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秘密诉讼赢的策略

营业秘密诉讼赢的策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营业秘密
  • 知识产权
  • 诉讼策略
  • 法律实务
  • 商业保护
  • 证据收集
  • 侵权分析
  • 风险防范
  • 法律咨询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营业秘密的民刑事诉讼案件在近几年来有大幅攀升的趋势,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营业秘密的保护。营业秘密法的条文仅有十余条,如果没有实际的诉讼经验,难以理解应如何具体适用。不同于一般的法律教科书,本书蒐集了最新的智慧财产法院及一般法院与营业秘密有关的实务判决,梳理出营业秘密法制的变化趋势,有助于企业保护自身营业秘密以及拟定法律诉讼策略。
法律实务的基石:现代企业法律风险管控与合规体系构建 本书聚焦于企业在快速发展与复杂市场环境下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法律挑战,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企业法律风险识别、评估、预防及应对的综合性框架。它不是针对某一特定诉讼类型的教科书,而是着眼于企业运营全周期的法律“免疫系统”的构建与维护。 在当前高度规范化和竞争白热化的商业环境中,任何一家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深知“合规是生命线,风险是绊脚石”的铁律。本书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法务人员、内控部门以及对企业治理有兴趣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超越传统法律条文束缚的、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法律风险管理哲学与操作手册。 --- 第一部分:基石构建——法律风险的全面扫描与治理架构设计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现代企业法律风险的内在结构与外在表现形式,强调风险管控不是事后补救,而是事前嵌入企业文化的战略部署。 第一章:新经济形态下的法律全景图谱 本章首先界定了“风险”在企业管理层面的定义,区分了合规风险、运营风险、声誉风险与战略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全球供应链重构、数据跨境流动等新兴商业模式带来的新型法律真空或灰色地带,以及如何预判潜在的监管收紧趋势。我们不再仅仅关注既有的法律条款,而是着重于“法律的演化速度”与“企业的反应时滞”之间的差距分析。 第二章:构建企业的法律免疫系统——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 介绍一套完整的法律风险治理架构(Legal Governance Framework, LGF)。这包括: 1. 风险识别矩阵(RRM): 建立跨部门的法律风险热力图,量化不同风险的发生概率与潜在影响值。 2. 三道防线模型(Three Lines of Defense Model)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明确业务部门(一线)、法务/合规部门(二线)、内部审计(三线)各自的职责边界和协作机制。 3. 嵌入式合规(Compliance by Design): 讲解如何在产品设计、流程再造、系统开发初期就植入法律要求,避免后期高昂的合规成本。 第三章: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法律基座 深入探讨《公司法》及相关监管要求对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提出的具体法律责任。重点分析董事勤勉义务与诚信义务在日常决策中的实际体现,以及如何通过完善的会议记录、授权机制和信息披露流程,有效规避潜在的治理诉讼或监管处罚。 --- 第二部分:核心流程的法律安全加固 本部分将法律风险的管控细化到企业日常运营的几个关键环节,提供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论,以确保关键业务流程的稳健性。 第四章:合同生命周期管理的法律闭环 合同是商业活动的血液。本章摒弃传统的合同条款罗列,转而关注合同管理系统(CLM)的法律效能。内容涵盖: 起草阶段的风险量化: 如何利用标准化模板库,同时确保核心条款的定制化防御性。 谈判过程的证据链构建: 确保电子通信、会议纪要等非正式文件的法律可采性。 履行与变更中的风险监控: 强调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等条款在动态环境下的适用性审查。 争议解决条款的战略选择: 不仅是选择仲裁还是诉讼,更重要的是选择“管辖地的法律适用性”与“执行力的成本效益分析”。 第五章: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合规红线与争议预防 员工关系是法律风险的重灾区。本章侧重于劳动关系的“预防性合规”。 招聘环节的公平与隐私保护: 避免歧视性条款与过度信息收集。 绩效管理与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据链: 建立客观、可量化、可追溯的考核体系,为可能的解雇争议提供坚实基础。 员工行为准则与内部调查的合法性边界: 明确企业调查权力的法律界限,确保调查过程的程序正义,防止反诉。 第六章:知识产权的战略布局与侵权风险的动态防御 本章将知识产权视为核心资产,关注其保护的动态性和全球性。 IP组合的系统性保护: 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的协同保护策略。 供应链中的IP风险穿透审查: 如何通过合同条款,将上游供应商的知识产权瑕疵风险向下游传导与隔离。 应对“恶意”维权与防御性诉讼策略: 面对竞争对手的专利无效挑战或反垄断指控时,企业应采取的快速反应机制。 --- 第三部分:危机应对与韧性重建——诉讼与监管互动的实战指南 当风险转化为实际的法律事件时,企业的反应速度和策略选择至关重要。本部分提供的是一套系统的危机处理流程和与外部法律力量协作的指导原则。 第七章:法律危机响应机制(LCR):从“救火”到“止损” 定义法律危机的等级和启动流程。核心在于“信息控制”与“外部沟通协调”。 1. 内部信息隔离与保全: 立即启动“法律特权”程序,确保内部调查的机密性与法律可辩护性。 2. 跨部门危机小组的建立: 明确CEO、法务负责人、公关部门在危机中的信息发布权和决策链。 3. 与外部顾问的有效协同: 如何筛选、管理和最大化外部律师团队的专业价值,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决策失误。 第八章:监管互动:与执法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沟通艺术 现代法律挑战越来越多地体现为行政执法与监管问询。本章探讨如何专业地应对来自不同监管机构的调查函、现场检查或数据调取要求。强调“透明度与边界感的平衡”,指导企业在配合调查的同时,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商业机密。 第九章:从判决中学习——诉讼结果的深度复盘与流程再造 无论诉讼结果如何,每一次法律事件都是一次对现有风险管控系统的压力测试。本章强调: 胜诉的“代价分析”: 评估诉讼成本、时间投入、声誉影响与最终判决的对比。 败诉的“系统性归因”: 找出导致败诉的深层管理或流程缺陷,并将其转化为流程改进的明确指令。 合规文化的持续迭代: 确保法律经验教训能够转化为全员的培训内容,实现企业法律韧性的持续提升。 ---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法律事务从一个“成本中心”或“消防部门”的角色,提升为驱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增长的“战略伙伴”。它提供的是一套可复制、可量化的管理工具,帮助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商业浪潮中,建立起真正坚固的法律护城河。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志朋


