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晓风残月:华裔影人米格尔‧张的浮生札记(下)

地中海晓风残月:华裔影人米格尔‧张的浮生札记(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米格尔·张
  • 华裔影人
  • 电影
  • 回忆录
  • 自传
  • 地中海
  • 文化
  • 艺术
  • 海外华人
  • 个人经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少小弱冠去国,瞬间已过古稀,往事如潮,
在地中海的晓风残月下,记忆中的悲欢离合重新浮现……


享誉国际世界的电影摄影师!
史蒂芬史匹柏、大卫林奇等大导力邀合作!

  米格尔‧张,一位出生于中国后负笈西游并扬名世界的优秀华裔电影人,一生曾参与上百部中外巨片的摄制工作。本书回忆了他与史蒂芬史匹柏、大卫林奇等知名西方电影导演的合作经历,以及与马龙白兰度、莎朗史东、阿诺史瓦辛格等电影明星的工作状况和逸闻趣事,并讲述了一个深受东方传统文化影响却生活在西方世界的艺术家,对电影,对人生的感受和深情。

  享誉国际的华人摄影师,地中海的国土成了他眼底最后的画面。本书结合了其对艺术与生活的感知,以真挚的笔调道出其至情至性的一生。

本书特色

  米格尔多担任摄影师和美工师任务,负责设计各不同时代和地区之佈景、道具、陈设。曾参加国际电影设计、制作之影片上百部,其中九成为美国好莱坞和英国巨片。兹将杰着者选列如下:

  1.北京五十五天(Fifty Five Days at Peking,1963)
  2.罗马帝国覆亡记(The Fall of Roman Empire,1964)
  3.爪哇之东(Al Este de Java,1967)
  4.牧场决斗(Duelo a muerte en el Ok Corral,1971)
  5.四剑客(The Four Musketeers,1974)
  6.王子与穷汉(Crossed Swords,1977)
  8.巨人会仗(Clash of the Titans,1981)
  9.红色大革命(Reds,1981)
  10.野人柯南(Conan, the Barbarian,1982)
  11.沙丘(Dune,1984)
  12.大班(Tai-pan,1986)
  13.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1987)
  14.全面挑战(Total Recall,1990)
  15.唐吉诃德的谋杀者(The Man Who Killed Don Quixote,2000)
  16.天国(The Kingdom of the Heaven,2005)

  另参与的西班牙影片有:
  1.快乐年华(El Ano de Las Luces,1986)
  2.疯猴之梦(El Sueno del Mono Loco,1989)
  3.吉诃德(El Quijote,1991)
  4.疯女璜娜(Juana la loca,2002)

  此外,一九六五至六七年,在台任职台湾制片厂总技师两年期间,曾参加《西施》摄制工作,并在《天之娇女》、《桥》、《王宝钏》上下两集等片中任摄影指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米格尔‧张(Miguel Chang)


  原名张宝清,一九三一年生于南京,二○一三年病逝于西班牙,为享誉国际的知名电影摄影师、设计师、建筑师、画家。西班牙马德里大学、西班牙国立电影专校毕业;马德里电影实验研究院毕业;西班牙国家高考认可装潢设计师;西班牙国立多项科技大学最高建筑学院室内建筑系毕业。一九六四年,担任纽约万国博览会西班牙馆装潢技术主任。曾参加国际影片美工设计、制作影片百多部,其中多为美国好莱坞巨片。作品有中文《电影灯光的处理》和西文《中国艺术介绍》。西文译作散文集《田园牧歌》;西文翻译诗集《天籁琴瑟》。

图书目录

米格尔‧张:地中海岸的中国雅士/黄卓越
序/张琴

一、生命之痛
二、地中海之恋
三、寻觅天堂的钥匙
四、微风轻拂二月寒
五、张宝清作品选
六、张琴作品选
七、张琴赋君


图书序言

序/张琴

  这不是一本纯粹的死亡日记,也不是回忆录,它更不是小说。它是由两个带有灵性的生命在阴阳两界的对话,道出对痛苦与死亡的觉醒:「人都害怕死亡,但不幸的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死亡。有人说,其实他并不怕死,他怕的是病痛的煎熬,怕的是孤独,怕的是无法面对死后的未知。」

