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则实务(三版)

刑法总则实务(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法
  • 刑法总则
  • 实务
  • 法律
  • 法学
  • 教材
  • 案例
  • 犯罪
  • 法律法规
  • 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系依循刑法总则之编章顺序,自法例、刑事责任、未遂犯、正犯与共犯、刑、累犯、数罪併罚、刑之酌科及加减、缓刑、假释、时效至保安处分,以逐条论释之体例,採条理析释、实务判解及法律座谈之架构,尽量将基础法理与刑法原则予以割舍,而以司法院历年解释、最高法院重要裁判及司法院刑事厅、法务部检察司之法律实务见解,另为分析阐释与事例解说,对于相关实务上之适用,或有变更及疑义之处,编者亦就个人浅见略加说明,以供读者研究思索之参考引言。
好的,这是一本不包含《刑法总则实务(三版)》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提供详尽的、具有专业深度的法律类书籍介绍: --- 《公司法理论与实务前沿: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风险防控》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当代中国公司法领域中最为复杂、最具挑战性的核心议题。不同于侧重于基础概念梳理的入门级教材,本著作聚焦于公司治理结构变迁、股权激励与稀释、关联交易的规制、以及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面临的法律风险等前沿实践难题。全书以最新的司法解释、公司法修正案的潜在影响为依托,结合大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最高人民法院判例,构建起一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价值的分析框架。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对“公司自治”与“外部规制”之间张力的深刻探讨。我们不满足于对现行法律条文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立法意图背后的经济学和社会学逻辑,并结合国际成熟市场(如英美法系)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公司法的未来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思考。 --- 第一部分:股权结构与控制权博弈的法理分析 本部分深度剖析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股权结构的设计与动态平衡。内容覆盖了从设立初期的股东协议签署到股权结构在公司生命周期中的演变。 1. 股权的法律属性与权益配置 详细阐述了股东权能的法定边界与意定空间。重点分析了沉默股、激励股权的法律定性与行权障碍。探讨了在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不同类型股权(如特别表决权股份、A/B股结构)的设立条件、效力争议及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法律地位。我们特别引入了公司僵局(Deadlock)的成因分析,并对比了不同司法辖区解决僵局的法律工具,如强制买回、解散诉讼的适用标准。 2. 关联交易的认定、规制与法律后果 关联交易是公司治理中最容易滋生损害股东利益行为的领域。本章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关联交易识别模型,不仅关注形式上的“控制关系”,更深入探究了“实质影响关系”。内容详述了独立董事在关联交易决策中的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以及交易价格公允性的司法审查标准。对于违反关联交易程序规范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本书清晰界定了董事、高管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风险乃至刑事责任的衔接点,特别是对《公司法》新规下信息披露义务的强化进行了细致解读。 3. 少数股东权益的司法救济新路径 本章聚焦于如何平衡控股股东的决策权与少数股东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内容涵盖了股东代表诉讼的启动要件、诉讼时效的特殊性,以及滥用控制权(Abuse of Control)的认定标准。我们特别关注近年来新兴的“揭开公司面纱”原则在特殊情况下的适用边界,以及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法院如何运用举证责任倒置等证据规则来保障少数股东的权利主张。 --- 第二部分: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与董事责任的深化 本部分着重于探讨公司内部决策机制的效率与合规性,以及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边界。 1. 董事会决议的有效性与撤销之诉 系统梳理了董事会、股东会等机构决议的召集程序、表决权行使的限制以及议事规则的效力。针对实践中常见的“瑕疵决议”问题,本书提供了一套清晰的判断流程:从决议程序违法到内容违法的层级分析。对于董事会决议的撤销之诉,详细解析了法院审查的重点,例如对“滥用职权”的界定,以及如何平衡公司稳定运行与股东个体权利救济之间的关系。 2. 董事及高管的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的实务标准 本章是对董事责任的深度挖掘。我们不再停留在抽象的“勤勉尽责”要求上,而是结合《公司法》最新修订的精神,量化了董事在重大商业决策、风险投资审查、合规体系建立等方面的具体行为标准。特别讨论了“商业判断规则”(Business Judgment Rule)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接受程度与适用限制,指导董事如何在承担法律责任的压力下,依然能够做出符合公司长远利益的商业决策。 3. 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在风险防控中的定位 探讨了监事会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价值重塑”。在新公司法强调合规审查的背景下,本书分析了监事会如何有效行使调查权、质询权,并与内部审计、外部法律顾问形成有效协作机制。重点剖析了监事会针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预警等重大风险事件的介入时机和法律效力。 --- 第三部分:特殊交易、公司重组与法律风险管理 本部分面向具有一定经验的公司法专业人士,探讨复杂交易结构下的法律适用与风险敞口。 1. 吸收合并、分立中的债权债务承继与股东权益保护 详细解析了公司合并、分立等组织形式变更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机制,特别是对异议股东的股份回购请求权的行使条件和估值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对于分立中资产和债务的合理分配原则,结合案例探讨了司法实践中如何识别和规制利用分立进行“逃废债”的行为。 2. 知识产权出资、技术成果作价入股的法律障碍 随着科技企业的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重要的资本要素。本章深入分析了知识产权的评估难题、出资的法律效力,以及在后续的股权变动中,如何确保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清晰。重点讨论了《公司法》对“货币出资”的延伸理解,为高科技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合法性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3. 公司僵局下的强制退出与解散机制的精确适用 本书提供了解决公司陷入长期僵局的实务指南。从法院对“确已危及公司继续经营”这一解散前置条件的判断,到对股东解散诉讼中“恶意诉求”的识别,再到法院主持下的股权折价补偿方案的设计,每一个步骤都辅以详尽的法律分析和案例支撑,旨在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危机干预工具箱。 --- 适用读者对象 公司法务部门负责人及专业律师: 提供解决复杂股权争议、应对重大交易合规审查的深度工具。 企业高管及董事会成员: 帮助理解其法定义务的量化标准,有效降低个人法律风险。 金融机构及投资机构专业人士: 为进行股权投资、并购尽职调查时识别潜在的治理结构风险提供专业视角。 法学研究生及青年学者: 提供前沿案例和理论思辨的深度参考资料。 本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旨在提升读者在复杂商业环境下运用公司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培仁


