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妖论:台湾神怪本事

唯妖论:台湾神怪本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神怪
  • 民俗文化
  • 妖怪传说
  • 台湾文化
  • 奇幻文学
  • 超自然
  • 地方志
  • 口述文学
  • 历史文化
  • 怪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解放妖怪,解放你被压抑的幽微情感!
49个台湾神怪:图+故事+考证

  唯妖论:我们透过在地差异来认识世界,承认那些虽然边缘却深具意义的体系,对世界的认识才会完备。

  过去,不等于没有。
  现在,一直是过去的延伸。
  重新认识台湾的过程中,最缺乏的一块就是台湾的妖怪神异文化。本书考察了49个台湾妖怪神异,每个妖怪神异都包含:绘师重新赋予他们的图像+现代版极短篇故事+详尽的文献与田野资料!让妖怪神异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现代化还在持续,台湾妖怪神异回来了。
  台湾主体的镜像,幽冥但现实感十足!

名人推荐


  妖怪就是文化。
  有一阵子非常着迷同人游戏东方project系列,当中魅力十足的角色就是取材自日本西洋中国妖怪,共同开展一个和风的妖怪世界「幻想乡」,着迷羡慕的同时,也想捏出自家的妖怪血肉、加入世界妖怪谱系。如今有了这本妖怪宝书,有图有故事脉络有各种少见妖怪,没事当休闲有事当工具书真是摸蛤兼洗裤,妖怪迷必败!(我绝不会说刚看完我已经偷用里面的梗在新剧本中,你看多实用)~简莉颖(剧作家)

  我们终于有了第一本台湾妖物志,由此窥见岛屿千姿百态的异想世界,将唤醒沉睡在历史之中的故事力量,这珍贵的资产不容被世人所遗忘。~银色快手(荒野梦二书店主人)

  要了解台湾本土的精怪与鬼怪,本书的故事书写生动流畅,更难得的是典出有据,交杂着生活经验中妖鬼存在意义的探讨。~林美容(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教授、中研院民族所兼任研究员)

  妖怪的现形,来自于人们与土地的相处。多元的文化、传说,以及族群之间的生存与斗争,丰富了台湾人对于妖怪的精采想像,而这本《唯妖论》可说是把这些想像集大成的一本奇书!~林昶佐(立法委员、闪灵乐团主唱)

  《唯妖论》为台湾的妖怪研究,映入第一道曙光,在日常与非常的镜象间,透过系谱化的知识工程,以及历史性的文学叙述,我们终于能指认出,那些总是侧身于你我之间的妖怪真身。~陈国伟(中兴大学台湾文学与跨国文化所副教授)

  妖怪,是这个世界除以人类后所产生的余数,既无法被理性所理解,也无法为宗教所吸纳,他们是现世的折曲之处。但也因为是余数,所以我们会感到好奇,会感到那无穷尽的存在中自身所散发出的魅力。《唯妖论》则是为我们展示妖怪的公式,并且不忘保留某种幻想的残余,好让我们继续对他们产生兴趣,直至入迷。~曲辰(大众文学研究者)

  以人中心 什么都怪
  倾斜扭曲 比妖更坏
  物性世界 无妖不欢
  碎形四窜 烟花灿烂~小树(Streetvoice音乐频道总监)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台北地方异闻工作室


  台北地方异闻工作室以「城市还魂」为核心,从日治时期的妖怪神异世界观创作开始,而后投入台湾各地的神怪考察。期望以故事为载体,揉合历史、民俗、文化等元素,使对土地的情感重新复甦,让城市成为充满意义的地方。成员来自政大与台大奇幻社,从大学时期就开始一起玩实境游戏跟写小说。虽然做的是文史创作却有不少理工农社科背景出身的人,热爱书本和实地考察,每个月的例会一定要配着酒一起开。

绘者简介

青Ching(叶长青)


  中原大学兼任讲师、2011澳洲墨尔本大学 视觉艺术硕士。

  获奖:2016 文化部艺术新秀展览奖助、2016 Hiiibrand国际插画优秀作品奖、2015 水返脚速写优选、2010台北县美展全国组油画类优选、2008李泽藩美术奖、2008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典藏美术奖。

