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王的新衣:从神话到红衫军,泰国王室不让你知道的祕密

泰王的新衣:从神话到红衫军,泰国王室不让你知道的祕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ndrew MacGregor Marshall
图书标签:
  • 泰国国王
  • 王室历史
  • 政治
  • 社会
  • 红色衬衫
  • 军事独裁
  • 审查制度
  • 权力
  • 腐败
  • 媒体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泰国人民眼中他是神
  在统治权贵的算盘中他是愚民用的傀儡
  对他自己来说,过着平凡人的生活是奢望@
  
  在泰国的传统信仰中,透过累世的轮回与修练,泰王身上流着纯净的血液,而其权力象征着他至高无上的美德与智慧。国王不仅是国家的领导人,还享有宛如神明的地位。一般人不可以直视国王、不可以直唿国王名讳,觐见国王时必须匍匐在地。小学课本也这样教育民众:
  
  古早以来,泰国国王就都是忧国忧民、爱民如子的贤君。身为领导人,国王奋力谋求国家繁荣兴盛,让人民都能过得和平而幸福。我们因此应该永远崇敬王室。
  
  由于泰王是如此贤明伟大,泰国人民相信在过去的历史中他们是幸福的,且「泰」(Thai)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自由」。泰国当局更把现任国王蒲美蓬的生日十二月五日订为父亲节,王后诗丽吉的生日八月十二日为母亲节,并鼓励民众崇拜王室,就像孩子仰望「国民之父」。于是,几乎每一家泰式餐馆都悬挂着一张泰王的画像,也就理所当然了。
  
  @在「微笑国度」的表面下
  是中国也要甘拜下风的言论管制@
  
  然而,在这光辉灿烂的外衣之下,藏着被刻意掩盖的另一面。如果蒲美蓬这么为民众着想,为什么有这么多泰国老百姓仍然生活在底层之下,以致于诉诸中下阶层的前总理塔信竟能成为泰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理呢?更启人疑窦的是,如果泰国真的如此自由,为什么泰国刑法第112条明订「任何诋毁、侮辱或威胁国王、王后、王位继承人或摄政王的人,得处以三到十五年徒刑以为惩罚」?
  
  本书作者安德鲁•麦格里高•马歇尔研究了大量的泰国史料、密访关键人士,并引用维基解密中过去不为人知的关键对话与报告,呈现出泰国统治精英不敢让外界知道的事实真相。马歇尔大胆指出,在喋血街头的黄衫军、红衫军政争背后,是泰国老百姓争民主、争真相的渴望,以及你死我活的王位继承之争........
  
  很遗憾,由于泰国刑法112条,马歇尔对泰国的的观察与报导,无法在泰国刊出。泰国统治精英正是利用这套早该被抛入历史灰烬当中的言论箝制,继续愚民,垄断政治资源,以确保他们的利益。然而,正如马歇尔指出的,由于经济的提升、资讯的普及,以及被塔信唤起的民众对自身权益的重视,今天的泰国民众已经不甘再受精英摆布。灯光已经打开,恶鬼无所遁形,泰国人民的奋斗还会继续。
  
本书特色
  
  1.剖析近十年来层出不穷的泰国政治动乱的第一本书。
  2.颠覆大众对泰国王室勤政爱民的神话。
  3.唿应台湾社会对威权体制中「恶法」的控诉。
  4.呈现亚洲各地人民追求民主、自由、与历史真相的奋战。
  