  美国斯蒂芬雷文的《生死之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死亡之大门:

  我们生存在一个受着心灵制约,否定死亡的社会。正因如此,许多人在临终之际悽惶不安。死亡跟性行为一样,是个关上门悄悄谈论的问题。

  在全世界四十五亿人口中,每年约有七千万人死亡,四十五亿人终必一死。

  一天当中,全世界约有二十万人死亡。

  翻阅卷帘,书中每一粒文字,如泣如诉,浸满了苦涩带咸的泪水。这宛如一个个活生生的音符,从出生到成长,饱含了人世多少沧桑多少悲情。从长江启程,飞过西伯利亚,来到伊比利亚半岛……眼前璀璨的阳光,自由的天地,我们总算明白今生活着为了什么。可惜叹之人生无常,曾经拥有过的风或雨,祸兮旦福阴晴圆缺,这又算得了什么?

  二十年前,她独自飘零西欧,以书为媒,以笔为佐,结缘一段传奇的婚姻。书中男主人为她留下一个如诗如画的名字Laud,并终日与之夫君吟唱,共同飘游在人类的长河里,走进去再走出来,由切入到延伸;再由现实升空到幻觉进入梦中,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真谛。不同的皮肤,不同的国籍;人类其思维、意识、价值观的取舍,尽管存有差异,但在人的本性上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说有区分,那就是一个生命所斯之的背景,所生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程度不一;在其悟性对人世的观点上自然有迥异。难得可贵的是,生者在长达百日阵痛之后,清醒反思自身,为逝者为自己乃至为世人留下的真诚的忏悔。

  该书通过现在时,过去式、穿针引线与书中主人心灵对话,以此诠释主人翁半个多世纪一路走来,留下的点点滴滴,时悲时喜,是哀是悦,最终道出人类真性情。而让我们,所看到的是品格决定了一个不朽的人……

  视为序。

图书试读

返乡归里
 
「中西友好协会」原本是一个西班牙左倾人士的组织,其首任会长即是西班牙共产党党员,后来变质为普通国际友好协会,其会址就在我马德里住家附近,仅隔一条街,由于亡妻娥笳极为左倾,她的朋友中很多是西共党员,每逢耶诞节和新年,她都和当时的西共秘书长多萝莱斯‧依芭如莉(Dolores Ibarruri)夫人互寄贺卡,所以,「中西友好协会」有什么活动都邀请我俩前往参加。
 
一九七八年春天,我们接到「中西友好协会」发出「西班牙左翼知识青年访华团」通知邀请参加,当时我获悉此消息后雀跃不已,因为离家将近三十年后,终于有机会首次返乡!于是一方面报名参加访问团,另一方面即刻写信给南京的大姐海玲报告此好消息,并告知九月预定到达南京的日期,希望她代为通知国内其他地方的兄弟家庭汇集该地,俾便一次能与所有的久别家人见面。
 
美其名为「西班牙左翼知识青年访华团」,实质与一般旅游团没有什么分别,由「中西友好协会」和「中国国际旅行社」共同策划组成,西班牙方面的旅行社则是富有东方旅游经验的依伯若喷射机(Ibero jet)旅行社所操作,包括往返时间,访华全程十五天,预定参观城市有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及香港,那时香港尚未回归,费用似较一般旅行社还便宜,很可能在华期间诸活动皆由「中国国际旅行社」给予优惠所致。
 
