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一梦:高仁河导演回忆录

南柯一梦:高仁河导演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电影
  • 导演
  • 高仁河
  • 南柯一梦
  • 中国电影
  • 文化
  • 艺术
  • 行业内幕
  • 影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电影人必读之电影经营宝鑑
国片外销达人刷新台湾电影史

  本书是台语片导演高河仁在电影界打拚的历程传记,他除了是个成功的导演,更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把所经历的年代及发生的事件过程等等均翔实的、生动的、精采的记录下来。在台湾电影最景气、最风光的时代,他从电影公司的宣传、制作开始踏入电影界,经历制片、编剧、导演的工作,到创立中兴影业公司。一部国际合作片《最后的命令》另他挫折,但最后他却成为将港台片行销到韩国的第一人,到70年代更是国际制片人,其事业版图已经跨越亚洲到拉丁美洲。除了透过本书可以理解台湾电影的发展轨迹与历史脉络,这更是难得一见的电影经营宝鑑。

  特别收录
  韩国导演/申相玉  影后/崔银姬  被北韩绑票的秘密档案

本书特色

  本书所描绘的片场现形记,纪录了一个台湾电影最景气最风光年代里电影界的人、事、物,让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读者透过文字能够理解台湾电影的发展轨迹与历史脉络,是难得的一部传记体的电影经营宝鑑,可读性高甚具参考价值。

名人推荐

  高仁河先生在国外电影公司以及戏院接触交涉的点点滴滴,都是十分难得的电影产业历史。本书更收录关于韩国导演申相玉遭北韩绑架以及如何逃亡的精采篇章,也因为高仁河先生与韩国影人的密切关系,读者才得以在本书中,窥得当年宛若间谍片的惊悚内幕。

国家电影中心执行长  林文淇

  我看重的是本书所描绘的片场现形记,他纪录的是一个时代,一个台湾电影最景气最风光年代里电影界的人、事、物,让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我们透过文字能够理解台湾电影的发展轨迹与历史脉络,是难得的一部传记体的电影经营宝鑑,可读性高甚具参考价值。