  警告:本书因内容「侮辱泰王」而被泰国警方列为禁书。凡于泰国进口或散布者,将面临最高三年之刑期或六万元泰铢之罚款。请读者切勿携带本书前往泰国。
  
名人推荐

  
  张正(《四方报》创办人、灿烂时光东南亚主题书店创办人)
  顾长永(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研究所所长、《泰国—拉玛九世皇六十年》作者)
泰王的新衣:从神话到红衫军 一部深入探索泰国政治、社会与王权演变的史诗级著作 作者:[此处填写作者姓名] 出版社:[此处填写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此处填写出版日期] 内容提要 《泰王的新衣:从神话到红衫军》并非一部简单的历史叙述,而是一次对泰国复杂政治图景的深度剖析。本书旨在揭示一个长期被精心构建的“神话”体系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运作,以及这种体系如何与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特别是近年来“红衫军”运动所代表的民粹力量发生碰撞与冲突。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泰国的现代政治结构是建立在一系列神圣化和去政治化的叙事之上的。这些叙事,从古代的“德高望重的君主”形象,到二战后的“国家稳定基石”,共同编织了一张覆盖了教育、媒体、军队乃至司法系统的权力之网。然而,随着全球化信息流动和国内经济结构变迁,这张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张力。 我们将从历史的深层结构出发,考察君主制的神圣性基础是如何在暹罗/泰国历史的各个关键节点上被重塑和强化的。这不仅仅关乎王室成员的个人行为,更是一场关于国家认同和意识形态构建的长期战争。 第一部分:神话的铸造——从阿瑜陀耶到拉达那哥欣 本部分将追溯泰国君主制神话的源头,剖析其如何从传统的印度教-佛教宇宙观中汲取养分,并与当地的本土信仰相结合,形成一套独特的、具有高度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工具。 第一章:天神下凡与凡人君王 详细考察18世纪以前暹罗王国的权力基础。重点分析“德瓦拉查”(Deva Raja,神君)和“达玛拉查”(Dharmaraja,法王)概念的融合与演变。我们将研究古代王室文献和宗教文本如何被用来论证君主的超凡地位,以及这种地位如何转化为对土地和人民的绝对权威。 第二章:拉玛五世的现代性迷思 分析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推行的“开明专制”改革。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西化过程,而是一个高度选择性的、以维护君主权力为核心的现代化工程。书中将探讨教育体系和法律改革如何被用来重塑国民对王权的认知,将君主塑造成抵御西方殖民主义的民族英雄,而非权力被削弱的传统统治者。我们关注那些被刻意淡化的历史细节,例如土地私有化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 第三章:从“国家之父”到“稳定支柱” 聚焦二战后及冷战时期,泰国在反共浪潮中扮演的角色。在此阶段,君主制如何与军方紧密结合,成为抵御共产主义渗透的最后防线。我们将剖析这一时期宣传机器的运作,如何将王室塑造成超越党派政治的“民族团结象征”,为后续的军事政变提供了必要的意识形态铺垫。 第二部分:权力的隐形网络与制度化 本书深入解构支撑神话运作的物质和制度基础,特别是那些在表面上保持“非政治化”的领域。 第四章:经济的隐形帝国 探讨王室在泰国经济体系中的独特地位。研究王室财产管理机构(如暹罗王室财产局的演变)如何通过复杂的控股公司和信托基金,渗透到泰国主要的银行、房地产、电信和农业部门。我们将分析这种经济影响力如何转化为政治上的筹码,使其在面对政治挑战时拥有强大的资源基础。 第五章:意识形态的传声筒:教育与媒体 详细审视泰国的国民教育体系,特别是“忠君爱国”教育在中小学中的渗透程度。分析教科书、官方纪录片以及公共节日如何统一口径,塑造一代又一代泰国人对国家叙事的接受度。同时,审视主流媒体,特别是亲王室的精英媒体,在信息过滤和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 第六章:军队与王权的共生关系 剖析泰国军队(RTA)的“保王”传统。这不仅仅是效忠问题,更是一种建立在共同历史经验和意识形态基础上的制度性捆绑。我们将考察军队中存在的“君主主义-民族主义”核心小组,以及他们如何利用宪法解释权和安全威胁论来干预民主进程。 第三部分:裂痕的出现——平民诉求与红衫军的崛起 本部分将视角转向21世纪初,探讨泰国社会内部的深刻分化,以及平民政治力量如何挑战既有的权力结构。 第七章:被遗忘的角落:新一轮的经济不平等 分析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泰国社会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重点关注东北部(Isan地区)和北部农村地区,这些地区是农业经济的中心,但却长期被曼谷的精英阶层忽视。我们将考察普拉米卡(Thaksin Shinawatra)的崛起,正是利用了对这种经济不公的反弹。 第八章:红衫军的诞生与符号政治 详细解读“红色”在泰国政治中的意义。本书将追溯红衫军(United Front for Democracy Against Dictatorship, UDD)的组织结构、核心诉求以及动员策略。关键在于分析他们如何试图解构现有的神圣化叙事,通过大众集会和媒体策略,将王室的形象从“超越政治”的神圣存在,拉入到具体的政治博弈之中。我们探究红衫军对“真正民主”和“人民主权”的呼唤,如何与根深蒂固的“守护者”叙事产生剧烈冲突。 第九章:两极化的僵局:广场与王宫的对峙 记录2006年军事政变、2009年/2010年红衫军抗议活动中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本书关注在这些高压时刻,王权如何通过司法裁决、军队干预和公众舆论的微妙平衡来巩固其地位。分析为什么每一次民选政府的尝试,最终都会被一个非民选的权力网络所瓦解。 结语:穿透迷雾的未来 本书最后将总结泰国政治的长期困境:在一个神圣化叙事根深蒂固的社会中,如何实现真正的政治现代化和包容性发展。探讨新一代泰国年轻人对传统权力的审视,以及未来权力平衡点可能出现的变动。这不是一个关于“谁赢了谁输了”的简单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一个国家如何在历史的重压与现代性的冲击中,艰难地寻找自身身份和政治未来的深刻案例研究。 本书承诺: 不依赖于任何单一的意识形态框架,提供多角度的史料解读。 深入挖掘泰国本土的政治语言和符号系统,揭示其运作机制。 全面审视经济、军事、教育与王权之间的复杂交织,而非仅仅关注个人。 《泰王的新衣:从神话到红衫军》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把钥匙,去理解这个东南亚核心国家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政治张力与社会结构。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安德鲁.麦格里高.马歇尔(Andrew MacGregor Marshall)


