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决定你是谁:哈佛心理学家教你用身体语言把自卑变自信

姿势决定你是谁:哈佛心理学家教你用身体语言把自卑变自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my Cuddy
图书标签:
  • 身体语言
  • 自信心
  • 心理学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自我提升
  • 哈佛心理学
  • 姿势
  • 非语言沟通
  • 影响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TED演讲点阅率,排名高居全球第二!
仅次《让天赋自由》罗宾森教授,
超越《脆弱的力量》布芮尼‧布朗
深入了解肢体的力量,只要简单调整,就可以带来极大的改变──
自信心、抗压性激增、更有胆识、竞争力!
 
  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缺乏自信心?
  或是经历感情、工作上的挫折,正在努力重建自我?
  还是眼前刚好有个大好机会,但你却犹豫是否做得到,而裹足不前?
  你或许只是普通的上班族、学生,没有权力、没有特殊地位,但每天努力生活,朝着自己梦想的目标前进?

  这样的你,可以看看艾美.柯蒂(Amy Cuddy)的故事。

  她发生车祸受伤后,智力严重受损,医生估计她连大学都没办法毕业。
  但今天,她不但顺利拿到大学学位,更成为了哈佛教授和世界顶尖的心理学家。

  她集结扎实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非语言动作,对自己的态度和心理有强大的影响。
  透过某些行为、动作,竟可传达力量,刺激分泌带来力量的贺尔蒙,使你在高压状态下,稳定表现,展现信心十足的最佳状态!

  只要这样做──
  .在面试前模仿「神力女超人的姿态」,你的信心就能激升?
  .你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吗?试试「自我轻推」,小调整会带来大影响。
  .想表现更专业,先穿得专业,套装、正式服装都可加分。
  .公开演讲要避免「企鹅手」,只要拿着雷射笔让手势抬高,就能提升你的气势!
 
  这套方法帮助了许多人,迎向每天的挑战……
  .出身平凡小镇的女孩,随时告诉自己「我很有信心」,轻易融入哈佛的高压环境。
  .纽西兰橄榄球队,靠跳着威吓性的战舞,吓唬对手,竟让比赛常胜。
  .容易紧张而考砸的学生,常做「权力姿势」后,成绩突飞勐进。
 
  你可能缺少资源,但是每个人都能轻易调整自己的身体。
  本书可以帮你深入了解肢体,只要2分钟的简单调整,就可以带来极大的改变──
  自信心激增、抗压性提高、考试不失常、上台不紧张、变得更有胆识、竞争力爆炸!
 
各界感动泪推(按姓氏笔画排序)

  广告导演 Kurt卢建彰
  「那些电影教我的事」FB粉丝团 水ㄤ、水某
  「华语百大讲师」、「超级领导力」课程创办人 李河泉
  故事疗癒作家、资深心理师 周志建
  圆梦会计师/圆子梦创办人 胡硕匀
  台湾大学教授 孙中兴
  前中华民国国际演讲协会总会长 张可芸
  SmartM世纪智库创办人 许景泰
  主持人 曾宝仪
  心灵疗癒作家 黄淑文
  知名作家/哈佛心理教育家 刘轩
  天长互动创意创意总监 刘沧硕
  演员 简沛恩
  联杰财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 萧碧华

  「有一种勇敢,就是全世界只有你知道自己在害怕。」──「那些电影教我的事」FB粉丝团 水ㄤ、水某

  「加州大学的雅伯特.摩乐扁教授(Albert Mehrabian)曾经说过:演讲中,文字、声音及动作的百分比分别7%、38%及55%,虽然我认为一个演讲中要传达的讯息,启示仍是重要,但是他的肢体语言更是佔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从艾美.柯蒂的这本书中可以学习如何利用姿势的展现来让人对你有信心,你要先从相信自己做起,万事则灵。」──前中华民国国际演讲协会总会长 张可芸

  「任何想要全力以赴的人,必读之书」―金.哈伯特(Kim Hubbard),《时人杂志》本週好书

  「柯蒂非常贴近人心、惹人喜爱。她的新书既科学,又娱乐性十足。」──美联社

  「展现最佳状态的研究巨作」──《富比世杂志》(Forbes)

  「这是一本艾美.柯蒂精心描写的好书。她优雅地书写出身心是如何影响我们是谁、以及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这本广纳研究的书已经远超过她当初的TED演讲的广度。又深又广地蒐集科学研究来探讨我们如何改变自己,以及我们该如何掌握影响力的科学。但首先我们得先了解,身体如何影响心灵,而心灵如何和身体一起运作、改变我们、改变我们的形象、也改变这个世界。」──乔.纳瓦罗(Joe Navarro)《FBI教你读心术》作者

  「柯蒂给了我们既实用又深刻的建议,也告诉我们要如何展现最真实、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感是有传染力的,如果你自己显得平静又乐观,别人就很有可能这样回应你。」──麦可.伟勒(Michael Wheeler),《谈判的艺术》(The Art of Negotiation)作者

  「你可能不知道别人多么受你肢体语言的影响。艾美.柯蒂在这本美好的新书,解释了身与心如何连结,影响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我们在这世界的地位。」―海蒂.哈佛森(Heidi Grant Halvorson),《该如何解决没人了解你的困境》(No One Understands You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作者

