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序 2015年中国大陆颁布了具有宏观愿景的战略性经济发展计画—「一带一路」。这个计画并非全是凭空生出,不少部分是近年来华人在中国境外发展的串联。因为,某些在一带一路上的国家或城市,那里的人们早已食着华人开设的餐饮料理,穿戴着华人制造的衣服鞋袜,驰走于华人修建的铁公路、海港、码头,在华人投资的商业场域消费、玩乐。这个号称涵盖全球六十五个核心国家、惠及四十七亿人口,占全球经济总量三成八的一带一路,即使是为突破美、日东面岛链的包围而转身,但说穿了也还是历史的产物。从中国西北经中亚、南亚、中东到欧洲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的「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不会少见华人社会文化的历史残影。
自2014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人均GDP数据及「购买力平价」做调整排名)之后,世界各国难免对中国的崛起有更深的疑虑,但一带一路的提出,说明中国是极想与世界和平相处,共荣共存的。习近平走进美国国会,美国最重要的上市公司的负责人紧随身旁;亚投行成立,各国竞相加入,这是经济的吸引力。而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球已有一百三十四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五百所孔子学院和一千个孔子课堂。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向来是相辅相成的。而台湾近年来境外生来台学习的人数也逐年攀升,原因就在台湾有精致之华语文研习环境。
在全球化的浪潮与科技资讯、媒介的影响下,人们带着美好的想像走向世界。除了南韩、缅甸、阿尔巴尼亚、伊朗、古巴⋯⋯等少数国家较不愿或较晚向世界开放外,全球因商务、旅游、求学、交流、会议、就医、工作、移民、婚姻、探亲等因素的人口迁移与离散充斥于周遭世界。然而,在离散中不但能透过资讯科技,可与母国、亲友随时联系,市场上亦不鲜见各国商品,甚至连维系宗教崇拜情感寄託的寺庙也全球化了。而在西方输出物质科技的同时,积极开放的中国也已深入世人的生活,许多西方国家一开门,就会看到中国(产品商场、工程建设、电子商务、高铁核电、人物讯息、学院讲堂)已在身边。于是从惊惧中开始学习汉字,试图了解中国并与之沟通。而文化是一切的根柢,因此对中华文化有所了解,不仅是华人的责任,也是世人了解中国的必要途径。
《华人社会与文化》(文化思想篇)要印第三版的时候,自武汉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德国到法国里昂的货运铁路已经通车,东亚与欧洲的关系更进一步。两岸与东协各国之商旅往来与互动也益形紧密。在全球地域消解的今天,台湾无疑能发展出更具包容性与对话性的文化,这只要从外侨、外籍配偶,与新住民子女的数量,已高达近一百五十万人即可看出。再过不久,台湾也将正式进入第三次政权轮替,期待一切都有正面向上的发展。也希望立基于文化共同体的两岸,在相处与互动上也能有更多元的思考。
当新学林出版社的主编范琇茹小姐告诉我,本书的第二版即将售罄之时,我一方面为本书的完售感到高兴,一方面也感到责任的些微加深,所以本版除因原住民族从十四族增为十六族,做了些必要的修订之外,也补充了一些重要的资料。希望对想要了解华人社会文化,尤其是华人文化思想方面的读者,有一定的帮助。再次感谢华语文教学出版重镇的新学林出版社以及范琇茹主编的协助,也祝福关注华人社会与文化的读者。最后要谢谢被本书参考、引用而未能标註书名、文章的作者。
刘国平 谨志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