结果,我们的访华团全体团员共计一百二十人,其中大半是思想左倾人士,真正的西共党员却寥寥无几,各阶层都有:大学助教、记者、电影从业者、电视主持人、学术研究员、工程师、建筑师、律师、企业家……等等,此外,尚有几位思想先进的年轻天主教神父。九月初,大队人马自马德里乘西班牙依伯利亚公司班机赴弗兰克福,转乘德国汉莎公司班机直飞北京。西班牙人天性乐观好闹,访问团一百二十团员同坐机舱,一路上闹得天翻地覆,和一群日本老人旅游团的静穆成反比,弄得那些金发碧眼的空姐简直无法摆平。不过,西班牙男士是世界上有名的调情圣手,同时也用别出心裁的赞美词,将日尔曼族的美艳女郎逗得眉开眼笑心花怒放,因此,十二小时无间断的飞行,就在欢乐氛围中度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地中海晓风残月:华裔影人米格尔‧张的浮生札记(下)》给我一种非常强烈的“生活气息”,尽管我尚未细读具体内容,但“浮生札记”这四个字就暗示了一种真实、不加修饰的记录。我期待它能像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将米格尔‧张的人生片段一一呈现。从“华裔影人”的身份标签来看,我想他必然经历了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的挣扎,以及在好莱坞或欧洲电影界摸爬滚打的艰辛。我特别好奇,在那个充满机遇也充满竞争的环境里,他如何保持自己的东方视角,又如何将这份独特融入到他的电影作品中?“地中海”的意象又会如何与他的个人经历交织?是他的灵感来源,还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看到他作品背后的故事,理解他选择的电影道路,甚至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关于人生选择和坚持的启示。

评分

光是《地中海晓风残月:华裔影人米格尔‧张的浮生札记(下)》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浓厚的阅读兴趣。我一直很着迷于那些在跨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特别是像米格尔‧张这样一位华裔影人,他在地中海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地上留下的“浮生札记”,听起来就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个人史诗。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在电影创作上的独到之处,以及他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挑战与感悟。书名中的“晓风残月”几个字,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种诗意和淡淡的忧伤,这让我联想到他可能对人生、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思考,一种分享,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一位电影人在光影世界之外,真实而立体的生命轨迹。

评分

《地中海晓风残月:华裔影人米格尔‧张的浮生札记(下)》这个名字,充满了画面感和人文气息,让我对这本书充满好奇。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总是对那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并取得成就的人物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电影人。米格尔‧张,这位华裔影人,他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故事性。我想象着他在地中海畔,沐浴着清晨的微风,欣赏着一轮残月,然后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创作经历,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点滴,都倾注在这本“浮生札记”中。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宁静而深刻的阅读体验,仿佛跟随他一起,漫步在地中海沿岸,感受那里的文化气息,也聆听他内心的声音。我希望书中能够有他对电影艺术的独到见解,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以及那些在异国他乡打拼的华人心路历程。

评分

《地中海晓风残月:华裔影人米格尔‧张的浮生札记(下)》这本书,光听书名就很有味道,让人联想到南欧慵懒的阳光、微醺的海风,以及那份特有的、带着几分诗意的忧伤。我一直对米格尔‧张这位华裔影人的故事很好奇,他的名字在电影圈里算不上家喻户晓,但总感觉他身上有种难以言说的神秘感,尤其是在“浮生札记”这个标题的加持下,更是勾起了我深入了解的欲望。下册的到来,无疑是让我有机会继续追随他的足迹,去探索他的人生故事、他的艺术追求,以及他作为一名在异乡打拼的华人影人,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的。我特别想知道,在这“晓风残月”的意境下,他会如何描绘自己的人生风景?是充满挑战的奋斗史,还是对过往的沉思与回望?亦或是他在电影创作中遇到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我,迫不及待想翻开书页,一探究竟。

评分

读到《地中海晓风残月:华裔影人米格尔‧张的浮生札记(下)》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米格尔‧张,一位华裔影人,光是这个组合就充满了故事性。他在地中海的“晓风残月”下,写下他的“浮生札记”,这本身就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带领我走进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熟悉的是电影创作的幕后,陌生的是一位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影人的内心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他作为艺术家的敏感与脆弱,作为异乡人的孤独与坚持。同时,“浮生札记”也让我联想到一种随性的记录,或许是片段式的、灵感迸发的,又或许是对人生某个阶段的深刻反思。我渴望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