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与影像维护研究所教授
前国家电影资料馆馆长  井迎瑞
《浮生未歇:时代浪潮中的个体肖像》 一、 序言:光影斑驳处,人生如戏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艺术领域或某位特定人物的生平记录,而是一部跨越数十年光阴的群像速写,旨在捕捉特定历史时期中,那些在时代洪流中起伏沉浮的普通人与非凡者们,其命运的交织与各自的挣扎。我们试图通过这些散落的、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段,拼凑出一部关于“生存”与“选择”的社会切片。 二、 第一部:旧城肌理与萌芽的年代 故事的开端,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斥着怀旧气息与变革前夜的都市景象。这里有鳞次栉比的旧式里弄,有清晨巷口飘出的烟火气,更有在压抑与希望之间徘徊的年轻灵魂。 1. 胡同深处的剪影: 描绘了在新旧交替时期,几代人的生活状态。例如,一位恪守传统手艺的老木匠,他的技艺在工业化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却依然在狭小的作坊里固守着对“完美”的执念。他的沉默,代表着一种即将消逝的匠人精神的重量。 2. 知识分子的困境: 记录了一群受过高等教育,却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鸿沟的知识青年。他们尝试在文学、理论研究或基础科学领域寻找立足之地,却不断与体制的惯性发生摩擦。其中一位哲学系毕业生,从热忱的辩论者,最终成为默默无闻的图书管理员,他如何处理内心的幻灭与外在的平庸,是本章探讨的重点。 3. 黎明前的躁动: 详述了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敢于“下海”的企业家的侧面。他们没有宏大的战略蓝图,更多是凭借着一股近乎鲁莽的勇气和对市场机会的敏锐嗅觉。书中细致描摹了他们早期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如何在夜深人静时,为了一笔尚未到账的款项而彻夜难眠的紧张状态。 三、 第二部:都市的扩张与人际关系的重塑 随着社会结构的快速演进,城市的天际线不断被刷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疏离。 1. 玻璃幕墙下的竞争: 聚焦于新崛起的商业精英群体。他们西装革履,穿梭于高耸的写字楼之间,追求效率与绩效。书中着墨于两位曾经的同窗好友,因商业利益的对立而渐行渐远的过程。他们的对话不再是关于理想,而是关于股权结构和市场占有率,展现了成功背后的代价——情感的退位。 2. 异乡人的漂泊: 探讨了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务工人员的生活。他们的故事被简化为数字和劳动力,但书本还原了他们在拥挤的出租屋里,通过微弱的手机信号与远方的家人进行联系时的那份真挚。记录了一位建筑工人如何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支撑着老家孩子接受更优质教育的决心,即便他自己可能永远无法理解那些复杂的课程内容。 3. 媒介的变迁与记忆的碎片: 观察大众媒介从传统报纸向新型电子信息流动的过程。书中通过几位老一辈的记者和编辑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对新闻真实性的坚守,以及面对信息爆炸时代带来的挑战与迷茫。他们试图在快速迭代的“热点”中,寻找那些值得被时间铭记的“常识”。 四、 第三部:心灵的栖居与寻找意义 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个体开始转向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对“我是谁”这一终极问题的追问。 1. 退休后的剧场: 描绘了一群步入晚年的人们,如何重建他们的生活秩序。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将自己过去研究的学术领域暂时搁置,转而热衷于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他发现,在直接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他重新找到了被社会需要的价值感,这种价值感远超他以往发表的任何论文。 2. 艺术的边缘: 关注那些坚持非主流艺术表达的人群。他们大多不被主流市场认可,生活清贫,却对自己的创作怀有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书中细致描述了一位独立电影制作人,如何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用近乎“苦行僧”的方式完成他那部关于“城市边缘化群体”的纪录片,他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宣言。 3. 亲缘的维系: 探讨了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家庭关系如何适应与调整。尤其关注那些在科技和文化上代沟巨大的祖辈与孙辈之间的沟通。通过描绘一次跨越地域的家庭聚会,展现了尽管语言和生活习惯不同,但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如何试图跨越代际的鸿沟,寻找共同的理解基础。 五、 结语:未完待续的众生相 本书的结尾并非一个明确的结论,而是将视角再次拉远,回望那些仍在持续的生命活动。时代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每一个被记录下的瞬间,都只是漫长旅程中的一瞥。我们试图呈现的是一种开放性的叙事,承认生活的复杂性与个体选择的局限性,并向所有在自己的人生剧本中努力扮演好角色的普通人致敬。他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最真实、最生动的肌理。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高仁河  Kao Jen-Ho


  1936年生于台湾花莲,台湾知名演员、导演。历经宣传、导演、制作、进出口商,阅历着实广泛,也从事国际贸易,代理韩国、越南等地区的影片发行。曾与林福地导演合作拍摄多部台语片,有《十二星相》、《西门町男儿》、《思相枝》等片。首部执导之作《台北十四号水门》,上映后极为卖座。《最后的裁判》,1965年获得「台湾日报」观众票选台语片十大导演第一名。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国家电影中心执行长  林文淇
推荐序二/大叶大学创办人 叶松根
推荐序三/前国防部长  伍世文
推荐序四/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名誉艺术博士  黄仁
推荐序五/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与影像维护研究所教授&前国家电影资料馆馆长  井迎瑞
推荐序六/台北第二高工同学  庄辉栋
推荐序七/国立宜兰大学校友会理事长  李春男
推荐序八/中华文艺协会理事长  郑弼仪
推荐序九/天报台北总社社长  邓蔚林
自序

第1部分  走入影剧事业
1  我的童年
2  离家出走
3  开始上山工作
4  梦幻的世界
5  创业无中生有
6  建立影业基础
7  当导演拓韩关系
8  韩片主题歌被盗录
9  梦想再上一层楼
10  事业失败的滋味
11  最后命令收尾工作
12  收拾残局重新出发
13  楼倒从零再开始
14  东山再起筑新梦
15  开拓东南亚市场
20  申相玉导演命运