  【现职】
  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司法科科长

  【经历】
  考试院国家考试法务类高等检定考试及格
  警察分局查勤巡官、裁决巡官、派出所所长
  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司法科科员、侦查科组长
  中央警察大学、台湾警察专科学校兼任讲师
  台湾警察专科学校刑事警察科刑事法学教官
  台湾警察专科学校科主任、法规、课程等委员
  考试院国家考试机要工作及阅卷委员
  海岸巡防机关人员司法警察专长训练班讲座
  国家文官培训所委办警佐人员晋升警正班讲座
  警政署警光杂志社总编辑
  法务部刑法研究修正小组委员
  内政部警监教官资格审查通过

  【学历】
  中央警察大学正科毕业
  中央警察大学刑事干部班结业
  警政署犯罪侦查与现场重建研习班结业
  美国司法部缉毒局金融犯罪侦查研习班结业
  国防部外语学校结业
  政治大学法律班结业
  中央警察大学警政研究所毕业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法例
 第一条 罪刑法定原则/1
 第二条 从旧从轻原则/5
 第三条 属地主义/14
 第四条 隔地犯/20
 第五条 保护主义、世界主义-国外犯罪之适用/22
 第六条 属人主义一(公务员国外犯罪之适用)/27
 第七条 属人主义二(国民国外犯罪之适用)/29
 第八条 国外对国人犯罪之适用/35
 第九条 外国裁判服刑之效力/37
 第十条 计数、公务员、重伤、性交及电磁纪录之定义/40
 第十一条 刑法总则对于其他刑罚法规之适用/56

第二章  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刑犯罪之责任要件(故意、过失)/61
 第十三条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67
 第十四条 无认识之过失与有认识之过失/78
 第十五条 不作为犯/86
 第十六条 法律之不知与减刑/94
 第十七条 加重结果犯/99
 第十八条 责任能力(年龄)/108
 第十九条 责任能力(精神状态)/112
 第二十条 责任能力(身理状态)/121
 第二十一条 依法令之行为/124
 第二十二条 业务上正当行为/131
 第二十三条 正当防卫/134
 第二十四条 紧急避难/142

