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顿挫学:王浩一的历史笔记【肆】

英雄的顿挫学:王浩一的历史笔记【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王浩一
  • 英雄
  • 顿挫学
  • 文化
  • 人物
  • 近代史
  • 历史随笔
  • 思考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历史人物总有许多「抑郁而终」的例子,
他们如何锻鍊自己的「心灵肌肉」,成了重要的自我体悟,
是豁达,是云淡风轻,也是心灵弹性调整。

  顿挫,是人生最佳成长的特效药,
  让英雄蜕变成谦卑、有包容力的强者。
  《英雄的顿挫学》是王浩一历史笔记系列第四册,
  本书「顿挫学」说的故事,即是九位英雄,不同的顿挫,九个卦,不同的貌相。
  会有「顿挫」,那是因为有高度,也才会有风,有雨。
  这是上上下下的常态,人生本来就是上下起伏的曲线,
  春风好,但需懂得它有时暗藏凶险;冬风寒,有时却是暗香浮动。
  理的是从「见几知微」到「背影优雅」,从「居高思危」到「澹泊汪洋」。
  如果这只是物质表面的顿挫,这个容易克服,但是,真正的内心价值受到顿挫,
  又有多少人能慧剑一挥?

  从《履卦》看二十四岁的陈永华,如何被郑成功赞誉为当今的诸葛孔明
  从《离卦》看二十岁的唐寅,如何日出、日中、日昃
  从《蒙卦》看蒙昧童年的孟郊,如何成了唐宋文艺复兴的先行者
  从《噬嗑卦》看三十三岁的于谦,如何临危受命,转危为安
  从《坎卦》看二十三岁的岳飞,如何像唐吉轲德征战沙场
  从《复卦》看五十六岁的史浩,如何引发宋孝宗萌动于初
  从《咸卦》看十八岁的李清照,如何与夫婿共相感应
  从《节卦》看二十岁的状元文天祥,如何乱世守节尽忠南宋
  从《晋卦》看二十九岁的耶律楚材,如何以仁爱之心为民谋命

  这几位英雄,他们的人生面对大抉择时,他们又展现了哪些大智慧:
  会有「顿挫」,那是因为有高度,也才会有风,有雨。
  人生一世,真是无常,但却有迹可循,像是水流在地面走出蜿蜒河道,向左向右,自有一番理解。
  有了「顿挫」,那是人生最佳成长特效药,从轻狂少年的狂妄与轻浮,蜕变成一位谦卑、有包容力的强者。
  文天祥在「贪欲难抑」之际,如何守节?在兵祸灾难里,如何尽节?
  耶律楚材如何凭着良知拯救无数生灵,又如何以专业辅佐了苍狼王朝。
  唐寅这位明朝的世纪才子,以他的山水仕女画,他的风流爱情传颂于世。少年得志,却成了他的极限与困境。
  李清照这位宋朝才女,她的人生低谷,一波一波,词句中的波翻红浪,成了奢侈的浪漫。

  在浩一老师的笔下,
  历史原来这么生动有趣:
  「茯苓糕」原来是洪门祕密社团所发明,寄寓反清复明,且能夹藏情报。
  现今的台南孔庙,原来是由韦小宝的师傅、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永华)所建。
  唐伯虎为了避祸,竟靠着装疯卖傻,甚至赤身露体在街上大喊大叫,才逃过一劫。
  南宋当时的情报传递,原来暗藏在诗里。「家书抵万金」指的是贼多、被贼围。

  听王浩一精彩解开英雄密码,
  用易经卦象演绎人生智慧,
  养成现代人最需要的「新国学力」!
  近来一股国学热正在急速形成,国学也正在脱下艰涩难懂的刻板印象而变身显学,
  老祖先的智慧再次给了我们新的启发。
  不只是人际关系、应对进退,企业的经营方式、人才与向心力的养成,
  都能因国学力的增长,打开崭新的局面。

  本书作者王浩一,是知名的台南城市作家、文史工作者,对历史情有独钟。
  他的上一本畅销书是《慢食府城》,不只讲吃,还要讲食的典故与历史,
  让美食更增添了名为遐想的绝佳调味料。
  他与诚品书店合作过一系列的历史讲堂,他对历史丰厚的理解、特殊的观点,
  加上活灵活现的讲述方式,风靡了许多热爱历史的听众。
  这次,他存菁去芜,以一贯生动有趣的方式揉合历史人物与易经,
  要来重塑历史上的九位英雄,赋予他们立体而现代的面貌,
  让读者能重新认识这些豪杰不同以往的一面。

