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也是小餐馆!中‧西‧日式经典家常菜150道

我家也是小餐馆!中‧西‧日式经典家常菜150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家常菜
  • 日式料理
  • 西式料理
  • 中式料理
  • 食谱
  • 烹饪
  • 美食
  • 家常便饭
  • 简单易学
  • 新手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想要同时学会日式、西式、中式佳餚吗?
想要每天都能让自家的餐桌都拥有变化丰富的菜色吗?
150道日、洋、中美味食谱,
绝对让您从此不用为了今天要做什么菜而伤脑筋!

  由拥有50年历史的日本银座人气烹饪教室负责人・田中伶子小姐,整理出150道既实用又美味的菜色,其中收录了最受烹饪教室的学员们欢迎的日、洋、中式料理BEST 5,以及各式料理的经点菜色、年菜、前菜、沙拉、义大利面、烧烤、饭类、宴客料理……等150道料理,作者挂保证全都是每天可以花少少时间,就可以做得相当美味的菜色,不论是初学者或是有料理经验的家庭主妇,都可以轻松煮出一桌不输外面餐馆的好菜。
《舌尖上的环球之旅:家庭厨房的异域风情》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探索异国风味、渴望将世界美食搬上自家餐桌的美食爱好者和家庭厨师的实践指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全球美食的好奇心从未减弱,然而,真正将那些遥远国度的经典味道,以一种既地道又适合家庭操作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却是一门需要精妙平衡的艺术。本书《舌尖上的环球之旅:家庭厨房的异域风情》正是应运而生,它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菜系的深入挖掘,而是以一种广博的视野,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横跨五大洲的味觉探险。 我们深知,许多国际食谱往往要求苛刻的专业设备、难以寻觅的特殊香料,或是需要耗费一整天时间的繁琐工序,这让许多渴望在家复刻异国情调的普通家庭主妇和职场人士望而却步。因此,本书的核心理念是“可及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结合。我们致力于打破“异国烹饪=复杂昂贵”的刻板印象,用最贴近日常生活的食材、最合理的制作流程,还原世界各地那些令人魂牵梦绕的经典风味。 第一章:地中海的阳光与橄榄香——轻盈地中海饮食的现代演绎 本章聚焦于环绕地中海的各国美食,以其健康、新鲜、强调食材本味的特点著称。我们将深入探索希腊、意大利南部、西班牙东部及北非沿岸地区的代表性菜肴,但绝非简单地罗列传统食谱。 (一)希腊的清爽智慧: 我们会教授如何制作一份真正地道的“希腊沙拉”(Horiatiki),重点在于特级初榨橄榄油的选择、费塔奶酪(Feta)的品质把控,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红酒醋调和出那份标志性的酸甜平衡。此外,还会介绍快速腌制的柠檬香草烤鸡(Souvlaki Style),使用酸奶和香料的组合,达到嫩化肉质的神奇效果,无需漫长的等待。 (二)意大利的“妈妈的味道”: 抛开那些复杂的多层千层面,本章重点在于意大利家庭餐桌上最常出现的“慢煮”哲学。例如,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化版的“肉酱汁”(Ragù Bolognese),强调番茄浓缩度和长时间小火慢炖的必要性,同时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周末提前准备、工作日快速组合的方案。