  新闻记者、政治风险顾问以及企业调查员,专精东南亚事务。他在路透社(Reuters)做了17年记者,并于2000年担任驻曼谷的新闻副主任,随后採访过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埃及,与泰国的政治动乱。2011年时,马歇尔根据走漏的美国外交电文写了一篇分析,讨论泰国王室在泰国政治动乱中扮演的角色,由于路透社不肯发表这篇分析,他辞去在路透社的工作。马歇尔由于撰写本书批判王室而遭泰国通缉,目前在爱丁堡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教授新闻。

译者简介

谭天


  曾任《联合报》编译主任、《自由时报》副总编辑、《欧洲日报》编辑主任。退休后旅居加拿大迄今。译作包括《戈巴契夫传》、《波兰斯基显影》、《身先士卒:史瓦兹柯夫将军自传》、《栽培领袖》、《享受工作的10个态度》、《十亿民工进城来》等约七十多本,范围广涉宗教、文化、理财、科技等领域。

图书目录

泰国地图
推荐序一:泰国宫廷大戏热映中 ―― 张正
推荐序二:不为人知的泰国王室及其权力斗争――顾长永
谢辞
有关泰国姓名的说明
前言 诉说泰国的真相

第一部分 王室vs. 现实
第一章 「一旦传奇人物死亡,一切随之崩溃。」――泰国的政治觉醒
第二章 「既已来到忘忧之地,就别那么认真吧!」――欢迎来到笑的国度
第三章 「超级妄自尊大」――专制暴政的排场与做作

第二部分 泰国式民主及其不满
第四章 「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不是国王的。」――泰国未完成的革命
第五章 「我事实上是一个人民选出来的国王」――保王派的复甦
第六章 「他的心中有神奇、有仁慈,还有力量。」――拉玛九世的神明化

第三部分 接班的祕密
第七章 「永无止境的王位之争」――持续不断宫廷斗争的原因
第八章 「无论走路、说话、吃、喝,或烹饪,做任何事都得有仪式的人」――身为国王的乐趣与无奈
第九章 「我没有死的本钱」――蒲美蓬国王的悲剧

第四部分 危机与对抗
第十章 「活在恐怖时代」――寡头的黄昏
第十一章 「政变主谋的梦魇」――升高与启蒙
第十二章 「把幸福还给人民」――抗拒民主,破坏继承

后记 「打开灯光,驱走恶鬼」――泰国的前途
注释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泰国宫廷大戏热映中
张正(《四方报》创办人,灿烂时光东南亚主题书店创办人)


  台湾人常说泰文像毛毛虫、像符咒,越南人则把泰文形容成「捏碎的科学面」。我当初学泰文,一方面是想替只有越文版的《四方报》加开泰文版,另一方面,还怀着「学会泰文我就可以解开符咒了」的妄想。

  于是连续几个月,每週一次,我和几位因为各种理由来学泰文的台湾同学,一起到中国青年服务社上课,从「沟改(ก)」、「抠凯(ข)」开始,像小学生一样在埋首习字本,颤抖地描出一个个泰文字母。可叹我资质驽钝又不够用功,最终,只学会几句招唿哈啦的用语,而一度认得的那几十个字泰文字母,到头来仍是形同陌路,我终究没能解读符咒一般的泰文。

  XXX

  对我来说,泰国和泰文一样迷人却又难解。泰国有虔诚沈稳的信仰,也有粗暴凌厉的泰拳,有严谨细腻的礼数,也有氾滥的毒品交易与性产业,在东北乡间,有生活困难必须出国打工的穷苦农家,而首都曼谷,却又是邻近国家人民打工谋生的胜地。而其中最神秘的,莫过于本书的主角,泰国国王。