  「关于掌握自信的一本迷人、令人爱不释手的作品。柯蒂解谜了近一世纪的研究,展现给我们看,如何能够靠着改变我们表现自己的方法,来获得更大的成功和真诚。」──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 《给予:华顿商学院最启发人心的一堂课》作者

  「本书正是那种,全世界都会需要的行为科学书籍。」──罗伯特.席尔迪尼(Robert Cialdini ),《纽约时报》畅销书《影响力》作者

  「区分行动派和无作为者的只有一件事──权力。柯蒂帮助我们理解了要如何建立起个人权力,自信却又不自大。这本书推荐给所有的行动派人士。」──赛门.西奈克,《最后吃,才是真领导》作者

  「生命中除了做自己,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这本聪慧、引人入胜、又实用的书中,柯蒂介绍了我们最需要的,关于最佳状态的最新心理学发现,我强力推荐此书!」──威廉‧尤瑞,《说服自己,就是最聪明的谈判力》作者

  「我爱死艾美‧柯蒂这一本新书了」──乔安娜.柯尔(Joanna Coles), 《柯波梦丹》总编辑(Cosmopolitan)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艾美.柯蒂(Amy Cuddy)

 
  哈佛大学教授,同时也是着名心理学界学者,主要研究非语言行为与刻板印象、权力对人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文章,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也被刊登在各类型主流媒体上,如《纽约时报》、《经济学人》、《连线》杂志,甚至《富比士》、《华尔街日报》等商业报章杂志上。《时代》杂志誉她为「改变游戏规则的人」,她并跻身美国知名商业网站「财经内幕」(Business Insider)的「改变世界的50名女性」,世界经济论坛基金会也推崇她为全球青年领袖人选,她的TED演讲推出后便持续疯传,点阅率在所有演讲中,排名高居第2位。

  个人网站:amycuddy.com/

译者简介

何玉美


  台北大学社会系毕业,英国史特林大学出版研究所硕士。曾任财经、科技记者,以及出版社主编多年,译有《如何移动你的公车?》。

 

图书目录

【好评推荐】
【推荐序】 我不是个很会提案的人,我是超会提案/Kurt 卢建彰
【推荐序】 姿势改变心理,弄假也能成真/李河泉
【推荐序】 请做出站在世界顶端的样子!/胡硕匀
【推荐序】 假装你很行,将会让你更优秀!?/许景泰
【推荐序】 假装你很会,你就真的会!/萧碧华
【前言】  我用姿势战胜挑战,展现最佳状态

Part 1 展现最佳的自己,是什么状态?
第1章 表达最真实、最犀利、最无畏、最放松的自己
第2章 透过自主又真诚的行动力,表达价值观
第3章 建立信任,让想法交流,还能帮人面对考验

Part 2 为什么你无法展现最佳的自己?
第4章 冒牌者症候群──让你丧失力量,扼杀最佳状态
第5章 无权力感让人觉得自己很糟,赋予自己权力吧!

Part 3 这样做,让你有权、有势又很强
第6章 利用肢体语言操作内在的权力感
第7章 脸部表情、唿吸、姿势都能引动情绪
第8章 身体形塑你的心智,伸展吧!
第9章 这些时候,摆出权力姿势,激发最真的你
第10章 轻推自己一下:小动作带来大改变
第11章 无数用姿势改变人生的见证人,你也可以!

参考资料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我不是个很会提案的人,我是超会提案
──广告导演 Kurt卢建彰

 
  选择做广告,是因为我不想每天上班,没想到,搞错了,是没有下班。刚进这行时,我发现一切都很难,你得把自己放到台子上,给一堆准备砍你头的人看,那是非常恐怖的事,尤其你是个菜鸟,菜得根本什么都不懂,而且还不是广告科系的,什么都不懂,最可怕的是,广告会议都是总经理、董事长和总裁会来开的,大概那差距就是你刚开始学投篮却要跟姚明打篮球,怎么不发抖?我怎么办?难道不提案吗?

  后来有个前辈鼓励我,「你在这主题上花了扎实的两个礼拜思考,你就是这主题的专家,那些董事长进会议室后还要问这是要开哪个会,不要怕!」

  于是,我就这样告诉自己,就算我不是广告创意大师,但我是广告专业人士,于是,我做出我的第一个广告,也是周杰伦的第一个广告。

  之后,当我是文案,就要做得像资深文案;当我是资深文案,就要做得像文案指导;当我是文案指导,就想我要做得像副创意总监;当我是副创意总监,就要做得像创意总监。

  这是我师父教我的思考,以拳击手而言,就是,蝇量级挑战羽量级,羽量级挑战轻量级,轻量级挑战重量级,这叫做越级挑战。

  我当创意总监的时候,同时也拍片,也教书。

  我当导演的时候,嗯,你知道的,我什么都乱做,因为我搞不清楚什么能做。(嗯,严格说来,是什么不能做)

  你假装你是下个层级的,好处是你不会鼻青脸肿,因为你不会真的挨打,你只是调整你的思考速度和创意的视野,你没有会伤害你的对手,你就算打输了也没人知道,因为从你这个量级的人的角度看,你出拳快得吓人。

