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起云涌投入媒体 到噤声失语的新闻界
原本热衷于办报或担任专职记者、编辑工作的文化人,受二二八事件影响,被迫脱离文化传播战场,使得日治时期因文化启蒙与抗日运动过程中,所建立的文人批判精神与传统,遭到断裂、重挫、压抑或出走,台湾人更进而失去了文学、文化传播的主导权。
对当局提出异议与批判,是台湾在抗日运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传统,战后台湾人发行的媒体刊物,也都延续了这种批判精神;但这样蓬勃的言论市场与智识份子批判精神的发展良机,却在二二八事件冲突中消失。总计二二八事件期间,除两家国民党报纸外,其余二十余家皆遭禁刊。
于是,台籍知识精英在二二八事件之后,大多噤声胆寒,从此脱离言论出版界。,二二八事件不仅严重挫伤了台湾新闻界,它造成的政治恐怖,也切断了台湾本土历史文化的传承。
本书特色 1. 收录战后在《台湾新生报》、《国声报》、《和平日报》、《人民导报》、《大明报》,以及台湾广播电台等几家媒体任职,于二二八事件中遭到政府杀害或构陷入狱的媒体人及其家属的生命故事。
2. 书中收录的几个战后敢于对政府施政提出针砭与建言的媒体,大多于二二八事件中遭到停刊的命运,任职其中的媒体人也遭到迫害,这段历史,让我们了解台湾媒体为何从热情投入到噤声,失去言论自由,进而由来自中国的报业传统取代,掌握文学、文化传播的主导权,切断台湾历史文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