  当今泰国国王蒲美蓬,泰文全名是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ปรมินทรมหาภูมิพลอดุลยเดชมหาราช,意思是「土地的力量,无与伦比的力量」,另外还有「国土之王」、「伟大战士」、「国家之魂」等等尊称。在台湾所有的泰国商家,一定挂上泰王的照片,而我所有认识的泰国人,也总能异口同声诚心诚意地说出泰王的好:说他全国走透透、探视民间疾苦;说他亲力亲为带领进行各种农、渔、牧实验,然后再将实验成果转移给民间;或者强调国王的多才多艺,说他是作家、音乐家、运动员、飞行员。

  但我总是疑惑。如果说,泰国属于泰王一人,那么,要是泰国人民受苦受难,原本就是他的责任呀,何须赞扬?另一方面,如果泰国国王此等英明,又怎么会容许泰国政坛毛毛雨一般停不了的政变,以及近几年惊动国际的黄衫军、红衫军大闹曼谷?

  对于我的疑惑,一位泰国朋友如此解释:「泰王很好,只不过『底下的人』不好。就像爸爸妈妈是好的,但是兄弟姊妹难免吵架打架。」

  算我聪明,没有再自讨没趣地追问:「那,泰王为什么不换掉『底下的人』?」世事无常,有个衷心的信仰,还是好的,我自己不信,不必逼得别人也不信。或许就是因为有位神一般不会犯错的国王,心灵有所依靠,所以泰国人对于「红黄对抗」这种程度的纷乱,也没那么看在眼里。反倒是台湾长年难解的「蓝绿对抗」,如鲠在喉,怎么都解决不了。

  不过,本书作者没这么客气。在作者的笔下,受到「亵渎王室法」(lese-majeste law)保护、不容批评的泰国王室,一如自古以来所有的宫廷,是个勾心斗角的修罗场;泰王当然也不是神,他只是各股势力挤压下的凡人,或者说,他本身就是其中一股势力;作者更细数了泰国历史上从未间断的血腥斗争,轻易揭穿了泰国「微笑国度」的假面,也说破了泰王对于解决纷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惜的是,即使作者笔锋犀利、言之凿凿,论证「泰国危机根本上的内容就是王室,以及王室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也希望借由公布真相、突破言论禁忌,「解决他们(泰国)可悲的政治冲突」、「找出疗癒社会分裂的可行之道」,但是这本英文着作暂时不会在泰国被看到,反倒在超级自由的台湾以中文出版。也就是说,作者的期待遥遥无期。

  XXX

  泰国山明水秀气候宜人价格实惠,是旅游首选,泰国俊男美女主演的偶像剧,也在台湾吸引了一群「哈泰族」,掀起泰语学习热。如果只是想去泰国放空,只是想去拜一拜四面佛,只想看一看泰国人甜美的微笑,那实在不需要多么了解泰国,也最好别看这本书。

  但是如果有一点好奇心,想知道隐藏在微笑背后的真相,那么这本在泰国註定是禁书的书,绝对是个难忍的诱惑:分居超过二十年的国王与皇后,贪财好色的王储,受到爱戴却无法继承大位的公主,以及环绕王室各怀鬼胎的财团与军头,正在合力演出泰国当代宫廷大戏「泰王的新衣」。

前言

诉说泰国的真相


  二十一世纪的泰国,在一场扑朔迷离、似乎没有人解释得清的政治冲突中震撼不已。传统统治阶层为打击前电信大亨塔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的政治影响力,而陷于一场毁灭性的战斗中。塔信原是泰国史上最有民望的总理,在二〇〇六年一次政变中被推翻,并在二〇〇八年被判贪污,之后塔信自我流放,旅居海外。塔信出走这场越演越烈的危机,为泰国带来严重的附加性创伤,让经济欲振乏力,既腐蚀了治理品质,也削弱了法治效能。但这场冲突似乎看不见尽头。泰国政界、商界与军界精英不但没有寻求妥协与和解的迹象,反而似乎决心不计成本、必欲达到绝对胜利而后甘休。

  除了面对国家分化情况越来越严重的危机以外,另一场大祸也近在眼前:广受泰人敬重、早在一九四六年已经登基的却克里(Chakri)王朝拉玛九世、泰王蒲美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已经来日无多。几十年来,大多数泰国与外国观察家都认定,王位继承与其后续发展将为泰国带来一段极度危险的时期。二〇〇九年十月,泰国股市因蒲美蓬健康状况恶化的传言而崩盘,就是这种忧虑的明证。股指在两天内跌了百分之七,一百三十亿美元市值蒸发。

