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西哲学的智慧

图解中西哲学的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思,故我在」,思考为人生开拓新视野

  哲学并非一门学问,而是一种生活。并非那些深奥的义理才可以是哲学,哲学无所不在,当你思考「为什么……」时,就是哲学的表现。人的一生可说是由哲学构成,从孩提时天天追着大人问东问西,到求学时对知识的追求,以至于在职场立下的目标;从宇宙、知识、伦理、价值、逻辑等,到心灵、宗教、语言、科学、政治、法律……都是更深、更广地从主观到客观的质疑与反思,进而碰撞、重整出更清醒的思考,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本书分为两个部份介绍哲学。上篇《哲学的故事》从哲学的萌芽至二十世纪,介绍各时期重要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故事,让读者从中认识哲学。下篇《生活中的哲学》主要从人生方向、学习态度、待人处事、解决问题等方面,已故事或名人事蹟探讨哲学思辨,让读者能从中激盪出不同的思考,对自己的人生有一番新的体悟。

  ˙哲学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帮助?
  ˙如何掌控命运,而不是命中註定?
  ˙待人接物有什么哲学,让人际关系更上一层?
  ˙该如何找回对工作失去的热情?
  ˙生活平凡到令人空虚吗?该如何才能过得更充实?

本书特色

  用哲学锻造思维、灌溉心灵,超越自我,将生活过成一门艺术
  人生即是哲学的实践
  荟萃中西哲学家精粹,探讨人生智慧的思辨

  ˙细说哲学史:详尽介绍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希腊三哲、培根、迪卡儿、叔本华、孔孟、老庄等多位中西知名哲学家,借由他们的故事轻松领略重要哲学思潮的意义和内含。

  ˙生活中的哲学:透过提问,激发读者思考、审视自我,并透过历史事件或有趣的故事辅助,重整思维,用更有智慧的方式待人处事与过生活。

  ˙图表解说:透过图画、照片与哲学家小传,让你对哲学家事蹟与学说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辅以哲学辞典,让你对哲学思想的认识更全面。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上篇 哲学的故事

第一章 萌芽的时代-早期希腊及中国哲学
「赚钱」的哲学家-泰勒斯
活火-赫拉克利特
数目与和谐-毕达哥拉斯
原子和虚空-德谟克利特
道生万物-老子
乐天知命-孔子
文王之囿-孟子
鱼乐不乐-庄子

第二章 繁荣的时代-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精神助产士-苏格拉底
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柏拉图
吾爱吾师,更爱真理-亚里斯多德
犬儒-第欧根尼
快乐清单-伊比鸠鲁

第三章 信仰的时代-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哲学
圣者的忏悔录-奥古斯丁
一切为了上帝-汤玛斯.阿奎那
君主们的老师-马基雅维利
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
神亲自挑选的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
烈火中永生-布鲁诺

第四章 理性的时代-十七世纪哲学
扫除幻象-培根
订立契约-霍布斯
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孤独地幸福一生-斯宾诺莎
心灵的白板-洛克
发明微积分的哲学家-莱布尼兹

第五章 启蒙的时代-十八世纪哲学
最后,也是第一-贝克莱
气候决定法律-孟德斯鸠
笑着:从囚犯到领袖-伏尔泰
做哲学家和做人-休谟
浪漫主义的年少时光-卢梭
编纂《百科全书》的哲学家-狄德罗

第六章 思想体系的时代-十九世纪哲学
世界有开端吗-康德
历史之河-黑格尔
意志的悲苦-叔本华
在困顿中热情地批判宗教-费尔巴哈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酒神」的陶醉-尼采

第七章 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以来的哲学学
一个「仆人」侍候三个「暴君」-佛洛伊德
生命的流动-柏格森
「还原」胡塞尔-胡塞尔
婚姻的革命-罗素
规则之后无一物-维特根斯坦
人的存在是自由的-萨特

下篇 生活中的哲学

第一章 谁需要哲学?哲学有用吗?-哲学烤不出面包,但能让面包更加香甜
Philosophy:找到一切智慧的「根」
哲学烤不出面包,但能使面包更加香甜
洞穴隐喻:走出黑暗洞穴,寻找理性之光
密涅瓦的猫头鹰:用冷峻的眼光审视一切
哲学的药柜:哲学是心灵的一剂良药

第二章 我是谁?我迷失自己了吗?-向自己学习,你是你此生最大的奇蹟
「忒修斯之船」:什么使你成为你
认识自己是离苦得乐的唯一途径
在我的生活中,我就是主角
你真正的对手只有你自己
不要把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
最聪明的人,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第三章 我自信吗?我应该自信吗?-我,就是价值的决定者和创造者
会思考的芦苇:人的脆弱与伟大
我就是价值的决定者和创造者
不服从自己,就只能服从别人
学会期待,但只能期待自己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放大心界,看到自己的价值
一切权威,都将在神的嬉笑中垮台