还会涉及如何在家用普通面粉制作出带有嚼劲的“意式手工面疙瘩”(Gnocchi),并搭配时令蔬菜的清炒酱汁。 (三)西班牙的“Tapas文化”的居家实践: 西班牙小吃是社交与美食的完美结合。我们精选了五款最适合家庭聚会的Tapas,包括“西班牙肉丸佐番茄酱汁”(Albondigas)、无需专门的烟熏甜椒粉也能做出风味的“简易版土豆蛋饼”(Tortilla Española),以及如何通过正确油温制作出外酥里嫩的“香蒜虾”(Gambas al Ajillo)。 第二章:美洲大陆的风情万种——从街头到宴会的跨越 美洲大陆的美食版图极其广阔,本章着眼于北美(美国、加拿大)的经典舒适食物,以及拉丁美洲(墨西哥、秘鲁)充满活力的风味。 (一)北美的灵魂慰藉: 我们探讨了如何在家复刻出美式餐厅的水准。重点在于“慢炖手撕猪肉”(Pulled Pork)的香料配比,以及如何通过自制的烧烤酱(BBQ Sauce)实现风味的层次感。对于早餐/早午餐(Brunch)爱好者,我们提供了制作“班尼迪克蛋”(Eggs Benedict)的秘诀,特别是如何稳定地打出丝滑的荷兰酱(Hollandaise Sauce),避免油水分离的常见难题。 (二)拉丁美洲的色彩冲击: 墨西哥菜的精髓在于酱料的深度和新鲜香草的运用。本章详细解析了如何使用烘烤代替油炸来制作“酥脆玉米片”(Tostadas)的基底,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种类的辣椒(如干辣椒和新鲜辣椒的组合)来构建墨西哥莎莎酱(Salsa)的复杂层次。此外,还会介绍秘鲁的国民美食——“柠檬腌鱼”(Ceviche),强调海鲜的新鲜度和酸度掌握,确保其“煮熟”的质感和清爽的口感。 第三章:东方的禅意与辛香——东南亚的平衡哲学 东南亚菜系以其酸、甜、咸、辣的完美平衡而著称,是家庭烹饪中提升风味层次感的绝佳选择。本书着重于简化那些看似繁复的香料糊制作过程。 (一)泰国的酸辣平衡: 我们将简化“青木瓜沙拉”(Som Tum)的制作,教授如何用研钵或搅拌机快速制作出地道的鱼露、青柠汁、棕榈糖的基底。对于“泰式绿咖喱”(Green Curry),我们提供了自制咖喱膏的基础指南,并详细解释了椰奶在烹饪中不同阶段的添加时机,以确保咖喱的浓郁而不油腻。 (二)越南的清新草本: 越南菜偏爱新鲜香草和清爽的口感。本章着重于“越南春卷”(Gỏi cuốn)的包制技巧,以及如何调配出完美的“鱼露蘸酱”(Nước chấm)——这是决定越南菜成败的关键。 第四章:北欧的质朴与东方的含蓄——材料与技法的交融 这一章探索了在家庭厨房中较少被提及,但风味极具个性的菜系,例如中欧和东欧的质朴舒适食物,以及日本“家庭料理”(Yoshoku)中西合璧的精髓。 (一)中欧的温暖拥抱: 我们将介绍如何制作口感介于面条和饺子之间的“匈牙利面疙瘩”(Nokedli 或 Spätzle),它能完美搭配浓郁的炖菜。同时,提供了一种易于操作的“德式酸菜炖肉”(Sauerbraten)的家庭版本,重点在于腌制剂的选择,以达到传统醋腌的柔嫩效果。 (二)日式洋食的温馨再现: 日本料理中深受西方影响的“洋食”系列,非常适合家庭制作。我们会详细讲解“日式炸猪排”(Tonkatsu)的“三段裹粉法”如何确保外壳极致酥脆,并搭配自制或简易制作的浓郁“猪排酱”。此外,还会教授如何制作出如同布丁般嫩滑的“日式茶碗蒸”(Chawanmushi),挑战传统上对蒸蛋难度的认知。 结语:从食谱到餐桌的转化艺术 本书的每一道食谱都经过严格的家庭厨房环境测试,所有步骤都力求清晰明了。我们不仅提供“做什么”,更强调“为什么这样做”——解释食材间的化学反应、香料的搭配逻辑,以及不同烹饪技法背后的文化意涵。通过《舌尖上的环球之旅》,您将掌握的不仅是一堆菜谱,而是一套灵活的、可以应用到任何国际美食探索中的烹饪思维框架,让您的家,真正成为一个微缩的、充满惊喜的环球美食探索站。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田中伶子


