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峰:天堂之门与雪巴人的故事

K2峰:天堂之门与雪巴人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eter Zuckerman, Amanda Padoan
图书标签:
  • 登山
  • K2峰
  • 雪巴人
  • 探险
  • 生存
  • 极限运动
  • 自然
  • 文化
  • 纪实文学
  • 高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八千米死亡地带,你愿意冒多大的风险救人?
  这是一场失败的救援,却是最动人的探险
  
  本书根据K2攀登史上最大的山难事件採访写作而成。K2峰正式名称为乔戈里峰,位于新疆与巴基斯坦喀什米尔交界处,海拔8,611公尺,为世界第二高峰。虽然高度次于圣母峰,但山势陡峭,雪崩频繁,攀登难度和危险程度远高于圣母峰,故又被称为杀人峰。
  
  2008年8月1日,来自各国的登山队伍从最高营地出发,朝峰顶前进。不料在短短一日内,三次雪崩共带走11位登山者与雪巴人的生命,而相关人员在过程中展现的勇气,让这场灾难成为可歌可泣的山难救援史诗。作者大量访谈当时的生还者、雪巴人和相关人士,不仅详实还原这起震惊世人的山难,并罕见地以雪巴人的角度记录这场事件。
  
  源于青藏高原的雪巴人,凭着优异的高海拔适应力及登山技能,在喜马拉雅和喀喇崑崙高山地区为各国的登山探险队提供向导和后勤服务。1953年纽西兰人艾德蒙‧希拉瑞(EdmundHillary)便是和雪巴人丹增˙诺盖一起完成圣母峰首登。时至商业登山活动蓬勃发展的今日,雪巴人已经成为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登山队背负装备和补给、整建营地,并架设通往山顶的固定绳。他们是开路的向导,也负责照顾体力不支的客户,当意外发生,则变身为第一线的救难人员。我们甚至可以说,在现代的高海拔商业登山活动中,若是没有雪巴人,登山队不可能成功登顶。然而他们的故事甚少出现在媒体上,处于弱势的生活现实亦被忽视。《K2峰:天堂之门与雪巴人的故事》除了记录山难本身,更深入报导雪巴人的文化和生活,以及他们为何进入高风险的登山产业。2014年4月18日,圣母峰也传来震惊世人的雪崩灾难,造成16名高山协作员丧命,其中有13名是雪巴人,另外3名则来自尼泊尔其他民族,堪称圣母峰百年登山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本书正可作为在攀登史上最严重雪巴山难之后的省思。

  得奖纪录
  •美国国家户外图书(National Outdoor Book Award)得奖书籍
  •班夫山岳图书(Banff Mountain Book)得奖书籍
  •NCTE乔治.奥威尔(NCTE George Orwell)得奖书籍
  •《户外》杂志(Outside)编辑群誉为「最完美的事」(Perfect Thing)
  •美国登山协会读书会选书
  •美国记者与作家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Journalists and Authors)优秀图书奖

名人推荐

  首位完攀世界七顶峰华人女性江秀真、米亚桑山岳影展策展人林政翰 导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彼得.祖克曼(Peter Zuckerman),阿曼达.帕多安(Amanda Padoan)


  彼得.祖克曼是记者,在不到三十岁时就获得多个新闻报导奖,包括利文斯顿奖(Livingston Award)、贝尔森奖(C.B. Blethen Award)及国家新闻奖(National Journalism Awards);阿曼达.帕多安是登山者,她的好友卡里姆.马赫本(Karim Meherban)死于2008年k2山难。两人于事件发生后着手此书,总共採访两百多人,参考了数以千计的照片和影片,历时三年才完成这部极地登山史上的重要报导。

译者简介

易思婷


  美国宾州大学电脑博士,因热爱户外活动而选择一条不同的人生路。目前旅居美国,在攀登世界钻研、教学、写作、挑战前人未曾尝试过的攀登路线。着有《睡在悬崖上的人》、《一攀就上手》、《传统攀登》。译有《幸福的征途》。经营部落格「台湾女孩」:www.chickfromtaiwan.com

