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经济大型危机,人们总会想起他,
每当国际间的政府货币决策动盪时,各方总会争论他对世界的构思──
约翰‧梅纳德‧凯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不只是位经济学家,也是史上最负盛名的明星经济学家。他在有生之年曾两度帮助英国度过金融危机,而其过世后三十五年则常被称为「凯因斯时期」。他的理论主宰了西方国家经济政策,但这位经济学家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最真实的「凯因斯」的七幅速写: 九岁时这位男孩就读完欧几里得(Euclid)《几何原本》第一册,并正在研读代数学中的二次方程式论。代数学可是他最擅长的科目。
23岁时,他开始在英国的印度事务部军事处做事,首次经手的工作是安排船只将十头牛运送到孟买。他后来知晓所有细节,包括印度金融和货币组织的复杂事务、亚洲大陆的季节性水流量、农作物种类,以及印度与英格兰之间的商业交易,这些全都在他掌握之中。
到了三十一岁,一九一四年八月三日那一天,他的小舅子骑着三轮摩托车载着他,用极速驰骋在剑桥大学前往伦敦的路上,因为英国财政部为了欧战将至而出现的危机召见他。
结果,这个名叫凯因斯的年轻剑桥大学经济学家,以局外人的姿态单枪匹马说服当时的财政大臣劳合•乔治(Lloyd George)与财政部高官们,着手採取一个非採取不可的措施:暂时搁置《银行特许法》。到了开战后的第一週,这个关键性建议阻止了货币恐慌现象的发生,让英国财政不至于垮台。
四十几岁时,凯因斯也是个艺术收藏家、藏书家、杂志社老板、芭蕾舞迷,他老婆是俄罗斯舞团的女舞者;而当英国遭遇经济不景气问题,美国「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来袭时,他举办了一个长达数天的非正式研讨会,并提出的许多深刻洞见(例如强调投资与储蓄间的差异)和极端提议(主张政府应该透过公共建设的经费支出来避免投资过少的恶性循环等),这让许多银行家、制造商、官员、工会成员感到如痴如醉。那场委员会的主席用敬佩的语气对他说:「你简直像是个神奇的编剧。」
到了五十几岁,他知道不死守原则才能展现创意,因此他认为所谓一成不变的人就是那种「无论是否下雨都会高举雨伞的人」,随后他于一九三六年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事实证明,它跟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样,都开启了一个新的经济年代。
一个常常与他唱反调的剑桥大学资深经济学家庇古曾说:「我们都太沉闷,也许有一点过于自满。《一般理论》粉碎了那种以武断理论为尊的沉睡局面。世界上出现了各种讨论与争论的声音,有人同意也有人不同意他。经济学与经济学家都活了起来。平静的时代结束了……。」
到了六十几岁,他在面对美国人要求偿还战争借款时,力图避免战后穷困凋敝的英国走向破产;他也知道自己正在牺牲自己,照亮英国。
上述的每一段人生速写都呈现出同一个人的类似姿态,他就像是个训练有素的逻辑学家,热爱生命,同时也擅于说服与诱惑他人,颠覆老旧观念,让新观念深植人心;他的辉煌光芒并未让身边的人感到晕眩,而是得以看清自己与强化的观点。他就是约翰‧梅纳德‧凯因斯(1883~1946年)。
曾有评论说:后来所谓的「凯因斯学派」和凯因斯本人的理论其实是两回事。(比如政府举债、扩张财政一事──他并不是全然无条件支持)。这本书就将从凯因斯由出生至晚年的故事,让我们真正了解这位明星经济学家的真实人生背景及他的思考与性格。
凯因斯曾是深深影响二十世纪英国公共事务的重要知识分子。他是英国学者扮演实践家角色的典范。许多经济理论都是他在孤独的书房中,还有在与人激烈讨论的过程中构思出来的。然后,他倾尽全力说服欧美两地的政治人物和金融家实践他的理论。
在这本传记中,英伦知名历史传记作家戴文波特─海恩斯借由对凯因斯一生不同时期的描述,抽丝剥茧,为读者还原凯因斯的真面目。他透过七个精彩章节角色──利他主义者、天才神童、政府官员、公众人物、情人情事、艺术鑑赏家、使节代表──将凯因斯塑造成一位理论与实务并行的杰出学者榜样。
我们发现正是凯因斯的那股热忱,让他能够自在又自信地穿梭于英国与美国政府之间,游走在「针线街」(Threadneedle Street)的各个银行家之中,并任职于剑桥大学,还能与充满文艺气息的布鲁姆斯伯瑞派(Bloomsbury Group)的其他天才成员进行交流。
本书以两次世界大战及两次战争之间的动盪年代作为背景,针对二十世纪一位伟大的知识分子进行详尽且令人信服的描绘,这位大人物留下的影响深远至今,而他充满起伏与激情的一生,这本爬梳严谨史料交织而成的着作,足堪为一本为大师註脚的最细致传记。
世纪经济学家「最不经济」的一生翔实特写/媒体书评推崇
《华尔街日报》 简洁、易读,在一连串普通的叙事顺序里却制造出很多惊奇乐趣,这本书是週末休闲或短期度假的理想伴侣。当然,这也是一本对非经济学家最好的凯因斯传记。
《经济学人》 一本谈论约翰‧梅纳德‧凯因斯的『不经济』传记可能看起来就像《哈姆雷特》这部戏少了王子的角色。但达文波特─海因斯却由此开始写了这样一本书,成果也非常丰盛……他挑选出鲜为人知的故事,充满感情地呈现许多精彩细节和让人好奇之处……完成了这部传记。
英国《每日邮报》 从来没有一个经济学家的传记是如此扣人心弦,那么机智,或者更确切地说,这样充满活力……。
《独立报》(英国) 谁说经济学家沉闷?对于今日修习经济学的人来说……读这本书会是一种享受……我们无休止地阅读「经济学家凯因斯」,但他的人生远甚于此,这本让人读了就放不下来的书,探索了凯因斯这个人不亚于经济学家凯因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