  料理研究家。银座料理学院、田中伶子料理教室、食育料理教室有限公司主理人,全国料理学校协会理事长。福冈女子大学毕业之后,于1964年(昭和)开设料理教室。传授着重基本料理技法的家常菜之余,对于培养专业人才也不遗余力,多数的毕业生都活跃于餐饮业界。自己本身也参加杂志的执笔、电视演出、进行与食品相关的演讲、商品的企划等等多方面的活跃当中。在这50年间也师承了桧山TAMI、村上信夫、辻静雄、浅田峰子、服部幸应、陈启明等多位名师,集结了多年的研究而诞生了这本珍贵的食谱。

图书目录

日本料理
BEST 5

10 马铃薯炖肉
12 炸鸡块
14 姜烧猪肉
16 炖煮鲽鱼
18 金平牛蒡

经典料理
20筑前煮
21肉豆腐/金目鲷与茄子的炖煮
22虾子与冻豆腐的含煮
23辣煮莲藕鸡翅/萝卜煮鰤鱼
2鸡肉治部煮/里芋煮鱿鱼
25关西风竹笋海带煮/鲭鱼味增煮
26茶碗蒸
27碎肉冬瓜 姜汁风味沙丁鱼
28鲷鱼白菜千里蒸
29什锦大豆/炖煮南瓜
30拌炒羊栖菜/卤萝卜干
31猪肉味增汤/酒粕鲑鱼汤

烧烤˙油炸
32照烧鰤鱼
33牛肉牛蒡卷 煎豆腐排
34香煎鸡肉 土魠鱼西京烧
35纸包烤鳕鱼 茄子田乐烧
36盐烤竹筴鱼/高汤煎蛋卷
37莲藕炸肉饼 天妇罗
38蒲烧秋刀鱼/日式炸豆腐
39日式豆腐饼/鲭鱼南蛮渍

饭类
40亲子丼
41鲷鱼茶泡饭/牛肉盖饭
42深川饭/什锦饭
43鲔鱼鸭儿芹拌饭 白粥
44散寿司
45酪梨鲑鱼卷 红豆饭

凉拌菜
46油豆腐煨小松菜 什锦豆腐泥
47 芝麻凉拌四季豆 鲔鱼烩青葱 醋拌小黄瓜与吻仔鱼

宴客菜
48卤猪肉
49鸭肉火锅/雪见火锅
50手逑寿司
51太卷寿司
52松叶蟹炒蛋
53昆布渍比目鱼生鱼片 竹筴鱼生鱼片
54鸡肉松风烧
55松茸土瓶蒸

年菜
56伊达卷
57醋渍红白萝卜丝
58黑豆
59关东风煮年糕 栗子金团

西式料理
BEST 5

62煎汉堡排
64炸猪排
66鸡肉咖哩
68焗烤鲜虾
70马铃薯可乐饼

经典料理
72高丽菜卷
73番茄煮鸡肉 普罗旺斯烩蔬菜
74法式煎鲑鱼 普罗旺斯煮鲭鱼
75干煎猪排佐黄芥末酱 酥炸花枝圈
76鲈鱼义式冷盘 奶油炖鸡肉
77西式炸虾/俄罗斯酸奶炖牛肉
78牛肝菌炖饭/蛋包饭
79义式蔬菜汤/蛤蛎巧达浓汤

义大利面
80番茄肉酱义大利面
81培根蛋奶义大利面 烟花女义大利面
82 三点蟹义大利细扁面 白酒蛤蛎面
83伐木工人笔管面 青酱义大利面
84千层面
85番茄天使冷面 拿坡里义大利面

沙拉
86水煮青菜沙拉 红萝卜沙拉 西洋腌菜沙拉
87华尔道夫沙拉 番茄高丽菜沙拉
88尼斯沙拉 马铃薯沙拉
89热沾酱蔬菜沙拉 凯萨沙拉 希腊鱼卵沙拉

宴客菜
90炉烤猪肉
91西班牙海鲜炖饭
92西班牙蛋饼
93义式牛肉 红酒炖牛肉
94烤肉派
95香料煎鸡排 酥皮鲑鱼派
96义式水煮鱼 法式咸派

Column
7蔬菜的切法 落盖的制造方法
59鱼贝类的事先准备①
97鱼贝类的事先准备②
高汤的煮法

中华
BEST5

100煎饺
102回锅肉
104麻婆豆腐
106棒棒鸡
108干烧虾仁

经典料理
110糖醋里肌
111油淋鸡 中华风猪肉炒海瓜子
112栗子烧鸡
113韭菜炒鸡肝 中华风茶碗蒸
114水饺 生鱼片中华沙拉
115中华风炒青菜 螃蟹烩花椰菜
116炸春卷
117八宝菜 青椒牛肉丝
118中式粽子
119广东炒面 担担凉面
120家常豆腐 炒米粉
121酸辣汤 什锦炒饭

宴客菜
122红烧狮子头
123什锦锅巴
124珍珠丸
125豆鼓排骨 蜜汁叉烧

2前言
126关于教室
127结语

图书序言

前言

  自昭和39年在东京的世田谷区设立了小小的料理教室以来,已经过了50个年头。10年前搬到银座之后,托大家的福几乎每天都在上课全力工作着。长年来一直来这里上课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对于这点我心存感激。