  你创造的作品就算上不了下个等级,也会是这个等级的上上之品,那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你什么都不必多做,你只是让你的能力因为上的擂台而被激发出来。

  我没想到,就这样过了十六年,我就这样假装,骗自己,骗吃骗喝了那么长一段时间。

  我也没想到,原以为是我师父的独门绝招,结果,竟然有人专门研究,而且是如此专精细腻的研究,从心理学,从非语言行为科学,从她自己的车祸脑伤,是的,她的悲剧,竟成为我们的祝福,甚至影响了一个半台湾的人口数。

  天啊,都讲成这样了,你还不看,那我觉得你才是最贬抑你自己的人。

  那就算了,我要去假装我很会了,掰掰。

姿势改变心理,弄假也能成真
──「华语百大讲师」、「超级领导力」课程创办人 李河泉


  我第一次知道Amy Cuddy,是在2012的Ted,当我看到她在台上优雅且专业的说出「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 」(姿势决定你是谁),同样也在研究肢体语言的我,那时只觉得「这位哈佛的教授蛮厉害」,应该是传统的「人生胜利组」吧!

  等到开始了解Amy我才发现不是我想像的那样。

  想想看,如果你在没有绑安全带的后座,汽车忽然失控,整个人被摔出车外,头部遭受严重创伤,大脑功能也严重受损。

  即使半年后出院,你当初最好的朋友说你跟以前就是不一样.......你.......有把握回到从前吗?

  或许是这样的因缘际会, Amy不但毫不放弃,设法克服,甚至开始做不一样的事。

  她问乔.纳瓦罗( 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情报员,《FBI 教你读心术》作者):「人可以用装出主导性的肢体语言,来让自己更强大,有人做过类似的研究吗?」

  乔.纳瓦罗:「还没有,不如你来做吧」

  所以,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后来的这本书。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单纯增加自信的书」,看完之后才发现更是「了解自己」并「自我修炼」的书。

  如同作者Amy所说,我们希望「展现最佳状态」,

  但重要的前提是「要先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

  书中提到一个了解自己的方法:「哪三个词最足以来形容你这个人?」

  我在企业上课也会这样做,建议大家自己想好后不妨问朋友,他们心中的答案是什么?

  心胸开阔?
  很有自信?
  从容自在?
  聪明机智?
  内向孤独?
  容易尴尬?
  害怕孤单?
  习惯封闭?

  我想了很久,如果是我会回答「风趣幽默、富有自信、但是绝对不瘦小」

  你应该可以更了解我一点了吧!

  展现最佳状态的做法

  大多数人们知道身体语言会影响对方的看法,但是很少人知道身体的模样更会深度的影响自己。

  人生有太多需要「展现最佳状态」的时候,例如「找工作面试时」,「考重要的考试时」,「篮球场上致胜关键的发球时」,「进行一件重大而棘手的上午谈判时」。

  「咬住一支笔,会让心情更好一点」,在一次心情很糟的时候,我真的拿起一支笔来咬住2分钟,竟然发现心情真的好转。

  我常常也有这种感觉,当我站在台上即将演讲时,我如果张开双臂影响群众,我的心情自然就会变好,自信心也会上升。

  所谓「展现最佳状态」就是能够「在正常情况下,能够稳定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把自己的实力发挥到百分之百。」

  身体改变心理,弄假也会成真

  最棒的是,这本书教你做一个肢体打开扩大的「有权力姿势」,能够让自己感觉更有权力,更有自信,并且有效降低焦虑和不安的感觉。

  实际的研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因为睾丸酮上升和皮质醇下降的缘故。

  真的,「只要一点点身体的改变,就能换个心情来看世界」
 
  要怎么一点点?

  「说话时把肩膀向后,胸腔开展」

  「抬起下巴保持一定高度,但不是刻意抬高」

  是不是超简单?

  更多的还在书中呢。

  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别人为何要相信?

  开始练习展现最佳状态,改变肢体,相信自己。

  世界,就会开始相信你!

  想要起步,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请做出站在世界顶端的样子!
──圆梦会计师/圆子梦创办人 胡硕匀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到底是先成功了才显得有自信心,还是先有自信的态度才获致成功?

  多数人相信前者而怀疑后者,我与《姿势决定你是谁》的作者艾美•柯蒂(Amy Cuddy)教授都相信两者皆成立。

  我在圆子梦的课堂上,会请学员练习目标想像,如同艾美•柯蒂在书中所说的「思维演练」,在你的思想泡泡中,假装做个超级英雄、假装自己已经成为梦想中的人物、假装自己已经拥有想要的东西……。我的想像练习与艾美•柯蒂有一点相同,都会把东西变大、扩展开来。很明显的可以观察到正在想像的学员,表情都变得更有自信了。

  另外,我为了对学员验收学习效果,会请学员抽卡片,依照卡片里的指令做动作,其中有一个指令是「请做出站在世界顶端的样子」。大部分人的姿势不约而同,都是双脚双臂张开,和艾美•柯蒂在书中所提到的有权力感姿势不谋而合。