  但许多人相信,王位继承与目前的政治斗争无关,因为谁将是下一位泰王的问题并没有明显争议。一般认为,一旦蒲美蓬驾崩,他唯一的儿子玛哈‧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王储将登基成为拉玛十世。大多数学术界与新闻界人士在分析泰国冲突时,完全不提接班问题,外国记者往往绞尽脑汁,仍对泰国政情大惑不解。《纽约时报》记者汤玛斯‧傅勒(Thomas Fuller)曾说,「泰国的政治动乱不可理解」。有些观察家承认接班确实是个令人担心的问题,在这场冲突中扮演一定角色,因为传统派精英担心一旦哇集拉隆功登基,塔信一派将主控国会。传记《国王永远不笑》(The King Never Smiles,堪称是有关泰国现代史最大胆、最发人深省的着作之一)作者保罗‧汉利(Paul Handley),在二〇〇六年政变以后提出一个理论:「王室与军方很显然有志一同……他们不希望塔信能在哇集拉隆功王储承继却克里王朝衣钵的事情上发挥影响力。」

  但从这些观点进行观察,泰国旷日持久的政治冲突根本不合情理。如果王储将继位成为泰王的事早有定论,保王派为什么这么拚命阻止塔信影响接班?为什么他们在王位顺利移转的奠基准备工作上做得这么漫不经心?还有,既然大家都担心蒲美蓬之死会带来极度动盪,在这显然需要追求安定的关键时刻,统治精英为什么仍然只是一味打击塔信,不惜把国家搞得鸡犬不宁?泰国也曾出现过许多贪腐的政治强人,王室与统治阶层总能想办法与之相安无事,塔信与这些强人究竟有什么不同?他为什么比这些强人更危险?为什么一些保王派会与塔信结盟?为什么向来只重现实、不重原则的泰国精英,这次竟干冒国难当头奇险、宁可玉石俱焚也不肯与塔信妥协?大多数新闻界与学术界有关泰国情势的研究,都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绞尽脑汁。

  这本书认为,过去关于泰国情势的共识有误。泰国已经陷于一场二十一世纪的政治危机,危机的症结所在是过去鲜为人知的王位继承冲突。三十几年以前,班尼迪‧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发表一篇扭转干坤的分析,推翻了几十年来有关泰国问题的定见,证明学者们许多最信以为真的假定其实完全不正确。他提出四项所谓「骇人听闻的假定」,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泰国史的了解。我在这本书也提出四项我自己的假定,我认为想了解泰国的动乱,必须先认识这四项假定:

  第一,在精英层级上,泰国的冲突基本上是一场王位继承斗争,争的是蒲美蓬死了以后由谁继位。特别是,大多数泰国精英抵死反对哇集拉隆功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而且愿意以极端手段破坏他的接班。

  第二,许多人认为蒲美蓬国王一旦逝世,将引发一场动盪不安,但事实上这段动乱期已经开始了。自二〇〇五年起,这场大家早就在担心的动乱已经全面登场。

  第三,这场王位继承问题的激烈斗争,并不表示王室拥有独立自主的重大政治权力。泰国的王一般而言都是精英控制下的傀儡,没有自主权。精英要的是一位可以掌控的王,让他们取得王宫那种合法统治的神圣魅力,让他们享用庞大的王室财富。

  第四,大多数自认为是保王派的泰国人其实根本就不是保王派。大多数泰国平民百姓是所谓「蒲美蓬派」(Bhumibolists),他们效忠的不是王位制度,而是他们私自以为的现任国王蒲美蓬的价值与愿望。大多数精英甚至未必效忠蒲美蓬,他们一心想要的,无非是利用王室谋取自己的利益罢了。他们的极端保王只是一种做戏,目的在掩饰他们对哇集拉隆功的厌恶。就若干重要角度而言,塔信是传统保王派精英──他要的是利用王室,而不是推翻王室。但与大多数精英不同的是,塔信不反对哇集拉隆功继位成为拉玛十世。