  这50年来我所传授的食谱数量超过了1000种,在这本书中挑出了很受学生喜爱,希望可以传授给大家同时也是我自己很喜欢的食谱总共150道。日本的家常菜中除了日本料理之外,中华料理以及西式料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本书中将日本料理、西式料理、中华分成三大章节分别介绍人气菜色、基本菜色、宴客菜色等等。在每一章节最前面的「教室人气排行前五名食谱」中介绍了详细的步骤还附图片,希望大家以这个为中心,搭配主食、配菜、汤品等享用丰盛的每一餐。

  日本料理是我们「食」的基本。使用昆布与来自坚鱼的柴鱼高汤所做成的炖煮、可以快速做好的烧烤菜色,无论谁都喜欢的菜色。尤其是在「BEST 5」介绍的都是家常菜料理的代表作。详细地记载了做法,就算第一次的人应该也可以顺利地调理。近年渐渐地被忽略的煮鱼,很适合配饭做法又简单,只要有鱼跟调味料就可以完成,希望大家一定要记起来。

  西式料理在年轻人之间特别受欢迎。除了以前的西式料理屋会有的汉堡排以及沙拉之外,听说最近也有人会在家里制作简单的法式或义式料理。因此在150道之中也加入了义大利面、番茄炖菜、普罗旺斯烩蔬菜。

  中华料理是我最喜欢的类型。学生们的评价也很好,其实很想再追加进去。因为可以吃到很多青菜,请一定要多多尝试。

  我所传授的是ㄧ般人都可以接受的家常菜。为了要让家人美味的享用,外观虽然也很重要,在这里省去了繁复的手续以及花钱的装饰。日本料理的高汤也是,在评估了多次之后最后得到的结论是ㄧ次把材料全部放进水中再取高汤的方法。比专业的手法简单许多。

  不过,不能偷懒的地方也还是有的。先把青菜烫过让味道比较容易煮进去、充分拌炒绞肉去除腥味等等,会影响到风味的步骤请不要省略。另外,跟日本料理的高汤不同,中华风的汤品是比较花时间的。平常可以使用市售的鸡汤块等等没关系,不过也希望可以让大家了解由鸡骨熬煮出来高汤的滋味。