图书目录

导读 向巅峰勇者们致敬 江秀真
导读 开拓登山人类学视野 林政翰
作者的话
前言 死亡地带

第一部:野心
1.登顶狂热
2.天堂之门
3.王子和协作员
4.尼泊尔的明星:雪巴人
5.阿拉的旨意:雪巴人的登山梦

第二部:征服
6.远征队的前期准备
7.天气大神:拟定攀登计画
8.鬼风:大本营到第四营地
9.瓶颈:7,900到8,611公尺

第三部:下撤
10.逃离峰顶
11.挣扎
12.存活
13.魂断天际
14.无畏
15.开始,结束,再重新开始

人物列表
感谢语
参考资料

图书序言

导读
  
向巅峰勇者们致敬! 江秀真

  
雪巴人的美丽与哀愁

  
  2011年6月,我和队友们挑战全球14座八千公尺巨峰之一的布罗德峰(BroadPeak,即K3),一行人顺着巴托罗冰河前进,来到协和广场(Concordia)。巴托罗冰河在此一分为二,一边往K2峰,一边往加布舒一、二峰(简称GⅠ、GⅡ峰,亦是14座海拔八千公尺巨峰的其中两座)。我们的目的地是往K2峰方向的布罗德峰基地营,它位在K2峰之前,运气好的话,可以从基地营这里目睹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也就是K2峰的英姿风采。
  
  当时我们一边吃午餐,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同一方向,等候那一抹云雾从K2峰的面前飘走。等了好一会儿,云雾还是聚集在山头不动。营队的厨师催促着所有人离开,大家才一脸无奈地收起桌椅,背起背包准备继续前行。这一起身抬头,有「登山者的山」之称的K2峰霎时矗立在我眼前,巨大、独立且傲世群峰!这难以置信的近距离接触,当下让渺小的自己目瞪口呆,震慑心肺的影像久久无法忘怀。
  
  天堂之门——登山者口中的「杀人峰」
  
  如今透过《K2峰》这部报导文学佳作的出版,我们将能从中获知许多关于K2峰神祕不凡的来历——
  
  K2峰于1856年,首次出现在测量师的笔记本中——当时距离托马斯.蒙哥马利(Thomas Montgomerie)最近的山峰,顶端像个六角形,且有两个山顶,他将看起来比较高的山峰标注为K1。K代表喀喇崑崙,由于它是蒙哥马利调查计画中的第一座山,就以数字一来表示。而对于较远处那座闪闪发光、呈金字塔形状的山峰,他则标注为K2。
  
  K1很快就被其当地名称「玛夏布洛姆峰」(Masherbrum)所取代,K2这个名称则留了下来。制图者知道K2在当地的名称是「乔戈里」(Chogori),即巴尔蒂语中「巨大山峰」之意。现今语言学家则宣称「乔戈里」是藏语,意指「天堂之门」。
  
  和喜马拉雅山脉相较,喀喇崑崙山脉显得更严酷、更孤绝,也是极地地区以外,地球上冰川最多的地方。K2横跨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界,矗立在喀喇崑崙之上,高达8,611公尺,是世界第二高峰;K2的总体积比不上圣母峰,地势却比圣母峰更光滑残忍,难以亲近。在2008年之前,只有278人成功登顶K2峰,圣母峰的登顶人数则是4,115人。无法精确统计的存活率和相关数据,也使得K2成为登山者口中的「杀人峰」。
  
  倾听雪巴人的美丽与哀愁
  
  更令人感动的是,本书以雪巴人的角度,大量访谈该事件的生还者,包括各国登山家、高山协作员及相关人士,客观且忠实地呈现2008年8月发生在K2峰登顶史上最惨重的山难事件始末——
  
  当时共有18人登顶,日落之后,庆祝活动持续了90分钟,却也在那天发生的三次雪崩中,夺走了11位登山者与雪巴人的生命……
  
  雪巴人麒麟在攀登之前曾说,「没有人应该爬K2,佛教徒不该爬,身为父母的人不该爬,当攀登费用足以买一栋房子的时候不该爬……」攀登根本不合道理。但人们并非为了合乎道理而攀登,你可以为攀登想出各种理由,譬如它为迷失的人带来方向、为孤独的人带来朋友……而对于登顶圣母峰多次的麒麟来说,他可能持有耐力纪录,不过是从最高营地、而不是基地营出发。真正的登山者要攀登真正的山——像K2。即使面对家人的反对,麒麟仍渴望证明自己。
  