第2部分  移民阿根廷
21  移民成真「南柯一梦」
22  移民辛酸第一课
23  阿根廷军事政变
24  乐当车头移民火车头
25  建立在阿根廷桥头堡
26  房地产大变动
27  努力服务侨社
28  发动福克兰战争
29  重新再出发
30  回国参加国庆
31  驻阿根廷黄主任调职
32  参加第七任总统就职
33  军政恐怖的社会
34  南疆新闻在阿根廷诞生
35  游欧走马看花
36  结拜有成功失败
37  移民美国发展
38  见风转舵转进美国
39  放弃阿根廷房地产
40  台湾发生两大惨案
41  阿根廷政府迁首都计划
42  结束在阿根廷事业

第3部分  投资亚洲电影市场
43  回台办儿子签证
44  永兴惠卿终身大事
45  儿女婚姻天註定
46  投资卓别林片集
47  世态变化无穷
48  全球惊天动地年
49  中韩两位大导演
50  台影文化公司饶晓明
51  转入游乐园表演制作
52  申相玉夫妇到阿根廷
53  越南是贫穷国家
54  再到越南投资
55  向越南市场进军
56  难忘美丽的下龙湾
57  外蒙首都「唿伦号特」
58  韩国独立纪念馆
59  游广州看卡通厂
60  拍越片《爱情的苦味》
61  《爱情的苦味》春节上映

第 4部分  勇闯电视版权之路
62  痛定思定再出发
63  越南最不吉利的一年
64  人是感情的动物
65  跌倒重新再出发
66  人心可怕为财反叛
67  开发动画、游乐节目
68  北京电影学院
69  闯出电视版权之路
70 拍片制作游乐节目
71  打进六福村游乐园
72  《包青天》带来奇蹟
73  歌后邓丽君暴毙
74  西安古城看秦俑
75  大连西安设厂谈判
76  九六年新希望
77  NHK《大地之子》
78  福禄贝尔乐园
79  台湾选总统、国民代表
80  诸事无常,诸法无我

第5部分  影剧事业的尾声
81  最不吉利的年度
82  风云变色年代
83  岳母与宝云生日相差一日
84  陈部长退休学佛求法
85  一九九八年最难忘的一年
86  母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87  参加中国电视金鹰奖
88  开拓中国游乐市场
89  永昌到大溪地签秀
90  千禧年迎接新的挑战
91  参加越南河内亚太影展
92  二十一世纪动乱年
93  饶总到北京召开澳视开台
94  长江三崃九寨沟
95  事业丰收的一年
96  上海国际电影节
97  我已到退休时候
98  参加厦门武夷山
99  第二次忧郁症又起
100  正式宣佈退休

附录一 秘密档案──残酷的回响
附录二 《大地之子》主题曲

图书序言

自序

  我自小就爱作梦,曾梦想乘船偷渡到美国洗盘,然后到好莱坞当明星。我三岁失去父亲,随母改嫁依人篱下,十六岁离家出走,奔走天涯,跳火车、走隧道、过铁桥,挖过水沟,上中央山脉的木瓜山林场,刻苦耐寒、努力自习充实自己,并未忘记追求梦想,二十一岁考上演员扮演男主角,梦幻破灭,正想打退堂鼓,电影公司老板劝我放弃演员学做老板,我跟着他拿皮包当小厮,学做电影公司发行宣传及制片公司的工作,努力认真被肯定后,被派到嘉义制片厂代厂长,学习制片剧务、编剧、导演的工作,后调台北总公司负责发行西片宣传工作,不久公司业务停顿,我与同事陈宝云会计小姐同时失业,商量共同创业,身无分文,我们随着淡水河边没有晚餐的散步商议,我们有电影制片及影片发行的经验,会计、报关的技能,不论有什么疑难杂症都可以解决,成立「人爱服务社」。第一笔生意是我入影界教我演戏的老师洪信德先生,他给了我新剧本要我代写钢版油印,我收了他六百元支票,六十天到期退票,我们没有绝望,我们持续吃阳春面。等了二个月后接到好友告知要我到街上代贴海报,我们风雨无阻努力到全市每条街巷贴海报、分传单,剩下的海报及招待券再退还影片公司,赢得公司老板信任,协助公司发广告办宣传,再介绍其他公司,业务遂渐增加代记帐、办理报关、代办会计师之作业、地方戏院排片。我弟弟仁寿及高工同学廖国祥及林福地兄加入人爱服务社阵容,兼公论报社影视版工作,代理地方戏院排片。我们的公司服务的戏院增加超过十家,很幸运恒春林中志先生协助成立中兴影业公司,第一部片《李世民游地府》、第二部片与林福地合编《十二生相》陆续推出放映,创下良好卖座纪录,奠下影业基础后,第一位引进韩片《第三特攻队》、《东北游击战》、《板门店》在台上映轰动台湾,主题配国台语出唱片也风行东南亚四十多年之久,继又代理德国底片进口继续拍新片亲自导演《台北十四号水门》该片被禁四次,差一点公司关门,补拍再修剪第五次通过大卖座,第二部《最后的裁判》是一部教育文艺鉅片,获得亚洲影展特别邀请参展,荣获特别奖,得到最受欢迎导演第一名及金马奖奖金,配国语、台语发行大卖座,创下事业的高峰,为了再上一层楼,拍第一部民间彩色宽银幕片与韩国合作拍摄《最后命令》邀请台湾、韩国、香港一流明星主演,正式进入中影摄制,因年轻得志,好高骛远,又无拍国际合作的经验,天候不佳,演员档期问题,预算超支,拍了二年无法完成,积劳成疾患上肝炎入院,我内人勇敢负起全局,单人支撑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影片推出成绩不佳,血本无归,我将公司转让给林中志兄,只剩下一部电话。

