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序 近年来华语文的教学和研究似乎呈现两样趋势:一是由本体理论的教学和研究趋向实践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一是由一般华语(Chinese for general purpose, CGP)的教学和研究趋向专业华语(Chinese for specific purpose, CSP)的教学和研究。专业一词,顾名思义,是指专门的行业或职业,为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所能充分认知和圆满执行的业务。因此所谓专业华语是指在一般华语的基础上加入专业的特质和实用的功能,将华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为一体的语言。由于专业华语除具备华语的功能之外,尚且具有承载专业知识传输的功能,对外籍人士在华语职场和工作环境中能产生一定的佐助和效益,故就现实社会的层面而言,它的广受重视和蓬勃兴起是一种自然的趋势。
专业华语的类别包含甚广,举凡经贸、观光、法律、新闻、工程、资讯、医学、护理等都可和华语建构成各类专业华语,各类专业华语也都具有其特性、内涵、运作场域和专业用语等。如经贸华语是以华语作
为进行经贸活动时,彼此接触、互动、沟通、协商的工具。其内涵则是以经贸事务为主体,包含定位关系、筹资方式、註册商标、物品产销、税收申报、企业管理、兼併收购等业务。其专业用语则有资本、利润、金融、产值、外汇额、报酬率、贸易赤字、通货膨胀等。它需要具有经贸和华语两种知识兼备,才能使业务顺利推展。
观光华语是提供外籍人士在华语地区,特别是海崃两岸进行观光或旅游活动时所使用的普通话。由于当前全球各国都将观光产业视为国家的重要产业,对创造就业机会和赚取外汇营收具有显着的效益,对国民经济生产的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佔有一定的比例,观光产业因而又被称为「无烟囱工业」(no chimney industry),随着这一个趋势,观光华语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专业语言之一。观光活动主要是观光者和观光地区之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其专业用语如领队、导游、景点、古蹟、出入关、办手续、团体签证、文化遗产等都有固定的意涵和明确的项目,使用者需要准确的了解和掌握,才能使观光事业顺利进行。
法律华语是指在法律环境中,和法律从业相关人员进行谘询、协商、研读法律文书、讨论法律议题,甚至与另造发生法律诉讼时所使用的华语。其专业内容涉及法律概念、法律实务、法律文化、法律条文等,具有法律和华语双重领域的特质。当今在讲求法治的华人社会里,法律华语是外籍人士与华人之间遭遇法律问题或法律事件,进行处理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专业用语如契约、仲裁、调解、抗辩、抵押权、公证人、检察官、行为能力、连带责任、解除条件等都有明确的定义和内容,它能使外籍人士在充分理解这种专业华语之中,其权益既可获得法律的保障,其行事也可获得公平的待遇。
新闻华语是新闻专业知识和华语知能结合为一的专业语文,它所涵盖的范围广大而多元,举凡国内外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技、文教、体育、影剧、生活、气象等用华语呈现的消息报导都属于华语新闻。就新闻媒体的形式而言,可分为广播新闻、报章新闻、电视新闻等。广播新闻着重以口头报导,报章新闻着重以书面报导,电视新闻则着重以连结和综合影音、语言、文字的报导。新闻用语的特征是常使用许多的缩略语如酒驾(酒后驾驶)、空难(空中灾难)、巡演(巡回演出)、金控(金融控股);还有外来语如达阵(touchdown)、杯葛(boycott)、叩应(call in)、手纸(日语书信);翻译词汇如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恐怖攻击(terrorist attack)、蒙太奇(montage);以及新兴词汇如微电影、小确幸、软实力、潜规则、尾巴摇狗、伊斯兰国等。其他如医学、护理、工程、资讯、科技、宗教等专业知识和华语结合形成各类专业华语时,也都有其定义、特色、内容和用语等。
专业华语的教学除结合华语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更重要的关键是要让学习者有机会在各相关的专业场域中进行参访、演练或实习。如教学经贸华语时,能让学习者到公私立的经贸机构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摩或实习;教学观光华语时,能让学习者充当临时的领队、导游或观光客,对观光工作进行亲身的体验;教学法律华语时,能让学习者到律师事务所了解诉讼案件的建构,或到法院去从旁视听原告、被告两造的辩论、检调人员和审判人员双方的攻防;教学新闻华语时,能让学习者到报社、通讯社或广电公司研习新闻採访的经验、新闻播报的技巧、新闻编写的方法等。如此专业华语的教与学便能由知识落实到行为上,真正通过从本体上的学以致知达到实践上的学以致用。
本书包含商务、新闻、中医、导游、旅游、科技、法律、基督教的专业华语概论共8篇,佔了专业华语中的主要部分,是中原大学应用华语文学系彭妮丝和廖宜瑶两位教授指导他们的研究团队成员,对专业华语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成果撰写成专论,再集结成书而出版。中原应华系成立于2002年,2003年正式招生,14年来经由全系同仁的辛勤经营,师生之间的通力合作,至今已经毕业的大学部学生计512位,硕士生63位,发行的《中原华语文学报》16期(内含学术论文108篇),编纂出版的华语文教学书刊近20种,主办的华语文国际学术研讨会近20场(内含学术论文约200篇)。近年来更由于系主任彭妮丝博士的卓越领导,全系同仁的认真投入,系务成长更加快速,除顺利通过第二周期的系所评鑑,并以产、官、学相结合的理念,成功的承办教育部「迈向华语文产业输出大国八年计画(2013~2020)」中的「一级输送机构计画(包括师资、教材、课程、测验、认证等)」、华语文国别化教科书的编写、系刊的创办,更和着名出版社合作,发行《实用华语教学系列》专书,如本年2月甫由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印行的《华语教师专业发展》,本年7月印行的《专业华语概论》以及往后一系列即将陆续出版的专业华语教学论着等,这些耀眼的成果都将成为本系持续成长的亮点。竭诚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对国内外华语文教学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具体的贡献。
中原大学应华系讲座教授
赖明德
2016-6-5
廖序 华语学习者持有工具型动机来学习华语,迟早要接触到「专业华语」的领域。然而世上专业何其之多,而该领域「专业华语」的学习者需求也大不相同,因此,「专业华语」不再仅是语言教师的专利,它需要以华语为主要语言的社会各专业领域专家,与语言教师们共同分析该专业的特有辞汇用语,以及欲进入该专业领域之华语学习者的特性与需求,来编辑该专业相关之语言教材,进行教学。
举例来说,学习「科技华语」,以追求工程科学学位的留学生为主要学习者,若是刚升大学,则应以普及科学类,俗称「科普」的篇章为主要学习内容,毕竟刚要进入大学某专业科系就读,华语学习应着重的是与该专业有关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