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更好的问题

问更好的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能引领小孩思考+有逻辑的好问题=更好的问题!

  教育部国中小阅读推动计画主持人、 台湾读写教学研究学会理事长 ――陈欣希教授,继2010年《问好问题》后,推出《问更好的问题》,一组能引领小孩思考、有逻辑的好问题,就是比「好问题」还要「更好的问题」。

  文本分析,是设计「更好的问题」的关键。扎实分析以设计更好的问题――
  step 1:浏览註记以留下印象
  step 2:整理讯息以读懂内容
  step 3:比较文本以读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结果
  step 4:思索想被看见的讯息
  step 5:设计问题并标示答案
  step 6:八指标检视问题品质
  整理问题设计的结果

  本书以知识绘本(《嗯嗯太郎》、《怎么还没来》)及故事绘本(《无尾熊和小花》、《图书馆老鼠》)为例,呈现提问设计历程与成品,并安排部分步骤让读者实作,引导读者培养文本分析能力,从中习得如何设计出「更好的问题」,以及如何延伸、运用「更好的问题」。书末附有延伸练习(《鸟儿的家》、《爱盖章的国王》、《麦基先生请假的那一天》、《我是美国女总统》、《原来宇宙是这样子啊!》),引导亲师生感受阅读的意义,如何将大量阅读,转换为孩子实际拥有的阅读能力,引领阅读新思维。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欣希


  她是谁?
  一个说自己「愿」很小,却让人觉得「志」很大的教授。

  她是谁?
  一个让现场老师无法呛声说:有本事,你来教教看的教授。

  她在哪里?
  在台北、在屏东、在花莲、在离岛……全台城乡走透透,都是为了推动阅读。

  她在哪里?
  在大学、在中学、在小学,也在幼儿园,出现在各级学校,还是为了推动阅读。

  这位教授,拥有近乎偏执的亚斯性格,事必躬亲且力求品质,这件事就是─「推动阅读」!

  ―—苦力团队小花老师对作者的侧写
 

图书目录

作者序 问更好的问题,引领新思维!∕陈欣希 2
 
壹、观念篇 10
★如何定义「好问题」? 11
★如何判断「好问题」与「更好的问题」? 15
★如何设计「更好的好问题」? 25
★如何选择「适合设计提问」的文本? 32
★如何培养文本分析的能力? 39
 
贰、知识绘本篇 48
★知识绘本的共通点与个殊性 49
★欣希示例:《嗯嗯太郎》 50
step1:浏览註记以留下印象
step2:整理讯息以读懂内容
step3:比较文本以读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结果
step4:思索想被看见的讯息
step5:设计问题并标示答案
step6:八指标检视问题品质
整理问题设计的结果
使用者的回馈
★实作练习:《怎么还没来》 76
step1:浏览註记以留下印象
step2:整理讯息以读懂内容
step3:比较文本以读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结果
参考孟月老师的版本
step4:思索想被看见的讯息
参考孟月老师的版本
step5:设计问题并标示答案
step6:八指标检视问题品质
整理问题设计的结果
参考孟月老师的版本
使用者的回馈
★延伸练习:《鸟儿的家》 93
整理文本分析的结果
整理问题设计的结果
★延伸阅读,问更好的问题 95
 
参、故事绘本篇 96
★故事绘本的共通点与个殊性 97
★欣希示例:《无尾熊和小花》99
step1:浏览註记以留下印象
step2:整理讯息以读懂内容
step3:比较文本以读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结果
step4:思索想被看见的讯息
step5:设计问题并标示答案
step6:八指标检视问题品质
整理问题设计的结果
使用者的回馈
★实作练习:《图书馆老鼠》 121
step1:浏览註记以留下印象
step2:整理讯息以读懂内容
step3:比较文本以读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结果
参考小树老师的版本
step4:思索想被看见的讯息
step5:设计问题并标示答案
参考小树老师的版本
step6:八指标检视问题品质
整理问题设计的结果
参考小树老师的版本
使用者的回馈
★延伸练习:《爱盖章的国王》 147
整理文本分析的结果
整理问题设计的结果
★延伸阅读,问更好的问题 149
 
结语 150
★习惯阅读→理解阅读→策略阅读 151
★延伸练习:《麦基先生请假的那一天》 154
★延伸练习:《我是美国女总统》 161
★延伸练习:《原来宇宙是这样子啊!》 167
 

图书序言

如何设计「更好的好问题」?
 
文本分析,是设计「更好的问题」的关键。
 
您一定有这样的经验:无法体会某一本书的「好」,经过专家解读后才恍然大悟⋯⋯是的,大人就像书评家,要能「看见」文本的好,才能引领小孩看见趣味与深度;但和书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不直接告诉小孩「我们的看见」,而是以提问邀请小孩合作思考。一来,合作思考常能增加阅读的乐趣;二来,「小孩的看见」也会让大人眼睛为之一亮哟!
 
既然文本分析是关键,那要如何进行呢?
 
拿到一本书时,至少要进行三次阅读:
 
第一次阅读:留下印象
 
第二次阅读:读懂内容
 
第三次阅读:读出特色
 
上述是「结果」,那么「方法」为何呢?请往下看∼
 
第一次阅读:註记感兴趣与疑惑,以留下印象
 
第二次阅读:整理各部分的讯息,以读懂内容
 
第三次阅读:与其他文本相比较,以读出特色
 
如何培养文本分析的能力?
 
许多伙伴已发现:要能问更好的问题,关键是「文本分析能力」!
 
如何增能呢?方法无他,唯有—
 
大量阅读,系统整理,建立阅读基模。
 
以下,欣希先解释「基模」(schema)的重要性,再带着您实作「如何在大量阅读中有系统地整理文本」。
 
学习与「基模」有关。
 
人们的学习, 是在理解事物的过程中,主动借由「既存的知识结构」提取旧记忆以「同化」(assimilation) 或「调适」(accommodation)新讯息之历程。而所谓「既存的知识结构」,即是「基模」。
 
以两岁小孩的学习为例。
 
当小孩第一次看到「四只脚、会跑的东西」,大人会告诉他们:「这是狗狗」,小孩脑中就有了「狗」的基模。
 
下一次,小孩看到「四只脚、会跑的东西」,说出「狗狗」的字眼,大人给予赞许:「对,这是狗狗。」此时,小孩能以既存的基模同化新讯息,就会更「加强」其原有想法。再下一次,小孩又出现相同反应,但大人却说:「这是猫咪。四只脚、汪汪叫,是狗狗;四只脚、喵喵叫,是猫咪。」此时,小孩既存的基模与新讯息产生冲突,便会调适、修正其原有基模。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