  我内人鼓励我东山再起,赊一张机票让我赴韩,联邦会社朱社长资助六部韩片,又买入《泪的小花》、《火女》及《离别》,我得以东山再起,从此发行影片部部卖座。韩国康范九兄他介绍东亚公司李于钖先生共同推销韩片到东南亚,引进香港台湾功夫片到韩国、日本,尤其是将李小龙主演的《勐龙过江》介绍到日本,将李小龙影片及功夫片推上国际舞台,与韩国东亚合作拍片,创出不少影片卖座纪录,事业又创第二次高峰。

  一九七四年,台湾退出联合国后没几年,为了孩子的教育与前途,我决定带全家到阿根廷移民。阿根廷虽地大物博,但我们是东方移民,人生地不熟,我还带了我亲戚及朋友有百户去,我要负责这些新移民的接机、住宿、居留、上学等。最初几年,忙着为移民服务,筹设华侨联合会,筹募建会馆及中文学校并办《南疆新闻》。后当选阿根廷华侨联合会理事长,任内完成会馆开幕并召开第一届南美洲华侨十二国恳亲会,蒙侨委会颁发侨社服务贡献奖。阿根廷政情动荡不安,几十年不断军事政变,经济不稳定,一九八二年与英国为争福岛战争,战败经济崩溃,全国商店倒闭关门,我们餐厅关门,公司业务停顿,房地产一落千丈,进口电视、杂货无法售出,房客无法付租,每月又要付地税、水费等,负担沈重,日夜不安,子女在美受教育,不知如何是好,以致六十多天无法入眠,积劳又成疾,患上严重的「忧郁症」。内人急请两位友人送我回台医治,进入三军总医院,病况严重转入精神科病房,我差一点从十二楼跳下去,幸有内人日夜不断照顾,否则我就失去了生命,真是上天的庇佑。

  病后我皈依三宝,努力学佛,禅修三个月后回阿结束在阿根廷产业,移转到美国,建立第三次的事业基础,再从电影制片、电视录影带做起,三儿永昌美国大学也毕业,带他在好莱坞从小资本功夫动作片拍起。被北韩绑票的申相玉,已脱离北韩魔掌,到美国寻求政治庇护,我们重新见面,犹如再生,后永昌协助申相玉兄替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拍了四部影片,《小忍者》轰动美国世界影坛,我们在美国事业进展顺利,嗣后转入游乐园节目表演硬体软体制作设计,回台湾介绍电影、电视买卖,协助韩国争取第三十二届亚洲影展,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名利双收,再为长子永兴与惠卿订婚,是我五十岁最大的礼物,借此属垂暮之年的我,以此「独白」供于世,岳武穆(岳飞)昔有「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感怀,个人则借「蓦然回首」,大有无枉此生,不虚此行,聊报知愚于万一而已。

