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鬼谷子(增订二版)

新译鬼谷子(增订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战国时期国情瞬息万变,各家学说蓬勃发展,其中,纵横家于诸子百家之中独树一帜,他们不以推广中心学说为己任,而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重心。相传为纵横家鼻祖鬼谷先生所作的《鬼谷子》一书,则是系统总结纵横游说之术的理论着作,也是先秦纵横家的代表作。书中先述游说权谋,次讲权谋之士的内在克制力,最后综述游说重点。全书用字精炼,结构清晰,逻辑性强,除了可让世人系统地了解纵横游说之术外,对于处世、外交及商业社交活动,也有值得借鑑之处。本书依据善本重新标点、分段,详为校勘,注译、研析并力求尽可能合理、如实,以方便读者阅读理解《鬼谷子》的文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德华


  安徽滁州人。文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研究。现任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独立承担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专案、全国高校古委会专案、浙江省社科重点专案等多项科研任务。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代表专着为《屈骚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9月版)及《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辞赋分体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荣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个奖项,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赵鹏团

  河南省济源市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硕士,师从王德华教授,攻读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现就职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及地方志编研工作。

图书目录

刊印古籍今注新译丛书缘起
自序
导 读
 
卷上
捭阖第一   一
反应第二   一三
内揵第三   二三
抵巇第四   二九
 
卷中
飞箝第五   三六
忤合第六   四四
揣篇第七   五一
摩篇第八   五八
权篇第九   六六
谋篇第十   七八
决篇第十一   九二
符言第十二   九八
转丸第十三(亡佚)   一○七
胠乱第十四(亡佚)   一○七
 
卷下
本经阴符七篇   一○七
盛神法五龙   一○八
养志法灵龟   一一四
实意法螣蛇   一一九
分威法伏熊   一二五
散势法鸷鸟   一二八
转圆法勐兽   一三一
损兑法灵蓍   一三五
持枢   一三九
中经   一四一

图书序言

编辑推荐
  
  鬼谷子,是一位奇人;《鬼谷子》,是一部奇书。
  
      一般人或许对鬼谷子其人其书不甚了了,但多少应该听过「纵横捭阖」这句话。「纵横捭阖」指的就是利用言语或其他手段去打动、分化、拉拢对方的情形。多用于政治或外交场合上。其中「捭阖」一词就是出自《鬼谷子》的〈捭阖〉篇。
  
  据古书记载,鬼谷子既是孙膑、庞涓的老师,授其兵法之要,也曾教导过苏秦、张仪,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始祖,道教又将之与老子并列,尊称为「玄都仙长」、「古之真仙」,阴阳家则将其奉为祖师爷,可见鬼谷子地位的崇高与学说之庞杂,横跨兵法、纵横、阴阳与道教。可惜的是,其真实姓名已经堙没,无从得知,倒是他的隐居地──鬼谷,成为替代他真名而流传千古的称号。鬼谷子的思想菁华,主要集中在这本《鬼谷子》之中,并被历朝历代所传承、发扬与运用。可以说,《鬼谷子》就是一本教导人们「术」的书籍,对人们在职场处事、人际沟通的进退应对非常有帮助。
  
  《鬼谷子》的内容主要是游说诸侯的纵横术,着重在对形势的分析与掌握,特别强调「审时度势」的重要性: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君王的才称得上是开明的君王,当谋臣的方是聪明的臣子,其术也才能为君所用。因此,书中十分重视说话的技巧:面对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话,以及说话的时机,如何将话说到对方心坎里,这些都能在《鬼谷子》中找到相关的论述。如此强调说话技巧的学派,无怪乎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好辩之士都有三寸不烂之舌。
  
  据说,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便十分服膺《鬼谷子》的理论。他喜欢与人交谈,无论是员工、朋友,甚至是不识的路人,都能聊上几句。这看似平常的闲聊,其实是他收集情报的最好方法,因为借由交谈,可以了解对方,打开心扉,进而成功销售自家的产品,或改善缺失,以创造业绩。可见,《鬼谷子》可说是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致胜宝典、武功祕笈呢。
  