英雄识英雄  强力推荐(按姓名笔划顺序)

  王之敏(台南市天主教圣功女子高级中学图书馆主任)
  何兴中(国立台南第一高级中学教师)
  吴若权(作家/广播节目主持人)
  陈毓秀(国立台中文华高级中学退休教师)
  曾定璇(国立台南家齐女中图书馆主任)
  詹宏志(网路家庭董事长)
  兰  萱(知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浩一


  学的是数学,喜欢的是建筑,醉心的是历史,曾经从事国际贸易,现在是工业设计人和品牌管理人。出生于南投,在嘉义读国中、台北上高中、台南念大学,戏称自己是岛内小留学生。毕业后在台北工作。现在,任职台南,工作之余热爱背着相机穿梭在旧城的大街小巷,纪录各种人文历史和生活典故,成为台南城市作家、文史工作者、生活考古学家,也是诚品书店嘉南区的专栏作家。

  ◆着有《台南旧城魅力之旅》三册,绘有《台南旧城地图》,戏作《台南印象》创意扑克牌系列:古蹟篇、咸食篇、甜品篇、神兽篇、老树篇和老屋开门篇。

  ◆二○○七年出版《慢食府城:台南小吃的古早味全记录》,费时四年半企划採访记录完成,荣获中国时报开卷版二○○七年度好书美好生活奖。

  ◆《在庙口说书》详述四十处台南历史现场,并获九八年度金鼎奖「最佳艺术生活类图书奖」提名。

  ◆《黑瓦与老树》纪录与绘制日治时期的台南建筑,与四周百年老树的人文故事。

  二○一二年起,出版揉合历史人物书写与易经智慧的【王浩一历史笔记】系列:《人生的十堂英雄课》、《英雄的十则潜智慧》、《英雄的大抉择》。

图书目录

自序:文在兹,魂也在兹
有了「顿挫」,那是人生最佳成长特效药,从轻狂少年的狂妄与轻浮,蜕变成一位谦卑、有包容力的强者。中间多了许多独立思考的东西,也多了阴阳圆缺的完整思维。像是对峙的棋局,当人们多了全盘了解,落下棋子的时候,思考自然多些层次,也更明白自己的极限,进退有节。

第一章  复甫今之卧龙也──陈永华
〈履〉,说的是「诫人循礼,小心行走」,也就是「当你发现局势陡变,身陷险境,怎么办?」阐释了实践理想、履行责任的原则。
陈永华发表抗清见解、分析未来,深得郑成功的赏识,委任他为「参军」,这是幕后智囊的职务,陈永华不必「见龙在田」,继续「潜龙勿用」,郑成功清楚他在洪门的祕密任务不宜曝光,维持低调沈潜。

第二章  若要自家求安稳,一壶浊酒一盏灯──唐寅
〈离〉,说的是「光明亮丽」的时刻,全卦阐明事物一定往往需要附着于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存在。
才气十足的唐伯虎,他的一生荣辱与起落,也解释「附着」的终极哲学,也试图理解:人生没有附着,孤立无援怎么办?

第三章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孟郊
〈蒙〉,说的是「启发蒙稚之道」,只有诚心诚意,守正根本,才能获得真正的启蒙,从而戒除蒙昧,得到亨通。其中既有为师之道,也有求学之道。
孟郊,祖父是着名诗人孟浩然,父亲是与杜甫友谊笃厚的孟云卿。然而祖父与父亲早逝,失怙的小孟郊有诗人之后的名声,却无家学传承与教诲。他要如何启蒙破冰?

第四章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噬嗑〉,说的是「出现阻挠」怎么办?凡事不可能处处亨通,必然中间有障碍;如果将中间的障碍咬碎,当然就亨通了。
面对国难,一定有投机者、卖国者、投降者、好斗者和鸵鸟主义者,我们看看御史出身的于谦如何去除「梗阻」,将国难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第五章  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岳飞
〈习坎〉,说的是「险陷」众多,也是「辛苦的时候」,甚至「举歩维艰」。习坎是险,人要从天险地险中学习利用险,学习天险之不可逾越,学习地险的佈置形态,从而设置人险。
父亲曾经问他如果有一天必须殉死国家,如何?岳飞回答既然父亲允许,有何不可?岳飞和这些平日大是大非的教诲,逐渐将岳飞带向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生。

第六章  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使得见渔舟──史浩
〈复〉,说的是「运气正在恢复中」,「复」原意是「归来」、「回来」的意思,复卦是刚长柔退的开始,具有重新取得活力而新生,君子、正气、生命力重新抬头。
新皇帝宋孝宗即位,马上升五十六岁的史浩为中书舍人,兼任翰林学士、知制诰(首席幕僚长)。新君老臣二人准备重振国势,恢复大宋旧河山。南宋呈现新气象。

第七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咸〉,说的是是爱情的卦象,「咸」的意思是「感」,卦名有「交感」的意思,阐述的是「相互沟通,建立感情」,也阐明事物感应之道,并侧重揭示男女交感之理。
如此才女李清照,不旋即已经知名于汴京,声誉鹊起的二八佳人,她的感情如何?我们尝试用咸卦解读她的婚姻,也说说人总是在不同的水平状态上互相感应,互相沟通.

