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百城‧千卷万里:城市观察的创新笔记

十年百城‧千卷万里:城市观察的创新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城市观察
  • 城市文化
  • 旅行文学
  • 社会学
  • 文化研究
  • 纪实文学
  • 散文
  • 游记
  • 地域文化
  • 城市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本书以「游中学」的概念,将世界当作学习的行动教室,从旅程中与他者、异境的碰撞和邂逅,观察不同城市的风貌、文化与创造力,了解到这些城市如何运用自身的文化底蕴、历史资产及自然秉赋,寻求活化再生的机会,并发展观光旅游与体验经济,传递价值、凸显优势,进而翻转产业、改造城市。透过真实世界的现场学习,所产生的观念与知识的撞击,不仅扩展了视野,激盪出更多创意火花,也带来启发与反思。作者借由万里游踪的亲身体验,分享了城市观察的独到创见,也记录了创新历程的流变发展。

名人推荐

  宏碁集团创办人 施振荣
  雄狮集团董事长 王文杰
  财团法人中卫发展中心董事长 畲日新
  TEDxTaipei创办人&策展人 许毓仁
  诚挚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温肇东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企管硕士,美国壬色列理工学院都市与环境管理博士。

  曾任南联国际贸易公司行销企划副理、喜客来skylark(芳邻餐厅)总经理、英国牛津大学零售管理学院访问研究员、国立政治大学EMBA执行长、科技管理所所长、创新与创造力中心主任,2008年获颁中华民国科技管理学会院士,曾指导多届研华TIC100及台湾工银We Win优胜团队。现为国立政治大学科技管理与智慧财产研究所教授。

  编有《百年企业‧产业百年》、《家族企业还重要吗?》(巨流)、《新创事业在台湾》(远流);着有《企业的环境管理》(远流)、《栽一颗创业种籽》(商智文化)、《左派商学院》(天下文化)、《创新的机缘与流变》(远流)、《创河:美学与创新的交汇》(远流);经常在《工商时报》、《经济日报》、《数位时代》及《经理人月刊》等专栏发表创新见解。

  部落格:jtwen0106.pixnet.net/blog
  FB粉丝专页:www.facebook.com/ChaoTung.Wen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行万里路扩展视野,不断创新创造价值   施振荣      6
阅览一段段「行中学」与「学而行」的精彩旅程   王文杰      8
拾阶而上   畲日新      12
用以致学,体验带来转化   许毓仁      14
 
【前言】
异乡的忆义      19
 
第一部  品味城乡的人文与创意
Finding meaning in creative landscapes
以世界男装中心打造伦敦      24
欧洲文化首都与都市再生      30
昆士兰与布里斯班的创意      38
孕育披头四传奇的利物浦      43
文创许城市一个新的未来      48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了吗?      53
中国的鲁尔区──沈阳      59
零售学校发源地──西雅图      64
转型复兴中的罗彻斯特      68
最有魅力的风景是人      73
城乡之间──埔里去来有感      78
创新野宴的光与能量      82
科技立国、创新造镇      86
东京的宁静革新:在新旧相容中求变化      91
 
第二部  形塑观光与体验的未来
Shaping the tourism and experience economies
游轮的体验经济      110
创造服务体验的福斯汽车城      116
医疗观光的感官体验      121
英国湖区以观光产业为生      128
二千万名观光客的想像      132
精致化是永续观光关键      136
百年风华拉斯维加斯      141
地方的记忆──牛津故居      146
泰国能,台湾能不能?      151
爱知博览会的启发      157
从法兰克福书展看文化外交      162
上路观看不同的风景      169
历久弥新的京都传承      175
失控的观光旅游:变质的人文与土地      180
 
第三部  那些年从移动教室学到的创新
Learning innovation through mobile classroom
话说日不落所的翻转足迹      202
欧洲科技创新之旅首航(一)      210
欧洲科技创新之旅首航(二)      216
欧洲科技创新之旅首航(三)      223
北欧科技园区的新形貌      229
科技、人文与美丽的移动教室      238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行万里路扩展视野 不断创新创造价值
宏碁集团创办人、智荣基金会董事长 施振荣 

 
  人的生存意义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而要创造价值,首先就要具备能力及视野,为此,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而最有效的学习方法,除了透过各种阅读增长知识之外,就是借由社会百态,多看、多听、多学,所谓「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就是这个道理。