  展览 (selected):2016【都市山林】拾米屋,台北。2016【躁进之间】坜新生活艺廊,桃园。2015【超新星】自由人艺廊,北京。 2015【Super Nova 3】自由人公寓,台中。2015【超新星】自由人艺廊,土耳其。 2014【天马行空】九鼎艺廊,台北。2013【Young Art】喜来登大饭店,台北。2013【青春岭】科元艺术,台中。2012【Magic】House of Bricks Gallery,墨尔本。2011【Master Show】维多利亚艺术学院,墨尔本。2011【The Fallings】Egg Gallery,墨尔本。2011【Proud】Margaret Lawrence Gallery,墨尔本。2011【Passage】维多利亚艺术学院,墨尔本。2010【北县美展】台北县文化局,台北。

  书籍封面插画:《台北城里妖魔跋扈》、《帝国大学赤雨骚乱》、《夜行:风神鸣响》、《2069乐园无双》、《动漫社会学:别说得好像还有救》、《动漫社会学:本本的诞生》、《三脚征服者》系列等等。

金芸萱

  东海大学美术系,喜欢有鳞片的动物和纸笔、墨。现职插画、平面设计SOHO。

  展览经历:2014《ONE & ONLY XMAS》圣诞创作联展、2014《Project 30 X 30》自画像计画、2016《动物说个画》创作联展 参展&策展。

  参与出版品:《Just make it!自造我们的时代》海报视觉/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2015。《捞月之人》封面插画/杨双子 着,奇异果出版,2016。《复眼人》插画/吴明益 着,新经典文化出版,2016。

SFF

  只在日夜交接、现实夹缝中营业的吟游画人。无术不学而惶恐不学无术,拥抱宇宙而焦虑一无所有。享受二次创作的灌溉,现为独立游戏〈东周列萌志〉原画绘师。与台北地方异闻工作室的合作有〈金魅杀人魔术〉实境游戏的人物插画、《中元劫鬼记》卷末插图等。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作者序
现代化的铁牢笼
 
【空】
1. 日月潭的白鹿
2. 山臊
3. 箸神
4. 椅子姑
5. 猪母鬼
6. 海和尚
7. 海中毛人
8. 虎形山之虎
9. 宝藏巖的鬼哭
10. 魂花
11. 澎湖女鬼
12. 剑潭女鬼
 
【坏】
13. 伊库伦
14. 巨阴巨人
15. 茄苳王
16. 风婆
17. 蛇人
18. 灯猴
19. 郑女
20. 蛇郎君
21. 猪哥石
22. 矮黑人
23. 郑成功与妖兽
 
【住】
24. 隐藏者艾里里安
25. 湖神艾里里安
26. 竹篙鬼
27. 猫鬼
28. 树灵
29. 金魅
30. 地牛
31. 鬼火、怪火与伯公火
 
【成】
32. 巨人阿里嘎该
33. 毒眼巴里
34. 番婆鬼
35. 凯毕斯鸟
36. 虎姑婆
37. 林投姐
38. 鲤鱼伯公
39. 飞钱
40. 油蹄猫
41. 黑翅膀
42. 石爷
43. 旧大路关石狮
44. 金门鬼鸟
45. 陈守娘
46. 猫将军
47. 芒神
48. 水鬼
49. 塔达塔大
 
废墟绽放的花
附录:本书作者群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推荐序:寻找生命中该有的那只妖怪
 
温宗翰/民俗乱弹执行编辑
 
对现下许多台湾人而言,听到「妖怪」一词,都有些陌生感,如果不是想到日本漫画、卡通,就是猜想是哪里的电影情节,甚至有人可能就会直接洽问:「台湾有妖怪吗?」。其实,对妖怪陌生,并非台湾社会的常态,早年生活里,三天两头来个怪闻异事,很是稀松平常。
   
若从民俗田野的角度来看,并非所有的怪异传闻都与「妖怪」有关,有时候可能是庄里的某某人被魔神仔(môo-sîn-á,又可作芒神)牵去、失踪;也可能是哪个地方有「歹物仔」(pháinn-mn̍gh-á,即游荡鬼魅)出没作乱;或者哪里出现乌狗精(oo-káu-tsiann)、鸡鵤精(ke-kak-tsiann)害命伤人;也或许是村口庄尾某丛林里有竹篙鬼(tik-ko-kuí)、冤死鬼掠交替(lia̍h-kau-thè),这些生活日常出没的妖异鬼怪,性质有所不同,有些会被神明收服,成为守护某一地方的兵将。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开始懂得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也学习崇敬神灵、热爱母土,并亲近里人、珍重家庭。
   