图书试读

创立人爱服务社
 
我们现在有四个人,陈小姐、林福地、仁寿和我,有人力要靠智力配合体力,我想开一家专门替人家或公司服务的公司(无中生有),取名人爱服务社,凡是有什么疑难杂症需要解决困难事项,都可以替人服务,但我们只懂电影业工作,那就从影业界来开始吧!服务项目有制片、编剧、剧务、场务、化妆、道具、交通及代写钢板、印刷剧本、贴海报、发传单、记帐、报税、报关、申请影片进口、检查申请公司登记、代办宣传和办记者招待会等。
 
当时没有广告公司,我们已先开始筹组类似广告公司,从而试探市场。我们印了传单寄给二、三百家的影业公司,两个多月没有一通电话,也没有客户来询问,只好耐心等待。有一天在路上碰到我当初踏入影界的第一位教戏先生洪信德,他问我现在干什么,我给了他一张人爱服务社名片及传单,他看了问我:「你们有代写钢板、代印剧本吗?」我说:「有,当然有!」他说:「那太好了!我正有一本编好剧本需要赶印六十本,可以给你们做。」这是我们第一笔生意上门,真是令人高兴,我与福地分开写钢板,陈小姐与仁寿负责油印,一週后印好六十本交给洪先生,他给了我们一张六十天支票六百元,我也勉强收了,拿去向王志远兄调现金分发大家零用,不料那张支票竟跳了票,永远收不到这笔钱。
 
不久在路上碰到大同影片公司卢美柔先生,他的前公司就在「南洋」隔壁,我们是好友,他现在投资西片与朋友刚成立新公司,他很关心问我最近好吗?我介绍人爱服务社业务项目,他看了传单很惊讶的说:「你们也可贴海报,真了不起。我公司就在万国戏院对面,我们有新片快上映,可到公司拿海报帮忙贴。」我接到第二笔生意太高兴了,海报拿回后,心想我们没本钱,最少要建立信用,让客户有信任感,于是将海报分成三分,我贴甲区,福地乙区,仁寿丙区;因每贴一张海报,公司会送一张换票券,我就规定每贴一张,什么地点、店名列表登记。

用户评价

评分

**穿越时光的电影情书,献给曾经的辉煌与未来的可能** 偶然在书架上看到《南柯一梦:高仁河导演回忆录》,这本书的书名就很有故事感,充满了诗意和怀旧的氛围。高仁河导演,这个名字对于许多台湾观众来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承载着许多美好的电影记忆。这本书,我预感会是一封穿越时光的电影情书,写给过去的辉煌,也写给未来的无限可能。 我特别好奇,在这本回忆录里,高导演会如何描绘他在电影创作中的点点滴滴。那些当年让我们感动落泪,让我们捧腹大笑的镜头,背后是否有不为人知的故事?他是否有分享过在拍摄过程中,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演员,或者合作过的幕后团队?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一位导演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去创造出无限的艺术可能性的。这不仅仅是对一部电影的喜爱,更是对一位电影人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智慧的敬意。 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揭示台湾电影发展过程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和动人的瞬间。高导演的作品,是否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台湾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他是否会提及,在创作过程中,他所面临的挑战和取舍?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们不仅看到高导演个人的人生轨迹,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台湾电影的脉搏。对于我这样的电影爱好者来说,能够通过一本书,深入了解一位大师的创作心路,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评分

**一本关于时代的,也是关于人的回忆录** 《南柯一梦:高仁河导演回忆录》,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台湾特有的文学韵味,让人联想到许多经典的电影场景,那些曾经伴随我们成长的光影故事。虽然我对高仁河导演的生平了解并不算深入,但他的名字无疑是台湾电影史上一个重要的坐标。读这本书,我预感会是一场关于时间的旅行,一段深入探索台湾电影发展历程的旅程。 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那个时代台湾社会的变迁,如何在电影中得到体现。高导演的作品,是否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情感的表达方式?这本书,应该不仅仅是关于一位导演的个人经历,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光影,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喜怒哀乐。我很好奇,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他是如何突破限制,去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的? 我尤其想知道,在这本回忆录中,高导演是如何处理他与“梦”这个意象的关系的。《南柯一梦》这个书名,实在太有想象空间了。是说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场梦,还是指他的人生经历,如同梦境般跌宕起伏?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思考艺术的本质,以及人生与虚幻之间的界限。我想,对于很多热爱台湾电影的人来说,这本书都会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位电影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思考和坚持。