  现 职
  恒达法律事务所合伙律师
  中华民国律师公会全国联合会民事法委员会委员
  高点文教机构律师司法官班民法讲师(2001年迄今)

  学 历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私法博士班肄业(教育部一般公费留学国立台湾大学法学硕士(民商法组)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士(法学组)

林佳莹

  现 职
  恒达法律事务所合伙律师

  学 历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法学硕士(智慧财产权法专攻)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硕士(民商法组,智慧财产权法专攻)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士(法学组)

图书目录

推荐序/王能君
推荐序/李崇僖
推荐序/苏伟国
作者序/张志朋
作者序/林佳莹

壹、营业秘密法与竞业禁止条款简介
 一、营业秘密法/4
 二、竞业禁止条款/8
 三、营业秘密与竞业禁止可能涉及的诉讼/11
 四、保护营业秘密的特殊诉讼程序/11

贰、营业秘密与竞业禁止民事诉讼
 一、产品配方/16
  ▲Waffle Waffle! 加盟松饼配方/16
  ▲汉方养生鲟龙鱼汤制程配方/19
  ▲白藜芦醇配方/23
 二、员工离职/26
  ▲员工离职前多次转寄公司资料到私人信箱/26
  ▲员工离职后将其所持有的公司设计图档上传网站/28
  ▲员工离职前转寄电子邮件到私人信箱/30
  ▲员工离职后疑使用公司电路图及电路布局/33
 三、科技业高阶主管离职/36
  ▲台积电 v. 梁○松/36
  ▲联发科 v. 袁○文(展讯)/41
  ▲鸿海 v. 包○弘(硅码)/83
 四、代工厂商/94
  ▲金属球塞加工图纸及数据资料:宥全精密 v. 昌益金属/94

参、营业秘密与竞业禁止民事定暂时状态处分
  ▲睿立濠公司 v. 林○伟(爱菲亚公司)/103
  ▲台湾东洋先端公司 v. 刘○国(捷时雅上海公司)/108
  ▲新世纪光电 v. 李○立(錼创光电、中国三安光电)/116
  ▲联发科 v. 手机晶片设计研发本部三员工(香港鑫泽)/129
  ▲台湾必治妥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v. 彭○书(香港商吉立亚公司)/136
  ▲鸿海公司 v. 包○弘(硅码公司)/147

