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哲学:12位大师的「生命复甦术」

活哲学:12位大师的「生命复甦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ULES EVANS
图书标签:
  • 哲学
  • 人生
  • 自我提升
  • 心灵成长
  • 智慧
  • 大师
  • 生命意义
  • 思考
  • 阅读
  • 启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世代的哲学家战士是美军现正培育的,他们採用的,是西方文明黎明时的雅典人、斯巴达人、马其顿人和罗马人等哲学观点与技巧,这些技巧是用来因应使他们精疲力尽的战役。

  ■我们能疗癒自己
  苏格拉底式哲学的核心,是「我们有能力疗癒自己」的乐观讯息。活得自在,是我们本来具有的本事,我们其实比自己想像的还要富有,只不过因为忘记了自身具有什么样的力量,因此向外寻求。

  ■英雄的牺牲
  芝加哥的消防队员克里斯说,你必须预期,自己在工作时,可能面临死亡这回事。「如果选择将自己的生命置于险境,是在明白这个风险的情况下,是为了帮助其他人而做出这个选择,那就不是一个悲剧的死亡了,那是一个英雄的牺牲。」
  
  ■温哥华市市长的亲身见证
  苏利文19岁时因为滑雪意外伤到嵴椎,手脚与肢体都失去活动能力。曾有六年的时间都在与抑郁症及自杀念头的搏斗中度过。后来,得到斯多噶学派的忍耐哲学之助,撑过缓慢而痛苦的复健过程,再次与社会接触,甚至为家乡温哥华市同样受身体残疾所苦的人们争取更好的环境。他先是在市议会中赢得一席之地,并在2004年当选了市长。

  ■格言急救包
  詹姆士是越战时的战斗飞行员,因被击落遭俘七年,有超过四年被单独监禁。借着背诵古哲学格言,他熬过敌人的刑求折磨,因为他深信「并没有能抢走你自由意志的抢匪。」美国「海豹部队」以其名字,为教导学习如何抵抗酷刑与洗脑技巧的学校命名。

  ■要为带来幸福的事务劳动
  伊比鸠鲁说:「我们必须在能带来幸福的事务上,让自己劳动。」成就享乐人生是需要努力的,因为我们往往在错的地方找乐子,做出差劲的选择。成为理性的享乐主义者,不是出于任何严苛的「品德」或「责任」等理由,而是单纯出于理性的自我利益。

