调的是“均衡”和“适量”,而不是“极端”。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来讲解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来调整饮食,这种个性化的建议,让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懂读者。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美食的宝典,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身体对话的教科书。它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饮食来关爱自己,如何通过每一口食物来滋养生命。我非常庆幸能够读到这本书,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健康、更加有滋味。

评分

初读《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就被书中那种充满生活气息和烟火气的文字所吸引。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仿佛我正置身于一个充满绿意的厨房,闻着各种食材混合的芬芳。她对于食材的挖掘和运用,充满了创意和惊喜。我特别着迷于她对“豆类家族”的解读,那些看似平凡的豆子,在她手中却能变幻出无穷的可能性,无论是作为主食,还是作为配菜,都能为餐桌增添一份扎实的营养和满足感。 书中提供的食谱,我尝试了朋友们都赞不绝口的那道“茄汁焗豆”。这道菜的制作过程非常简单,但味道却丝毫不输给外面餐厅的水准。甜酸适中的茄汁包裹着软糯的豆子,再撒上一点芝士焗烤,那种复合的口感和香气,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我之前对焗烤类的素食总有些疑虑,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素食同样可以如此美味和有层次。 另外,让我惊喜的是,《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不仅关注了“吃”,还延伸到了“喝”和“调理”。书中关于如何利用时令水果制作养生饮品,以及一些简单的身体调理小妙招,都非常实用。我尝试了书中推荐的“姜枣红糖饮”,在天气转凉的时候喝上一杯,感觉整个人都暖暖的,而且据说对女生身体很有好处,这种温暖的贴士,让我觉得作者真的非常用心。 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它所倡导的“慢食”理念。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食物本身的味道,也忽略了用餐过程中的仪式感。作者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食物的质感,去品味食物的香气,去体会每一次进食带来的喜悦。这种与食物的深度连接,让我觉得用餐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与自己的对话,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总而言之,《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烹饪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拥抱健康、享受生活的美学指南。它用最真挚的情感,最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健康美味的大门。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想要提升生活品质、追求身心健康的朋友们。

评分

《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这本书,真的像是给我的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流。我一直对健康饮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方法不对,或者执行起来太困难。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引领我走进了养生素食的世界。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复杂的营养学知识,转化成易于理解、并且充满趣味的语言。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吃出好气色”的讲解,它结合了中医的养生理念,让我从内而外地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 书中提供的食谱,我尝试了几个,都非常成功。比如那个用南瓜和椰奶做的浓汤,口感丝滑醇厚,味道香甜,而且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只需要将所有食材放入搅拌机打碎,然后加热即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主食”的创新,它不仅仅是米饭面条,还有各种健康的谷物、薯类,以及用它们制作出的创意主食,这让我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避免了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让我惊喜的是,《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健康零食”的建议。以前我总觉得零食就是不健康的代名词,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我们可以制作出既美味又营养的零食,比如坚果能量球、烤蔬菜片等等。这些零食不仅能满足我对美味的渴望,还能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这让我觉得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 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强调了“实践性”。作者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操作建议,从食材的挑选、处理,到烹饪的手法、火候的掌握,都讲解得非常细致。这些细节,对于像我这样的烹饪新手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尝试,而是有章可循,一步步地走向健康饮食的成功。 总而言之,《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这本书,是一份关于健康与美味的承诺。它用最真诚的态度,最实用的方法,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健康生活的大门。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烹饪技巧,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身体的敬畏。它让我相信,健康的生活,也可以充满阳光和美味。

评分

初次翻开《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这本书,我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健康食谱,但很快,它就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暖和亲切感俘获了我。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娓娓道来,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充满理解和鼓励。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为什么”的阐述,它不仅仅告诉我们“吃什么”,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吃对身体有益,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我这个原本对养生概念模糊不清的人,逐渐建立起清晰的认识。 书中介绍的许多食材,看似普通,但作者却能赋予它们全新的生命力,让我看到了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蔬菜、豆类、谷物,竟然蕴藏着如此强大的健康能量。我尝试了其中几道看似简单的食谱,比如那个用糙米和时令蔬菜做成的能量碗,它的色彩搭配就足够让人食欲大开,味道更是出乎意料地丰富有层次。最让我惊喜的是,在制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仿佛我不再是被迫执行一项任务,而是乐在其中,享受着为自己和家人创造健康美食的过程。 对于我这样经常在忙碌生活中挣扎的都市人来说,健康饮食似乎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但《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它强调的是“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书中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准备健康餐点的小贴士,比如提前一天做好一些基础食材的准备,或者利用周末集中烹饪一些可以冷藏的健康配菜。这些实用的建议,让我觉得养生不再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事情,而是可以巧妙融入日常生活的。 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的“人性化”设计。它并没有强求读者完全摒弃肉食,而是提倡一种更灵活、更平衡的饮食方式。它鼓励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关注身体的需求,逐步减少不健康食物的摄入,增加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书中关于如何选择当季食材、如何烹饪出原汁原味蔬菜的技巧,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和风味,这让我对烹饪本身也产生了新的兴趣。 总而言之,《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份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南。它用温暖的文字、详实的指导和充满活力的食谱,激发了我对健康饮食的热情。我不再感到被动的接受各种健康建议,而是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去感受身体因为健康饮食而产生的积极变化。这本书真的让我“爱上”了养生素食,它让我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收获了健康和活力。

评分

读完《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健康饮食可以如此丰富多彩,而且并不需要复杂的烹饪技巧。这本书打破了我对素食“寡淡无味”的刻板印象,用一个个鲜活、诱人的食谱,证明了植物的力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香料魔法”的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天然香料,为简单的蔬菜赋予了层次丰富的风味,比如用迷迭香和百里香烤出的根茎类蔬菜,那种香气简直让人陶醉。 书中对于食材的选择和搭配,也充满了智慧。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食材,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不同食材的营养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协同作用,发挥出最大的健康效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色彩搭配”的章节,它告诉我们,每种颜色的蔬菜都蕴含着不同的营养素,而将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不仅能让餐桌更加赏心悦目,更能为身体提供全面的营养。我尝试着将书中的建议运用到日常烹饪中,现在我的餐桌上,色彩变得比以往更加丰富鲜艳了。 而且,《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分享他的私藏心得。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让人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心灵滋养”的章节,它强调了在享受健康美食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种将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理念,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如何吃,更是在引导我如何更好地生活。 书中提供的很多食谱,都非常适合忙碌的上班族。它提供了很多快捷的解决方案,比如一些可以提前准备的酱料、腌料,以及一些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健康主食。我曾经觉得准备一份健康的午餐是一件极其耗时耗力的事情,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周末的时间,提前处理好一些食材,这样在工作日,我就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制作出一份美味又健康的餐点。 总的来说,《爱上美味养生素【畅销修订版】》是一本真正能改变我饮食习惯的书。它用一种充满爱和智慧的方式,让我重新认识了植物性食物的美好。我不再将养生视为一种负担,而是将其变成了一种享受。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美食世界,让我看到了原来健康饮食也可以如此充满创意和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