第三章  未遂犯
 第二十五条 普通未遂/147
 第二十六条 不能未遂/162
 第二十七条 中止未遂与准中止未遂/168

第四章  正犯与共犯
 第二十八条 共同正犯/179
 第二十九条 教唆犯及其处罚/199
 第三十条 帮助犯及其处罚/211
 第三十一条 正犯或共犯与身分之关系/219

第五章  刑
 第三十二条 刑之种类/226
 第三十三条 主刑之种类及范围/228
 第三十四条 从刑之种类/232
 第三十五条 主刑之轻重标准/236
 第三十六条 褫夺公权之内容/240
 第三十七条 褫夺公权之宣告/242
 第三十八条 没收物/245
 第三十九条 专科没收/257
 第四十条 没收之宣告/258
 第四十条之一 追征、追缴或抵偿之宣告/261
 第四十一条 易科罚金/262
 第四十二条 易服劳役/266
 第四十二条之一 罚金易服社会劳动/269
 第四十三条 易以训诫/272
 第四十四条 易刑处分之效力/273
 第四十五条 刑期之计算/274
 第四十六条 羁押日数之折抵/275

第六章  累犯
 第四十七条 累犯之定义及其效力/277
 第四十八条 裁判确定后发觉累犯之更定其刑/283
 第四十九条 累犯适用之除外/285

第七章  数罪併罚
 第五十条 数罪併罚之要件/287
 第五十一条 数罪併罚之方法/301
 第五十二条 裁判确定后余罪之处理/308
 第五十三条 定应执行之刑/310
 第五十四条 各罪中有受赦免时余罪之执行/313
 第五十五条 想像竞合犯/315
 第五十六条 连续犯(删除)/335

第八章  刑之酌科及加减
 第五十七条 刑罚之酌量/338
 第五十八条 罚金之酌量/346
 第五十九条 酌量减轻之一/348
 第六十条 酌量减轻之二/352
 第六十一条 裁判免除其刑/353
 第六十二条 自首得减轻其刑/357
 第六十三条 老幼处刑之限制/372
 第六十四条 死刑加重之限制与减轻/376
 第六十五条 无期徒刑加重之限制与减轻/378
 第六十六条 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之减轻方法/380
 第六十七条 有期徒刑、罚金之加减例/382
 第六十八条 拘役之加减例/384
 第六十九条 二种主刑以上併加减例/385
 第七十条 递加递减例/386
 第七十一条 主刑加减之顺序/388
 第七十二条 加减后不满一日或一元之零数不算/390
 第七十三条 酌量减轻之准用/392

第九章  缓刑
 第七十四条 缓刑之要件及附加处分/393
 第七十五条 缓刑宣告之应撤销/399
 第七十五条之一 缓刑宣告之得撤销/402
 第七十六条 缓刑之效力/405

第十章  假释
 第七十七条 假释之要件及不得假释之情形/407
 第七十八条 假释之撤销/411
 第七十九条 假释之效力/414
 第七十九条之一 徒刑併执行者之假释/416

第十一章  时效
 第八十条 追诉权之时效期间/418
 第八十一条 追诉权时效之计算标准(删除)/423
 第八十二条 本刑应加减时追诉权时效期间之计算/424
 第八十三条 追诉权时效之停止/425
 第八十四条 行刑权之时效期间/429
 第八十五条 行刑权时效之停止/431

第十二章  保安处分
 第八十六条 感化教育处分/433
 第八十七条 监护处分/437
 第八十八条 施用毒品成瘾之禁戒处分/440
 第八十九条 酗酒犯罪成瘾之禁戒处分/442
 第九十条 强制工作处分/444
 第九十一条 传染病之强制治疗处分/450
 第九十一条之一 性罪犯之强制治疗处分/452
 第九十二条 代替保安处分之保护管束/457
 第九十三条 缓刑与假释之保护管束/459
 第九十四条 保护管束之处所(删除)/463
 第九十五条 驱逐出境处分/464
 第九十六条 保安处分之宣告/469
 第九十七条 保安处分之免除与延长(删除)/470
 第九十八条 保安处分执行之免除/471
 第九十九条 保安处分之执行时效/473 