  这代表多数人其实都清楚明白,有自信时的姿体态样,然而,大家皆由于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所以身体姿势经常被失落的情绪压抑着。艾美•柯蒂主张,大多数人认为是情绪影响我们的身体动作,而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反过来,身体语言影响别人对我们的观感,同时亦改变我们如何看自己。如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名言:「我不是因为快乐而唱歌,我因为唱歌而快乐」。所以,艾美•柯蒂建议我们做出有权力感的身体姿势——展开四肢、鼓起胸膛、抬起下巴、肩膀向后、背部挺立、双脚分开,甚至举起双臂,一副很有自信的样子,就像神力女超人与超人一样。尤其在心情垂丧、没有自信的时刻更应该如此,就算没心情如此做,就先假装一下吧,让你因为身体姿势的扩张,产生正面的想法,进而影响成功的机会。

  最后,我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自我感(idea of oneself)大致上可以成为你想要的任何样貌,你可以把自己想成某种特定的样子,然后一步一步,把那个自我变成真实存在。」现在就展开新的步伐,摆出新的姿态,学海星一样扩张自己,快乐的做出你梦想中的样子!

假装你很行,将会让你更优秀!?
──SmartM世纪智库创办人 许景泰


  你该如何扮演好人生的每个角色?这本书就直接点出:只要做些小调整,你将会大大改变,甚至影响你的人生,带来更多好运!

  作者是哈佛大学教授,社会心理学家Amy Cuddy,他在本书与2012年TED的演讲时提出:非口语语言,肢体语言的重要性。我们的肢体语言表现,对于我们在不同场合,权力与支配有非常深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身体语言不仅影响别人对我们的观感,同时亦改变我们如何看自己,以及你将会成为哪种人。更有趣的实证是,当你改变角色时,只要在肢体语言上做一些微小的改变,你也可以「假装」(用肢体骗过你的脑袋和心理,这确实已得到作者的实验证实)你扮演这角色很行!

  「先假装你很会,然后终将成真」,这其实是一个内化到你骨子里的一个真实过程!如果你有看过李奥纳多主演的《神鬼交锋》电影,你就明白改编真人真事的男主角艾巴内尔(Frank Abagnale) 当时只是一位十几岁的少年时,他却用精炼的肢体语言和造假技术,「假装」过机师、律师、医生等身分,还骗到 250 万美元巨额的金钱。当然,我不是叫你学会如何伪装骗人,而是值得仔细思考,为何他能「假装」到让人都觉得他扮演的角色都是真实的存在呢?本书作者提出的观点值得省思:很多时候,我们扮演的角色所展现出的「姿态」,将会对你心理造成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你的行为表现,终究对结果产生影响。当然,双向地也会造成跟你接触的他人,对你产生观感、喜好、信任的影响!

  回想一下,你求医问诊、面试求职、对顾客提案、上台演讲时,双方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评估,获得彼此信任的呢?我记得在我大学三年级时,花了不到一个月学了网站设计,我就耀耀欲试开始主动接案。我第一次跟企业老板洽谈生意,我心里其实紧张的,因为我知道我完全没有经验,会的其实非常有限,但我试着故作镇定的姿态,用肢体语言掩盖了我完全没经验的问题,在接案的过程中假装自己其实很行,于是接到了人生第一个网站设计案。接案后,我再积极弥补我自身所学的不足,深怕顾客发现我其实不足以胜任此案,最终我竟然顺利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重大交易,顾客不仅非常满意结果,也为当时学生的我赚了一笔不小的钱。

  因为这个成功的经验,我在学接案的工作,从此开始源源不绝,幸运之门似乎因此而开!这时我才发现从「假装到变真实」其实不是一种故意欺骗或隐瞒,而是我们经常会遇见的一种状态,就是自身没有足够的经验,或是害怕自己无法胜任,在关键时刻又要让自己展现自信、有权力主宰时,又要表现出一种势在必得的权威姿态!这往往只有不到二分钟的时间,你的肢体语言表现所影响扩及的层面,却早已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因此,当你胜任不同角色或面对不同处境时,该试着用本书作者提出的方法,也许你真的自觉不能,甚至缺乏自信胜任,但你却可以用肢体语言去「假装」你能,一直达到你目的为止。我知道,很多人不会想「假装」自己,毕竟那不是真实的自己,但改变你肢体与行为却是真实的实践过程,这个行为可以改变我们身体脑内睪丸酮和肾上腺皮质醇的浓度,进而影响成功的机会。因此,下一次你碰到机会来临时,你或许没有做足预备,却又想要抓住此次良机,请「假装」你早已做足准备的姿态,因为此刻你的心理需要你的肢体语言大力支持,而后续发展的行为及成果,才会大大超出你意料所及,有更多惊人的真实收获!

