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不就是为了探讨这些与真善美相关的问题吗?
★台大与史丹佛大学联手推出,首批最受欢迎的大型公开课! 数十万人蜂拥聆听,隔年热门重播!
跟着苑举正进入崇尚逻辑思辨的雅典公民社会,
看古典哲人如何透过对话,追求生命的真理,
为饱受压力的现代人内在深邃的人性本质问题,提出解答!
哲学思考是回答所有分辨真假问题的根本。
上了这堂课,你不仅能纵横于哲学历史的视野,徜徉于先贤先圣之思维,
更将享受面对真实的自己与世界的快乐!
我经常在上课时问我的学生:「你可不可以接受 99% 的爱情,容忍那 1% 的偷情?」答案永远是否定的。无论男女同学都认为,100% 的爱情很重要!
有一次,我追问一个表情迟疑的学生问:「为什么?」他说:「我就是要真实的爱情!」我接着问:什么是真实?眼前的真实,过去或许是假的;未来可能变成假的;现在你也不见得有充足的理由确定,「这就是真实的」。他状似无奈地说:「我还是要真实!」
这段实际发生在我课堂中的对话,却指出西洋哲学最关键的问题:
何为真实?
我们要依靠什么知识辨别真假?
为什么,连什么是真实都还没搞清楚,我们却肯定真实一定存在?
为什么,说真话的人受到我们在道德上的赞美?
为什么我们认为,真实就是美丽的具体呈现,而矫揉造作的虚伪只会令人厌恶?
这一连串的为什么,牵涉西洋哲学中与真善美相关的问题,需要我们费心思考。
我发现,哲学的功用,就是回答这些问题。你我不一定有答案,或许这些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在哲学家几千年的努力下,这些问题不再困扰我们,反而成为思考的工具,深化我们的生命。
─苑举正
人天生是哲学动物,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哲学家。
˙哲学代表最深层的反思,而反思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与义务;不这么做,辜负「做为人」这件事情,也算是「瞎活了」。
˙拒绝表达自我思想的人,不但失去与人沟通的机会,也失去透过沟通纠正自己思想错误的可能性。
˙缺乏批判思考的人,会在欣赏「有道理」之余,相信那就是「真理」;哲学家受吸引之余,却思索如何突破自满,避免思想僵化,让真理自我彰显。
˙对于一般人而言,言谈中没有根据的虚假内容,在谈笑风生中是可以容忍的;而哲学思考中,只有通得过内心抗拒虚假的本能,才是值得保存在脑海中的内容。
˙乡愿、担心得罪人是一般人的想法,不是哲学家的选择。哲学人需要胆识,尽一切力量追求真理,不怕与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