图书序言

缘起代序

  这本《刑法总则实务》实务教材,全文约38万字,是我为我的学生而编着,以提供教学、自习、讨论及应试之需用,并充为联系之桥樑。以下,请倾听我撰写的心路过程:

  民国73年自警政研究所毕业后,有幸得于警察大学与警察专校兼课,持续教授相关法律课程,82年奉派警察学校专职教学。85年受命教导当时进7期(与专14期同年)学生《刑事诉讼法》课程,于阐释刑事诉讼之目的及各种诉讼原则与诉讼制度之际,就以宪政理念「保障人民权利」为奠基,分析「保障人民权利」与「发现犯罪事实」相互间之关联性及其平衡点,论述刑事诉讼法如何实践宪法明文保障之人民基本权,诉讼法定原则之3面关系(控诉原则与不告不理)在古今中外的推演中,又是经历何等的构想尝试与检验对证。

  期中考之后的某日,班代与2位同学连袂到研究室看我,名为讨论考题之疑义,但是话题一开,却是:「请教官于上课时除了教授《刑事诉讼法》之外,希望在《刑法》及《宪法》也能抽点时间帮我们指导警察特考、警大二技与警佐班甄试的作答技巧与资料整理。」因此于每週二晚上加课,针对「法学与警察」为范围,以《刑法与刑诉法》及《宪法》为轴心,兼论犯罪调查、执勤服务与进修应试之各种相关议题。几年下来后,师生之间各有成长与收获,真应证了「教学相长」的真谛,更累积了许多讲义与题库。

  星移斗转,时光飞逝。直到91年,进19期同学为参加警察人员升官等考试,得知我研究室里有许多累积下来的影印讲义,为期携带方便,容易阅读,又派出代表进行游说,「教唆」教官将资料请厂商打字编辑、制版印刷、装订成册,而且提出:「如有需要竭力帮忙」的附加条件。适逢寒假加上春假的课余空档,在一阵繁复的校对整理之后,《刑事法学辑略》终能先后成书,也获得大家的支持与鼓励。

  专20期行政科同学在校期间,本人奉命指导部分教授班之《刑法总则》与《刑事诉讼法》课程,为能顺利通过警察特考,依法派任警察官职务,更利用晚自习时间集中辅导,讲授《刑法与刑诉法》之体系架构、实务判解、申论题应答等观念及技能。

  本实务教材之编写缘由,系以民国99年9月起,警察教育之课程施作与警察特考之方式科目,均确定予以调整革新,朝向实务讲授,模拟演练之情境教学与实地测验,为使业经通过一般警察特考,取得任官资格之准司法警察人员于受训期间,能深广体用刑法实务之判解,供为日后执勤之参据;亦寄盼已经投入职场的基层佐警于勤余进修应试时,仍有取得法学新知进而金榜题名之终南捷径。再一次自我催眠,期许自己完成更为实务的法学知识辑录,汇整为个人将近30年的教学封印。

  关于法律座谈之问题选辑,系以《刑法》修正后实务界研讨之题材为主,广泛蒐集司法院与法务部所属机关研提之资料,增益学习者对《刑法》之了解,辅以修法前具有法制史之参考价值,或足以启迪法学思维之代表性法律问题,用以串联整体刑法之架构。其中容有机关本位、法理见解之异论,或实务运作之权便,或因法律更迭、立法缺漏之困扰,产生类似问题而有迥别决议。因应之道则视个案定评,如纯然研究者,可双案併为琢磨辩证,审慎爬梳,自行思索归纳,而成一家之见;若为国家考试或入学甄试者,当以司法院之新见解为首选;倘属侦查犯罪之实务需要者,则可採法务部所辖检察机关之观点供为办案之依据。