  巴桑则回忆道,「每个人都说我应该去。他们说如果失去这个机会,意味着失去大量的金钱。」巴桑认为父亲是对的,K2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此外,K2还能给他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尊重」。巴桑心想,只要他征服了杀人峰,就没有人会再说他是愚蠢的村民了。
  
  然而,登顶也有其代价。在2008年8月1日那天,人的价格似乎变得越来越明显。巴桑承认,「当你的家人需要钱,有时你不坚持虚弱的登山者回头。」只是很少人知道,当麒麟和巴桑置身在危急存亡的悲伤场域中,这两人仍舍命似地协助他人存活的英勇事蹟。
  
  尊重、珍惜高海拔族群的存在
  
  有志于攀登高峰,是一件必须严谨对待、马虎不得的正事。在我攀登圣母峰时,便经常听登山前辈说,「有缘与圣母峰见上一面,乃是老天拣选。」
  
  面对近年来,日益蓬勃的商业登山活动所带来的影响,本书也十分难得地做出不同角度及各层面的呈现,值得大家参考与深思。
  
  尼泊尔境内住着15万名雪巴人,只占全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口。登山者总是以英文小写的「sherpa」来指称高海拔向导或高山协作员、挑夫;更有越来越多商业产品使用这个名词,来强调它有多好用。许多雪巴人会忍受这样的刻板印象,毕竟这可以宣传他们的技能和独特的遗传优势。
  
  西方登山者为了攀登圣母峰,经常花上数年的时间训练;对雪巴人而言,圣母峰本身就是他们的训练场。当征服圣母峰失去了它的纯粹性和神圣地位,专业登山者和狂热的业余爱好者便转而奔向K2,因为它的难度抵制了过度氾滥的商业登山活动。
  
  除了2008年这起发生在K2峰的重大山难事件,或许大家还记得2014年4月18日那天,圣母峰也传来震惊世人的雪崩灾难,造成16名高山协作员丧命,其中有13名是雪巴人,另外三名来自尼泊尔的其他民族,堪称圣母峰百年登山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我想,麒麟、巴桑和多数雪巴人,都曾拥有挑战巅峰的美丽渴望,却也承担着一家生计的重担哀愁。当雪巴人拚命地协助登山者挑战美丽山巅之后,不论是专业登山家,或是业余登山同好,是否也能设身处地尽量减轻他们的生活哀愁呢?
  
  在深入了解雪巴人的历史、风土民情之余,我们也应该学习尊重高海拔族群的珍贵存在。若有能力的话,更可以像艾德蒙.希拉瑞爵士那样,一生致力于帮助雪巴人创建学校、医院及飞机跑道等,戮力改善这些高海拔族群的生存与工作权。
  
  (本文作者为首位完攀世界七顶峰华人女性)
  
导读
  
开拓登山人类学视野 林政翰

  
  本书作者花了相当多的篇幅,讲述了关于当地山岳族群历史、迁徙、宗教、信仰、传统生活价值与当代冲突等族群史的情况,带领你我在雪巴人、西藏人、伯帖人、新沙勒人、西方人之间来回体会、反思,这非常有别于其他讲八千公尺巨峰攀登的其他书籍。
  
  在登山的世界里,会因发展的历史、当地的地形、山岳的高度而有不同的面貌。书中的K2,素有杀人峰之称,可见其难度。她的高度是台湾最高峰玉山的两倍有余,对绝大多数读者而言,是个难以想像的纯白世界,也就更增添其神祕感。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时发现熟悉的感觉:商业队伍队员准备不足、原住民族对于山的看法、原住民向导公司、揹工与协作、对登顶的狂热等等现况,在台湾登山也都感受得到。
  
  尼泊尔与巴基斯坦的当地揹工,在远征队的成败当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在二十年前,多数队伍是具备自给自足能力的登山爱好者,今日随着登山者登山能力的退化,揹工的角色更是举足轻重,且其重要性只会越来越高。这与台湾的现况不谋而合。
  
