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思辨「现代散文,抒情传统,中文现代主义」等议题的独特论着。
诗力与文心——这是《论尝试文》为我们提供的课题。从马来西亚渡海来台三十年,黄锦树不断尝试重理文学疆界,在在引人深思。我们可以质疑他的论点,但不能忽视他的大哉问。他是蛰居埔里的摩罗。殊不知在春和景明的表象下,造山运动从未止歇。这,正是黄锦树的贡献。─王德威(哈佛大学讲座教授)
本书为黄锦树在现代文学领域多年思考的阶段性成果。
共收长篇论文十四篇,及书评、书序之类的文学随笔十八篇;议题主要环绕现代散文、抒情传统、中文现代主义文学等议题。
关于中文现代主义,从对台湾现代主义世代的综观、从七等生雷骧到内向世代的延续与转折、郭松棻的域外写作的神祕沉默、舞鹤最乱迷的《乱迷》;朱天文故事瓦解的《巫言》、李永平迟到的《大河尽头》、骆以军的伤害美学和他的最初的房间;以及解严世代最被看好的童伟格的《西北雨》,那静止的、被耗尽的剩余的时间……作者不是从既定的时兴学术视野(如后殖民、后现代之类的框架)来处理台湾的文学生产,而是尝试从一个更大的学术背景来讨论相关个案,而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学研究景观。
书中另一个重要主题是探讨自五四以来最欠缺深入问题化的散文。作者尝试借着形式主义文学系统的视角,重探白话文革命的理论意义;理论性的重探新文学革命开端对文的尝试;诗/散文/小说之共存与分界;探索抒情散文的主体预设,进而探问抒情传统建构中的主体预设,甚至延伸向作者问题,散文的戏剧化问题;个案方面,聚焦于最有争议的散文作者胡兰成的自我戏剧化之极致的自我神话化,也借由雷骧个案探讨散文写作随作者之意图而流变于文类之间,它的安分与不安分。
全书完整收录黄锦树对现代华文文学的独到观察与研究,是思考现代华文文学议题的一个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