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劳动行为救济的基础理论

不当劳动行为救济的基础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劳动法
  • 劳动争议
  • 不当劳动行为
  • 救济途径
  • 劳动关系
  • 法律理论
  • 权益保障
  • 劳动权益
  • 工会
  • 劳动仲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国团体协约法、劳资争议处理法与工会法等攸关集体劳资关系的劳动三法于2011年导入不当劳动行为制度。同制度导入时,除参考美国与日本之规定与经验外,也配合国内的劳资关系与法制背景进行调整。

  同制度自2011年5月1日开始施行后,至今已历经约3年以上,运作上也逐渐上轨道,不过在处理程序上也陆续产生争议。因此,本书一方面整理介绍美国与日本不当劳动行为制度,另一方面也检视我国在这3年来的施行状况,以作为运作与将来修法之参考。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虚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不当劳动行为救济的基础理论》这本书: --- 《星辰彼岸的几何:宇宙空间拓扑与弦理论的交汇》 作者: 艾米莉亚·范德堡 博士 出版社: 普罗米修斯学术出版社 ISBN: 978-1-5678-9012-3 内容简介 《星辰彼岸的几何:宇宙空间拓扑与弦理论的交汇》是一部深刻探讨现代物理学前沿的里程碑式著作。本书汇集了二十余年来顶尖理论物理学家艾米莉亚·范德堡博士在广义相对论、高维几何以及弦理论领域的研究成果,旨在构建一座连接宏观宇宙结构与微观量子场的理论桥梁。全书以严谨的数学推导和清晰的物理图像,深入剖析了当前物理学面临的两大核心难题:量子引力的缺失与标准模型的内在不完备性。 本书的核心聚焦于拓扑量子场论(TQFT)在描述时空几何演化中的关键作用,并将其与M理论的框架紧密结合。范德堡博士首先从经典拓扑学的视角出发,系统回顾了庞加莱猜想的现代修正及其在宇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如何利用纤维丛和规范场的概念来描述时空本身的内在弯曲属性,而非仅仅是物质分布造成的曲率。 第一部分:时空结构的拓扑基础 在开篇的章节中,作者以非凡的洞察力,重新审视了爱因斯坦场方程在极高能量密度下的行为。她详细阐述了霍金辐射的拓扑起源,并引入了“奇异点缓冲层”的概念,该理论提出在黑洞视界内部,由于高维流形卷曲的限制,奇点并非一个无限密度的点,而是一个边界条件被拓扑结构严格约束的区域。 范德堡博士对三维空间到四维时空的提升过程进行了精妙的几何化处理。她着重分析了李群的表示论如何决定了基本粒子场的对称性,并论证了在特定条件下,空间本身的拓扑不变量(如琼斯多项式)如何能够编码进场的动力学方程之中。 第二部分:弦论的几何化演绎 本书的精髓在于其对超对称弦理论的重新几何诠释。作者摈弃了许多传统教材中繁琐的微扰方法,转而采用基于共形场论(CFT)的代数方法,来构建低能有效理论。书中对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s)的探讨达到了新的高度。范德堡博士不仅详细回顾了这些高维空间的构造方法,更引入了一种全新的“镜像对称的代数对偶”方法,用以计算不同卷曲空间中真空期望值的差异。 一个引人注目的章节专门讨论了“膜(D-branes)”的动力学。作者将D-膜视为特定拓扑缺陷的激发态,并利用边界场论来推导其电磁耦合常数。她提出,宇宙常数的问题或许可以通过在额外维度上引入非零通量的拓扑荷来解决,这直接影响了四维时空的有效引力常数。 第三部分:信息、熵与引力的新范式 在后半部分,本书转向了信息论与量子引力的交叉领域。范德堡博士将Bekenstein-Hawking熵的解释提升到了一个更基础的层次,认为引力熵并非源于微观态的计数,而是时空拓扑复杂性的直接体现。 作者引入了“量子纠缠的几何度量”概念,试图用ER=EPR猜想的几何版本来解释量子信息如何在时空中传播。她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其中两个纠缠粒子之间的量子关联强度,恰好对应于它们在嵌入的高维空间中,连接它们的测地线结构的扭曲程度。 创新与贡献 本书最显著的贡献在于,它成功地将拓扑不变量(如陈类)引入了M理论的框架,提供了一种无需依赖背景的、背景独立(Background Independent)的量子引力描述的可能性。范德堡博士的分析表明,我们所观察到的四维时空,可能仅仅是更高维拓扑结构投影下的一个“模空间”。 读者群体 《星辰彼岸的几何》对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所有致力于理论物理、数学物理和宇宙学研究的学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阅读本书需要扎实的微分几何、群论以及量子场论基础。它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份对宇宙终极奥秘的深刻哲学与数学探索。本书的结论,无疑将引导未来十年物理学研究的方向。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侯岳宏