这些日常生活里的乡野奇谭、庶民记忆,在早期社会有的可以被倖存记录,成为殖民者视野底下的猎奇蒐异而被书写,借此窥探台湾、想像岛屿文化。当然,更多故事恐怕是直接消逝在历史长河,隐没人间。
   
1936年,李献章汇编出版《台湾民间文学集》,还没正式出版前,就引起文坛激烈讨论,有人批判来自民间的流言蜚语实在不值得採信,尤其在那甫刚进入现代社会的时代,编写充满「怪力乱神」的民间故事,甚至被视为「助长迷信」,危害社会进步走向。充满荆棘的出版工作,并未削减李献章热情,甚至也促成诸多台湾作家们,开始重视民间文化,有些作家甚至投入日后的民俗研究工作。一直到20世纪末,我们才在稍有进展的民间文学研究里,发现李献章与前辈作家们对民俗的投入有多么重要。因此,进入21世纪的此刻,《唯妖论》出版其实令我感到相当诧异,在理性至上的时代,出版这样一本记录着妖怪鬼魅之书,到底意味着什么?当前的台湾,还愿不愿意相信自土地生长出来的民俗与民间故事,可以带领我们成长,作为一种文化主体建构的进路呢?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唯妖论:台湾神怪本事》这本书,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台湾的神怪文化,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熟悉是因为童年时零星听过的故事,陌生则是因为总觉得那些故事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读。《唯妖论》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又隐含着对“妖”的特别关注,这让我对作者的写作角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台湾神怪世界的全貌,不仅仅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大人物”,更包括那些藏匿于民间角落、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神小妖”。书中是否会探讨神怪故事的演变过程?它们是如何受到历史、社会、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一些经典神怪形象的解读,以及它们在台湾社会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的“本事”二字,也让我相信它不仅仅是故事的堆砌,更是有深入的考据和独到的见解。

评分

刚拿到《唯妖论:台湾神怪本事》这本书,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了。台湾的神怪故事,我从小就听过不少,但大多是零散的片段,或是经过了民间艺人的加工改编。我一直觉得,这些故事背后,隐藏着许多关于台湾这片土地的集体记忆和文化密码。这本书的书名,“唯妖论”,本身就带有一种鲜明的立场和批判精神,似乎不仅仅满足于陈述故事,更要深入探究其本质。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妖”的?在台湾的语境下,“妖”与“神”、“灵”的界限又在哪里?书中是否会解析这些神怪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中所扮演的角色变化?我个人对那些与自然现象、与生活习俗紧密相关的神怪故事尤其感兴趣,比如关于风雨雷电的精灵,或是保佑农作物生长的山神、土地公。我相信,这些故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生活困境的祈愿,以及对社会秩序的某种隐喻。这本书能否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这些古老故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唯妖论:台湾神怪本事》,一开始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台湾的神怪,我从小就听家里长辈讲过一些,但总觉得零散而不成体系。《唯妖论》这个书名,似乎暗示着一种独特的视角,一种对“妖”本身的深入探究。我一直觉得,神怪故事并非只是简单的想象,它们往往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社会现象的隐喻。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台湾各地流传的神怪传说,并且能够深入挖掘这些传说背后的文化根源和历史背景。比如,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与特定地理环境、特定族群信仰相关的神怪?它们是如何形成,又如何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我很想知道,在作者的笔下,“妖”与“人”的关系会是怎样的?是单纯的对立,还是有着更复杂、更微妙的互动?这本书的“本事”二字,也让我对作者的考据和解读充满信心,期待它能够揭示更多鲜为人知的神怪故事及其背后的真实意涵。

评分

对于《唯妖论:台湾神怪本事》这本书,我抱持着一种学习和探索的心态。台湾的神怪文化,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将各种古老的信仰、习俗、以及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系统、更深入地了解这张网的机会。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族群的神怪传说的区分和比较,因为台湾的多元文化背景,必然会在神怪故事的形成和演变中留下独特的印记。比如,原住民的神话传说,与汉人移民带来的民间信仰,又会如何相互影响、融合,甚至产生新的故事?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鲜为人知、但却极具地方特色的神怪,它们又承载着怎样的文化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我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台湾神怪文化的整体面貌,同时也能深入到微观的细节,去体会每一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独特魅力。这本书的篇幅一定不小,可见作者在内容上的投入和用心,这让我对它的深度和广度充满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充满了古朴而神秘的气息,触感温润的纸张,搭配着写意的水墨画风插图,仿佛一下子就将我拉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神怪形象的描绘,那种既熟悉又略带陌生的感觉,勾起了我童年时期听过的那些零散的神怪故事的回忆。我想,《唯妖论》这本书,对于很多和我一样,对台湾民间传说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汇集,更像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理解台湾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那些口耳相传、可能已经模糊不清的传说,一点点地梳理、考证,最终呈现出如此清晰而生动的图景的。这本书能否触及到我心中那些关于“妖”与“神”的界限问题?它们究竟是善是恶?是纯粹的想象,还是承载着某种古老的教诲和警示?这些疑问,都等待着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我相信,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定也经历了一番艰辛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才能将这些零散的民间记忆串联起来,形成如此系统而完整的论述。

