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弥太郎说:假如我现在25岁,最想做的50件事

松浦弥太郎说:假如我现在25岁,最想做的50件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人生规划
  • 自我成长
  • 生活方式
  • 旅行
  • 体验
  • 25岁
  • 弥太郎
  • 随笔
  • 感悟
  • 理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人生的出发点,其实是一连串的失败。
  一路走来,领受到周遭前辈的诸多教诲,
  也从不同的经验累积各种学习法则,
  我希望以这些事物为基础,
  集结成一本给现在25岁左右的年轻人,
  如何享受美好生活,以及如何面对工作的教战手册。
  ──松浦弥太郎
  
  本书特别邀请松浦弥太郎
  为台湾的年轻读者们撰写序文。
  希望能给似乎看不到未来的年轻人一些建言。
  如何能对未来不再恐惧?
  如何能让自己不再自卑?
  如何勇敢追求梦想?  
  
  被年轻世代视为人生导师的松浦弥太郎,
  在《松浦弥太郎的100个基本》之后,特别为正值起飞阶段的读者,
  写出年轻时的他不懂、25岁的你应该也不明白的50件事。
  并以此为前提,
  将自己25岁时如果能知道该怎么做会更好的三大要点分享出来:
  主动关心别人,就能得到被他人赏识的机会。
  无论是为了逃避现实,还是投资自我,金钱和时间都要耗费在能够帮助自己的事物上。
  收入多寡与公不公平无关;而是与能带给多少人喜悦、带给多少人感动成正比。
  
  这些是唯有过来人才知道的人间机制,
  只是人生阅历尚浅的你没有发现而已。  
  
  正因为我总是以「假设」的观点看待事情,才会思考「如果我现在25岁,会想做些什么?」这也是写作本书的动机。只要一想到如果我现在25岁,能和时下的年轻人聊聊,了解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就会觉得自己像个探险家,而感到十分兴奋。(摘自后记)
  
《松浦弥太郎说:假如我现在25岁,最想做的50件事》图书简介 重新定义人生的黄金十年:松浦弥太郎的25岁生存哲学 松浦弥太郎,这位以细腻的观察和独到的生活哲学闻名于世的作家、选物专家,以他独特的“生活美学”影响了无数追求内心富足的读者。他的文字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有力,直抵人心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本书,并非一本心灵鸡汤式的空洞口号集,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基于人生实践与深度思考的“行动指南”。 献给所有在十字路口徘徊的灵魂 如果你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感到迷茫、焦虑,或者仅仅是渴望一种更充实、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那么,这本书为你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时间胶囊”——松浦先生跨越时空的对话,直达他25岁时的内心世界与行动蓝图。 25岁,是青春的尾声,也是真正意义上“成人”的开端。它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也常常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人们通常在这个年纪急于寻找“成功”的公式,却忘了如何去“好好生活”。松浦弥太郎深知此间的挣扎与悸动,他用近乎赤裸的真诚,分享了如果时光倒流,他将如何为自己规划未来十年的基石。 不只是“想做”,更是“必须做”的实践清单 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它提供的50条建议,每一条都凝聚了松浦先生多年来对时间、工作、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以及物质观念的深刻理解。这些建议并非高不可攀的宏大叙事,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实践。 一、关于“时间”的重新校准: 25岁的我们,往往拥有最多时间,却也是最不懂得珍惜的人。松浦先生会告诉你,如何将“时间”这笔最公平的财富,投入到真正能带来复利增长的地方。他会细致地拆解“忙碌”与“充实”之间的界限,教导你如何设置自己专属的“时间结界”,抵御外界的无效噪音。这包括对“浪费时间”的重新定义,以及如何通过微小的仪式感,让每一天都变得有价值。他会强调,“25岁的效率,不是跑得快,而是方向对。” 二、关于“工作”的内在驱动力: 松浦先生对职业的看法,超越了单纯的“谋生工具”概念。他探讨的是如何找到一份能与自我灵魂产生共鸣的工作。在书中,他会分享如何识别那些仅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做出的选择,以及如何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尝试那些看似“不切实际”却能让你夜不能寐的兴趣。这里的“工作”,更像是一种“生命的投入”,它关乎你愿意为之付出心力、甚至忍受挫折的领域。他会引导读者思考:你的“不擅长”中,是否藏着你真正的“天赋”? 三、关于“金钱”的自由哲学: 对于25岁的年轻人来说,金钱往往是焦虑的源头。松浦先生提供了一种更稳健的理财观,它不鼓励投机取巧,而是强调“不为不必要的物品工作”的原则。他将深入探讨“必需品”与“想要品”之间的哲学距离,以及如何通过积累“知识资本”和“人脉资本”来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而非仅仅是物质的堆砌。真正的富足,是拥有选择“不做什么”的权利。 四、关于“关系”的深度构建: 人际交往是25岁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质量远比数量重要。松浦先生会告诉你,如何甄别那些值得你投入情感与精力的“良师益友”,以及如何体面地退出那些消耗你的关系。他会详细阐述“距离感”的重要性——如何在保持独立自我的同时,建立起真诚而有边界感的连接。书中对“孤独”的解读尤为深刻,它不是一种惩罚,而是自我对话与创新的温床。 五、关于“身体与心智”的长期投资: 松浦弥太郎坚信,身体是承载所有梦想的“容器”。25岁是为未来健康打下基石的关键期。他提供的建议并非严苛的健身计划,而是融入日常的“慢行动”:如何通过饮食习惯的微调,提升精神的清晰度;如何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精神急救包”,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情绪风暴。他强调,对身体的照料,是对未来自我最慷慨的馈赠。 不仅仅是50个建议,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唤醒 阅读本书,就如同收到了一封来自未来智者的信函。松浦弥太郎以他标志性的简洁、温暖而又不失锋利的笔触,剥去了社会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诸多“应该”与“必须”。他鼓励读者放下对“标准答案”的盲目追求,转而倾听内心深处那个微弱却坚定的声音。 这本书是送给所有不甘于平庸、渴望在喧嚣世界中寻得一隅宁静与力量的年轻人的宝贵礼物。它教会我们:人生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需要精妙布局的长途跋涉。从25岁开始,就以匠人的精神,雕琢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翻开此书,你将获得的,不是瞬间的安慰,而是贯穿一生的勇气与清晰的路径。松浦弥太郎为你指明方向,而行走的力量,在你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松浦弥太郎 Matsuura Yataro