  亲手制作包含心意的料理可以让家人幸福。家常菜绝对不是困难的东西,希望各位可以感受到制作时的快乐以及家人说出好吃时的幸福感。

田中伶子料理教室 代表  田中伶子

图书试读

蔬菜的切法
不同切法会让煮熟的程度有所差别,口感也不一样。了解各种食材相对应的切法,将食材的美味凸显出来吧。

切成轮状
将条状或是球状的青菜从边边开始切成一样的厚度。如红萝卜、白萝卜、蕃茄、马铃薯等等。厚度的部分请依不同料理来做调整。

切细末
将切成细丝的食材排在一起再从最旁边开始切碎。切粗末的时候大小比细末再大一点。

切半月形
将轮状再对切一半的形状。将条状的蔬菜先纵切成一半之后再从最旁边开始切。

切银杏形
将半月形再切一半的形状。将条状的蔬菜纵切一半之后再切一半,之后从最旁边开始切。

切成一口大小
将青葱或小黄瓜等细长的蔬菜从最旁边开始切成薄薄的轮状。

切成短片状
薄切成长方形的形状。切成4~5cm长之后再切成1cm左右的薄片。将蔬菜放横的之后再从最旁边开始切。

切丁
先切成4~5cm长,转90度之后再从最旁边开始切成宽1cm左右。

切滚刀块
一开始先从最旁边开始斜切之后一边转动蔬菜,再斜切。可以使蔬菜的表面积增加,加快煮熟的速度。

斜切
将细长形的蔬菜从最旁边开始斜斜地切,切口会呈现长形的椭圆形。就算是小的蔬菜也可以靠这方法制造出大的切面。

切丝
将切成薄片的蔬菜叠在一起,从最旁边开始切成1~2mm宽。比切成细条状还要再更细一些。

落盖的制作方式
利用烘培纸来制作落盖。有时间的话可以依照锅子的尺寸先多做几个起来就很方便。

1 将烘培纸剪出一个比锅子的直径稍微大一点的圆形。对折一半之后再对折。以圆心为基点折出45度角之后,再次对折。
2 剪掉ㄧ部份,让落盖长度大约是比从锅子中心到半径再小ㄧ些的尺寸。
3 在较长边的部分剪两个缺口,再把先端剪掉。
4 打开之后就是落盖的形状。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买过不少食谱书,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食材特别难找,最终都束之高阁。这本《我家也是小餐馆!中‧西‧日式经典家常菜150道》给我的感觉就完全不同。它非常接地气,从食材的准备到烹饪的步骤,都写得非常细致。很多菜品我都曾经在外面的餐馆吃过,觉得很好吃,但自己在家尝试的时候总是差强人意。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仔细看了看目录,发现里面有很多我一直想学但又觉得很复杂的菜,比如需要长时间炖煮的红烧肉,或者是需要精准掌握火候的鱼料理。书中对此都有详细的讲解,还配有步骤图,这对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太友好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在家制作出餐厅级别的酱汁和调味料的部分感到好奇,这往往是影响菜肴风味的关键。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真正掌握一些核心的烹饪技巧,让我的厨艺更上一层楼。

评分

我一直认为,餐桌是维系家庭情感最重要的空间之一。而一桌丰盛美味的家常菜,无疑是为这个空间增添温馨与幸福感的最佳方式。这本《我家也是小餐馆!中‧西‧日式经典家常菜150道》正好满足了我对“美好家庭餐桌”的全部想象。它的内容设计非常全面,涵盖了从中餐的浓油赤酱,到西餐的精致浪漫,再到日料的清新简约,几乎囊括了我所有想要尝试的经典家常菜肴。我曾一度对制作一些看起来复杂的西式烘焙望而却步,但看到书中如此详细的步骤图和易懂的文字说明,我仿佛看到了希望。同时,我也很想学习书中关于如何制作出真正地道的日式拉面汤底,毕竟这可是日料的灵魂所在。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150道菜谱,更在于它激发了我对烹饪的热情,让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我的家人准备每一顿饭。它让我相信,即使是在平凡的日子里,我们也能通过一顿顿用心烹制的家常菜,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小餐馆”般的温馨与美味。

评分

我一直认为,烹饪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家人朋友分享爱与温暖的方式。这本《我家也是小餐馆!中‧西‧日式经典家常菜150道》完美契合了我的这种理念。它提供的不仅仅是食谱,更是一种“在自家厨房里创造美好用餐体验”的可能性。我喜欢它强调的“家常”二字,这意味着这些菜肴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贴近生活,用寻常的食材就能做出令人惊艳的味道。书中的菜品选择非常符合大众的口味,无论是工作日的快速晚餐,还是周末的家庭聚会,都能找到合适的选择。我尤其欣赏它将不同菜系融为一体的做法,这为我的家庭餐桌带来了更多变化和惊喜。我迫不及待想要尝试书中介绍的一些简易西式烘焙,比如玛芬和饼干,以及一些日式便当的制作技巧,希望能够为我的孩子制作出既健康又美味的爱心便当。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烹饪向导,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方向,在我缺乏创意的时候点燃我的灵感。

评分

每次看到一些精美的食物图片,我都会心生向往,希望自己也能做出这样的美食。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要么是步骤复杂难懂,要么是食材准备繁琐。这本《我家也是小餐馆!中‧西‧日式经典家常菜150道》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它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厨房指南,充满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书中的菜品设计非常巧妙,将中、西、日三种不同的烹饪风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又融入了家常的元素,让我在家也能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味。我特别期待书中介绍的几个中式家常小炒,比如宫保鸡丁和鱼香肉丝,总是觉得在家做不出那种“锅气”,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秘诀。同时,对于西式经典如烤鸡和意面,以及日式料理中的一些快速便捷的菜肴,我也充满了兴趣。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非常赏心悦目,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美食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在家轻松复刻出餐厅级别美味的菜谱趋之若鹜。最近入手了这本《我家也是小餐馆!中‧西‧日式经典家常菜150道》,简直是我的烹饪救星!首先,这本书的选题就非常吸引人,涵盖了中餐、西餐和日料这三大主流菜系,而且都是经典的家常菜。这意味着我不再需要翻阅厚厚的十几本食谱,就能满足全家不同口味的需求。从麻婆豆腐、红烧肉这种硬核中式菜肴,到香煎三文鱼、奶油蘑菇汤这样的西式经典,再到寿司、拉面这样的日式代表,应有尽有。更重要的是,书中的食谱看起来都非常实用,步骤清晰,图片精美,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信心满满地尝试。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在家制作出媲美外面卖的饺子和包子的部分,总是觉得外面卖的皮薄馅多,自己做的总是差了点意思,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灵感和技巧。而且,150道菜的数量也是相当可观,足够我学习和实践很长一段时间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