  当年我在创业后,为了打入世界各国的市场,我也经常往返世界各个角落,为的就是要多了解各地的文化与风土民情,让自己接受更多不同的刺激,也让自己的视野更广,并在各种情况下学习,这一方面可以对创新有更多的体验,另一方面也让自己看得更远,找到更多创造价值的机会。

  视野广、历练多,个人的创意来源就多,创新的方法也较多元化,能够更有效落实,对于创造价值有很实际的帮助。

  温肇东教授过去二十年访问了二百个城市,并参阅千篇文章之后,将他行万里路的亲身体验记录下来写成这本书,一方面让无法亲身去体验的人可以借由本书有所启发,即使已经去过这些地方,也可借由书中不同的角度对照,对自己的成长亦有所帮助。

  温教授借由这种在「游中学」的学习方式,相信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彷如自己也跟着走过这些城市,有着许多不同的体验,十分值得参考。

  本 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关心的议题以文化、创新的城市风貌为主,命名为「品味城乡的人文与创意」;第二部重点在观光旅游与体验经济,命名为「形塑观光 与体验的未来」;第三部则回顾较早期科管所海外创新之旅,从「游中学」这个概念如何被启动,命名为「那些年从移动教室学到的创新」。

  借由作者行万里路的亲身体验,带领读者进入书中的世界,相信将有助我们进一步提升自我,特别是未来的发展,将会以体验经济及创意经济为方向,如果能本着以人为本的思维,不断创新,整合人文与科技的元素,相信一定能为台湾未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拾阶而上
财团法人中卫发展中心董事长、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营运长、暨南大学特聘教授 畲日新

 
  肇东兄为学界前辈,新书即将发表,遵嘱为序,深感书名奥妙!十年百城、千卷万里,遂以拾阶而上为题推介之。

  十年,一般的学生从大学入学起算,可以读完博士。

  百城,从世界地图上铺陈开来,累积的飞航哩程恐怕可换好几张头等舱机票了。

  千卷,可能装满五辆牛车都装不下的书,已达超越学富五车的境界。

  万里,是成吉思汗快马铁骑征伐欧亚大陆的足迹。

  十百千万,拾阶而上的经验是将宽阔的国际视野与丰盛的人生经验,化约为教育资源祝福莘莘学子,在那个行动学习闻所未闻的年代,温肇东教授启发了一个世代的师 生,也遥遥唿应辛弃疾的词牌〈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读着肇东兄寄来的手稿,思绪飘回在华威商学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唸博士的时空,也牵系着二○○七年受教育部补助去考察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惊艳。英国,曾经在十九世纪日不落的旗帜,在二十世纪全球产业板块 重组的地图上不再飞飏。但在二十一世纪刚露曙光之际,创意产业的号角似乎吹响了另一波的荣华。肇东教授本书涵盖的欧亚美洲的足迹,正辉映着当年大英帝国的辉煌。

  这些过去完成式的美妙是穿越时空触动了现在进行式与未来式,这些学习者的足迹引发我们什么样的反思?启发我们什么样的顿悟?又 激发我们什么样的行动?阅读的是肇东兄的手稿,不知将来付梓的页面留不留白?因为读者随着作者十百千万、拾级而上,在本书留白处留下的感动纪录,将延续、 扩大本书的精彩!

阅览一段段「行中学」与「学而行」的精彩旅程
雄狮集团董事长 王文杰

 
  旅行,为了学习;有了学习,于是行动。

  我本身于一九七九年因缘际会投身旅游业,并在一九八五年接手旅行社成为经营者,在接触国外旅游业者时,对于其国际化格局与系统性管理心生「有为者亦若是」的 自我期许,于是促使我致力于将被视为传统产业的旅行社改以企业化管理。在二○○○年初,我决定重回管理学院学习进修,将累积二十多年的实务经验,与严谨的 管理知识相互对照辩证,找出企业发展面临困顿时的解决方法,收获丰盛。因感受到管理学院对高阶主管在管理职能提升的助益,我决定每年选定高阶主管至台湾大 学或政治大学EMBA进修学习,由雄狮公司支付全额学费,多年来对本企业多所助益。

  我个人一路拜读温教授文章、论述与着作,对于温教授及政治大学在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贡献深表敬佩。