  1965年出生于东京。高中辍学后,在完全不会半句英文的情况下,只身前往美国闯荡。回日本后,逐步实现开设书店的梦想,并将自己感兴趣的摄影集、艺术、绘本等书籍,展示于店内与读者们分享与交流。以书商、作家、译者活跃着,现任《暮しの手帖》总编辑。

  1992年 成立以贩卖旧杂志和专业书籍的《m&co.booksellers》。

  2000年 创立以货车运送的移动书店《m&co.traveling booksellers》。

  2002年 与GENERAL RESEARCH创办人兼设计师小林节正,以「自由」主题于中目黑开设《COW BOOKS》书店。

  2003年  于南青山设立《COW BOOKS》分店。

  2006年 担任《暮しの手帖》总编辑。

  着有:《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自在的旅行》、《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放下包袱的轻生活练习》、《日日100》、《谢谢你》、《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觉》、《崭新的理所当然》、《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旅行的所在》等;近作有《松浦弥太郎的100个基本》、《轻声说再见》、《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给40岁的崭新开始》、《思考的要诀》、《品味入门》、《创造人生的伙伴》、《绽放幸福花朵的小种子》等。

  COW BOOKS
  www.cobooks.jp/
  暮しの手帖
  www.kurashi-no-techo.co.jp/

译者简介

杨明绮 Mickey


  东吴大学日文系毕业,赴日本上智大学新闻学研究所进修,目前专事翻译。

  代表译作有《其实,你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超译尼采》、《书店不死》、《在世界的中心唿喊爱情》、《一个人的老后》等。