假装你很会,你就真的会!
──联杰财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 萧碧华


  看到书名《姿势决定你是谁》很好奇, 读完后深感这原来是一本快速有效的励志书。

  我旁边有很多是别人眼中的胜利组;但其实深入探究其成长过程,他们其实都是克服很多人生中的挫折后,才让我们看到其光鲜亮丽的一面。如果我们也能学会克服挫折的方法,自己也可以成为胜利者。

  我从小因为父母做生意,长大的过程未感受到很多的鼓励和陪伴,生活起居虽有人打点,但其实大部份的时候自己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记得小时候隔壁栋邻居房子着火,我们小孩第一时间都不知父母亲在哪;在成长的过程中,那时的无力感和恐惧一直跟随我。

  再三年我就要六十岁了。我一生中有三次归零的情况发生,第一次是大学时父亲的生意失败,第二次是三十四岁时先生突然心脏病发离开我和三岁的女儿,第三次是四十四岁时我的工作压力大到生了一场大病,需要离开我熟悉二十年的企业团体。 每次的挫折,我都是用忍耐、自我摸索来克服难关。比较作者在大学时发生重大车祸,头部受伤智商下降三十分,虽然过程不同,但我也佩服她把挫败转化成投入心理学研究的力量,透过非语言行为科学来帮助别人。

  书中提到「冒牌者恐惧」让我想到,刚出社会以及转换工作时,我们都必须在老板面前尽量表现,只能透过不断的努力去克服「冒牌者恐惧」,而这其实就是工作中累积的压力,因为我们深觉自己可能达不到别人对我们的期待。当无法打败这恐惧时,无力感就会产生,甚至会掉入负面情绪里,认为自己不够好,而全面放弃。

  我喜欢书中提到的「展现最佳状态」,这是将自己由负面情绪,转至正面能量的最好方式。很多人对「最佳状态」有不同的定义,对我来说,它是「对自己诚实,并诚恳的和人交流,如此我才能里外一致,自在从容」。此书提醒我,当我有不顺利的时候,要马上提醒自己「展现最佳状态」──用身体的姿势带动心智的转变。 这是一个每个人可以快速帮助自己的方法。

  至于我能不能如书中内容「假装很会,我就真的会」?这是我对自己更进一步的期许;我一向认为自己是很胆怯,没有勇气,不敢作梦的人,只相信努力工作;但这也让我移动得很缓慢,事倍功半。我观察我认识的一些成功人士,却看到他们把目标订得高,全力以赴。

  我已来到人生下半场;感谢这本书的提醒,对我即将来到的退休方式和生活目标, 本书给我很好的理由来努力。之前我只能羡慕别人。现在虽然我还在蒐集资料,但会开始进一步发想,执行起来会是什么样?我不要「假装我做得到」, 而是已经真的变成那样,且时时「轻推自己」,成为最佳版本的自己了。

  我曾花了十年时间参加一个心理成长的读书会,当然常认为,脑袋想清楚了就有行动力。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身体是可以形塑心理;当身体展现最佳状态时, 我们自己的能力、创意、勇气、和执行力,就会让我们的天份,自动挥洒。

  相信这本书也可以帮助你,转换脑袋,快速进入正向的循环!

前言

我用姿势战胜挑战,展现最佳状态


  我喜欢坐在波士顿书店的咖啡区吧台,开着笔记型电脑写稿。十分钟前我点了咖啡和马芬蛋糕。服务生是一位笑容满面、戴着眼镜的黑发女孩。她停顿了一下,然后悄悄地对我说:「我只是想跟妳说,妳的TED演讲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让我大受激励。几年前,我有一门课的教授分享了那段影片。我目前正在申请医学院,我想跟妳说,参加医学院入学测验之前,我站在浴室里假装自己是神力女超人,那招果真有效。虽然妳不认识我,却帮我找出自己人生真正想做的事,那就是念医学院。而妳帮了我,谢谢妳。」

  我不禁热泪盈眶,问她,「妳叫什么名字?」

  「费塔茵」。然后我们又聊了大约十分钟,聊到费塔茵过去的困境,以及她对未来刚萌生的振奋之情。

  每个上前找我的人都很独特、很令人难忘,不过这类互动发生得比我想像更频繁:陌生人亲切地跟我打招唿,告诉我他们已经成功克服某个挑战,然后感谢我帮助他们。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内向害羞,也有外向合群,有穷人、也有富人。而他们的共通之处是:他们都在面对强大压力与焦虑时,感到无助,而他们也都找到了一个异常简单的方法,把自己从无助中解放,至少在事发当下是如此。

  大多数作家的经验是书先出版,然后才收到读者回应,而我的经验却是反过来。我先是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促成我到二○一二年TED全球会议上演讲。在演讲中,我探讨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研究发现,主题是「我们的身体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与行为」。(我就是在那里描述了费塔茵所提,浴室里的神力女超人,在后文我会做解释;那动作可以在我们面对挑战情境时,快速增进我们的自信,降低我们的焦虑。)我也分享了我如何跟自己的「冒牌者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奋战,以及我怎么「骗过自己」,让自己感到很有自信,最后转变成真的有自信。我称这种现象为「假装到你真的变成那样」(顺便一提,在演讲时,我谈到自己的挣扎,那部分完全不在计画之内;稿子里没这段,因为我并不认为自己胆敢在几百个我不认识的听众面前,透露这么私人的事⋯⋯)虽然我对这主题深有同感,但我并不知道它是否能引起大家的回响。没想到那段二十一分钟的影片上线后,我就开始陆续听到很多人说自己已经看过了。