  下一个入侵的是登山者!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震,虽然我已经非常有意识到这样的情况,却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直接的文字。我确定台湾原住民揹工的心中,一定也有这样的吶喊,但碍于经济与政治现实,需要汉人的登山经济支持。这似乎是个难解的现实。然而,或许我们可以透过选择合适的登山公司,来尽一分更接近平等对待的心力。在本书中,我看到台湾可以借镜的做法:首先,成立工会,成员上山时带着会员卡与揹工权益的小册子,避免商业队在山上重新谈判已经同意的条款;按照工会规定,每人至多背负25公斤。
  
  本书给我的另外一个惊喜,是提到了吐气末正压的唿吸法,这是我从未听任何人讲过,没有在其他书籍中读过,却看过许多原住民老猎人使用的唿吸法。推荐给喜欢登高山的朋友,下次在山上感觉疲劳、背包很重时,可以试试看喔。
  
  (本文作者为米亚桑山岳影展策展人、米亚桑户外中心负责人)

图书试读

【前言】
 
死亡地带THE DEATH ZONE
 
巴基斯坦K2峰瓶颈路段
死亡地带:海拔八千公尺以上的高度
 
悬挂在峭壁上,与死亡之间只有一把冰斧,一位名叫麒麟.多杰(Chhiring Dorje)的雪巴人往左盪去。从上方山壁脱落的巨大冰块,快速朝他冲来。
 
和冰箱一样大的冰块。
 
冰块的一侧撞上山壁。这个庞然大物像车轮一样滚下来,擦过麒麟的身边,几乎扫过他的肩膀,在下方消失了踪影。
 
砰。它撞上下方某个东西,四分五裂。
 
冲击震动了山峰,冰尘直冲上来。
 
那时大约是2008年8月1日的午夜,麒麟只模煳地知道自己的大略位置:他在K2的瓶颈路段(Bottleneck)之上或附近。瓶颈路段是世界上最危险山峰上、最致命的一段路。它位于接近波音七三七飞翔的高度,从麒麟身处的地点往下方的暗夜延伸。星光下,瓶颈散发出一缕缕往深渊处渗去的雾气,这通道似乎没有终点。它上方的冰卷曲得像是压人的浪。
 
麒麟的大脑因为缺氧而呆滞,饥饿和疲劳几乎摧毁他的身体,只要张开嘴,舌头就结冻;他喘着气,任由干燥的空气刷搓喉咙、鞭打双眼。
 
麒麟的动作很迟缓,他觉得寒冷又疲倦,已经没有力气回想自己为了攀登K2而牺牲了什么。这位已经登顶圣母峰十次的雪巴登山者,数十年来心中挥之不去的,就是攀登K2的念头。K2远比圣母峰更困难,它是高海拔登山领域中最神圣的奖品。麒麟来到这里了,尽管他的妻子流着眼泪,尽管登山的花费超过父亲四十年的收入,尽管喇嘛警告他:K2之神不会容忍这次的攀登。
 
麒麟在那天傍晚站上K2峰顶,他没有使用氧气。无氧登顶K2足以让他跻身世界最成功的精英登山者行列,但是下山时却出现计画外的状况。他曾经梦想过这份成就、英雄式的欢迎,甚至名气,但现在什么都不重要了。麒麟有妻子、两个女儿、蒸蒸日上的生意,以及十几个倚赖他维生的亲戚。他现在只想回家,活着回家。
 
一般来说,下山应该要比现在的情况还要安全些。攀登者通常在午后不久,趁着气温较暖,尚有日光可以看路的时候下撤。他们利用固定绳垂降,控制下降的速度,越过大片的冰。攀登者会尽快通过瓶颈附近容易发生雪崩的路段,减少暴露时间,降低被雪掩埋的机率。快速下降是麒麟原本的计画。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次读到关于世界之巅的探险故事,总会勾起内心深处那股原始的冲动。而《K2峰:天堂之门与雪巴人的故事》这本书,更是将这份冲动推向了极致。K2,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魅力,它比珠峰更加难以征服,更加神秘莫测。书中对K2的描绘,不仅仅是地质学的解读,更是充满诗意的呈现。作者仿佛将K2的每一块岩石、每一道冰川都赋予了生命,它们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它们在考验着每一个踏足其上的人。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天堂之门”的解读。它不仅仅是K2峰顶的景象,更是一种对人类精神境界的升华,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在那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人们所展现出的勇气、智慧、以及面对死亡的坦然,都足以让人震撼。而雪巴人,则是这本书中最闪耀的星辰。他们是K2的守护者,是登山者的“守护神”。书中对雪巴人生活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淳朴善良的心灵,以及他们与这座巨峰之间那份难以割舍的羁绊。他们的存在,让K2不再只是冰冷的岩石和白雪,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命力的存在。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登山,不仅仅是体能的挑战,更是心灵的洗礼,是对生命最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