本书特色

  哲学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只是一种思想方式,也是在社交场合中最佳的气氛冷凝剂,因为大多数人们认为哲学难懂、高深、复杂,是自找麻烦,最重要的是──它没有用。本书将颠覆你对哲学的刻板印象。经由12位古代希腊哲学家深入浅出的介绍,对照各种现代的实例,本书将带给你的是以哲学引发你本有的心灵力量,走出情绪、思想的泥淖,去除难起的心理沉疴,好好的生活。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的图书《活哲学:12位大师的「生命复甦术」》撰写的图书简介,内容将不提及原书中的具体大师或生命复苏的主题,而是围绕“哲学思辨”、“人生困境与应对”、“智慧的实践应用”等方面展开,力求详尽且具有人文深度。 --- 探寻存在的深度:在时代的洪流中重塑自我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在喧嚣中感到迷失,渴望在深刻的思考中找到立足之地的读者。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却精神贫瘠的时代。每日的琐事与无休止的外部驱动,将我们推向一个近乎机械化的生存模式。我们忙碌,却不知为何而忙;我们连接,却感到愈发孤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构建一个既能适应现实的复杂性,又能保持内在完整性的生活结构? 本书并非提供一蹴而就的速效方案,它是一场深入的智识之旅,旨在引导读者穿透日常的表象,抵达哲思的核心领域。我们试图探讨的,是那些穿越千年依然能为现代人提供强大精神支撑的思辨框架。 第一部:困境与觉醒——直面存在的原初难题 我们生活的基石似乎正在松动。传统信仰体系的权威性减弱,科学的进步带来了空前的便利,但也伴随着对人类主体性的消解。我们开始质问:自由意志是否只是一种错觉?在庞大的社会结构面前,个体的价值和责任如何安放?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聚焦于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存在性焦虑”。我们不会回避那些令人不安的哲学命题:虚无感、疏离感、以及面对有限生命时的无力感。我们会梳理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是如何系统性地解构这些困境的。他们提供了工具,帮助我们区分“什么是我们能控制的”与“什么是我们必须接受的”。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深刻诊断——为什么我们常常感到“不对劲”,以及这种“不对劲”的哲学根源何在。 我们深入探讨了理性与情感的永恒张力。在追求效率和逻辑的驱动下,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常常被压抑。然而,正是这些被边缘化的情感,塑造了我们的动机和选择。理解这种内在的二元性,是迈向成熟心智的第一步。 第二部:智慧的冶炼——构建稳固的内在秩序 从焦虑的泥沼中抽身,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可供栖居的心灵空间。本书的精髓在于展示如何将宏大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可以日常践行的“内在秩序”。我们不再将哲学视为学院派的象牙塔之学,而是视为一种“生活的技艺”(Techne tou Biou)。 我们审视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美德”的界定与实践。何为真正的坚韧?它是否意味着无动于衷,还是在洞悉世界的残酷后依然选择积极的投入?我们将剖析那些关于审慎、公正、勇气与节制的古老教诲,并将其置于当代生活的具体场景中进行检验:例如,在瞬息万变的职场中如何保持审慎的判断力;在充满极端观点的公共讨论中如何坚守公正的立场。 这一部分重点阐述了“自我审查”的艺术。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对自身欲望和偏见的清晰认识。我们探索了如何通过持续的反思实践,建立起一套内在的道德罗盘,使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与我们深层认同的价值观保持一致,从而减少决策的内耗和后悔感。 第三部:行动与回响——将思辨转化为世界的力量 哲学的终极目标,必然是回归世界,在行动中体现其价值。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目光投向了行动的哲学——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中追求卓越的生存状态。 我们探讨了时间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许多人被“时间不够用”的焦虑所困扰,但哲学家提醒我们,问题不在于时间的数量,而在于我们如何“存在于时间之中”。本书提出了区分“被时间奴役”和“拥有时间感”的方法论,引导读者重新校准自己的节奏,将精力投入到那些具有长远意义的活动中去。 此外,我们也审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强调个人主义的时代,建立真正有意义的连接愈发困难。本书将从责任伦理的角度出发,探讨我们对社群、对历史、对未来的责任。真正的成熟,表现为个体在追求自身完善的同时,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是更大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勇敢地承担起随之而来的义务。 最终,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完成一次深层次的“心灵重装”: 剥离社会强加的噪音,重新定义成功与幸福的内涵,并以一种更加清醒、更有力量的姿态,去迎接和塑造自己的生命旅程。这不是一本关于逃避现实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更真实、更深刻地活在现实之中的指南。阅读它,便是邀请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重启你与世界的关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朱尔斯伊凡斯


  身兼记者与作家双重身分的朱尔斯伊凡斯,现职是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情绪史中心的政策主任。他也协助目前全球最大的哲学性社团:「伦敦哲学俱乐部」的平日运作。2013年,伊凡斯获得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授与十大「下一个世代思想家」(BBC Next Generation Thinkers)头衔。平日,他从事实用哲学的教学工作,也以此为主题,经营部落格www.philosophyforlife.org。

译者简介

吕家茵


  辅仁大学新闻系学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区域研究硕士。任职英文报社新闻编辑、记者,悠游文字、採访中逾十年。也在同一段时间接触佛法,徜徉在菩提心、空性的般若智慧间。目前,朝着活出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迈进中。译有《修心:七种自利利他的心灵炼金术〉。

图书目录

作者致谢词 08
前言 欢迎来到雅典学院
序 14

第一章     哲学:幸福的起点 18
古代哲学、现代心理学 21
苏格拉底与日常生活的哲学 23
灵魂之药 25
理性万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26
操练心灵的肌肉 28
哲学能拯救你的人生 30
街头哲学 32
新哲学团体 34
幸福政治学 35
超出自由主义之外 36
不自由幸福政治的危险 38
幸福政治民主化 41
苏格拉底学派的四个步骤 42
给每种哲学的三个问题 44
晨间时段:美德的战士

第二章、晨间操:做自己生命的舵手 46
完全是想法的问题? 48
那位奴隶哲学家 49
爱比克泰德的坚毅哲学 51
放弃信念让我们受苦 53
宁静祷文 54
别因那些超出掌控范围的事物自责 56
别拿他人当借口 59