  温教授长年提倡且推行「游中学」独特创新的学习方式,我深有共鸣。看着温教授从一九九五年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成立的第一个暑假,即规划「欧洲创新之旅」开 始,二十年来除了二○○三年(SARS)外,年年成行,足迹踏过欧洲超过十次、美国近十次,当然还有中、港、日、韩、星、泰、印度、纽、澳等亚太国家地 区,参访机构涵盖产、官、学、研、各种园区、育成中心、技转办公室等,为的就是找寻「创新」的密码。

  在学界,温教授「游中学」已是创新;在企业,「坐而论」后「起而行」,才能创新。

  温教授阐述全球各地观光业与旅游业的演变,点出旅游业「是一个包含交通、住宿、餐饮、观光景点,多重平台的操作,且要跨国连结」,特别需要因应环境及科技与 时俱进。正如温教授的观察,雄狮旅游不断演进、持续创新,在二○○○~二○○九年十年的「网路化期」,迅速地扩张版图,不仅开启与消费者的通路,採用「虚 实并进」的通路策略,也提供二十四小时服务给消费者。而二○一○年起的「行动化期」,面对Mobile行动运用崛起,雄狮也开始导入行动商务,并将产品更 进一步的分众化,以不同主题,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主推客制化的商品,甚至将文创注入旅游产业,发展精致旅游。雄狮创新的脚步未曾停歇,特别是在二○○七 年后逐渐成形的「3C营运模式」,运用内容(Content)来经营分众社群(Community),进而以社群导向商务(Commerce)收益。为了 打造「智慧生活生态系」,更成立「创新中心」,研发营运模式与创新体验服务,一路带领产业转型及升级。

  回顾过去数十年台湾的主流产业不断地变化,起起伏伏,台湾目前处在一个「闷经济」阶段,我认为应由新的产业来替代一些空洞化的产业,原来被视为传统行业的服务业、吃喝玩乐产业、食衣住行产业,特别是以文化创意为底蕴的观光旅游休闲产业,更应接棒成为台湾主流产业。

  我们可以观察到台湾上一代的创业者,是为了生活(Making a Living),但新一代的创业者着重的是创造生活型态(Making a Lifestyle)。我虽然不能算是年轻层,但我保持热情并自我期许,成为实现美好生活(Life Fulfillment)的企业工作者,而旅游就是生活产业关键的一环。

  雄狮集团正在迈向「生活产业」演进过程,持续创新已是企业文化,正如温教授在书中提出:「文创产业或未来智慧生活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更是『人文创新系统』。」得到创新管理大师的学理支持,期许有机会能为台湾再创新一波产业升级。

用以致学,体验带来转化
TEDxTaipei 创办人&策展人 许毓仁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在今日的网路时代更加贴切,在网路科技发达的今日,学习已不再局限于书本上教室内。着名的TED大会讲者也是教育专家 肯?罗宾森(Ken Robinson),在他的演讲也谈到学校扼杀创意(School Kills Creativity)。如果今日你取得资讯的来源还是透过教科书或是学校规定阅读的资料,那么你将注定落伍平庸,在现今内容的取得已经不是学习唯一的关 键了,MOOC(大规模线上课程)时代的来临剷平了学习的地平线,迫使高等教育更开放,寻找新的创新模式,哈佛商学院也开始研究收费机制的线上课程。从早 期的MIT Open Courseware 到Coursera、Edx、Udacity、TED talks、Khan Academy,线上课程解决了取得内容(access)的问题和散播覆盖率(distribution coverage)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学习体验」的问题。

  这是一个「用以致学」的时代,以前知识在于累积,学术在于精,在万变的 今日如何整合知识,找到连结点(connecting dots)才是更重要的技能。日本软体银行的创办人孙正义先生投资眼光独到,早期投资了马云,阿里巴巴今年IPO后,孙正义赚进几千倍的回收。孙正义在一 场对未来愿景演讲中提到,「网路是铁路,载具是火车,内容服务是月台」,跨界思考的人才能看到不同事物的连结点。

  今日的教育思维多半 仍是单一领域思考(solo thinking),讲求专才的培养,对于如何用专业知识结合其他领域创新还需要加强,一个会计系的学生能否跟资科系的开发财务软体APP?一个医学院的 学生能否结合工业设计开发新的医疗器具?如何用你所学到的知识才是王道,因此学习有形、无形的情境(context)比内容(content)还重要,从 做中学、游中学,用身体去学习可能是关键。