第八章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
〈节〉,说的是「节止之时」的道理。古人说「节」,事之会也,君子见吉凶之几,发而中会之,谓之「节」。
潇洒的文天祥,倜傥英姿有魏晋名士之风,然而国难当前,大蒙古国的铁骑已经挥兵南侵,朝廷倾颓,社稷飘摇。时穷节乃见,文天祥的「节」最终成了这个民族的嵴樑,令人景仰。

第九章  陛下新即位,宜宥之。──耶律楚材
〈屯〉,说的是天地初创的苦难时期,君子应当以天下为己任,肩负策划、建立、经营「秩序」的责任。
从〈屯〉卦,我们来理解耶律楚材「苍生使命的艰辛」,如何在蒙古政权谋得立锥之地,进而弭变蒙古人的屠城嗜杀的习性,为苍生留下希望。

图书序言

自序

文在兹魂也在兹


  「文在兹」是孔子的话,「斯文在兹」则是光绪皇帝送给台南孔庙的匾额文字,其实,「斯」是发语词,说的是一个「文采在这」的道理。台南孔庙大成殿建筑,左右有东庑、西庑,里面神龛分别祀有先贤先儒八十位、七十九位,牌位一字排开颇为壮观,显得文采熠熠。下午三点半后,东庑牌位在夕阳穿过方矩窗櫺,方方正正的光影下,更是庄严!
  
  牌位有些人是我们认识的,更多是不认识的。根据我近年的爬梳,这些一百五十九位先贤先儒,其中孔子门下六十六位、孟子门下四位、子夏门下一位,其他周朝四位、秦朝一位(伏胜)、汉朝十位、三国一位(诸葛亮)、晋朝一位(范甯)、隋朝一位(王通)、唐朝两位(韩愈、陆贽)、宋朝三十一位、元朝五位、明朝十七位、清朝四位,其他几位待查。
  
  先贤先儒排列如林,在四本「易经与英雄」系列书籍中,目前仅写了其中方孝孺、韩愈、文天祥与诸葛孔明,也有着墨不深的司马光、欧阳修。这个配祀系统并非台南自创,而是历朝历代所累积下来的传统,三百年来台南孔庙谨守分际,维系两千五百多年来的一炷馨香。每次我造访孔庙,总前去瞻仰,好奇他们的故事。当然,这些人的内心神龛又来自「孔子」的思想,盛哉斯人,我一直企图窥探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之际,他的内心世界与能量,内心世界如九仞宫墙阻绝不得其门,但是「耳顺」之后的智慧能量,却有些想法:
  
  有风,有雨,才是人生。
  
  受高雄医学大学校长之邀,二○一四年春天,开始在每个星期三下午兼任一堂通识课,说的是「历史英雄与潜智慧」,一堂课一个卦,一位英雄一个智慧,也说一种「人生状态的怎么办」,加上一些企业管理与职场竞争,也偶而加上时局与观点。通识嘛,就是杂学混搭,上天文下地理,些许自己或他人的生命经验。
  
  其实,之所以台南高雄两地奔波,依然兴致勃勃,背后是有动力的。话说几年前,台湾数间卫生署立医院的院长因为贪渎,同时锒铛入狱,在等待判刑前,其中一位院长感慨地说:「年轻时,学校没有教我如何抵抗诱惑」。我侠气地自忖,如果今天我去学校上课,面对那些年轻的无邪眼神,我有能力教学生如何抵抗诱惑?不能说教,要如何教?于是我想像,也架构着上课内容基础:「贪」并非病态而是常态,就像是病毒,你无法长居在无菌室,要认识它,才能远离它,「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语,并不是「围堵,不去面对」,而是健康地防范。人的心智有时是脆弱的,有时是蒙昧的,有时是思虑欠周详的,因此「心灵肌肉」的锻鍊是必要的。我的课,希望有抗体功效!
  
