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皇另辟天的毓老师(全一册)

盘皇另辟天的毓老师(全一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恩师爱新觉罗毓鋆说:「着书立说太多了,能存在的,必要德」,又说:「廿六史每一朝代都有艺文志,所收录的书那么多,但传世之作有几本?有几人?古人能留下一句话,也就不容易了!」
  
  在后世认知宋代宰相赵普说了一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可很少人知道,赵普其实没有说过这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查考出处,源自宋代罗大经着的「鹤林玉露」。书中记载,赵匡义称帝,续任赵普为宰相,赵匡义问说:「听人家说,你只读过论语一部,是这样吗?」赵普对说:「臣这一辈子所知道的,实在只有论语这一部书。过去用它的一半辅佐太祖安定天下,现在打算用它的一半辅佐陛下治天下。」
  
  中国人读古书,大抵从读论语开始,赵普读论语不值一谈,「鹤林玉露」的记载一看即知是故事趣谈,专制时代,赵普虽然贵为宰相,胆敢当皇帝的面,说要用半部论语帮皇帝治天下?但这种可能犯下欺君大罪、不畏杀头的说法,却饶富趣味,加上清朝末年翻译和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严复写的文章「救亡决论」说:「从此天下事多,吾以半部论语治之是矣,又何疑惑!又何难哉!」于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名言常被提出来。
  
  毓老师讲学立场十分清楚,学问要能用,他讲的是「实学」,他要我们多读古书,因为智慧没有今古,孔子的智慧高明到极点。
  
  我曾请教毓老师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看法,毓老师的训勉,如暮鼓晨钟,他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七个字,孔子治天下只有四个字:『为政以德』。为政者失民心,即是缺德。」毓老师大概因我曾经从政,又引「颜渊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震聋发聩说:「足食是对内养民,做好财经,足兵是对外,做好军事国防,主政者能足食足兵,再加上有德有信,这就是最高的领导统御术。智慧岂有新旧,想通即智,何必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话就可治天下。」毓老师还说:「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以为仍多了,一章即足。必做活学问,贵精不贵多,一章明白就足以治国平天下」、「真读通论语、能用出来,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论语任何一章参透,都可以成事。」
  
  毓老师曾说:「『学而时习之』,人人唸,没人会行」,我只是依照毓老师平时教导的三个治学原则撰写「论语一章」:一、依经解经,还孔子本来思想面貌;二、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条理一贯撰写;三、毓老师说他的治学独门绝活、不传之密是「一字一义」,毓老师特别重视引申义。
  
  毓老师说:「论语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十三经读完始懂。八岁读四书,八十岁也读四书。」又说:「读完五经(毓老师有时说「六经」或「十三经」,指传统经书)始明论语,论语是结论之语。」原来论语是「六经的结论之语」,要读通六经,才能明白论语。也就是说,所谓的「读通论语」不是光读了一本论语,而是要读通六经,毓老师才会说「真读通论语,能用出来,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毓老师也因读通论语,实用论语,一贯六经,才能把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智慧,用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只历久弥新,而且玉润珠圆。
  
  毓老师之学重实用,实用当然要易知易行,讲学要讲到听者能懂,毓老师说:「讲学通俗最难,讲完应叫听者都懂,作一大堆注才懂,非孔子之志」、「向学子讲学,不是大师,跟老百姓讲学,才是大师」、「易经、春秋要讲得老百姓都听得懂。」
  
  不过毓老师所谓的「通俗」不是「讲白」,他说:「每一个字都是有来源,都有生命,都有深义,这就是大;用今人短浅眼光,看几千年大人物,把典籍翻成白话文了事,就是小」;因此,毓老师所谓的「通俗」是「通神」,把深奥精粹的古文改用今人语言表达,让世俗的俗人百姓都听得懂其中的经义,而非将古人智慧书说得简单浮浅。
  
  一般认为,读不懂的古文哲理较深奥,今人所用的白语文平白粗浅。其实古文和白话文各有表达用语,精妙的白话文不一定不如古文,像孔子的「诲人不倦」,毓老师说得通俗,境界不输孔子原文:「学生煳涂,蒙昧之时,沦为放年班,孔子仍不放弃」。毓老师更进而说「君子不弃」:「君子不器,自己不能只当个小用的小器皿;君子也要『不弃』,不要放弃自己,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孔子说「有教无类」,毓老师说:「孔子不知道那块云会下雨,只要是云,就同视之。」
  
  毓老师说「元是一切生之本,我们要尊生、慰生、(或「卫生」)荣生,所以要『奉元』,我们因而叫『奉元书院』,毓老师后来越说越通俗:「『元』就是要点了那一点」、「『元』是种子」、「『元』是生生本体符号」。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毓老师创立「奉元书院」说:「不能叫台湾一地的人懂奉元,应该让全天下人都奉元。」毓老师读书百年,讲学六十年,他的读书经验和讲学内容是人类文化遗产,而毓老师百年生命淬鍊的绝学更应公诸于世,让未受教毓老师的学子都知道毓老师的拯世真文和不传之学。于是,我写了这本「盘皇另辟天的毓老师」。
  
  毓老师说熊十力夫子接了孔子的棒子,是第一棒,他接了第二棒,所以讲毓老师的学问,必得讲熊夫子的立说,个人为示尊重、引用他的思维立说,以原文为准。熊夫子宗述孔子,受王夫之影响甚大,王夫之着作不易阅读,个人引用时,部份作了较易阅读的解说语译。
  
  说理当然要作客观叙述,但为了让毓老师之学较轻松阅读,本书有时採行第一人称主观叙述观点,不免加了些许个人的粗浅认知和体悟。
  
  一般语译古文,先写古字原本,再括弧语译。本书为方便阅读,有时直接语译行文,再括弧号原文,有的引文只语译相关部份,某些引文也採节录引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许仁图


  1949年生。台湾人。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于1974年成立河洛图书出版社,任发行人。
  1980年后以「阿图」为笔名,在中国时报、联合报等报章发表『钟声21响』等书。
  1980年并成立河洛影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并亲任导演、编剧、男主角等工作。
  1983年出任台湾时报记者、副刊主编、副总编辑、驻社主笔等职。
  1995年任国美有线电视台顾问。
  1998年当选民主进步党高雄市党部第七届主委,踏入党公职。

  曾任高雄市政府顾问、高雄市政府新闻处处长、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局长、民主进步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组织部主任、代理秘书长、发言人、主席南部办公室主任、长工办公室主任等职。

图书目录

我们拥有毓老师的共同记忆/吴序

毓老师,让大家都知道/自序

第一章 读书百年,读出活学问/讲学六十年,讲的皆实学

第二章 智慧无古今,古为今用/读古书存智慧,不为古人化粧

第三章 思想是去思去想/万物的价值就在乎于性

第四章 学宗素王,一棒接一棒/熊夫子说原儒,毓老师讲熊学

第五章 独门绝活,不传之密/洗心退藏,一字一义

第六章 吾道一以贯之/贯上始是孔子之道

第七章 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岂止日月易新悬必也盘皇另辟天

第八章 进退以时,时至不失/不传之学:圣时.权权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