  当然听我的演说,不会神奇地赋予费塔茵考好医学院入学测验所需要的知识。她并没有因此更深入理解平滑型菌株与粗糙型菌株的不同特征,或者了解能量定理与动能变化的关联是怎么运作的。不过, 这演说也许释放了恐惧, 无碍她展现所学。因为无权力感(powerlessness)会吞噬我们,以及我们所相信、理解与感受到的所有事。它会掩盖了我们的本质,让我们隐形,它甚至让我们跟自己疏离。

  无权力感的相反,必定是「拥有权力」,是吗?某种程度来说是的,不过事情没那么简单。我多年来所做的研究(现在隶属于一个庞大的研究领域)专门探索一种我称为「展现最佳状态」(presence)的特质。展现最佳状态是从相信、信任自己而来的——包含你真切、诚实的感受,你的价值与能力。这很重要,因为如果连你都不相信自己,要别人怎么信任你?不管是在两个人或五千人面前演说、面谈一份工作、争取加薪、或者向潜在投资者提案某项商业计画、为自己发言、或替别人说话,我们都会面临令人胆怯的片刻,那种时候若想自我感觉良好或为自己人生做出进展,就必须保持镇定。展现最佳状态赋予我们力量,挺身面对这些时刻。

  我印象最深的是朋友在白板上为我留下的卡通图画与爱心留言。那时我大二,在医院病房醒来,望了四周一圈,全是卡片和花。我全身无力,同时却又焦急又激动。我几乎睁不开眼这种状况从来没发生过。我不知发生什么事,但还没力气搞清楚就睡着了。

  这状况一直重复。

  至于在医院醒来之前的事,我记得清楚的只有我跟两位好友以及室友一起,要从蒙大拿州(Montana)的密苏拉(Missoula),回到科罗拉多州(Colorado)的波德(Boulder)。我们到密苏拉是去协助蒙大拿大学的学生筹办研讨会,并拜访朋友。我们在週日傍晚大约六点时,从密苏拉离开,我们想要赶回波德上早晨的课。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是以家长的身分,可以看出这举动有多么愚蠢,因为密苏拉到波德开车要十三到十四小时;不过当时我们才十九岁。

  我们有个自认为绝佳的计画:每个人轮流开三分之一的路程;有个人要撑住,负责让驾驶保持清醒与警觉,而另一个人则可在越野休旅车后座,摊平座椅,裹着睡袋休息。我开过一轮,我想是第一个班次,然后保持清醒,监督驾驶。那真是一段轻柔的记忆,非常平静。我爱身旁这些人,也爱西部的壮阔,还有渺无人烟的旷野。高速公路上不开前照灯也没关系,路上只有我们,然后就换我到后座睡觉。

  接下来发生的这些事,是我事后才知道的。我的朋友在最糟的那个时段开车,深夜里你会感到,自己可能是世上唯一清醒的人的那种时刻。不只是在深夜,而且是身处在怀俄明州(Wyoming)深处的深夜。很黑,很广,很孤寂。几乎没有什么能让你保持清醒。大约清晨四点时,我的朋友开车冲出了路面,一撞上路肩崎岖的减速标线,她回转过大,以至于车子翻转了好几圈,最后四轮朝天停住。前座两位朋友系了安全带,摊平在后座正在睡觉的我,被弹出车外摔进黑夜中,我头部右上方着地,跌撞在高速公路上,身体其他部位还在睡袋中。

  我脑部遭受严重创伤。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DAI指的是,大脑遭「剪力」所伤,通常是严重的旋转所致,而车祸很常会产生这种旋转。想像高速行驶的车发生冲撞会有的情况:在冲击之下,速度瞬间骤变,你的身体突然静止,而大脑却还在移动,有时是在头颅内不寻常地转动,甚至在头颅内撞来撞去。我头部撞上高速公路的力道弄断了头骨。

  大脑本应待在安全的地方,外有头骨保护,还有几层薄膜(称为「脑膜」)与脑嵴液作为软垫。大脑与头骨虽是好伙伴,但却不应该如此亲密接触。脑部重创的剪力,损坏并拉扯整个脑部的神经与其纤维(称为「轴突」)。就像电线一样,轴突表面有一层防护涂层做绝缘(或说缓冲)称为「髓鞘」。即便轴突没有受创,光是损及髓鞘也会让神经间的讯息传导速度陡降。

  DAI是指脑部整体受创,这和单点式的脑部伤害(比如枪伤),只有特定部位遭受损伤是不同的。大脑的运作全仰赖神经的传输;当整个脑部神经受损,传输不免也会受到破坏。所以当你受的伤属于DAI,没有医生会告诉你:「是这样的,损伤在运动部位,所以你行动会比较困难。」或者:「损伤在语言区;你想要说话或说话过程会受阻。」他们不会告诉你,你能否康复、能康复到什么程度、或者大脑哪个功能会受影响:你的记忆力会丧失?还是你的情绪?你的空间概念?你细微的运动技能?由于我们对DAI了解还不多,医生能提供精确预后的可能性也很渺茫。

  遭受DAI之后,你会完全变成另一个人,很多方面都如此。你怎么思考、你的感受、你的表达方式、回应、互动——所有面向都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你对自己的理解能力可能也受到威胁,因此你处于一种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改变多大的状态中。而且没有人,没有任何人,可以告诉你,接下来会怎样。

