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读(下)

老子讲读(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先秦伟大思想家老子的着作,也是道家学派的经典文献,道教则奉之为《道德真经》,在中国思想史、政治史、文化史乃至文学史上都有着非常显着的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思想源泉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老子》一书凡上下两卷,八十一章,五千言,传世着名版本有马王堆帛书本、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等,近现代有特色的注本尤多。本书以王弼注本为底本,参照众家加以考订、注释,「文化史拓展」项目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等作了精到的论述,「文学史链接」项目对后世引用《老子》典故的作品作了广泛介绍,「问题分析」项目对为何说「道可道,非常道」等问题作了独到的分析,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与领悟《老子》。

  本书上册包含导论与〈道经〉,下册则包含〈德经〉及附录。

本书特色

  本书以王弼注本为底本,参照众家加以考订、注释,「文化史拓展」项目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等作了精到的论述,「文学史链接」项目对后世引用《老子》典故的作品作了广泛介绍,「问题分析」项目对为何说「道可道,非常道」等问题作了独到的分析,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与领悟《老子》。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上册
序 王元化
导读
道经

下册
德经
附录
(一)古代老子史料、序跋、评论、作品选录
    (1)《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节录) ………司马迁
    (2)《韩非子》卷六〈解老第二十〉(节录)……… 韩非
    (3)《老子指归》卷一〈君平说二经目〉………严遵
    (4)〈老子铭〉………边韶
    (5)〈通老论〉(残篇)……… 阮籍
    (6)〈老子道德经序诀〉(节录)……… 葛玄
    (7)〈老子庙碑〉(节录)……… 薛道衡
    (8)〈老子犹龙赋〉………范仲淹
(二)〈老髓新咏〉八十一首(并序)……… 许永璋
(三)从创作论看老子的文艺思想………许结

图书序言

【问题分析】
为什么说「失道而后德」?儒道两家道德观有同有异吗?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与德有时是一体的,如「上德」、「玄德」在某种意义上可看成「道」的代名词;但有时又是分离的,如本章所言「下德」以及「失道而后德」之「德」,均与道之自然玄远不同,具有人世的着相性征。因为「道」往往是具有超越的本根意义,「德」有时是体道的功用,或人为的实践。据老子本章所言,道与德是处两个不同层面的,其所谓「失道而后德」有一种导向,明示道德沦丧后的社会颓势,即由道而德,由德而仁,由仁而义,由义而礼,均归于「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逻辑。《庄子‧知北游》载:「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而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惟大人乎!」庄子之解,颇为精到。道与仁、义,有无象与有象之别,而「德」介其中,或体于上,如「上德」,或流于下,如「下德」,欲以有形治于国,加诸人,必流于礼教之束缚;能以无形而「无为」,则能由大道行,返归自然,得到自由。宋代学者张载作《正蒙》,承《易》学之绪倡一「气」之本与「一物两体」之用,将「穷理尽性,则性天德」推扩于「能悦诸心,能通天下之志之理」为广度。其落实于人性论,就是有「天地之性」(至善),有「气质之性」(有善有恶),人承天地之性,秉赋气质之性,能由气质之性上承天地之性,则为善,倘由气质之性下行于人欲,则为恶。这种思想秉承儒家人性论传统,与老子的思想出发点不同,但其思维结构,却通合于老子的「失道而后德」的由大道行到大道废,又至大道回归的过程。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