  麻省理工学院多媒体实验室(Media Lab)主任伊藤穰一(Joi Ito)在上任时,提出大学要从封闭型式的货柜思维到开放式的互联网思维(From Container Thinking to Networked Thinking),针对于此他提出了Media Lab的九大新原则:韧性大于力量(Resilience over Strength),系统大于物件(Systems over Objects),抵抗大于守旧(Disobedience over Compliance),吸引大于强推(Pull over Push),罗盘大于路线图(Compass over Maps),突发大于权威(Emergence over Authority),冒险大于安逸(Risk over Safety),练习大于理论(Practice over Theory),学习大于教育(Learning over Education)。这九大原则印证也主宰着未来世界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在温老师的篇章中我们看到不少的线索。

  其中,练习大于理 论、学习大于教育在我身上有很大的启发。二○○九年我和朋友争取TED在地授权,创办TEDxTaipei,我不是学策展(curation),大学唸的是英语系,面对这个我自己「发明」的工作,我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看看别人怎么做,由模仿到创新,其中过程找到自我的定位,TEDxTaipei 的定位是打造一个华人说故事的平台,透过十八分钟的演讲把台湾的故事带到全世界,把世界的好故事带进台湾。六年来蒐集了将近四百场演讲,创造了超过三千万 次的累积点阅率,五千名付费进场观众。在这个内容唾手可得的年代,重点是你如何能整理归纳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

  温老师这本书收录了十 多年来他在政大科管所以及EMBA的许多国内外参访行程的心得,从旧金山到阿姆斯特丹,从柏林到京都,有些是他个人参加国际会议的观察心得,有些是他带学 生老板们的参访行程。温老师的观察是探索式(inquiry)的,他习惯用不同的角度来看事情,同样一个地点参访,温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引导思考,开放辩 证,他会强调「为什么」,鼓励问「问题背后的问题」,不断钻研事物的本质,这样看到的东西也非表面肤浅,这是我在温老师身上学到的。

  策 展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借由对于一个观点的探讨,整理出有意义的内容,每一个展览、每一个演讲背后有其设计,仔细探究设计的过程便能看出创新的关键点。过去 几年我有机会参加各国的TEDx大会,包括上海、柏林、东京、首尔、杜哈、香港、北京等等,我也学习温老师在体验的过程中探索创新的关键点,探索藏在细节 的精华和设计背后的巧思,在这个城市引领趋势的年代,许多的创新早已打破国界藩篱、文化语言障碍。我们要注意的反而不是主流的产品服务,而是在边陲地带正 在兴起的趋势,而这样的趋势只能透过体验、观察、辩证、归纳,引导出独立的新观念,而这样的步骤也是我在温老师身上学到的。

  二○○九 年我刚引进TEDxTaipei,当时温老师在政大创新创造力中心任教,我前去请温老师指导,当时也促成第一次TEDx年会连线直播,在政大开了第二现场 直播年会当天的演讲。这几年我持续创业,在懵懂中摸索,也常常请教温老师在公司治理、商业模式、创新等等的问题,无论是在老师家的大厦会客区、餐桌或是咖 啡馆,老师都不吝啬他的时间与我讨论。老师也从来不给标准答案,他总是耐心地听我讲完后,分析思路,提出问题来反问我,要我从各种不同角度思考,经过沉淀 后,发现自己思考的盲点。

  阅读温老师的《十年百城?千卷万里》,深切感受用以致学,体验带来转化的力量,也从他的阅历中了解创新来自于与众不同的观察。

前言

异乡的忆义
 
  过去二个「十年」,为了带学生海外田野学习、参加国际会议,加上其他公私务行程,大概已拜访过二「百」个城市。为了规划行程、联系参访机构、设定议题,行前所参阅的资料、文章,应该超过一「千」篇;当然飞行里程及地面交通,加起来的公里数也足以「万」计。

  有些教授坚持学问主要是来自深刻的阅读,尤其在网路时代「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但我个人认为「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学来的知识一样重要。我们对所处世界的理解,有一部分当然是透过文字与影像,但有另一部分是身历其境,直接和当地的人、事、物有所互动,经过对谈、体验和吸收会更加深刻。虽只是短时间的停留,但因事前做过功课及事后与相关资料的印证,加上每次心得发表会得到专家的评论,这样的学习是单单透过阅读所无法比拟的。