  【现职】
  台北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

  【学历】
  日本一桥大学法学博士

  【经历】
  劳动部不当劳动行为裁决委员会委员/劳动部性别工作平等会委员

图书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ILO有关劳工团结权之公约与日本的不当劳动行为制度
 壹、前 言/2
 贰、团结权侵害与其救济/5
 参、日本的不当劳动行为制度/13
 肆、台湾现行规定的问题点与将来的展望/23
 伍、结 语/27

第二章 美国与日本不当劳动行为裁决机制之研究
 壹、前 言/31
 贰、台湾的不当劳动行为之救济/35
 参、美国的不当劳动行为裁决制度/43
 肆、日本的不当劳动行为裁决制度/66
 伍、对我国之启示/89
 陆、结 语/99
 
第三章 概论二○○四年日本劳动组合法中关于不当劳动行为制度之修正
 壹、前 言/102
 贰、日本不当劳动行为救济程序之概要与修正经过/106
 参、修正内容及运用状况/113
 肆、学说的检讨/122
 伍、日本之制度对我国之启示/127
 陆、结 语/134

第四章 从日本法检讨我国工会法不利益待遇解僱之规定
 壹、前 言/138
 贰、台湾工会法上不利益待遇解僱之现况/141
 参、日本不利益待遇解僱之处理方式/148
 肆、检 讨/158
 伍、结 语/163

第五章 不当劳动行为裁决机制的「行政」救济与「私法」决定之检讨─以日本制度为借镜
 壹、前 言/167
 贰、我国不当劳动行为之救济/172
 参、日本不当劳动行为之救济/181
 肆、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之比较/193
 伍、我国制度形成之背景与日本制度对我国之启示──代结论/202
 
第六章 台湾不当劳动行为之实体与程序规范
 壹、前 言/210
 贰、修法前工会保护之问题点与修法过程/211
 参、不当劳动行为之要件与罚则/215
 肆、不当劳动行为之裁决程序/222
 伍、结 语/233

第七章 不当劳动行为裁决制度之回顾与法规修订展望
 壹、前 言/236
 贰、不当劳动行为裁决制度之运作状况/237
 参、裁决与法院之关系/244
 肆、法规修订展望/257
 伍、结 语/264

参考文献/265

图书序言

序言

  台湾在解严之后,工会组织日益蓬勃发展,工会运动也增多。但是工会法、团体协约法与劳资争议处理法等攸关集体劳资关系的劳动三法,并不能够有效保护劳工或工会,迅速与妥善的解决纷争。因此,自2008年起,针对工会的组成、团体交涉与劳资争议处理制度所产生的问题,劳动三法受到大幅度的修法。在此波修法中,也导入不当劳动行为制度。导入此制度时,除参考美国与日本之规定与经验外,也配合国内的劳资关系与法制背景进行调整,并且于2011年5月1日开始施行。

  从开始学习劳动法以来,一直对于不当劳动行为制度有很大兴趣,深信此制度有助于保障劳工的团结权,解决劳资纷争,维持集体劳资关系的正常秩序。因此,从赴日本留学以来,一直关心此制度,在研究上主要也以此制度为研究重心。

  不当劳动行为制度在台湾实施至今,也有一段时日,运作上也逐渐上轨道,不过在处理程序与法规的解释运用上,也陆续产生争议与课题。由于此制度在立法当时,参考美国与日本之制度,而目前在解释运用上也常受到美国与日本法理之影响,因此,对于我国制度之运用与检讨时,有必要理解两国原本的制度面貌。

