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onathan D. Spence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绚烂归于平淡  从国史写到家传
张岱的深邃虚幻  史景迁妙笔重塑

  只要有人追忆,往事就不必如烟
  史景迁细数张岱心灵点滴
  窥探亡国知识分子的内心转折
  同时瞥见晚明的精致生活美学

  张岱是明代散文大家,传世名着《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堪称晚明小品文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无忧,品茗、制茶、赏月、弹琴、斗鸡、蹴踘、观雪、狩猎、听戏、吟诗、游湖、收藏、鑑赏,样样精通,生活围绕在读书与享乐间,光鲜快意。清兵入关后,年过五十的张岱遭逢人生重大转折,位于杭州的别墅、绍兴的家园、丰富的书画古玩收藏,悉数毁于战火。「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他带着倖存的家人逸隐于绍兴龙山,余生力修明史,八十八岁方成《石匮书》,书成后不久亡故。

  个人历史与家国历史相互映照、无法切割。不论是怀志一生纂修的明史《石匮书》,还是《陶庵梦忆》里一幅幅简约、多情善感的前朝旧事,都镶框着家族轶事与大时代的层层跌宕与悲喜交错。张岱一生的浮华与苍凉,在梦与忆的交错摆盪间,隐隐浮现。如何透过回忆与书写,扎实一个捉不回的梦?史景迁说:「他生于、长于龙山山麓,中年归返龙山,只为将心中了然之事理个清楚。……他理解到只要有人追忆,往事就不必如烟,于是他决心尽其所能一点一滴挽回对明朝的回忆。」

  张岱对曩昔纨裤生活的点滴追忆,召唤的终究是国破家亡的苍凉与悲愤,以及知识分子在历史巨变下,以书写对抗遗忘的自觉。史景迁书写张岱的一生、内心转折及过往追忆的同时,更探讨张岱身为知识分子,是如何借由回忆以及修史确立自身的存在价值。在得失之间,唯有捕捉消逝的回忆,以书写对抗遗忘,才能坦然面对、甚或抵抗世事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这一点,无疑反映了历史与书写的本质与关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史景迁  Jonathan D. Spence


  一九三六年出生于英国,是国际知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专家,自一九六五年于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任教,二○○八年退休。着作极丰,包括《追寻现代中国》、《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太平天国》、《改变中国》、《康熙》、《天安门》、《曹寅与康熙》、《胡若望的疑问》(以上由时报文化出版)、《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商务)、《妇人王氏之死》(麦田)、《利玛窦的记忆宫殿》(麦田)。

译者简介

温洽溢


  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世新大学,译有《追寻现代中国》、《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改变中国》、《康熙》、《天安门》、《前朝梦忆》等,校译《太平天国》。
 

图书目录

张岱家族族谱
张岱时代的中国地图
繁体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章 人生之乐乐无穷
第二章 科举功名一场空
第三章 书香门第说从头
第四章 浪迹天涯绝尘寰
第五章 乱世热血独怆然
第六章 王朝倾颓乱象生
第七章 散尽家产留忠心
第八章 繁华靡丽皆成空
第九章 寄诸石匮传后世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第一章
人生之乐乐无穷
 
张岱的三叔张炳芳饱历世故,品味精纯。叔姪两人切磋品鑑,百般调配,以各处名泉煮各地名茶,找出最能相配的茶与泉。这对叔姪的结论是:取斑竹庵泉水,放置三宿,最能带出上等茶叶的香气,再注入细白瓷杯,茶色如箨方解,绿粉初匀,举世无双。至于茶叶应否杂入一两片茉莉,叔姪两人对此意见不一,但是两人都认为最好是先将沸水注入壶中少许,待其稍凉,再以沸水注之:看着茶叶舒展,「有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叔姪两人遂将此茶戏称为「兰雪」。
 
张岱总是想尝试各种新奇口味,还钻研各种兰雪茶的饮法。张岱曾养过一头牛,研制做乳酪的方法。张岱取乳之后,静置一夜,等到乳脂分离。以乳汁一斤、兰雪茶四瓯,搀和置于铜壶,久煮至既黏且稠,如「玉液珠胶」。待其凉后,张岱认为其吹气胜兰如「雪腴」,沁入肺腑似「霜腻」。张岱还拿它做更多的尝试:以当地佳酿同入陶甑蒸之,或搀入豆粉发酵,或煎酥,或缚饼,或酒凝,或盐腌。也可用蔗浆霜温火熬之、泸之、钻之、掇之、印模成带骨鲍螺状。无论何种料理妙方,张岱都将烹调祕诀锁密房,「以纸封固,虽父子不轻传之。」
 
不出五年,也就是约当万历四十八年(一六二○年),张岱和三叔张炳芳命名的兰雪茶已经甚受名家青睐。但是却有不肖商贾以兰雪之名,在市场上哄售劣质茶,而饮者似乎并不知道。后来,就连斑竹庵禊泉的水源也不保。前有绍兴商人以此泉酿酒,或在泉水旁开茶馆,后又有地方贪官一度封泉,想将泉水据为私有。这反倒让斑竹庵禊泉的声名更大,引来无赖之徒,向庵内僧人讨食物、柴薪,若是不从便咆哮动粗。最后,僧人为了恢复昔日宁静,就把刍秽、腐竹投入泉水,决庵内沟渠以毁泉水。张岱三度携家仆淘洗,僧人也三度在张岱离去又毁泉。张岱最后只好作罢,但说来讽刺,一般人还是难挡「禊泉」的昔日名气,继续以斑竹庵不洁的水来煮茶,还盛赞水质甘冽。
 
但是,这种事情张岱也看开了,而且他也深谙水源流通之理。他写到另一处清泉时说:「惠水涓涓,繇井之涧,繇涧之谿,繇谿之池、之厨、之湢,以涤、以濯、以灌园、以沐浴、以净溺器,无不惠山泉者。」所以,张岱认为,「福德与罪孽正等。」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