  《鬼谷子》的实用性,已如上述,然而一般人却难以窥探箇中道理与真谛,问题就出在文字的隔阂,千年前的古书,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理解的。为此,三民书局特别出版《新译鬼谷子》,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读者深刻体会前人的智慧结晶。其中在「导读」的地方,将全书大意概述一遍,让读者有一初步完整的概念,各章节的解释与翻译也十分浅显到位,加上「研析」鞭辟入里的阐述,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觉枯燥乏味,反而有种豁然开朗的感受,是一本实用性极高的佳构,值得您细细品味。
  
自序
  
  《鬼谷子》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子学着作,其中糅合了先秦时期诸子学派的很多重要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和相关学术思想都有重要影响。近代以前,由于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视《鬼谷子》为败坏纲常之书,重视程度不够。近代以来,西学东渐,《鬼谷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校注、研究着作也渐多起来。然而,纯粹的学术研究着作,专业性较强,没有逐字逐句的详细注释和全文白话的翻译,也缺少逐篇的研析论述,普通读者很难理解。校注之作虽然也增多,但从整体上看,水平参差不齐。而面向大众读者的着作,既有逐字逐句校注,又有白话翻译、全文研析者,数量较少,专业性也不强。缘此,在三民书局古籍新译的总体规划下,我们对《鬼谷子》作了新的研析。
  
  考虑到本书主要面向广大读者,经我们反复商讨并与三民书局诸位先生沟通,乃决定选用流传最广的四部丛刊本(正统道藏本)为底本,校以台湾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干隆五十四年秦氏石研斋刻本校刊本)。在校对过程中,作者还参考了秦恩复嘉庆十年刊本等其他版本。因为这些版本仅供我们校注时参考,而并未作为底本和校本,故在本书导读中未予说明。书中正文的注释、翻译和研析,则是在结合底本、校本注释的前提下,参考学术界此前的校注成果,再结合作者自己的理解展开。有些地方考虑到是面对普通读者,为了更便于理解,採用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
  
  本书导读的撰写,两易其稿。初稿主要围绕《鬼谷子》一书介绍,撰成后很不满意。因为《鬼谷子》一书属于纯理论着作,无论是概念还是义理,都十分生涩。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鬼谷子》,我们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诸侯关系以及《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解释,以见《鬼谷子》及其推崇的纵横术产生的社会土壤、理论特征及其弊端。现在读者所看到导读的第二、三部分内容,都是我们考虑后重新写成的。
  
  此书之「新译」目标在于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统一,将这部文字生涩的古籍转化为广大读者所能接受的读物。虽然该书字数不多,但因该书表述的抽象性,撰写之中,自感难度颇大;虽期深入浅出,恐难尽如人愿,所谓知易行难是也。加上作者学识有限,人力有时而穷,撰书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书成之后也有不少不如意,只能以已尽全力聊以自慰。诸多空疏失当之处,恳请读者体谅的同时,也希望读者进行批判性阅读。
  
  三民书局常年有志于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我们有幸受托,撰成此书,略尽绵薄之力。书成之际,对三民书局各位同仁的辛苦付出,也奉上我们诚挚的谢意。本书校注翻译过程中,借鉴了《鬼谷子》及纵横家研究领域诸多前辈学者的成果,在此一併致谢。诸多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导读(节录)
  
  《鬼谷子》这部书与战国和汉初的纵横游说之术关系紧密,通常被认为是一部系统总结纵横游说之术的理论着作。要了解《鬼谷子》,就必须了解这部书的成书时间、作者、主要内容、创作目的和时代背景。与此同时,还要掌握纵横游说之术的实质与利弊,以及《鬼谷子》的版本源流。
  
  一、《鬼谷子》成书时间、作者与主要内容
  
  《鬼谷子》,一般认为属先秦诸子百家之纵横家的代表着作。但《鬼谷子》这部书在《汉书‧艺文志》中没有记载,唐代魏征等编修的《隋书‧艺文志》中才有着录。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鬼谷子》是否是先秦诸子之书,其作者是否是先秦纵横学说研究者,甚至《鬼谷子》与战国纵横家的关系也受到了质疑。根据历代的考证,西汉刘向《说苑》中提及《鬼谷子》一书,《鬼谷子》在魏晋时期就已流传,并有皇甫谧为之作注作序,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中言及《鬼谷经》一书。可能因《汉书‧艺文志》对当时书籍着录不全,因而目前一般认为,《鬼谷子》确系先秦诸子之一家,大概成书于战国到西汉这一历史时期。
  
