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序 2015年中國大陸頒布瞭具有宏觀願景的戰略性經濟發展計畫—「一帶一路」。這個計畫並非全是憑空生齣,不少部分是近年來華人在中國境外發展的串聯。因為,某些在一帶一路上的國傢或城市,那裏的人們早已食著華人開設的餐飲料理,穿戴著華人製造的衣服鞋襪,馳走於華人修建的鐵公路、海港、碼頭,在華人投資的商業場域消費、玩樂。這個號稱涵蓋全球六十五個核心國傢、惠及四十七億人口,占全球經濟總量三成八的一帶一路,即使是為突破美、日東麵島鏈的包圍而轉身,但說穿瞭也還是曆史的産物。從中國西北經中亞、南亞、中東到歐洲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的「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都不會少見華人社會文化的曆史殘影。
自2014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按人均GDP數據及「購買力平價」做調整排名)之後,世界各國難免對中國的崛起有更深的疑慮,但一帶一路的提齣,說明中國是極想與世界和平相處,共榮共存的。習近平走進美國國會,美國最重要的上市公司的負責人緊隨身旁;亞投行成立,各國競相加入,這是經濟的吸引力。而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球已有一百三十四個國傢或地區,建立瞭五百所孔子學院和一韆個孔子課堂。文化與經濟的發展嚮來是相輔相成的。而颱灣近年來境外生來颱學習的人數也逐年攀升,原因就在颱灣有精緻之華語文研習環境。
在全球化的浪潮與科技資訊、媒介的影響下,人們帶著美好的想像走嚮世界。除瞭南韓、緬甸、阿爾巴尼亞、伊朗、古巴⋯⋯等少數國傢較不願或較晚嚮世界開放外,全球因商務、旅遊、求學、交流、會議、就醫、工作、移民、婚姻、探親等因素的人口遷移與離散充斥於周遭世界。然而,在離散中不但能透過資訊科技,可與母國、親友隨時聯係,市場上亦不鮮見各國商品,甚至連維係宗教崇拜情感寄託的寺廟也全球化瞭。而在西方輸齣物質科技的同時,積極開放的中國也已深入世人的生活,許多西方國傢一開門,就會看到中國(産品商場、工程建設、電子商務、高鐵核電、人物訊息、學院講堂)已在身邊。於是從驚懼中開始學習漢字,試圖瞭解中國並與之溝通。而文化是一切的根柢,因此對中華文化有所瞭解,不僅是華人的責任,也是世人瞭解中國的必要途徑。
《華人社會與文化》(文化思想篇)要印第三版的時候,自武漢經新疆阿拉山口齣境,穿越哈薩剋斯坦、俄羅斯、波蘭、德國到法國裏昂的貨運鐵路已經通車,東亞與歐洲的關係更進一步。兩岸與東協各國之商旅往來與互動也益形緊密。在全球地域消解的今天,颱灣無疑能發展齣更具包容性與對話性的文化,這隻要從外僑、外籍配偶,與新住民子女的數量,已高達近一百五十萬人即可看齣。再過不久,颱灣也將正式進入第三次政權輪替,期待一切都有正麵嚮上的發展。也希望立基於文化共同體的兩岸,在相處與互動上也能有更多元的思考。
當新學林齣版社的主編範琇茹小姐告訴我,本書的第二版即將售罄之時,我一方麵為本書的完售感到高興,一方麵也感到責任的些微加深,所以本版除因原住民族從十四族增為十六族,做瞭些必要的修訂之外,也補充瞭一些重要的資料。希望對想要瞭解華人社會文化,尤其是華人文化思想方麵的讀者,有一定的幫助。再次感謝華語文教學齣版重鎮的新學林齣版社以及範琇茹主編的協助,也祝福關注華人社會與文化的讀者。最後要謝謝被本書參考、引用而未能標註書名、文章的作者。
劉國平 謹誌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