图书目录

前言   
01    以成为社会的齿轮为傲
02    累积「小小的成功」
03    训练自己在三个月内成为领导者
04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05    失败有时能让我们更强大
06    绝对不能替人作保
07    坚持每次只买一本最想拥有的书
08    学会4个步骤,轻松享受成果
09    随时保有好奇心
10    深度探究喜欢的事物,培养自己成为专业人才
11    培养独特观点
12    养成列出十大清单的习惯,让思考活络
13    每天都要开拓新的人际关系
14    养成携带纸笔,随手记录灵感的习惯
15    成为别人心中的「不二人选」
16    赞美与道谢不是随口说说,而要出于真心
17    思考不想做的事,从中找到自我核心价值
18    结交能一起探索各种问题的朋友
19    留意措词
20    越是微不足道的约定,越要遵守
21    争斗并不能让你真的开心
22    别让「异性关系」成为工作的绊脚石
23    适时去一下「洗手间」,缓解紧绷的情绪
24    不要单凭外表评断一个人
25    打造自己专属的发声平台
26    不要轻忽百分之五的获利
27    小胜美学
28    学会独立
29    厚脸皮也是一种积极的表现
30    过分客气反而失礼
31    培养旺盛的求知慾
32    模仿是塑造自我风格的重要过程
33    做好健康管理
34    「会议」是表现自我的大好机会
35    设法让别人成为你最强的后盾
36    时常检视你的工作状况,决定优先顺序
37    别忘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38    星巴客是打工的首选地方
39    「苹果」与「Google」不是唯一的就业目标
40    历练5年,就可以考虑自立门户
41    英文绝对是必备利器
42    景气低迷的产业,反而更有创新机会
43    改变观点,才能提升层次
44    建立自我品牌,迎来更多机会
45    别总是把「没办法」、「不会」挂在嘴边
46    试着从上位者的高度看事情
47    每天至少阅读两份报纸,并比较报导内容的差异
48    锻鍊观察力
49    忠于基本原则
50    确立自我价值,时常自我革新
51    以身为日本人为傲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给台湾读者的勉励序文-

守护你的一张备忘录


每当我开始尝试新事物时,我会在心中想像今后的自己,同时也反省过往的自己。
 
完成的事、没有完成的事,开心的事、悲伤的事,还有大大小小的麻烦……回想这些事情时,我的脑中会浮现当时的种种情景。当然,在这之中有褒也有贬、有感到羞愧的事、也有无法向人启齿的事。然而,只要让这些事情稍微停驻心中,并解开症结,心情就会变得清爽愉悦。
 
商场上有所谓的PDCA,指的是反覆进行「企划、执行、审核、
改善」等步骤,这些当然也能套用在自我成长规划上,而最重要的
步骤,就是审核与改善。
 
我会将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想做的事、想学习的事、想注意的事,写在一张纸上。把自己察觉到的小发现逐条记下,再当作礼物送给想要开始尝试一些新事物的自己。没错,这么做是为求改善。
 
这习惯已经持续了十年以上,因此,我已经拥有一份备忘录,还会不断地补上新的发现或删减,随时进行更新。
 
学生时代用信纸写信时,不会用信封,只会像折纸一样,将信纸折成小小一张,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回忆吧。我会将新的备忘录像学生时期那样折成一小张,当作护身符夹进记事本里。换言之,这东西是为了自己所做的护身符。不花钱买,而是自己动手做,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顺道一提,我会逐项记录这些事,如下所示,供大家参考:
● 不急、不求、不发怒
● 好好休息,尽情玩乐
● 早睡早起
● 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 别急着抱怨
● 遵守约定
● 常怀感谢
● 不贪心
● 谨言慎行
● 常保笑容
● 凡事未雨绸缪
● 更坦率
● 今天也要用心度过
● 切忌不懂装懂
● 给自己找乐子
● 待人更亲切……等。
 
虽然都是理所当然的事,也净是一些羞于向别人提起的事;但所谓的成长,就是提升理所当然之事的精确度。唯有如此,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挑战。
 
一年之中,难免会遇到令人沮丧的事情,此时,不妨打开为自己做的护身符,你将发现自己还有哪一项没做到,有哪一项潜藏着解决问题的建议。发生什么事时,这张备忘录能够确实地帮助自己,
为一剂强心针。
 
回归正题,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我们往往热情地投入企划与执行,却容易忽略审核与改善。因此,开始尝试新事物时,绝对不能缺少「改善」这个燃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松浦弥太郎说:假如我现在25岁,最想做的50件事》,对我来说,简直就像是一颗投向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25岁,那是一个多么充满戏剧性的年纪啊!我记得我25岁的时候,感觉自己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既渴望远方,又害怕跌倒。有很多想要尝试的东西,但常常因为“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别人会怎么看”而退缩。所以,当看到“最想做的50件事”时,我立刻联想到,这可能是一份充满勇气的清单,一份鼓励人们突破舒适圈的行动指南。我会非常好奇,松浦弥太郎提出的这50件事,究竟是什么样的?有没有那些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却从未真正付诸行动的梦想?比如,是否包含一些关于艺术、关于旅行、关于学习新技能,甚至是关于如何经营一段长久而美好的关系?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种“启发式”的阅读体验。它不是告诉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抛出一个问题,激发我去思考,去发掘自己内心深处那些被忽略的渴望。它可能会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去发现那些曾经的“如果”,以及那些现在依然可以去实现的可能性。