  现在我来解释一下,就我当时所能理解,我的大脑发生了什么事(请搭配蟋蟀鸣音效声):

  我当时在医院,已经从大学休学,医生对于我的认知协调是否能恢复到可重返校园,抱持强烈怀疑。根据我受伤的严重程度以及类似损伤者的统计,他们说:「别期望能念完大学。妳会没事的,大脑『能有效运作』,不过妳该考虑去做别的事。」我得知自己的智商下滑了三十分,低了两个标准差。我会知道这个,不是因为医生告诉我。我知道是因为他们为我做了为期两天的一系列神经心理测验,而智商是其中一项,我收到的那份长长的报告当中包含了这个结果;医生并不认为跟我解释这个有什么重要,或者他们觉得我没有聪明到能理解?我不想把智商看得太重,我不是说它具有预测人生成就的能力。不过,那是当时我认为能够量化了我才能的指标。所以就我理解,根据医生的说法,我已经不再是聪明人,而我感觉这说法完全没错。

  我接受了职能治疗、认知治疗、语言治疗、物理治疗、心理谘商。大约在意外发生的六个月之后,我在家度过了夏天,几位很明显疏离了的密友告诉我:「妳跟以前就是不一样了。」何以两位似乎最了解我的朋友都说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怎样不同?她们看不见真正的我,连我都看不见自己。

  脑部创伤让人感觉迷惑、焦躁,而且挫败。当医生告诉妳,他们也不知道妳未来会怎样,朋友都说妳变了,肯定又放大了那些迷惑、焦躁与挫败感。

  接下来的一年,我都身在迷雾中——焦虑不安,失去方向,做些烂决定,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在那之后,我回到学校。但我太快回去了,我无法思考,无法适切地理解别人说的事。那就像听人说话时,对方一半用我听得懂的语言,一半是我不懂的语言说话一样。那只让我更挫折、更焦虑。我必须休学,因为我的课业都不及格。

  在这场车祸中,虽然我断了些骨头,多了些丑伤疤,不过身体看起来完整无缺。而因为脑部通常别人看不见,大家会说一些话像是:

  「哇,妳好幸运!妳很可能会没命呢!」

  「幸运?」我心想。然后又对自己因他们好意的说法而受挫,感到又罪恶又羞愧。

  我们的思考方式、智力、个人特质——这些都是我们认为不会改变的事,我们觉得理当如此。我们害怕车祸会导致我们瘫痪,改变我们的行动能力,或者使我们失聪或失明,但我们没想过车祸会让我们失去自我。

  头部受伤后好几年,我都在努力超越先前的自己,虽然我不太知道先前的我是什么模样。我觉得自己是个冒牌货,一个藏在我自己身体里的冒牌货。我要重新学着怎么学习。我一直设法重回学校,因为我不能接受别人告诉我说我做不到。

  我必须努力用功赶上别人,缓慢地跟上。最后我的心理状态慢慢恢复清明,这让我无可言喻地松了口气。我比车祸之前那些同班同学晚了四年毕业。

  而让我坚持下去的原因之一是我发现了自己喜欢的科目——心理学。大学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一个需要脑部功能正常运作的专业。如同法国小说家阿纳托尔•法朗士(Anatole France)所写到的:「所有改变⋯⋯都有令人感伤之处;因为我们所抛下的是自己的一部分;我们必须结束一个人生,才会进入另一个人生。」这一路以来,不意外地,我变成一个十分关切「人的存在状态」与「力量」、「自信」与「怀疑」这些问题的人。

  我受的伤,引领我去研究「展现最佳状态」的科学,不过我的TED演讲却让我体会到,那是多么普世的渴求。因为大多数人每天都在面对挑战。在世界各个角落,过着各种不同生活的人,都在努力鼓起勇气在课堂上发言、面试工作、为争取一个角色试镜、与日常的艰困奋战、为自己相信的真理挺身而出、或者只想心安理得做自己。不论是无家可归的人,或者在传统标准里极其成功之士都如此。财星五百大企业高阶主管、打赢官司的律师、才华洋溢的艺术家或表演工作者、霸凌、歧视及性骚扰受害人、政治难民、与心理疾病奋战的人或遭受重大创伤的人,全都是一样的;所有人都面对这种挑战。还有所有努力从旁协助的人也需面临挑战,不管是父母、配偶、孩子、谘商师、医生、同事、以及他们的朋友。

  这些人(绝大多数都不是科学家)迫使我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研究:他们把我带离科学,同时又带进科学中。聆听他们的故事,我感到自己有责任去思索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实际上能怎么在真实世界里运作。我开始专注去做能正面影响人生的研究。不过我也开始遭遇一些,如果留在实验室或沉浸在学术中,不会碰到的问题。

  一开始我对TED演讲的回应不知所措,而且觉得公开自己的研究与私事真是大错特错。我没料到会有这么多陌生人看到它,没想到自己会感到如此脆弱与暴露。任何在网路崛起并瞬间家喻户晓的人,都有过这种感觉。在公开场合会开始有人认出妳来,那需要一些自我调整来适应;无论是陌生人请我站成「神力女超人」的姿势跟她们一起自拍,或者听到有人从人力三轮车上(在奥斯丁市发生过)喊道:「嘿!是那TED演讲的女生耶!」

