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认为,财产权是人们享有其他一切自然权利的基础,为人类自然权利中极为重要的核心。只有当人的财产权得到保障之后,人才有了实现自己 其他自然权利的物质基础。如果人的财产权受到侵害,即可能丧失其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权利。政府成立的目的是为保护人民的财产,保障人民的和平、安全及公共福 利。未经人民的同意,政府不能随意取走人民的财产,政府必须严格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我宪法第十五条规定「人民之财产权,应予保障」,实与洛克保 护财产权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国家对于人民的财产权,应予保护,不容任人恣意侵害;同时,一般人对于他人的财产权,应予尊重,亦不得随意予以侵害。
张天一教授基于宪法保护财产权的理念,曾于二○○七年以「刑法上之财产概念──探索财产犯罪之体系架构」一文荣获法学博士学位,并曾负笈德国进修刑法 学,嗣获中原大学延聘担任有关刑事法学的专任教职,课余之暇,潜心钻研,数年来均沿袭其深究财产犯罪的一贯理念,有系统地以财产犯罪的相关议题作为其学术 研究的对象。
张教授思想敏捷,口才便给,且法学基础深厚,见解独到,近日于舌耕之余,蒐集其发表于国内各大法学杂志有关财产犯罪的论 文共计十一篇,加以汇集成册,定名为「时代变动下的财产犯罪」,以飨有志于研究刑法财产犯罪理论的学者及莘莘学子,作为彼此互相攻错的参酌。观诸本书所蒐 集的论文,旁征博引外国文献、国内学说及实务见解,并加以深入阐述,不但见解精辟,处处阐述其独自的看法,且研究的态度与推理的方法,亦甚为严丝合缝,深 具启发性。本人对于张教授深耕法学的精神以及严谨治学的态度,深为钦佩与赞赏,爰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略缀数语,以为之序。
甘添贵
2015年9月于挹翠山庄半半斋
推荐序 张天一老师现为中原大学法学院财经法律学系副教授,担任刑事法学之课程。多年来,余有幸与天一老师同在中原任教,深知天一老师非常认真教学,鼓励学生向 上,并勤于研究,不断发表刑事法之论文于学术期刊。由于天一老师之优良表现,近年来,陆续获得教学特优教师、年轻教师研究特优奖励等荣誉,受到高度之肯 定。
最近,天一老师将其几年来所发表之十一篇学术论文集结成册,以「时代变动下的财产犯罪」为书名出版,其内容为财产犯罪之个别问题 研究,包括:财产犯罪于欧陆法制史上之沿革、对财产概念之再检视、财产犯罪之不法所有意图、动产担保交易法去刑罚化之检讨等总论性议题,以及对于强盗罪、 背信罪、破产犯罪等个别犯罪类型议题为详密之论述。
天一老师嘱余就其大作为序,余于刑事法并无研究,原不敢为之序。唯以曾担任刑事侦 查、审判及辩护之工作经验,拜读天一老师之各篇大作,见其引用国内、外文献,分析学者之见解为理论之阐发,并评析法院之裁判,兼顾实务之情况,切合现实, 余深信其具学术上及实用上之参考价值。
以天一老师教学之热忱、研究之勤奋,未来有更多之成果,应可预期。
中原大学财经法律学系专任客座教授
郭振恭
2015年9月
序文 自取得博士学位于中原大学任教,转眼间已过了八个寒暑,在这段期间里,财产犯罪的相关议题是我的研究重心之一,主要延续了我于博士论文中对于财产犯罪体 系所提出之架构,进一步针对财产犯罪的总体性概念以及个别财产犯罪的适用问题予以探讨,虽不敢说有丰硕的成果,但也累积了一些心得,于是起了集结成册的念 头,并且付诸实现,算是记录与呈现这段时间中自己的思考过程,也期许自己继续朝下一个阶段迈进。
财产犯罪由来已久,从罗马法时代开 始,对于侵夺他人财产行为之处罚程度,有时不逊于杀人、伤害等犯行,虽然德国学界对于此一财产犯罪的重刑化现象称之为「百年大错」,但却反映出大众对于财 产的重视。在谈论到刑法上的「法益位阶」概念时,财产利益通常会被排在最低层次,远在生命、身体、自由、名誉等利益之后(因为钱财乃身外之物?),但现实 上人们对于财产遭侵夺时的激烈反应,却经常大过我们的想像,就如近年在一些土地征收或都市更新事件中,部分居住者即使获有补偿,却仍採取极为激烈的手段来 捍卫自身的财产。法国学者Jean Bodin「人民或许会忘记杀父之仇,但对剥夺财产之恨,则终生不忘」的这一席话,正描述出财产利益对个人生存间的关连性,亦提醒我们应如何落实宪法上对 财产权保障的重要性。