评分

《松浦弥太郎说:假如我现在25岁,最想做的50件事》,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25岁,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也伴随着些许迷茫的年纪。我常常会想,如果能够回到过去,我会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又或者,我会不会有勇气去尝试那些我曾经因为害怕而放弃的事情?松浦弥太郎,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能够点醒人生的智者,他用一种非常个人化,又极其真诚的方式,来分享他如果拥有第二次25岁,会选择去做的事情。我猜想,这本书里不会有那些空泛的大道理,更多的是一些具体、可行,甚至可能有些出人意料的想法。我会特别期待,那些“50件事”中,会不会有一些关于如何与他人建立更深刻连接的建议,又或者是如何去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独特天赋。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人生体验分享”,它不是教你如何成功,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让你感到充实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它可能会让我重新审视我当下的生活,去思考,哪些事情是我真正渴望去做的,而不仅仅是随波逐流。

评分

老实说,我当初买《松浦弥太郎说:假如我现在25岁,最想做的50件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它所传达的那种“人生重来一次”的假设给吸引住了。25岁,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年纪。那时候,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想要,又好像什么都抓不住。工作刚起步,常常感到挫败;感情上,可能也在探索和受伤;生活上,总想着要活得更精彩,但又常常被琐碎的事情绊住脚。所以,当看到“最想做的50件事”这个概念时,我脑海里立刻闪过无数个我如果回到25岁,想要弥补的遗憾,或是想要抓住的机会。我很好奇,松浦弥太郎会提出哪些“50件事”?它们是不是那些我们常常在脑海里盘旋,但因为各种顾虑而没有去实现的念头?比如,是不是有关于放下对别人眼光的在意,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又或者是,如何更深入地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这本书,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对照”心理。我会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默默地对照自己的25岁,思考我当初错过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同时,它也给了我一种“重新审视”的视角,即使已经过了25岁,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去思考现在的生活,是否还有未曾尝试的可能。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真的很有意思,《松浦弥太郎说:假如我现在25岁,最想做的50件事》。光是这个标题就勾起了我不少回忆和想象。我记得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它的时候,就被那个“25岁”给吸引住了。25岁,好像是一个人生中的分水岭,既有年轻的冲劲,又开始思考未来,很多选择都充满了可能性,也夹杂着一点点迷茫。松浦弥太郎,这个名字我之前也听说过,是日本一个很有名的生活美学家,他的思考方式总是能触动人内心深处。所以,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可能不是一本告诉你“应该做什么”的书,而更像是一个过来人,用一种非常真诚、不带说教的方式,跟你聊聊在他25岁时,如果重新来过,他会选择尝试些什么。我很好奇,他所谓的“50件事”,具体是什么样的内容?是不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点亮生活的小事?又或者是那些大胆冒险、挑战自我的壮举?我猜想,里面一定有关于学习、关于旅行、关于人际关系,甚至可能还有一些关于金钱和事业的思考。这本书,就像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朋友,在某个下午,泡上一杯咖啡,静静地翻开,然后发现,原来书里的很多想法,也正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评分

这本书《松浦弥太郎说:假如我现在25岁,最想做的50件事》,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封来自未来的,或是来自过去的,一封充满智慧与温暖的信。信里没有苛责,没有命令,只有一份坦诚的分享,以及一份轻轻的邀请。我猜想,松浦弥太郎在写这本书时,一定带着一种非常温柔的目光,去回望那个25岁的自己。我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他在某个安静的夜晚,点着一盏暖黄的灯,提笔写下那些曾经在他心中激荡过的想法。他可能在回忆,25岁时,自己是多么地渴望去探索世界,去学习新知,去建立有意义的连接。而“50件事”这个数字,本身就有一种完整的仪式感,仿佛是在规划一场人生的小冒险。我会特别好奇,这些“事”是否包含了一些我们普遍认为的重要的人生课题,比如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如何与自己和解,又如何去实践那些“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为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态度。它可能会鼓励我去审视自己当下的生活,问问自己,在25岁这个人生路口,我当时的选择,是否真正地服务于我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