  会有「顿挫」,那是因为有高度,也才会有风,有雨。这是上上下下的常态,人生本来就是如股票上下起伏的曲线,春风好,但需懂得它有时暗藏凶险;冬风寒,有时却是暗香浮动。福祸相倚,这道理大家明白,可是春风得意,多数人却往往乐昏了头;倒楣透顶之际,却直往自怨自艾怀忧丧志走去。苏东坡对〈蛊〉説道:器皿久不用而生虫,谓之蛊;人们长乐久溺而生病,这也是蛊;国家久安而不治,也会生蛊。人生一世,真是无常,但却有迹可循,像是水流在地面走出蜿蜒河道,向左向右,自有一番理解。
  
  有了「顿挫」,那是人生最佳成长特效药,从轻狂少年的狂妄与轻浮,蜕变成一位谦卑、有包容力的强者。中间多了许多独立思考的东西,也多了阴阳圆缺的完整思维。像是对峙的棋局,当人们多了全盘了解,落下棋子的时候,思考自然多些层次,也更明白自己的极限,进退有节。
  
  于是我们借由宗教哲学的帮助,佛教养心,儒教养德,道教养寿,但是这些仅对疗癒有效,站在预防胜于治疗的概念,这些宗教哲学尚嫌不足。
  
  《易经》的本质却是「养理」,这里的「理」即是逻辑——道理的规纳,有数学的理则学概念,也有人心的吉凶趋离与善恶通性,其中有人性里的劣根性与神圣性,彼此在拉扯,堕落与昇华本来就同时存在。梁启超说他对于孔子所说的《易》道理,系统的哲学,有仔细探讨,那就是「易无体」:宇宙万有是没有本体的。易,就是宇宙万有。这种无体的易,究竟为何物?梁启超又说,经过分析,「易理」有五方面:无体、生活、运动、规律、法则。这种以现代话语说的「流动哲学」,有趣,易懂,也传神说出「养理」的「理」调和了「万有」,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原来「顿挫」,是生活,是运动(非静止,也非僵硬不动),是规律(像春夏秋冬四季轮替,有一定的步骤进展),是法则(如同物理现象,也像数学定理),当然,每个人的生命现象无法重复,相同条件,结果却尽不相同,这是「无体」。
  
  然而本书「顿挫学」说的故事,即是九位英雄,不同的顿挫,九个卦,不同的貌相。理得从「见几知微」到「背影优雅」,从「居高思危」到「澹泊汪洋」。过去,读历史人物总有许多「抑郁而终」的例子,总想他们应该也需要心理医师,然而真相是世间许多心理状态,心理医师至今也是束手无策,所以如何锻鍊自己「心灵肌肉」,成了重要的自我体悟,是豁达,是云淡风轻,也是心灵弹性调整。如果这只是物质表面的顿挫,这个容易克服,但是,真正的内心价值受到顿挫,有多少人能慧剑一挥?
  
  岳飞,大家约能说出他的悲惨命运,可是当我要落笔写下他的内心世界,我却屡屡怯于进入他的恨与悲,那个情绪能量太大了。直到读了他在接到十二面金牌后,回到鄂州,写下《小重山》词句,其中「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白首爲功名,旧山松竹老」,让我深刻感受如此「千年来的慨谓」,也尝试整理岳飞的顿挫心情。在他第四次北伐,以少胜多,连战皆捷,已经包围开封,眼看昔日故都光复在望,然而攻城前夕,局势扭转,他的忠诚被皇帝猜忌,被迫放弃胜利。这样痛楚的岳飞,想介绍他。
  
  史浩,比岳飞年轻三岁,出生在布衣之家,四十岁才登进士第,远离秦桧,游宦地方,多年后,五十六岁的他辅佐了新帝宋孝宗,适时建言昭雪岳飞的冤,平反岳家人的罚。他任宰相一职,最后以政治责任辞相,出任小小地方官,而急着强势北伐的宋孝宗失败后,他依然隐居乡里,淡出朝野享受人生。七十九岁时,在明州遇见了来访已五十岁岳飞长孙岳甫,史浩翔实地把当年昭雪他祖父岳飞的故事娓娓说给岳甫,前后经过,过眼云烟,岳甫激动拭泪。这样豁达的史浩,想介绍他。
  
  一位明朝才子,一位宋朝才女。唐寅,这位明朝的世纪才子,以他的山水仕女画,他的风流爱情传颂于世。少年得志,却成了他的极限与困境。赴京赶考遭诬陷洩题,从此天之骄子成了浅滩困龙,一辈子不得志,他的挣扎与困顿,想介绍他。李清照,这位宋朝的旷世才女,她的词有花影也有酒香,有闲愁也有英雄魂,喜欢她的词,千年来传唱不绝,不舍她的情,千年来也是低慨叹声。我好奇这位女词人的人生,如何养成?老师是谁?爱情状况?一路寻觅她成长的踪迹,总感慨时代作弄,她的人生低谷,一波一波,词句中的波翻红浪,成了奢侈的浪漫。这样清澈的李清照,想介绍她。
  