  我个人从初中参加救国团活动就有写纪录心得的习惯,在科管所期间为推销「游中学」独特创新的学习方式,更努力书写。一方面是一种「行销」初创的科管所,一方面也强迫自己从中意会(sense making),不知不觉也留下这么多篇章。

  本书的安排上,第一部分先从近几年一些城市参访的十四篇心得开始,这些旅次不全是带学生出去,自己也很久没有参加旅行团了,在不同机缘下的行程中总是会有一些碰撞(encounter)和新奇的发现,这也是旅行有趣的地方。此篇章关心的议题以文化、创新的城市风貌为主,命名为「品味城乡的人文与创意」。

  每个人的旅游其实随其职涯及生命週期,每个阶段会有所不同。第二部分重点在观光旅游与体验经济,也正是台湾从制造生产的「硬实力」要转型到生活型态、文创等「软实力」的重要实践,透过不同的城乡旅行心得,将这一章十四篇文章命名为「形塑观光与体验的未来」。

  第三部分则回顾较早期科管所海外创新之旅,从「游中学」这个概念如何被启动,当年周边客观条件还不完备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从行程的规划与安排,将学习的议题整合在参访的过程中。从历次的学习心得,如何意会转化为教材、研究计画,甚至落实到政策建议,共收纳十二篇文章,命名为「那些年从移动教室学到的创新」。

  这些万里行踪,除了产官学研与创新业务相关的单位之外,不同旅程的安排也会搭配刚好碰到的奥运、世足赛、万国博览会等,还有各领域重要的年会、研讨会。这些大型会展活动的举办,不同于常设企业的创新模式,往后更是创意竞逐、人才互动的组织场域,亦是很有启发性的学习机缘。

  这样的学习当然有直接对应「科技创新系统」的部分,从研发、生产、制造、商业化、到行销等大家比较熟悉的领域,确实有很多启发和验证。更重要的是,台湾虽有很多专利,但要真正落实到产业创新,似乎还有很多断链及缺口。因此,启动了我们对「人文创新系统」的揣摩和建构,这个系统包括:从未来想像、原型示范、展演及大型活动的运营,到生活脉络、使用情境的探索等。这个系统和「科技创新系统」一样重要,但受到台湾多数人的忽视。回想起来,这些相对「无形」或「软实力」的概念与实践,有许多是在过去万里的旅程中与他者、异境多次碰撞、邂逅,再加上文献的专研,逐渐体会出来的,符合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的道理。

图书试读

医疗观光的感官体验
 
峇里岛的禁食疗程,目的是让人放松,尝试真正放空的境界,视、听、闻、味、触觉五感的体验设计,释放了压力,对身心灵起到一定变化作用,带来美好而难忘的经验。
 
医疗观光是台湾想发展的产业之一。二○一一过年前有机会暂时离开寒冷的台北,来到气候温和的峇里岛海边别墅,进行一个礼拜的禁食疗程。下了机场,有专车来接,开了将近三小时到峇里岛东北角的小渔村,观光客并不多,有几处潜水和浮潜的设施,也有散落各地的滨海别墅及民宿。
 
我们进住的别墅其实只有四栋,就在海边,靠海十公尺左右的石头海滩,属于渔民,还可停放他们每天进出的渔船,紧接着就是别墅区。每栋别墅的一楼是客厅及浴室,有露天的淋浴,二楼是卧室,一、二楼都有面海的大阳台及躺椅。白天晚上看的都是海,听的也是海浪及拍打岸边石头的声音。这里没有电话,没有网际网路,没有电视。严长寿说旅游的三个阶段,从多国多点走马看花;到定点深度旅游;到什么事都不做(do nothing)。经过整年度的劳顿,这次纯粹来放松,还是第一次尝试真正放空的境界。
 
禁食安排疗程有五天、七天、十天、二十天,每人每天约台币五千元,包括住宿、餐饮。因禁食,所以每天从早到晚给你不同的饮料(大蒜水、椰子汁、西瓜汁、柠檬水等,还有其他饮料)。另外,从早到晚也排了很多活动,从一早的气功、静坐,到下午的按摩、瑜伽、香草蒸气浴、弹簧跳垫、手脚并用的走步机、蒸气烤箱。此外,也有生物电磁、臭氧处理,每天也帮你量体重及血压等。核心概念就是通过禁食来排毒与净身,同时也让你在精神上放空。课程之间可到附近山区或海边散步,也可以就躺在泳池畔看海、晒太阳。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