《K2峰:天堂之门与雪巴人的故事》这本书,简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从未想过,一本关于高山探险的书,竟然能够如此触动人心。作者对K2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纯净而又危险的世界,感受着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天堂之门”这个词,更是让我对K2产生了更深的敬畏,它不仅仅是山峰的顶端,更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探索。而雪巴人,这本书中最令人动容的角色。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们的淳朴、他们的坚韧、他们的智慧,以及他们与K2之间那份深厚的情感。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人的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他们为了生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登山,不仅仅是挑战极限,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是对大自然的尊重。

评分

《K2峰:天堂之门与雪巴人的故事》这本书,让我彻底改变了对高山探险题材的看法。我原以为,这类书无非就是枯燥的攀登记录,或者惊险刺激的事故描述。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具人文关怀的笔触,将K2这座山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描绘得活灵活现。书中的“天堂之门”不仅仅是K2的顶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人类极限的挑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写雪巴人时的细腻之处。他们并非仅仅是登山的向导,更是K2的灵魂。作者深入他们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勇气、他们的牺牲,以及他们与K2之间那份深刻的情感。我能感受到他们对K2的敬畏,对大自然的尊重,以及他们为了生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登山,不仅仅是挑战自我,更是理解和尊重自然,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评分

《K2峰:天堂之门与雪巴人的故事》这本书,简直像一股清流,注入了我对极限运动书籍的固有认知。我一直认为,描写登山的书,无非就是一些艰辛的攀登过程、惊险的瞬间,然后是最终的成功或失败。然而,这本书却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作者并没有落入俗套,而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去审视K2这座山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书中的“天堂之门”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像是一种哲学隐喻,它象征着超越生死的界限,挑战人类潜能的极致,以及在最严酷的环境中寻找存在的意义。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写雪巴人的段落。他们不是简单地被描绘成登山的“工具”或“背景”,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化。他们的每一次出行,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背负着对自然的敬畏,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险峻山峰的熟稔,也有对未知挑战的坦然。书中关于他们如何依靠世代相传的经验,如何与大自然搏斗,如何维系社群的温情,都让我深深感动。我能感受到,他们与K2之间,并非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一种深刻的共生,一种相互依存,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连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登山的另一种可能性,它不只关乎个人的荣耀,更关乎社群的力量,关乎人与自然的和谐。

评分

《K2峰:天堂之门与雪巴人的故事》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震撼力的一部作品。K2,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而又危险的光环,而书中对这座山的描绘,更是将这份神秘与危险渲染到了极致。作者的文字仿佛拥有魔力,能够将读者带入那片冰雪覆盖的绝境,体验那种令人窒息的寒冷和压迫感。而“天堂之门”的比喻,更是点睛之笔,它不仅指代了K2顶峰的壮丽景色,更象征着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境界,一种对人类极限的挑战。然而,最让我动容的,还是关于雪巴人的部分。他们是K2真正的灵魂,是这座山的守护者。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智慧,以及他们在每一次攀登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人的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他们与K2之间那份难以割舍的羁绊。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登山,不仅仅是征服,更是理解和尊重,是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生命中最纯粹的感动。

评分

最近读到《K2峰:天堂之门与雪巴人的故事》,简直是让我沉浸其中,欲罢不能。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超我之前的任何阅读体验。首先,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K2的地理和攀登过程,而是深入挖掘了这座山峰的灵魂。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K2那令人敬畏的险峻,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高度和陡峭,更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原始的、不容置疑的压迫感。那种环境,仿佛在告诉你,在这里,人类是如此渺小,任何自大的念头都会被无情地碾碎。而“天堂之门”这个意象,也太贴切了!它不仅指的是K2顶峰的壮丽景色,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考验,一种对生命、对极限、对存在的终极叩问。当我读到书中关于攀登者在严酷环境下所经历的心理挣扎时,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那股寒意,那种在生死边缘徘徊的孤独与恐惧。但最让我动容的,还是关于雪巴人的部分。以往我们谈论登山,更多的是那些光鲜亮丽的“英雄”,但这本书却把焦点放在了那些默默奉献的雪巴人身上。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家庭,他们对K2的理解和敬畏,以及他们在每一次攀登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都让我看到了登山背后更深层次的人性光辉。尤其是那些关于他们如何运用智慧和经验,在极端天气下挽救生命的故事,更是让我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登山,它不只是征服,更是一种尊重,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从中汲取力量的过程。