评分

**重温光影岁月,感受导演的匠心独运** 最近在书店看到的《南柯一梦:高仁河导演回忆录》,立刻勾起了我年轻时对台湾电影的无限怀念。高仁河导演的名字,对于我这个从小看着台湾电影长大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作品,当年可是我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也是我们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这本书,我想不仅仅是高导演的个人回忆,更是一份关于台湾电影黄金年代的集体记忆。 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这本书中,寻找那些熟悉的老电影的幕后故事。当年我们看到的那些精彩片段,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和付出?高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是如何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又是如何调动演员的情绪,去塑造出那些深入人心的角色的?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他对于艺术的坚持和追求,以及他在面对创作瓶颈时的思考和突破。这不仅仅是对电影制作过程的好奇,更是对一位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探索。 这本书,我想会像一部温情的纪录片,带领读者回到那个纯粹的年代。我希望从中能感受到高导演对电影的热爱,以及他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文情感的细腻捕捉。他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他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如何将现实情感融入到电影叙事中的心得?我想,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来说,这本书能够唤醒许多尘封的记忆,让我们重温那些温暖的光影,也更深刻地理解高仁河导演的作品在台湾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评分

**关于《南柯一梦:高仁河导演回忆录》的一些初步印象** 最近偶然在书店翻到了这本《南柯一梦:高仁河导演回忆录》,书名就带着一股子诗意和年代感,让我一时停下了脚步。高仁河导演,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台湾观众来说,可能不陌生,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朋友,一定对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记忆。我虽然不是那个年代的亲历者,但从小听长辈谈论过不少老电影,也偶有接触过一些修复的老影片,所以听到这个名字,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一些模糊的光影和故事。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想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图案,而是带着一股沉静的力量,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悠长的人生故事。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仅是拿起这本书,就能感受到一种厚重感,一种属于那个时代的质感。我很好奇,在那个资讯不发达,制作条件也相对艰苦的年代,高导演是如何构思和拍摄出那些令人难忘的作品的?他的创作过程中,是否有着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坚持和磨难?这本书,是否会为我们揭开那些尘封的过往,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电影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有台湾电影黄金时期的辉煌,也可能有转型时期的挣扎。我尤其好奇,高导演在回忆录中,会如何描绘他与演员、与剧组同仁的互动?是那些有趣的幕后花絮,还是对创作理念的深刻探讨?对于我这样的后辈来说,能够通过一本书,仿佛穿越时空,与一位前辈导演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吸引力的事情。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看到那些生动的场景,感受到那些鲜活的人物,以及最重要的,理解一个艺术家如何用他的镜头,去记录和表达他所感受到的世界。

评分

**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关于人生与艺术的深度对话** 《南柯一梦:高仁河导演回忆录》,这个书名就足够吸引我停下脚步。高仁河导演,这个名字在台湾电影界绝对是响当当的。我记得他的一些作品,当年可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可以说是我们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内心涌起的是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期待。 我猜想,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流水账式的回忆录。高导演能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导演,他的思考一定非常深刻。我非常好奇,他将如何剖析自己的创作过程,如何看待电影艺术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在这本书中,我希望能看到他对于人生哲学的感悟,对于艺术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理解。他是否有对电影产业的某些看法,或者对年轻一代导演的期许? 我更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展现出他独特的视角和洞见。从“南柯一梦”这个书名来看,我感觉他可能有意在探讨人生如梦,或者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议题。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层次会很丰富,不单单是回顾过往,更会有对生命和艺术的哲学思考。对于我这样对电影和人生都有一些自己感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与一位智者进行深度对话的机会。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也能更全面地认识高仁河导演这位艺术大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