第三章、身心的操练:哲学 62
哲学是摇椅上的活动? 65
随时知道你的进步 68
马可奥里略的《沉思录》 70
「哲学即是训练」卷土重来? 73
量化自我 76
斯多噶主义与运动 79
斯巴达与童军活动 81
温哥华市长的故事 82

第四章、咖啡厅外的社会哲学 86
塞尼加:一位政治家、银行家与自学权威 89
塞尼加的愤怒管理秘诀 90
过度乐观的期待 93
斯多噶式的乐观主义 96
巴格达:苏格拉底咖啡厅 98
克里斯的故事 100
给社会的斯多噶主义 103
午餐:哲学盛筵

第五章、幸福指数这种东西 110
伊比鸠鲁与「快乐主义」 114
理性的享乐主义 116
享受当下 118
这个宇宙并不在乎我们做什么 120
卡芮尔的故事 122
用在生活中的伊比鸠鲁主义? 124
幸福行动 126
这个幸福意识型态,有何不妥? 129
享乐主义自私吗? 130
人生中,有比幸福更为重要的东西吗? 131
幸福指数多有用? 132
下午前半段课程:神秘主义者与怀疑论者

第六章、我们为何在这里? 136
爱奥尼亚学派与物理学的诞生 138
赫拉克利特和那个有意识的宇宙 139
逻各斯 141
从上往下看 144
物理学能够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吗? 146
意识的难题 148
在宇宙中,我们孤单吗? 154

第七章、相信轮回与素食的哲学家 156
格言不离手 157
毕达哥拉斯:那位魔术哲学家 159
毕达哥拉斯与吸引法则 162
让意识自动化 165
洗脑? 168

第八章、问到底的哲学 172
兰迪团队 174
古代的怀疑主义者 176
威尔那俄哈的由来与「地标论坛」 180
惊人的苏格拉底哲学 182
乔的故事 185
怀疑主义能否成为一个社会的基础? 189
科学靠得住吗? 191
下午后半段课程:政治学

第九章、受欢迎的任我行哲学家 196
凯尔的故事 197
一只狗的人生 201
攻击羞愧 204
攻击阶级地位 207
犬儒主义的演化 210
犬儒主义再兴起 213
气候营 214
无政府主义的侷限 216
抛诸脑后 218

第十章、如果真有哲学家元首 222
柏拉图,最后的萨满 226
灵魂的提升 228
社会对哲学家的抵制 232
乌托邦之梦 233
经济科学学院 237
不情愿的柏拉图守护者 240

第十一章、典型在夙昔 244
你是你所仿效的那个人 247
欧洲的教育家 249
平行的生命 251
英雄崇拜 255

第十二章、哲学亢奋时代的转折点 264
亚里斯多德与美好人生 267
「茁壮」政治学 270
超越自助,到群助 272
相对论的兴起 273
亚里斯多德的回归 276
茁壮心理学 278
超越多元主义? 280
哲学与心理学的不稳定结合 284
遇见文立光 286
跋:毕业式 290
真有所谓的善终吗? 293
伊比鸠鲁式的善终 295
较好与较差的死法 297
选择一种死亡 299
自杀,是一种罪吗? 300
然后呢? 303

附录一、改进自我的动力来自情绪 306
附录二、苏格拉底传承的罩门? 310
附录三、让理性放假,在音乐里活! 316
进阶阅读 320
译名表 338

图书序言

作者序    

  教宗儒略二世(Pope Julius II)显然是一位热爱进行居家改造的人。委任布拉曼特(Bramante)设计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的圆屋顶、或是让米开朗基罗彩绘西斯汀礼拜堂(Sistine Chapel)的天花板,这些对他来说,并不满足。教皇陛下还另外雇用了一位来自乌尔比诺(Urbino)、相较之下名不见经传的廿七岁年轻人拉斐尔,在他梵蒂冈宫(Vatican Palace)的私人藏书室里,创作了一系列的大壁画。这些壁画,展现了儒略二世图书室里藏书的主要领域——神学、法律、诗词与哲学。而最后的那张壁画,日后被称为「雅典学院」(The School of Athens),时至今日,特别受到世人推崇。