  一位南朝首席宰相,一位北朝首席宰相。文天祥,宋朝的末代状元,成了亡国前最后的中流砥柱,读书人的良心,史书上记载的美男子,天才棋手,也非整天把国之兴亡匹夫有责挂在嘴上的人。可是大难来临,他立刻站在浪头上,顶住漫天的风雪。这样英雄的文天祥,想介绍他。耶律楚材,一位辽人在大金王朝上班,又要转职到大元王朝打工,这位精彩的「外劳」有精彩的故事,他的良知拯救了无数生灵,他的专业辅佐了苍狼王朝,在那的年代,他宛若菩萨庇护善男子善女子。这样充满善知识的契丹人,想介绍他。
  
  还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小说家王文兴最爱的唐诗人孟郊、那位三百五十年前奠定台湾文化基础的陈永华,我也想介绍他们,文在兹,魂也在兹。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这套书时,它的名字就牢牢吸引住了我。“英雄的顿挫学”——这个组合词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和想象空间。它不是那种直白的叙事,而是带有一种哲学思辨的色彩,仿佛在探索历史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转折点”的逻辑。我一直认为,历史的魅力在于其复杂性和多面性,那些被大众熟知的“高光时刻”固然重要,但隐藏在这些时刻背后的“低谷”和“迂回”,往往更能揭示历史发展的真相。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解析这些“顿挫”,它们是偶然的事件,还是必然的规律?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还是时代洪流的裹挟?“王浩一的历史笔记”这个副标题,则进一步增加了这本书的吸引力,它意味着我们将有机会窥探一位历史学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全新的历史阅读体验,让我能够跳出传统的框架,用一种更广阔、更深刻的视野去理解历史的进程。

评分

“王浩一的历史笔记”这个副标题,让我感觉这本书会非常个人化,充满了作者的独立思考和研究心得。我一直觉得,优秀的学者在分享他们的知识时,往往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判断,这使得学术内容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有温度的故事。我喜欢那种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考痕迹的书籍,仿佛在和一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套书的名字中又带有“【肆】”的标记,这是否意味着这是一系列作品中的第四部?如果属实,那之前的三部想必也是精彩纷呈,我会考虑去补齐。不过,即使是独立的第四部,我也相信它会承载作者多年来对历史的沉淀和感悟。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作者独到的见解,那些在普遍认知之外,但却能点亮理解历史的“aha moment”。这种个人化的历史笔记,往往能够触及到最本质的问题。

评分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种略带复古又充满力量的插画风格,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味道,瞬间就把我带入了阅读的氛围。每一页的排版都显得十分用心,字体的选择、行距的设置,都让人感到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我一直对历史题材的故事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不被大众熟知但却影响深远的细节。我知道这套书的作者在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相信这次的书一定能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从封面透露出的信息来看,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叙述,或许还会包含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反思,这一点让我非常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了解到一些新的视角,拓展我的历史认知边界。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而这套书的名字,尤其是“顿挫学”这个词,立刻吸引了我。它暗示着一种对历史进程中那些转折点、那些阻碍、那些迂回曲折的深入探讨,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我猜想,作者可能是在研究历史发展过程中,那些看似微小却能引发巨大连锁反应的“顿挫”时刻,并试图从中提炼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或者至少是提供一种新的理解历史的视角。我一直认为,历史的学习不应该是死记硬背,而应该是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历史为何会“顿挫”,以及这些“顿挫”背后蕴含的深层原因,那将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经历。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解读这些“顿挫”,是侧重于社会经济因素,还是更偏向于人物的决策,亦或是偶然事件的影响?这种多角度的分析,往往能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

评分

我对历史的兴趣,更多是源于对人性以及社会演变的着迷。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事件,无论多么遥远,都像是映照当下的一面镜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我们所处的时代。这套书的题目“英雄的顿挫学”,让我联想到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的辉煌背后,是否也曾经历过不为人知的挣扎和失意?“顿挫”这个词,似乎饱含着一种悲壮的意味,它不是简单的失败,而是前进道路上的阻碍、暂时的停滞,甚至是深刻的反思。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那些在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英雄”们,他们是如何面对和克服“顿挫”的。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对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韧性、智慧和选择的探讨,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