  关于《鬼谷子》的作者,《隋书‧经籍志》记载的是周朝时隐居于鬼谷的鬼谷子。《史记‧张仪列传》说苏秦和张仪曾拜「鬼谷先生」为师。裴骃《史记集解》:「徐广曰: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司马贞《史记索隐》:「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颍川阳城并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又,乐壹注《鬼谷子》书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甘茂,非常士也。其居于秦,累世重矣。自殽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险易皆明知」。苏秦事师于齐,则鬼谷先生应当在齐,即今山东省一带;而裴骃与司马贞的注释皆指向颍川一带,即今河南周口一带;甘茂所熟悉的鬼谷则应当在今陕西东南部和河南西北部,地理位置上不一致。但在先秦时代,同一地名出现在不同地区是很正常的现象,而《史记》关于苏秦、张仪的记载多与史实不合,所以,很难由此推断《鬼谷子》的作者即是与苏秦、张仪有师友关系的鬼谷先生。
  
  我们认为,乐壹的观点似乎可以参考。鬼谷先生或有其人,但更可能是战国纵横家为神祕其道而假託之人。在更为有力的佐证文献出现之前,取谨慎态度似乎更妥当。《鬼谷子》基本成书于先秦,渐无异议,而其书又主论纵横,那么可以认为《鬼谷子》一书的作者是战国纵横家学派中的一部分策士,他们之间可能是师友关系,为更好地切磋、运用纵横术,假託鬼谷子之名,合作草创了《鬼谷子》。此书又经他们的门生后学及后世学者修改完善,并掺入了后世窜入之作,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鬼谷子》。
  
  此次新译依底本仍将《鬼谷子》分为上、中、下三卷。卷上包括〈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揵第三〉、〈抵巇第四〉,卷中包括〈飞箝第五〉、〈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十一〉、〈符言第十二〉、〈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卷下包括〈本经阴符七篇〉(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勐兽、损兑法灵蓍)、〈持枢〉、〈中经〉。
  
  全书共分三部分,其中卷上和卷中(不含〈符言第十二〉,该篇主旨与全书不合,疑系后人窜入之作,详见该篇研析)成一完整体系,集中阐述游说方法;卷下〈本经阴符七篇〉集中阐述游说策士在精神意志、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涵养及其对外界的影响;卷下〈中经〉一篇集中阐述游说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持枢〉篇与全书主旨不合,疑系后人窜入之作,详见该篇研析)。
  
  卷上和卷中共十四篇,其中〈转丸〉、〈胠乱〉二篇亡佚,实存十二篇,围绕游说方法展开。这一部分以〈捭阖第一〉为总纲,统领剩下的十篇。《鬼谷子》认为捭阖之道是游说术的根本法则,其余〈反应〉、〈内揵〉、〈抵巇〉、〈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这十种游说方法都是捭阖之道具体而微的应用。
  
  《鬼谷子》认为天地之道一阴一阳,阴阳互动而生万物。而人事当秉天地之道,于是《鬼谷子》掂出捭阖以指代人事之阴阳。「捭」属阳,主要指游说者正面主导、主动性行为;「阖」属阴,主要指游说者顺应游说对象的行为和隐密性行为。先秦时人普遍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一阴一阳,一正一反,造就了自然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这是一种经验性理论,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鬼谷子》所谓「捭阖」,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反应第二〉讲述游说过程中获取游说对象言辞、考察其言辞真实性以及确定其真实意图的方法;〈内揵第三〉讲述争取游说对象内心认可的方法;〈抵巇第四〉讲述处置变局的方法;〈飞箝第五〉讲述用言辞蛊惑并箝制游说对象的方法;〈忤合第六〉讲述运用飞箝术在诸侯游说中左右逢源的方法;〈揣篇第七〉讲述揣测游说对象真实情况的原则;〈摩篇第八〉讲述实行揣测的具体方法,即试探、诱取游说对象真实情况的方法;〈权篇第九〉讲述说辞的类别及变化之法;〈谋篇第十〉讲述制定、运用计谋的方法和计谋的作用;〈决篇第十一〉讲述决策的原则、方法和作用。
  