评分

刚拿到《唯妖论:台湾神怪本事》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序言,就已让我对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台湾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无数神秘的传说,神怪故事更是数不胜数。从山野林间的精怪,到庙宇中的神祇,再到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信仰,这些都构成了台湾独特的文化肌理。我一直对那些藏匿于古老村落、隐匿于深山老林中的故事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们不仅仅是虚构的传说,更是前人生活智慧、社会变迁、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写照。《唯妖论》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探究的意味,仿佛要拨开迷雾,揭示这些神怪背后真正的“本质”。我很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一个更为真实、更为立体、更为有血有肉的台湾神怪世界,去感受那些古老的故事是如何在代代相传中被赋予新的生命,又是如何影响着当下人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书名中“本事”二字,也暗示着书中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其根源、流变和影响,这让我对作者的考据和解读充满信心。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多少神怪故事,更在于它如何解读这些故事,以及这些故事背后所折射出的台湾社会文化。

评分

《唯妖论:台湾神怪本事》这本书,就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又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幻旅程。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文化根源充满好奇。神怪故事,在我看来,是民间最生动、最直观的文化载体之一。它们不仅记录了人们的想象力,更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面对自然和命运时的态度。《唯妖论》这个名字,让我觉得作者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故事,而是试图从一个更深邃的哲学视角去解读“妖”这个概念,以及台湾神怪文化的核心。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神怪故事的起源,它们是如何在流传中被不断丰富和改造的。书中会不会涉及一些关于“妖”的伦理和道德评判?它们在民间信仰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都是我非常想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不仅仅是了解故事本身,更能理解故事背后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

评分

《唯妖论:台湾神怪本事》这本书,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吸引力。台湾的神怪故事,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本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地图,上面标记着无数引人入胜的传说。《唯妖论》这个名字,给我一种作者并非简单罗列神怪,而是试图对其进行一番深入的“论证”和“探究”的预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台湾神怪图景。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逐渐被遗忘的古老神怪?它们又承载着怎样的民间信仰和生活智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妖”的?在台湾的文化语境下,这个词汇是否有着特殊的含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不仅仅是了解一个个独立的神怪故事,更能理解这些故事是如何串联起来,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而又迷人的台湾神怪文化体系。我对书中对神怪“本事”的挖掘,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希望能从中看到那些古老传说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评分

我一直对台湾的民间信仰和神怪传说情有独钟,而《唯妖论:台湾神怪本事》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望。《唯妖论》这个书名,给我一种作者并非仅仅满足于介绍神怪故事,而是要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分析的印象。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台湾神怪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神祇和精怪。书中是否会包含那些与地方传说、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的神怪故事?它们又是如何体现了台湾这片土地的特殊人文风貌?我个人对那些在民間流传甚广,但又缺乏系统记载的神怪尤其感兴趣,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它们的故事和“本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文化溯源之旅,我期待它能够带给我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评分

刚拿到《唯妖论:台湾神怪本事》,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充满东方韵味的封面设计吸引了。台湾的神怪,在我印象中,总是带着一种浓浓的乡土气息,以及一丝神秘莫测的色彩。《唯妖论》这个书名,让我觉得作者并非简单地讲述故事,而是要对其背后的“妖”进行一种哲学性的探讨,这让我对其内容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台湾的神怪文化,包括那些耳熟能详的民间信仰,也包括那些可能被忽视的、充满地方特色的神怪传说。书中是否会涉及到神怪的起源、演变,以及它们在台湾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妖”的?在台湾的文化语境下,“妖”与“神”、“灵”之间是否存在模糊的界限?这本书的“本事”二字,也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考据性充满信心,期待它能够为我揭示更多关于台湾神怪的秘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