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第一篇、巴西愉港的参与式预算:神话与现实/万毓泽老师
第一节 从巴西的「民主圣地」说起
「参与式民主」的重要阐释者、政治理论学者 Carole Pateman 在经典着作《参与和民主理论》(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Theory)中,曾这样阐述参与式民主的核心论点:「在参与式的理论中,『参与』意谓(平等地)参与决策过程,而『政治平等』意谓拥有平等的权力来决定决策的结果」;「在参与式民主理论中,『参与』的主要功能是教育功能,而且是最广义的教育,包括心理的面向,以及实践民主技巧及民主程序」(Pateman, 1970: 43, 42)。参与式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多不胜数、各有特色,但近年来引人注目的「参与式预算」,似乎颇能符合 Pateman 的描述。
「参与式预算」晚近已在都市治理、发展研究、民主理论等领域中成为热门关键字。举几个例子:2005 年,英国成立了半官方的「参与式预算小组」(Participatory Budgeting Unit),由民间的慈善团体「教会扶贫行动」(Church Action on Poverty)和官方的社区暨地方政府部(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共同推动,至今已在英格兰、威尔斯、苏格兰进行约 150 个试点;2007 年,世界银行出版了参与式预算的调查报告;参与式预算的国际会议也于 2010 年首度召开。不管是左的、右的、激进的、保守的政府与团体,似乎都能从「参与式预算」中各取所需。时至今日,同以「参与式预算」为名的方案或计画,目标、内容可能南辕北辙,民众「参与」的程度也可能有云泥之别。但无论如何,如果要理解参与式预算,为当前不同的参与式预算实践模式定位,似乎很难不追本溯源,回到参与式预算的发源地:巴西南大河州(Rio Grande do Sul)的首府愉港(Porto
Alegre)。
巴西工人党(Partido dos Trabalhadores,PT)1988 年在愉港取得执政权,1989 年起在该地推动参与式预算(葡萄牙文为 orçamento participativo,简称 OP)。愉港的参与式预算,是一系列由下而上汇集公民意见的决策过程。在过程中,公民透过直接与间接的方式参与公共预算的决策和控制,不仅逐步将资源转移至公共服务项目和较贫穷的社区,还促成了各种基层社区组织的蓬勃发展。在审议过程中,市政府公开所有预算,包括人员费用、公共债务、基本服务、投资、发展等,并组织各种会议,协助公民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