  在这幅画里,拉斐尔呈现了一群古代哲人——他们主要来自希腊,但也有些人来自罗马、波斯以及中东地区。这群哲学家在画中相聚,并且生动地对话。当代学者并不完全确定画中描绘的所有哲学家。他们已经确认的,是壁画中央那两位正在辩论的人,是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因为他们手上各自拿着自己的着作。当代学者们也相当肯定,左前方正在写着方程式的那位,是毕达哥拉斯。而那位独自坐着、闷闷不乐的,是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稍显离经叛道,伸展四肢地躺在大理石石阶上的,则有可能是创立犬儒学派的戴奥吉尼斯(Diogenes the Cynic)。苏格拉底出现在后排,正对一位长相俊秀的年轻人提出问题。而最左边、头戴着花冠的微笑哲学家,可能是伊比鸠鲁。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群组成混杂的哲学家,他们各自提出独特而且激进的看法——这其中,有许多看法,是相当超出天主教教义的限制的。伊比鸠鲁(Epicurus)是一位物质主义者,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则相信轮回的存在;赫拉克利图斯信奉着一种宇宙是由火所构成的智慧。可是,这些人都出现在这幅画里,出现在梵蒂冈宫的这一面墙上。

  「雅典学院」是我最喜欢的画作之一。我喜欢它介于有序与失序间的那股平衡,展现画中人物各自人格的独特性、却又点出他们在想法上具有的根本一致性。我喜爱在整幅画的中心位置,呈现出身穿明亮飘逸长袍的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陷入争辩的那个画面,他们其中一人手指向天堂,另一人,却指向街上。我也喜爱画中的那个城市环境,让人不清楚究竟那是一座庙宇、一个市场,还是某些理想城市里的拱廊。在那里的所有人,都可以从事对话,而他们的日常生活,都将与神产生联系。当我注视着这幅画,我在想:「参与那样的对话时,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会不会像是在雅典学院里学习,听闻这些伟大的老师,并且『勇敢的跟他们说话呢?』」而他们,对于我们这个世代,又有着什么的话要说呢?

  这本书,是我梦想中的学校,我理想中的课程,是我尝试呈现,获得一张前往雅典学院的一日通行证的话,会是怎样的情景。我集结了古代世界里最伟大的十二位老师,由他们来教导我们那些通常被当代教育所忽略的事情——像是情绪掌控、与社会建立良好关系、以及如何活着。他们教导我们「自助」的艺术(西塞罗(Cicero)就写过,哲学教我们要做「自己的医生」)。不过,最佳的「自助」典型,并不是狭隘地专注于个人,而在于扩展我们的心,让自己与社会、科学、文化与宇宙产生连结。这门课并不是规范性的——教员与教员间,并不认同彼此的观点(事实上,他们之中有些人,主动的不喜欢彼此),而且,这本书不只提出某种哲学观,而是呈现出数种哲学学派。不过,如同在拉斐尔的画中,这群多元组成的哲人,存在着一种一致性──所有教员对于人类的理性,分享着同样的乐观主义;他们也一致相信,哲学具有能力,使我们的生命更好。

  早点名时,雅典学院的院长苏格拉底将告诉我们,哲学为什么帮得上忙,而且能够唿应我们这个世代。接着,这一天的课程将分为四个时段──在早上的课程中,斯多噶学派要教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位「美德的战士」(我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将会遇到的许多当代斯多噶学派成员,都是军人)。午餐时段,伊比鸠鲁将要传授我们享受当下的艺术。下午前半段课程,是神祕学派与怀疑论者的时间,我们将思考个人哲学观如何与自己对于宇宙与上帝是否存在这想法产生连结。在最后一个时段,我们要谈的是政治,我们将思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古代哲学对现代政治的影响。这些讨论,会在苏格拉底以离开的艺术为题、举办一场毕业典礼之前结束。

  如果这些让你意犹未尽,在我的网站www.philosophyforlife.org中,还有许多课外活动,那里有着一些以你在书中将会遇见的名字为对象所做的影音与文字採访。在网站里,还有一个「全球哲学地图」,其中显示在你所在地附近的哲学团体(如果你自己创立了一个这样的团体,请让我知道,我会把它加入这份地图里)。当然,这些哲人本身就写了很棒的书,这些书,大部分都可以在网路上免费取得。

