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旧课本

我们的旧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引领大家重返校园,重温儿时读书光景
 
  「城市发展过程中,反映社会各种面貌的课本或教材更迭变迁是必然趋势,不同年代的教育物品和工具,正正剪影了香港历史的重要部分。」──刘智聪
 
  本书作者为旧课本收藏家,今次精选近100本由民国初年起至六七十年代初各式各样的幼稚园及小学旧课本,以图片方式再现这些珍藏。每篇配上适量文字说明,包括对该课本的描绘、收藏背后的故事,以至身为当代人对该书的回忆与情怀。
   
  本书实实在在记录了教科书的变化,也侧面刻划了香港的变迁。再次细读和欣赏每一页似曾相识的插图和文字,你会发现课本里包含着很多意想不到的成长记忆。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智聪


  先后任职电视广告美术指导及多媒体制作总监,曾自资出版个人摄影集,现为本地视觉艺术家。近年将其蒐集多年旧课本,旧校园物品等珍藏在facebook设置专页(旧课本),公诸同好,获广大网民支持。2015年年初于湾仔富德楼创立「旧课本展示馆」,逢週末免费开放公众参观,亦与博物馆丶学校和民间文化组织互动合作,反应十分理想。
 

图书目录

缘起
收集旧课本之乐趣
 
第一章︰学做人
品德
衞生
尺牍
 
第二章︰学知识
学习英数
认识自然与音乐
 
第三章︰认识香港
城市
交通工具
各行各业
 
后记

图书序言

收集旧课本之乐趣
   
收集怀旧物品一直是近年非常流行的潮流,自回归以降更是没有减退迹象,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士,都在收集属于各自童年时代的物品,以缅怀或补偿昔日之情。
   
收集旧东西的过程,往往要讲缘份,也得靠一点运气,收集地点可以是旧区地摊、天光墟、回收站、二手店、拆楼地盘、垃圾站、网上拍卖等等不能尽录的途径,又可能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或者是工作途中,甚或只是路过……,就遇上了「它」。这种随时在生活中以不同方式遇上并有机会将心头好收集回家的方式,与专程上街走进百货商场购物的经验很不一样。
 
为甚么会是校园物品?
   
早年我在公余时间都在民间寻宝,在最初的收集旧物过程中,总是被无数的旧东西吸引住,并用上「任何旧物都不想错过」的心态对待,结果弄来一屋杂乱无章的旧东西。好几年后,适逢个人摄影创作方面有少许突破──举办人生首次展览,思前想后,我发现以校园为题作为自己首次摄影展览也不错,于是我把数年来到访香港不同角落拍下的荒废学校照片,都放进那一次的展览。我从那个时候起,就想到学校是每个人人生第一次遇上各式各样的喜悦、教训和知识等等的地方,我们没有人能够避开这个既重要而又有意义的场所。
   
从那次展览后,我一直对于这个主题念念不忘,也影响了及后的摄影主题──继续探索校园。另一方面,我收集旧物的念头,也慢慢转向从旧课本出发了。以为可以省下不少空间,谁知道往后的日子也积少成山满屋为患,结果还得放进了工厂大厦的仓库才容得下,可幸的是,我终归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拿起儿童时代的旧课本的感觉。经过多年辛劳收集后,依然兴趣不减,相信这条收集之路还可以继续走下去。
 
旧课本读未完
   
当然,我没有可能所有旧课本都曾经读过或使用过。回忆大概都是零碎和非线性的,而且我对影像又比较敏感,很多时大部分旧课本都属于似曾相识其实却未曾拥有过。到这些一本又一本的旧课本来到我手上,才是首次让我真正去接触和认识。今天的我不再是为了考试而读这些课本,所以心情轻松自在,每次细读时,常有不同的新发现和新亮点,让我感到能够再次和已经消失了的香港走近多一步,寻找旧物的过程也越发乐趣无穷。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