评分

读完《K2峰:天堂之门与雪巴人的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K2的知识,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力量,将K2这座“死亡之峰”的险峻与美丽,以及“天堂之门”所蕴含的神秘与诱惑,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听到那风雪交加的声音,感受到那刺骨的寒冷,也体验到攀登者们在绝境中的挣扎与坚持。而书中对雪巴人的描绘,更是让我为之动容。他们是K2的守护者,是这座山的儿子。作者深入他们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勇气、他们的牺牲,以及他们与K2之间那份深厚的情感。他们的存在,让K2这座冰冷的巨峰,充满了温暖的人性光辉。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雪巴人面对危险时的冷静与乐观,以及他们对家人的深深眷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登山的另一种视角,它不仅仅是征服自然,更是与自然和谐共处,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评分

《K2峰:天堂之门与雪巴人的故事》这本书,真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好书!我一直对世界屋脊的壮丽景色和那些勇于挑战极限的人们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对K2的描绘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美感,仿佛把我带到了那片冰天雪地之中,亲身感受那份壮阔与艰辛。“天堂之门”这个意象,更是恰到好处地展现了K2的神圣与神秘,让人既向往又畏惧。然而,这本书最让我心动的,还是关于雪巴人的故事。他们,才是K2真正的灵魂所在。作者没有将他们仅仅作为背景,而是深入他们的生活,描绘了他们的坚韧、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牺牲,以及他们与K2之间那份深厚的羁绊。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人的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他们为了生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登山,不仅仅是征服,更是尊重,是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体验生命中最纯粹的感动。

评分

《K2峰:天堂之门与雪巴人的故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对高山探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少有哪本书能让我如此沉浸其中,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在描写K2时,不仅仅是罗列数据和事实,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富有画面感的方式,展现了这座山峰的雄伟与险峻。我能想象到那呼啸的狂风,那刺骨的寒冷,以及那压抑的寂静。而“天堂之门”这个词,更是让我对K2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顶峰,更是精神上的某种超越,一种对生命极限的探索。我最触动的是书中关于雪巴人的部分。他们是K2的灵魂,是这座山峰最忠实的伴侣。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智慧,以及他们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我能感受到他们与K2之间那种深厚的感情,那种既敬畏又依赖的关系。他们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登山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看到了那些默默奉献的英雄。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伟大,不在于征服,而在于理解和尊重。

评分

《K2峰:天堂之门与雪巴人的故事》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人联想到连绵不绝的雪山、湛蓝如洗的天空,以及那些在绝境中生存、坚韧不拔的人们。身为一个常年关注户外活动、对登山题材情有独钟的台湾读者,我对K2这座被誉为“死亡之峰”的巨峰,一直抱持着既敬畏又着迷的心态。它不同于珠穆朗玛峰的壮丽与声名远播,K2拥有一种更为野性、更为原始的魅力,仿佛是一个等待勇者挑战的终极谜题。书名中的“天堂之门”,更是增添了一层神秘与诱惑,让人不禁好奇,在那冰雪覆盖的顶峰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风景,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能够被称为“天堂之门”?而“雪巴人的故事”,则触及了登山中最令人动容的灵魂——那些默默付出、在死亡线上守护着攀登者生命的向导们。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勇气、他们的牺牲,常常被淹没在“征服者”的光环之下,但对于真正了解登山的人来说,雪巴人的角色才是这场极限挑战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深入了解K2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那些令人惊叹的攀登线路,以及过往那些在此留下足迹的传奇人物。更重要的是,我渴望透过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雪巴人社群的文化、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与这座巨大山峰之间,那跨越千年的深刻羁绊。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登山的书,它更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一封来自喜马拉雅深处的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人类极限的边缘,去聆听那些在风雪中回荡的生命赞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