  因此,本书汇整笔者过去所发表有关不当劳动行为制度之论文,一方面整理介绍美国与日本不当劳动行为制度,另一方面也检视我国在这3年来的施行状况,以作为目前运作与将来修法之参考。惟后学才疏学浅,本书论述,或有不当之处,再请不吝指正,无任感祷。

  本书之完成,首先要感谢恩师日本一桥大学法学部盛诚吾教授长久以来的指导与鼓励。再者,也感谢大学时期的师长、台北大学的同仁、以及台湾劳动法学会的师长与前辈,多年来的指导。此外,本书之出版也受到元照出版公司之大力协助,併此致谢。

国立台北大学法律学系
侯岳宏
2015年3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准备一些劳动法的考试,发现“不当劳动行为救济”这个概念总是让我觉得有些模糊,需要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来支撑。这本书的题目就非常精准地抓住了我的需求。我希望它能详细阐述不当劳动行为救济的“基础理论”,这不仅仅是罗列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解释这些条文背后所蕴含的法学理念。例如,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在不当劳动行为的认定中,是由劳工承担全部举证责任,还是有其他分担机制?这背后又是由何种理论来指导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理论框架,让我理解不当劳动行为救济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以及发展脉络。对于那些想要深入理解劳动法,而不仅仅是应付考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严谨的理论体系,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更具深度和洞察力。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许多在职场中遭遇不公待遇的劳工来说,可能就是一道曙光。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劳工之所以不敢发声,或者维权之路充满坎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自己的权利认知不足,对法律的了解不够深入。这本书如果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不当劳动行为”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不当,那将极大地增强劳工的维权信心。比如,很多时候,劳工可能只是觉得老板的做法不合理,但具体到法律层面,是否构成“不当劳动行为”就很难界定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生动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清晰地分辨哪些行为属于可以寻求法律救济的范畴。此外,对于救济的“基础理论”,我尤其好奇。这意味着这本书不只是讲解“是什么”,更会探讨“为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救济制度?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惩罚雇主,还是为了补偿劳工,亦或是两者兼有?理解了这些,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健康的职场环境。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非常吸引我,作为一名对劳动法领域略有涉猎的读者,我一直很想深入了解“不当劳动行为救济”背后的理论支撑。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法律条文和判决结果,但其间的理论逻辑和价值判断却鲜为人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不当劳动行为救济的理论基础,比如,它是否受到了合同法、侵权法,还是其他社会法理论的影响?在台湾的法律实践中,这些理论是如何被整合和应用的?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理论在处理具体劳动纠纷时的优劣势,以及它们是如何塑造了现有的救济体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跳脱出具体案件的细节,去理解不当劳动行为救济制度的整体架构和核心精神。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劳动法的精神内涵,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个案,更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和谐的劳动关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质感,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烫金的书名,透露出一种严谨与专业的氛围。作为一个常年关注劳工权益的读者,我一直很想深入了解“不当劳动行为救济”背后的理论支撑。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有深度,直击核心问题。我期待它能够详细梳理不当劳动行为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被界定和认定的。特别想知道,在台湾现有的劳动法规体系下,不当劳动行为救济的理论基础是如何形成的?是受到哪种学说的影响?它和国际劳工标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这些理论的演变过程,不仅仅是罗列法律条文,而是要深入剖析法条背后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毕竟,只有理解了理论的基石,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在面对复杂的劳动纠纷时,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主张。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想要系统性学习劳动法理论的读者,或者正在从事相关法律工作的专业人士,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我非常期待它的内容能够解答我长久以来的疑惑。

评分

最近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接触到一些关于劳动争议的案例,发现很多时候双方的争议点都集中在“不当劳动行为”的认定上。我一直觉得,法律的规定固然重要,但背后支撑这些规定的理论逻辑同样不可忽视。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特别期待它能深入探讨不当劳动行为救济的“基础理论”,这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条文的解读,更是关于这些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例如,在不当劳动行为的判断上,是以雇主的意图为核心,还是以对劳工造成的实际损害为标准?这背后是否有不同的法学理论流派在支撑?书中是否会引用一些经典的判例,来印证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让读者能够系统地理解不当劳动行为救济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导向。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才能更准确地理解法律的精髓,才能在复杂的劳动争议中,找到最恰当的解决之道,实现真正的公平与正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