  我想要重新打造拉斐尔画中看到的那种开放与喧嚷,也就是一场众人都可以参与的生动街头辩论。今天,有许多人正在重新认识这些古代人物,并且运用他们的理念,想要使自己活得更好、更富有,并且更有意义。我们正在又一次加入那场被拉斐尔的画笔极度美丽描绘,既吵杂却又充满生气的对话里。我们「鼓起勇气」,与这些古人交谈,而他们也基于仁慈之心,回应了我们。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一剂强心针,打在了我一直以来有些疲惫和迷茫的心上。最近的生活节奏太快,压力也越来越大,常常感觉自己像个陀螺,被不停地旋转着,却不知道方向在哪。每天被各种信息轰炸,社交媒体上的光鲜亮丽,工作中的KPI,无休止的会议,都让我觉得喘不过气。开始的时候,还会强迫自己去“积极向上”,但渐渐地,这种刻意的“积极”也变得沉重,甚至让我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努力。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名字就足够吸引人:“生命复甦术”,听起来就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我不是一个非常狂热的读书爱好者,但当我真正感到需要改变的时候,一本能够触及心灵的书,对我来说就是救命稻草。我期待它能带我走出这种“无效努力”的泥潭,找到一种更舒缓、更有效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也许是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也许是找到内心真正的渴望,又或者,只是学习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态度。总之,我渴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实实在在的启示,让我的生活不再只是机械的运转,而是充满温度和意义。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我最近对“意义感”的强烈需求。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尤其是那些日复一日的琐碎,常常让我感到一种虚无。我开始怀疑,我所做的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这种怀疑,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我渴望找到一种能够支撑我继续前行的力量,一种超越日常琐碎、让我觉得生命是有价值、有方向的力量。《活哲学:12位大师的「生命复甦术」》这个名字,给我的感觉就是它能够提供这种力量。我猜测,这12位大师或许会分享他们如何找到自己生命意义的经历和方法,如何面对困境,如何保持内心的清醒和独立。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到那些真正让我觉得有价值的事情,并且有勇气去追求它们。我不期待它能立刻解决我所有的问题,但我相信,它一定能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方向,让我看到生命中还有更多值得我去探索和珍惜的东西。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12位大师”这个概念吸引的。我一直认为,很多深刻的智慧都蕴含在那些经历过岁月洗礼、思想深邃的人物身上。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思考方式,往往是我们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而《活哲学:12位大师的「生命复甦术」》这个书名,直接点明了核心——它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关于“生命复甦”的实践方法。我曾经读过一些哲学书籍,但很多时候感觉过于抽象,离我的日常生活太远,读完之后总有一种“道理都懂,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无奈感。这本书的“术”字,则暗示着一种可操作性,一种能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智慧。我非常好奇,这12位大师是如何看待“生命复甦”的?他们会从哪些角度切入?是心理学的洞察,还是伦理学的反思,或者是更形而上的哲学思考?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给我一些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让我能够将这些大师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力量,真正地去“复甦”我的生命,找回那种曾经充满活力和热情的状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的文字层面。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活哲学:12位大师的「生命复甦术」》让我联想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我们现在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外在的支撑和证明。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工作上的升职加薪,物质上的拥有,都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但我常常觉得,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能真正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反而,有时候会觉得被这些东西绑架,失去了自我。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回到“活”的本质,去探寻那些真正滋养生命的东西。或许,它会引导我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才是能够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盛和有意义的?“复甦”这个词,也暗示着一种从沉睡中醒来,重新焕发生机的过程。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摆脱那些束缚着我的思维模式,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关照自己的内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希望,一种摆脱“假性繁荣”,迈向真实生命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都给我一种温暖而有力量的感觉。《活哲学:12位大师的「生命复甦术」》,听起来不像一本生硬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我度过低谷期的良师益友。我最近的生活状态,可以用“挣扎”来形容,努力地想要做好每一件事,却常常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方法出了问题?是不是我根本就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这本书的“生命复甦术”的概念,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怪圈,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和自己。我好奇这12位大师会用怎样的方式来“复甦”生命,是提供一些平静心灵的冥想方法,还是教会我如何与内心的冲突和解,又或者,是引导我发现自己隐藏的潜能和天赋?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能够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情和掌控感,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创造属于我的精彩人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