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女,是银幕上的女性形象,也是最真实的慾望展演,
她们是性别议题反叛者,也是流行文化新指标,更是所有女性潜意识的化身。
.《BJ单身日记》不只是布莉姬的求爱小剧场,
更是女性主义与后女性主义游移协商出的典型代表?
.《慾望城市》挑战异性恋主流的性爱冒险与姊妹情谊,
与暗藏的酷儿文化相濡以沫,宛如一座都会情慾博物馆。
.从芭蕾舞剧破茧新生的《黑天鹅》,如何透过镜像理论,
成为传递女性凝视、追求理想化自我、释放满涨情慾的出口?
.从《超完美娇妻》到《控制》,女人操演虚构的阴性形象,
象征女性主体的权力翻转,也是对父权社会最甜蜜的复仇。
《穿着PRADA的恶魔》如何从引发男性焦虑的米兰达与小安,
来看以家庭之名收编「时尚恶魔」所带来的威胁?
告别纯真年代,欢迎来到恶女当道的年代!
看流行电影中的恶女们,如何发挥阴性力量,
挑战传统社会价值,突破父权社会的框架。 拜金、败德、叛逆、纵慾……关于流行电影中的「恶女」,世俗眼光是这样定义的。一切的指涉,全来自于传统价值中对女性形象的刻板诠释,彷彿女性只能是举止端庄、相夫教子、不能有自己意见的男性附属品――传统的父权社会该如何正视这样的性别偏见?
银幕上的恶女勇于表现女性的阴性力量,成为性别议题上闪亮鲜明的时代标记;她们勇于解放身体与情慾,带来冲撞性别框架的反叛力量。从流行文化的角度来看,批评她们的是社会上根深蒂固的父权思想;银幕恶女的存在,亦曝露了女性内心最原始的吶喊――恶女风潮是如何走入流行电影史?恶女现象又如何成为后女性主义研究的显学?
传统的女性主义提倡男女平等,却不慎落入将女性视为「伪男性」的思考陷阱中;后女性主义则重新定义阴性特质,以阴性力量作为对抗父权社会的最佳武器。当银幕上的恶女倾巢而出,道德标准不再成为唯一选择,传统乖乖牌的女性形象已是陈年老话。她们可以是改写传统罗曼史公式,只要性不要爱的慾望熟女;也可以是引领风潮、情慾解放的校园女王蜂。她们以不同的面貌,游走在道德禁忌与人性约束之间。在流行电影史中,她们的鲜明形象成为社会话题;在后女性主义研究中,她们以惊世骇俗的红粉威胁,同时冲击父权社会与传统女性主义。
抛开刻板印象,重新定义恶女价值。且看流行电影中姿态各异的恶女如何诠释女性新主张;又是如何跨出银幕,走入你我生活,掀起恶女新浪潮。
名人推荐 张小虹∣作家、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特聘教授
纪大伟∣作家、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伍轩宏∣国立政治大学英国语文学系讲师
郑芳婷∣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表演艺术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