第四章 已经到达极限,我无能为力了?-超越,活出不设限的生命体验
「来,我来教你们什么是超人」
尼采精神三变:重构自我价值
是水太深,还是没有能力潜到底
要体验生命,必须站在生命之上
人的无限潜能:唤起心中的巨人
完美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

第五章 这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吗?
-命运是偏袒强者的力量
我命在我,不在天
生命在命运的悲剧中昇华
命运是偏袒强者的力量
命运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不想改变性格,你就无权拒绝命运
人事已尽,而后知命
爱你的命运,这是对生活的拥抱
被命运领着走,或被命运拖着走

第六章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生命的价值,只能用深度来衡量
止于至善:人生的终极目标
生命有所坚持,生存随遇而安
人生的价值,只能用深度去衡量
人生没有意义,只能自己活出意义来

第七章 我想要自由飞翔,我想要无拘无束!
-渴望自由,可一旦失去束缚又会感到困惑
不能承受的自由之重
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人,应该为自己立法
选择面前,人註定要受自由之苦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心灵自由的至境:逍遥无所待

第八章 其实事情并不总像它看上去那样
-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知道如何看待问题
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知道如何看待问题
放不下是因为看不清,看不清是因为站得低
老子的辩证法:反者道之动,反眼看世界
品质互变规律:在量变中促成质的飞跃
特洛伊木马计:透过表象看本质
懂得居安思危,才不会被淘汰

第九章 怎么办?怎么解决?-
每个问题的背后,你都能找到方法
方法不行换方法,此路不通换条路
逆向思维:挑出烂苹果,不如先把篮清空
釜底抽薪:把握因果关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让整体功能最大化
抓住主要矛盾,别顾此失彼
学会选择,别做「布里丹的毛驴」

第十章 谁对谁错?
-判断是非容易,难的是明辨是非
「道理」真的有道理吗?
熟知并非真知
撇开自己,才能明辨是非
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证人
没有永恆的理性和绝对的真理

第十一章 摸清与他人交往的「黄金定律」
-处世的哲学,哲学地处世
正确地给予比正确地接受更难
懂得适当模煳才是人生真境界
苏格拉底的「三个筛子」
水的哲学:柔弱是被保留的力量
中庸之道:执其两端用其中
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生活的意义存在于人的交往中
轻信别人是道暗礁
不和的金苹果

第十二章 提不起劲,没有工作激情?
-在工作中登顶「马斯洛金字塔」
世上没有不用负责任的工作
爬上金字塔顶端-自我实现的幸福感
把工作当作快乐的游戏

第十三章 我有很多计画,但总无法付诸行动
-如果没有梯子,那就必须善于攀爬
每个人都是自己行动的结果
没有梯子,就必须善于攀爬
行动的成本永远小于等待的成本
依靠谨慎,比依靠鲁莽更能制胜
没有行动,梦想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拒绝拖延,逃避是得不到甜美果实的

第十四章 生活空虚吗?如何才能过得更充实?
-用生活丰富每一天,而非用每一天填充生活
用生活去丰富每一天,而非用每一天填充生活
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令人羞愧的事
生活没有梦想,精力就会枯竭
只有你自己才会让自己觉得无聊
无所事事是魔鬼设下的陷阱
活出真性情的人生是最充实的

第十五章 如果当初……多好,等到明天我再……
-我们拥有的和唯一可能失去的只有现在
回忆使生活更美好,但遗忘使生活更容易承受
再美好的明天,也弥补不了被错过的今天
懊悔并不能改变过去,更不能创造未来
人生不过是旅途,别忘了看风景

图书序言

懂得居安思危,才不会被淘汰
 
《永某氏之鼠》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全文是这样的:
 
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执禁忌特别过分。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当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牠们。他家的粮仓和厨房,都任凭老鼠横行,从不过问。
 
因此,老鼠就相互转告,都跑到某人家里,既能吃饱肚子,又很安全。某人家中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器物,笼筐箱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夜里则偷咬东西,争斗打闹,各式各样的叫声,吵得人无法睡觉。但某人始终不觉得老鼠讨厌。
 
过了几年,某人搬到了别的地方。后面的人住进来后,老鼠仍和过去一样猖獗。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四面围捕。捕杀到的老鼠,堆得像座小山。都丢弃在隐蔽无人的地方,臭气散发了数月才停止。
 
唉!那些老鼠以为吃得饱饱的而又没有灾祸,那是可以长久的吗?
 
《永某氏之鼠》与《黔之驴》、《临江之麋》并为《三戒》。《三戒》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的一组寓言,作者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对社会上那些倚仗人势、色厉内荏、作威作福之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仔细研读这三则寓言,我们可以发现,麋、驴、鼠之所以落得个可悲的结局,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三者都缺乏发展的眼光,都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安于现状。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发展就是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是一个旧事物死亡、新事物产生的过程。因此,即使是在最安逸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了要看到将来不可能永远安逸下去。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提出为政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周易》主张「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孟子也提醒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哲的这些警世名言,包含着社会中「安危」、「存亡」、「忧患」、「安乐」等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是从当时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安于现状,要居安思危。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