  泰国今天的动乱故事,绝不是单纯的王位继承问题。就较广的层面而言,它其实是泰国人民为挣脱统治阶级的支配与压榨,而进行的又一场意义重大得多的历史性斗争。今天泰国的动乱,其实是两项冲突交织的后果:一是泰国最有权势的人祕密发动、鲜为人知的王位继承战争,一是全国人民争平等、争自由的斗争。想了解泰国,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这两项冲突的角度进行观察。这两项冲突的关键都在于同一议题:王室与精英的权力与特权。此外还有一项形成这故事背景的第三项冲突:真相之争。许多世纪以来,统治精英一直用自己的一套现实版本强加于泰国百姓身上,而且镇压一切异议杂音。现在,统治阶级那一套意识形态与神话正在土崩瓦解。若能从真相、民主与王位继承这三种角度进行分析,想了解泰国令人大惑不解的危机不难。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错得这么离谱?最明显的理由是,诉说泰国历史与政治真相是非法的。泰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任何诋毁、侮辱或威胁国王、王后、王位继承人或摄政王的人,得处以三到十五年徒刑以为惩罚。」在实际运作上,泰国当局一直以极广的角度诠释这项所谓「亵渎王室法」(lèse-majesté law),任何有关王室的公共言论,必须以美化到几近荒唐的官方版本为准,只要稍有逾越就有可能惹来许多年的牢狱之灾。大卫‧史崔福(David Streckfuss)说,「这样陈旧的一条法律,竟能在一个『现代』社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这种事堪称绝无仅有(或许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这类『回教』神权政体例外)。」史崔福说:

泰国的运用「亵渎王室法」勘称举世无双,这条法律的解说以及为它提出的辩解已经成为一种艺术。主张这条法律的人说,泰国对泰王的敬爱无与伦比;反对它的人则认为,这条法律已经成为言论自由的最大威胁。有关这条法律与其使用的辩论正持续升温,而潜藏在这辩论表象下暗潮汹涌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双方关系的一些最基本的议题:法律前的平等、权利与自由、王权的来源、甚至还有政府体制──泰国基本上究竟是君主立宪制?採用民主治理系统但以国王为国家元首?还是就是民主体制?

  真相不能让你免遭「亵渎王室法」控罪:说的是不是实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说的话有没有损及王室形象。这现象在二〇一二年法庭对街头小贩艾卡柴(Ekachai Hongkangwan)的判决中显露无遗。艾卡柴因贩卖维基解密(WikiLeaks)发表的极具煽动性的美国外交电文拷贝,以及澳洲广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一部有关王室纪录片的DVD,而被控「亵渎王室」。这些电文档案与DVD内容可回溯至二〇一〇年,它们讨论王位继承、以及精英疑忌哇集拉隆功等禁忌议题。艾卡柴的辩护律师团队举出维基解密电文中引用的一些政界元老的话,借以证明电文中有关王储的说法是事实。法官阿必西(Aphisit Veeramitchai)告诉他们,这样的辩解一点用也没有:「因为如果它是真的,诋毁的罪名更重,如果它不是真的,那更是诋毁中的诋毁。所以,证明这些资讯是否属实,对你们一点好处也没有」。

  就这样,新闻界与学术界人士往往对涉及王室的问题避而不谈,只注意一些争议性较小的议题,或干脆只谈一些老调。诚如史崔福所说:

  亵渎王室法为这种充塞泰国社会、政治与经济、无所不在的现实,提供一个保护盾。也因此,亵渎王室法的运作,在泰国全国国民生活中心造了一个沉默的黑洞。政治与社会言论遭到边缘化,沦为传言耳语与含沙射影。

  问题是这种涉及王室之争是明摆着的事实,想撇开它而说明泰国危机真相根本不可能,这不仅因为尽管王室在名义上超脱政治,但重要王室成员经常参与政争、公开偏坦政争一方,更重要的是,泰国危机在本质上就围绕着王室,以及王室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任何写泰国现代史的人都必须面对一大难题:想说明泰国近年来的历史或政治真相,只有犯法才办得到。

图书试读

第二章「既已来到忘忧之地,就别那么认真吧!」――欢迎来到笑的国度

泰国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在耳提面命中知道蒲美蓬这位英明睿智、超凡入圣的国王,经过六十多年奋斗,为泰国带来进步与发展。这是王室新闻广播、学校教科书、官方历史、报纸与宣传影片每天宣讲的故事。泰国各地教室一定悬挂着一幅国王照片,照片中的国王总是慈祥地凝视着教室中的莘莘学子。老师也一定会告诉学童,在整个泰国历史中,为泰国人民提供一切的总是他们的国王,因此他们应该对国王感恩载德。一本小学教科书对这个议题有以下解释:

古早以来,泰国国王就都是忧国忧民、爱民如子的贤君。身为领导人,国王奋力谋求国家繁荣兴盛,让人民都能过得和平而幸福。我们因此应该永远崇敬王室。

劳工运动人士娟雅‧「勒」乙普拉沙(Junya 'Lek' Yimprasert)写了一篇慷慨激昂、名叫「我为什么不爱国王」的文章,文中描述当她在一处农村社区长大时,对蒲美蓬国王与诗丽吉王后的爱慕之情如何深深刻印在她心目之中:

年轻而美丽的国王与王后、以及王子与公主的旧照片,一直就挂在我们家那面空旷的墙壁上。无论这栋房子建了、重建了多少次,这些照片总是伴着我们,也总会在一番周折之后回到墙上最高的位置。我上一次探访老家的时候,它们仍然挂在那面空旷的墙壁上,照片画面已经退色,角落也已雨迹斑斑。

早在我刚能张眼的时候,我就见过国王的照片。早从刚能说几个字的那一刻起,大人已经告诉我,我们必须爱国王与王后,因为这是我们的国王与王后。

大人要我们相信,他们是最伟大的国王与王后,而且在那个时代,电视里时时刻刻播的也都是王室如何为国为民、乐善好施,有这许多证据,我们自然深信不疑。我们家里没有人曾经亲眼见过国王,但我们都爱国王,因为每个人都说他是一位好王。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常到邻居家里看电视。我的祖母与母亲迷上每天晚上八点钟的例行王室新闻。对她们来说,收看王室新闻已经成为做个好公民的一种必行守则。当政府要每个人为国王点一根蜡烛祈福时,她们二话不说,立刻照办。她们真的非常爱慕英俊的国王与美丽的王后,爱慕那位年轻的王子与几位公主,只要一有机会总不忘赞美他们的高贵优雅……

早在我懂得思考爱的真义以前,我就是这样爱着我的村子,就是这样「爱」国王与王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叙事权”的探讨。谁有权讲述历史?谁的讲述被认为是“真相”?《泰王的新衣》以一种毫不畏惧的态度,挑战了长期以来被主流叙事所垄断的王室历史。作者通过挖掘被忽视的资料,引用被压制的观点,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为立体、也更为真实的世界。那些关于“神话”的解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成为了分析政治策略、社会心理的工具。我特别想提的一点是,作者在分析“红衫军”运动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描绘成一场政治对峙,而是深入探讨了这场运动背后的社会根源、民众情感,以及它与泰国历史的深层联系。这种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细节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让我对泰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完之后,我开始反思,在我们自己的国家,有多少历史的真相,也被“神话”或“主流叙事”所遮蔽?这种跨文化的比较,让我对理解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更强的意识。

评分

《泰王的新衣》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鲜活,仿佛将我带回了泰国历史的现场,亲眼目睹那些神话的诞生,也亲耳听到那些抗议者的呼喊。书中的分析,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映照。我尤其被书中对于“神话”与“现实”之间辩证关系的解读所吸引。它让我看到,那些曾经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话”,在现代社会中,是如何被用来构建和维持政治秩序的,又如何在民众的质疑和反抗中逐渐显露出其脆弱性。对“红衫军”的论述,更是让我看到了普通民众在政治博弈中的角色,以及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牺牲。作者的写作,没有选择站队,而是力求呈现多方的观点和历史事实,这种客观的态度,反而增强了书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我感觉自己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获取信息,更是在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关于权力、关于历史,也关于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颠覆性”。它没有回避那些敏感的话题,而是以一种冷静而批判的视角,审视了泰国王室的权力结构及其历史演变。我读到书中关于“神话”如何被构建和维护的章节时,不禁思考,在任何一个国家,神圣的象征和历史叙事,往往都承担着维系社会秩序的功能。但当这种功能被滥用,或者成为压制不同声音的工具时,其危险性便显而易见。《泰王的新衣》正是揭示了这种危险性。作者在分析“红衫军”运动时,将之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展现了民众对政治和社会不公的长期积压和爆发。这种分析方式,让我看到了不同社会运动背后的共同逻辑,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泰国社会为何会走向冲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叙事的流畅,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它挑战了我对于“权力”和“历史”的传统认知,让我开始质疑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真相”。

评分

这本书所带来的震撼,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不让你知道的秘密”,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泰国历史和政治的全新视角。作者的叙事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社会运动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读到关于“红衫军”的部分,我更是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残酷。那些曾经被掩盖的冲突、被忽视的诉求,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起来,让我看到了泰国社会内部的深刻裂痕,以及普通民众为了争取自身权利而付出的巨大代价。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国家的历史,究竟应该由谁来书写?是以统治者的视角,还是以被统治者的视角?这本书显然倾向于后者,它赋予了那些在历史舞台上被边缘化的声音以力量,让他们的故事得以被讲述,他们的痛苦得以被看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述史料和学术研究方面的严谨态度,这使得书中那些大胆的论断和深刻的洞察,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而非空穴来风的猜测。这种批判性的阅读体验,让我对“真相”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那些勇于挑战权威、揭示不公的“说真话”的力量。

