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古典新刊」出版缘起 2015年12月,当得知大安出版社要结束营业的讯息时,我感到相当惊讶,随即思考台大出版中心是否可以在这个时间点上发挥些力量。经过联络、洽商,尤其是在夏长朴、叶国良、刘汉初三位教授的大力帮忙之下,台大出版中心与大安出版社很快便达成协议。这套「大安古典新刊」的出版,即其成果之一。
创立于1974年的大安出版社,堪称是台湾出版界的「奇蹟」。在整整41个年头里,它历经过台湾出版业的兴衰变迁、飘风急雨,却仍能一本初衷,坚持薪传文化,陆续出版了二百多种优质的学术论着。大安的作者群,现在多为引领学术风气之名家;对国内各大学文学院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而言,「大安」两字等于是台湾「文史研究」重要缩影之一。在大安出版社诸多优秀出版品中,有「古典新刊」系列。这个系列除了以精选经典、精校文字闻名外,另一重要特色在其版面,不论是字级、行距、段距,皆经精心设计,版面既清楚又美观,极适合教学、自修之用。台大出版中心为使之持续流传,特以「大安古典新刊」之名称予以重新出版──我们用原来的「古典新刊」,再冠以「大安」两字,以彰显大安出版社在中文学术着作出版之志业。
「大安古典新刊」包括:《楚辞补注》、《四书章句集注》、《周易王韩注》、《周易本义》、《老子四种》、《历代短篇小说选》、《文体序说三种》、《周易二种》共八本书。每一本书,皆保留原来的优美版式、原出版说明(即「大安出版说明」),同时也将各书之勘误补订于正文中。期盼这套书的出版,能在教学、研究上持续服务学林。值出版前夕,爰申数语,以志缘起。
项洁(台大出版中心主任)
大安出版说明(摘录) 《老子》一书,历代注释,汗牛充栋,而以《王弼注》及《河上公注》为必读之作。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西汉时代帛书《老子》甲、乙二本;一九九三年,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战国时代竹简《老子》甲、乙、丙三篇;上述两种考古发现,自披露以来,已引起学界的普遍重视,而为研究《老子》必须参考的资料。以上四种文献,为研读《老子》所必备,可惜坊间迄无理想的合刊读本。
本社为飨读者,特将上述四种文献合刊,称为《老子四种》。《王弼注》及《河上公注》二种,特别设计新颖版式,以改进历来版本经注混杂、眉目不清的缺点。内容方面,则精选善本,并广泛参考学者的研究成果,重新标点,精心校对,务求成为精审可靠的读本。至于帛书、竹简二种,则加以标点,依章次或简次排印,附于书后,俾使读者随时查检。相信这本《老子四种》,将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