  不过多数时候我感到无比幸运,庆幸自己有机会跟这么多人分享这项研究以及我的故事。更幸运的是有这么多人跟我分享他们的故事。我热爱学术研究,但我在实验室与课堂之外,找到更多启发。在哈佛商学院最棒的事情之一就是,我受到鼓励,去跨越研究人员与实务工作者之间的界线。因此我开始跟实体组织中的人讨论,研究要怎么做,怎样行得通,怎样会窒碍难行,诸如此类的事。不过我却没想到,在那段TED演说上线之后,世上会有无数恳切的陌生人,对我敞开心房。

  我喜爱这些人,感觉自己始终与他们紧紧相系,也需要忠于他们。我想要表彰他们,赞扬他们努力尝试的那种意志,像是不断重回马背挺身上阵,或者帮助他人继续奋战,以及他们愿意写下他们的挣扎,用电子邮件寄给一个陌生人的那种意志。有人是在机场、书店的咖啡区,直接向我娓娓道来。现在我了解,一场演讲可以如何像首歌一样运作:人们将把它个人化,与它连结,因为知道有人跟他感受一样而觉得安心。戴夫.格罗尔(Dave Grohl)曾经说过:「关于音乐最棒的事之一就是,你可以对着八万五千人唱一首歌,他们会因为八万五千个不同的理由与你唱和。」我在一个青少年流浪之家演说时,曾请居留者举出他们觉得最难受的状况。一位青少年说:「来到这个庇护所门口的时候。」在另一个流浪之家,一位女士说:「打电话寻求服务、协助或支援的时候。我知道我会等很久,而电话那一头的人可能会不耐烦或对我有偏见。」关于这点,同一个庇护所的另一位女士说:「我以前在电话服务中心工作,而我必须说,接你认识的人的电话会很令人沮丧又气恼,特别是我要应付无数来电,而对方已经等很久时。」

  数千人写信给我,告诉我他们遇见的各种不同的困难——样貌繁多到令人难以置信,很多内容是我从没想过我的研究会适用之处。电子邮件的主旨通常都是这样开头:「妳的演讲帮助了⋯⋯」后面接的是:阿兹海默病患的家属、消防员、一个同样是脑部创伤的人、我拿下这辈子最大的案子、购屋的斡旋、大学入学面谈、身心障碍人士、丧失荣誉感的二战老兵、从创伤中回复、角逐世界帆船锦标赛冠军、被霸凌的孩童、从事服务业的自信心、害怕数学的五年级学生、我自闭症的儿子、参加严峻试演的专业歌剧演唱家、对老板提出新的方案、找到发言的勇气;而这些还只是所有来信的一小部分而已。

  从TED演说而来的所有回响都是礼物,帮助我更了解这个研究为何及如何共鸣。简单来说,这些故事让我明白要怎么写这本书,而且也激励我这么做。它们来自世界各地,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而我会在本书分享其中许多故事。或许在这些故事当中,你会找到许多属于你的共鸣点。
 

图书试读

第六章 利用肢体语言操控内在的力量

在一场纽西兰橄榄球赛之中,最强势的力量展现,往往发生在实际赛事开战之前。

橄榄球在小小的纽西兰(人口四百五十万人)是件重大的事。他们的国家男子橄榄球队,全黑队(All Blacks)战绩辉煌。一八八四年以来,全黑队从各方面来看,都可说是世界最强的橄榄球队。

纽西兰是个独特的国家,官方语言有三种:英语、毛利文以及纽西兰手语。人口则包含欧洲人(七四%)与毛利人(十五%)。然而,真正让它与众不同的是,在社会文化上,当地毛利人与欧洲移民文化整合的程度。

我会猜想,你们大多数人都对橄榄球不熟。如果我说得没错,那么你们大多数人也就没见过全黑队赛前会在球场上做的一件令人惊叹的事。它的开场跟所有职业运动赛事一样——唱国歌时观众起立。然后整个球队,包含十五位你所能想像最魁武、最骁勇的人(几乎像漫画人物般雄壮威武),在球上场紧紧靠在一起彼此勾肩搭臂,面向着对手,对方通常只是站成一排。

群众就等这一刻。那种能量所散发出的信号,有人形容为「令人亢奋」。许多纽西兰人视这一刻比他们的国歌更有意义。

双脚张开坚定站立着,膝盖微弯,全黑队蓄势待发。他们的领袖在队员间来回走动,像笼子里的老虎,然后用毛利语大声叫喊。随即,他的队友以恰到好处的勇勐回应他,同时回到一开始的阵势,跳起充满战力与挑衅的舞蹈。他们一致缓慢但精神充沛地做出一系列强而有力的动作、姿势以及脸部表情——眼睛瞪大,胸膛鼓起,双手拍击大腿,双脚踱着地面。他们的唱诵声洪亮深沉。他们似乎随着每个动作,把根札入地面,又深又广。慢慢地,势不可挡地,他们一步步逼近对手,最后以瞪大眼睛吐着舌头作结。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