  切记,今日在人后肯默默耕耘者,他日才能于台前欢庆丰收。
  「不经一番寒彻雪,焉得梅花扑鼻香?」教官与大家共勉之。

  末了,诚挚且由衷的敬祝各位:
  金榜题名 万事如意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在跟我娓娓道来,用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讲解刑法的精髓。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而且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把那些抽象的法律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在解释“故意”的时候,作者把它比作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就像一个导演在指挥一场犯罪的演出,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策划。这种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故意”的含义。而且,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作者选取了很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揭示了法律在实践中的复杂性和挑战。特别是对于一些备受争议的案件,比如死刑的适用、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等,作者的分析非常客观公正,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本书的另一个优点是,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讲解了刑法的基本理论,还介绍了刑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比如,书中的“证据规则”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证据的收集、保全和审查方法,让我对刑事诉讼程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过,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一般,印刷也比较粗糙,影响了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刑法总则框架,对于想要建立起对刑法基本概念理解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起点。它不像一些过于理论化的教科书,而是试图将法条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虽然案例的选择可能不是最新鲜的,但足以说明问题。作者在阐述一些关键概念时,会从历史沿革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有助于理解刑法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制度设计背后的考量。例如,在讨论“正当防卫”制度时,作者追溯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并比较了不同国家在正当防卫方面的规定,这让我对这个制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然而,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对于一些新兴的犯罪类型,比如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等,讨论得不够深入,这可能与刑法修订的速度滞后于社会发展有关。另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正式,对于非法律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刑法总则书籍,但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和阅读耐心。

评分

这本《刑法总则》啊,说实话,我一开始是抱着“反正刑法都差不多”的心态翻开的,毕竟法条那么多,又不是学法律的,只是想稍微了解一下,免得哪天无意中触法了。结果读下去,才发现这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枯燥教条。作者的笔触,不像很多教科书那样死板,而是用很多实际案例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法律概念。像是“刑责原则”这块,他举了一个很贴切的例子,讲了一个因为正当防卫过度而触法的案例,把“防卫过当”的界线讲得非常清楚,让人一下子就明白,原来法律不是绝对的,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而且,书里对于一些争议性的议题,比如“共同正犯”的认定,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列举了不同的观点,然后分析各自的优缺点,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这种方式,我觉得比直接灌输知识更有意义,因为它能培养你的法律思维。不过,这本书的排版稍微有点老旧,字体也比较小,长时间阅读眼睛会有点疲劳。另外,对于一些非常专业的术语,解释得不够详细,需要读者自己去查阅其他资料才能理解。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入门级刑法书籍,适合对法律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吃力。我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很多概念和术语对我来说都非常陌生。作者虽然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但毕竟刑法本身就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有些地方还是很难理解。不过,我还是坚持读完了,因为我觉得了解刑法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非常重要。这本书的结构比较清晰,按照刑法总则的体系进行编排,从犯罪、刑罚到责任、处罚,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我特别喜欢书中的图表和流程图,它们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法律关系。比如,书中的“犯罪成立要件”的流程图,把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事实、犯罪心理态度、主观能动性、违法性)清晰地展示出来,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犯罪成立的条件。而且,这本书的案例选择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各种类型的犯罪,让我对刑法的适用范围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但是,这本书的篇幅有点太长了,内容也过于详细,对于只想了解刑法基本知识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冗余。另外,书中的一些案例比较老旧,与现实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

评分

读完这本刑法总则,我最大的感受是,法律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以前总觉得,刑法就是惩罚坏人,维护社会治安那么简单,但实际上,每一个法条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价值和伦理考量。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法条的字面意思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刑法背后的立法精神和目的。比如,在讨论“处罚原则”的时候,作者详细分析了“罪刑法定主义”的重要性,强调了法律必须明确、具体,不能随意扩大解释,以保障公民的权利。这种对基本原则的强调,让我对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作者选取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揭示了法律在实践中的复杂性和挑战。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犯罪,比如网络诈骗、侵犯个人信息等,作者的分析非常有前瞻性,让我对未来的法律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唯一觉得有点遗憾的是,这本书对于量刑的讨论不够深入,没有详细分析各种量刑因素,这对于想要了解实际刑罚执行情况的读者来说,可能不太够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