财产犯罪具有保护个人财产利益之功能,但随着时空环境的变迁,财产权多样化及复杂化的发展结果,既有的财产犯罪 规定,是否还足以于现今社会周全地保障财产利益,这是目前财产犯罪所面对及必须获得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书中所探讨的各个主题均是环绕着此一关键点,不论 是原本既已存在的问题,抑或是近期始为发生的问题,都呈现出时代变动与财产犯罪间的相互影响,我于本书文中尝试提出个人的观点,惟难免有谬误或不足之处, 尚请读者不吝指正。
近年我国高等教育环境急遽恶化,教师所背负之压力日益沉重,时常可见教师疲于奔命,心神难以安定,令人不禁感叹与 欷嘘。而本人有幸能于中原大学财经法律学系任教,而得享有一个得以发挥所长的工作环境,并获得丰沛的资源得以顺利进行研究,对于系上同仁平日对我的诸多关 怀与鼓励,在此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受业于甘添贵老师门下十余载的岁月里,老师一直是我在学习及生活上的导引者,当有所疑惑或遭遇挫 折之际,与老师晤谈之间,老师的几句发人深省之语总让我有体悟与能量继续向前,至今仍是如此。若说甘添贵老师是我学生时代的导师,那郭振恭老师则是我进入 职场后的导师,在学生时代即仰慕郭老师的风采,甚幸能有机会与郭老师共事。在郭老师担任院长期间,带领系所前进,并给予我极大的尊重与支持,而郭老师亦经 常与我分享其丰富的人生经验,且不断给予我鼓励,让我在教职之路上得以走得更顺遂些。这两位我所敬爱的师长愿意拨冗为本书撰写推荐序,回想起他们对我的提 携,令我感恩点滴在心。
教学与研究为大学教师工作的核心,研究可提供教学上的基石,教学则可回馈研究上之素材,但欲同时兼顾教学与研 究,实非易事,因好的教学,必须是一场散发魅力的舞台表演;而就研究而言,则必须是数回心无旁骛的自我对话,两者所处之情境犹如火与冰,要能够在这两者之 间迅速转换,对教师而言,确属一大考验。很幸运的在教学与研究上,得到了许多优秀学生的协助,使得我能够更从容的去面对工作。而本书中部分论着的完成,同 样也是研究助理们的全心参与始能获致之成果,于此,向邱馨谊、朱美桦、郭嘉英、黄志微、沈芳伃及齐翎廷学棣表达我的感谢与祝福,也盼望你们迈向更精彩、充 实的人生旅程。
从学生时代起,黄荣坚老师、林东茂老师与张丽卿老师一直给予我甚多的照顾与关心,亦带给我诸多的启发。而在长年的学术 之路上,甚幸能与吴耀宗老师、李圣杰老师、吴俊毅老师、林志洁老师、王荣圣老师、谢庭晃老师、林书楷老师、古承宗老师、薛智仁老师、许家源老师等学养均优 的学者同行,与他们间每一次的学术对话或是经验分享,都带给我省思与温暖。
在生活中难免会有不顺遂或是甚感疲惫之时,内人韡婷是我精 神上的重要支柱,不但将家中大小事务打点的井然有序,让我可以无后顾之忧的面对工作上的挑战,更与我分享生活中的一切,一同欢笑、一同流泪、一同成长,我 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体会到「而夫妻之所以谓为夫妻,无非在于借由婚姻关系,相互扶持,甘苦与共;信谅为基,情爱相随」这段话的意涵。我的双亲黄莹妃女 士与张谷兴先生,自我年幼即给予我最优渥的成长环境,对于我人生中所做的每一次决定,他们也给予最大的尊重与包容。如果没有我的家人,也不会有今天的我, 而这本书的出版,只是对他们为我的付出所为的微小谢意,也愿与他们分享这份喜悦。
最后,感谢元照出版公司愿意协助出版此书,以及元照同仁们在编辑过程中的辛劳协助,在出版业面临寒冬之际,仍愿意支持一本可能没有太大市场的学术专论出版。此外,齐翎廷与吕雅伦两位学棣协助校阅本书,使得内容得以更尽完善,对我而言,除了感谢、仍是感谢。
在本书完稿之际,利用暑假的尾声前往日本沖绳一游,坐在沖绳南端的咖啡店中,耳边传来日本女歌手MISIA所唱「明日へ」的这首曲子,听闻着「对着明 天、朝着明天、往明天歌唱,纵使声嘶力竭,也要继续唱着。对着你、朝着你、望着你歌唱,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同面对明天走下去吧」的歌词,遥望眼前无边无际 的太平洋,我想,追求学问与真理之路,就如同眼前的汪洋大海,或许一生也无法穷尽,所以,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持续不断的向前走下去。
张天一
2015年9月 于沖绳南城市CAFE 风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