评分

《泰王的新衣》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泰国的神话传说、历史演变与现代政治运动联系起来,勾勒出一幅令人深思的社会图景。我尤其被书中对“王室符号”的解读所吸引,它让我看到了这些符号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的政治意义,以及它们如何被用来巩固和维护权力。这种“符号学”的分析,为理解泰国政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在谈论“红衫军”运动时,作者更是展现了对社会运动深层次的理解,他看到了运动背后的复杂动因,以及它在泰国社会中所引发的深远影响。我注意到,作者在全书中都保持着一种冷静而客观的叙事风格,即使在处理最敏感的话题时,也避免了情绪化的表达。这种专业的态度,使得书中的论断更具说服力。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神话”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

评分

《泰王的新衣:从神话到红衫军,泰国王室不让你知道的祕密》是一本需要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作者的洞察力是惊人的,他能够从看似毫不相关的历史事件、神话传说中,提炼出影响泰国政治走向的关键要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王室权威”的演变过程的分析,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演变,有时是公开的展示,有时是隐秘的渗透。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权力运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在谈论“红衫军”运动时,作者并没有陷入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展现了这场运动参与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他们对于“正义”和“尊严”的追求。这种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政治层面,更具有人文关怀的力量。我感觉自己像是跟随作者一起,在泰国的历史长河中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考古”,不断挖掘出被埋藏的真相,也重新认识了“真相”本身的多元性和流动性。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历史的温度”。作者并没有将泰国的历史塑造成冰冷的数据和事件堆砌,而是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力。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政治风云,每一段叙述都充满了人性的思考和情感的张力。《泰王的新衣》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权力”与“民众”之间关系的细腻描绘。那些被神化的王室,在历史的进程中,是如何与社会现实发生碰撞,又如何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红衫军”运动时,所展现出的对基层民众心声的关注,以及对他们所承受的社会不公的深刻同情。这种视角,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严肃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我感觉自己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与历史对话,感受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以及他们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它让我更加理解了,历史的演进,离不开每一个普通人的声音和选择。

评分

《泰王的新衣》带给我的,是一种深刻的“解构”体验。作者如同拆解一件精美的瓷器,小心翼翼地将那些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王室符号”一一拆解,露出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权力运作和历史演变。从古老的神话如何被赋予政治含义,到现代社会中“君权神授”的观念如何延续,再到“红衫军”运动所展现出的民众力量,书中描绘了一条清晰的脉络。我反复咀嚼书中关于“君权神圣化”的论述,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某些社会中,王权能够如此强大地影响政治格局,甚至超越了民主的框架。作者并没有直接批判,而是通过大量的史实和分析,让读者自己去得出结论。这种“无声的震撼”比任何激烈的言辞都更有力量。我注意到书中在描述不同时期王室与政治势力互动时,所使用的语言风格都有所变化,有时是审慎的考证,有时是犀利的评论,这种叙事上的张力,使得阅读过程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让我不再仅仅将泰国视为一个旅游胜地,而是开始深入理解其复杂的社会肌理和历史进程。

评分

读完《泰王的新衣:从神话到红衫军,泰国王室不让你知道的祕密》,我脑海中萦绕着许多画面,关于那古老而又充满争议的王权,以及它在现代泰国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简单的历史解读,不如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探索。它没有选择直接呈现那些我们熟知的、被精心粉饰过的王室传说,而是像一位耐心而敏锐的侦探,一点点剥开层层迷雾,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被“神话”的光环所遮蔽的真实。我尤其被作者在处理神话叙事与现实政治交织时的手法所打动。那些古老的传说,在现代的语境下,究竟被如何挪用、塑造,甚至成为维护某种秩序的工具?书中的分析,如同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历史的痕迹,也折射出当下泰国社会复杂的权力格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穿越时空,从那些古老的仪轨、神圣的象征,一步步走向街头巷尾的抗议声浪,走向那些被压抑已久的声音。这本书让我开始质疑,我们所接收到的关于权力、关于历史的叙述,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经过精心编织的“新衣”?这种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极大的精神启迪。它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迫使我去审视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神话”背后的脆弱性,以及普通民众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反抗。

评分

读完《泰王的新衣》,我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一个我从未深入了解过的泰国的大门。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将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与普通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那些关于“神话”的叙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变成了影响现实政治的微妙力量。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王权合法性”的探讨所吸引,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面对内部挑战和外部压力时,如何不断地调整和演变其统治合法性。对“红衫军”运动的分析,更是让我看到了民众的力量,以及他们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作者在引用史料和分析观点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审慎和独立思考。这种批判性的视角,让我不再盲目相信任何一种单一的叙事,而是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复杂的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考工具”,帮助读者去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真相”,并从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