  卷下包括〈本经阴符七篇〉(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勐兽、损兑法灵蓍)、〈持枢〉、〈中经〉。〈本经阴符七篇〉主讲策士内在思想精神的涵养方法。《鬼谷子》卷上、卷中所述,都是外在的行为方法,对纵横家立言行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纵横家做事要具备超越他人的权谋,特别是要求纵横家能够随时随地克制自己的感情、迎合环境的需要、摆脱主观愿望和自身价值观的束缚。这种高标准显然不仅要求纵横家掌握权谋之术,更要求他们具备卓越的内在克制力。〈盛神法五龙〉主要讲立言行事顺应客观形势是保持精神稳定专注的根本;〈养志法灵龟〉主要讲明确并专注于自身行动目标是游说成功的前提;〈实意法螣蛇〉主要讲专心一意的重要性。此三篇集中论述内在克制力。〈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勐兽〉、〈损兑法灵蓍〉此后四篇则集中讲强大的内在克制力对外界的作用,依次讲内在克制力对外界施加威势、分散外界威势、促使自身计谋机变、掌控他人事业得失的作用。
  
  〈持枢〉主要讲治国之道要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中经〉针对游说中常见问题讲述应对之法,属于教科书后面的重难点讲解。
  
  要言之,全书先讲游说权谋,次讲权谋之士的内在克制力,最后综述游说重难点。全书结构清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逻辑性强,〈谋〉篇布局相对完整,属于纵横学派的方法论着作。而《鬼谷子》又有〈符言〉、〈持枢〉,则《鬼谷子》其书传世既久,后人传抄过程中,在部分地方或许有所篡改。
  
  如果将《鬼谷子》、《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合併在一起看,对于《鬼谷子》我们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可以系统地了解纵横游说之术。 

图书试读

卷上

捭阖第一


【题解】本篇是《鬼谷子》一书的总纲,阐述了游说所依据的根本原则在于「捭阖」。鬼谷子认为,捭阖之道是天地阴阳运转变化的原理,将捭阖用于人事,可以识人、辨言、行说、立功,一切游说之术归根结底都要以捭阖为宗。文中关于捭、阖二词没有明确定义。捭,概指主动向对方伸出触角的言行,属阳;阖,指顺应对方、隐藏自己的言行,属阴。

粤若稽古1.,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2.。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3.,知存亡之门户4.,筹策万类之终始5.,达人心之理6.,见(ㄒㄧㄢ)变化之朕7.焉,而守司其门户8.。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ㄧ)也9.。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0.。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11.。是故圣人一(ㄧ)守司其门户12.,审察其所先后13.,度(ㄉㄨㄛ)权量能14.,校其伎巧短长(ㄔㄤ)15.。

【章旨】本章託圣人立论,指出只要掌握了阴阳开阖的法则,就可以了解天地万物生存消亡的原理,就可以考察人物权谋技能的短长。作者认为阴阳开阖之道是圣人处事的不变法门,託古立言,旨在标出捭阖之道是游说术的根本。

【注释】1.粤若稽古回顾考察历史。粤若,发语词,用于句首以领起下文。稽,考察。古,古代。2.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二句圣人是世间民众的先导。圣人,得道之人,古人心中智慧和先知的化身。天地,此处指人世间。众生,民众。先,先导。3.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依据阴阳二气交替变化的原理给事物命名定性,确定事物之间的关系。阴阳,古代哲学观念,认为世界二分,一阴一阳,二者相互作用而形成了万事万物。阳代表雄性、发展、积极向上的一面;阴代表阴性、柔顺、消极向下的一面。开阖,此指阴阳交替、变化。命物,命名;定性。命,给……命名;定性。4.知存亡之门户了解存亡之道。存亡,事物生存消亡。门户,途径;关键。5.筹策万类之终始推算万物发展变化的始末。筹策,推算;推演。6.达人心之理洞悉人心变化之理。达,洞悉;了解。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