肆、营业秘密刑事诉讼
 一、侵害营业秘密(营业秘密法§13-1~§13-4)/153
  ▲识别证客户资料/154
 二、洩漏工商秘密(刑法§317)/157
  ▲友达 v. 连○池(中国华星光电)/157
  ▲联发科 v. 杨○祺(晨星)/164
  ▲员工将公司之出货时程、成本价格等资讯转寄予竞争对手/172
  ▲买通竞争对手公司员工以取得竞争对手的人力仲介核准函及认证资料/178
  ▲离职员工洩漏客户名单予竞争对手/180
 三、侵占(刑法§336)/182
  ▲在职员工将公司的联接器样品交付他人使用/182
  ▲离职员工将公司的客户往来等文件携出至竞争对手处使用/185
 四、背信(刑法§342)/188
  ▲经理另成立公司私下抢单/188
  ▲医师使用前诊所的病患个人资料/189
 五、妨害电脑(刑法§359)/195
  ▲员工转寄公证表格资料到私人信箱/196
 六、侵害着作权(着作权法§91Ⅰ)/197
  ▲员工多次大量下载公司资料后突然离职/198

附录:营业秘密法条文(102.1.30)/203

图书序言



  近十几年来,随着科技业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营业秘密遭竞争对手以挖角、间谍等方式取得,突然成为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104年12月17日新新闻杂志更以「匪谍就在企业身边」为题制作专题报导,报导内容呈现了严重的营业秘密流失问题:「企业内鬼偷资料销中国,四百五十二亿元损失只是冰山一角:调查局成立企业肃贪科后,企业一年平均主动送办七十多件内鬼,比往年爆增六倍。这些案件里,有六成是偷公司机密资料的商业间谍,只有四成是捞公司钱的传统内鬼。调查局移送地检署近一百五十件瞩目案件。不计算技术层面的营业损失,内鬼们就已偷走了企业四百五十二亿元,而这很可能只是浮出台面的冰山一角而已。而根据调查局的统计,遭商业间谍窃取的机密资料,以销往中国的竞争对手为大宗,这也成了重大的国安问题。」

  正因此,我国营业秘密法在102年修正增加营业秘密法第13条之1到之4的刑事责任,强化了营业秘密的保护。

  相对的,为了避免企业透过竞业禁止条款之方式限制员工的工作自由,劳动基准法在104年修正时,也在第9条之1明文规定劳工离职后竞业禁止条款之要件,以保障劳工的工作自由。

  「企业的营业秘密」及「员工的工作自由」,看似无关的两个议题,在国内企业饱受营业秘密流失之苦,欲以竞业禁止条款保障营业秘密时,又必须兼顾劳动基准法对劳工工作自由的保护,二者间如何权衡?近来逐渐成为重要议题。企业可能採取保护营业秘密的诉讼手段,包含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及声请定暂时状态处分等,我国法院的态度为何?值得探究。

  林佳莹律师与我在阅读、分析、整理最高法院、智慧财产法院及最近几年高等法院、地方法院有关营业秘密法有关判决后,筛选我们认为具有参考性的法院裁判,在本书中进行分类并提供简要的分析。这样的工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过程中让我们对诉讼涉及争点、证据的准备及提出、法院心证的形成等,都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也期待透过本书的出版,让企业了解我国法院的审理方式及採取的法律见解,有助于企业选择有效且适法的方式保护珍贵的营业秘密。
 
张志朋律师



  十多年前,当我成为执业律师所协助处理的第一个案件,正是公司的高阶主管跳槽到竞争对手的营业秘密与竞业禁止诉讼案件,之后所处理的案件大多以专利、着作权、商标等智慧财产权诉讼为主。不过,这几年来,营业秘密的诉讼案件,似乎又有开始增加的趋势。

  由于营业秘密并不像专利权或者商标权,有一张证书可以表彰权利及范围,因此,过去我们常常认为,企业要保护自身的营业秘密,非常困难。但随着营业秘密法的修正,检察署了解到营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智慧财产法院这几年来的成熟运作,我们可以发现,企业要透过诉讼程序执行营业秘密的保护以及竞业禁止条款,成功机会并不如过往想像的低。

  透过统计智慧财产法院有关营业秘密以及竞业禁止诉讼的判决,以及自身处理案件的一些诉讼经验,能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与趋势,应该可以说是撰写本书的重要收获之一。

  此外,借由地毯式的研究法院的相关判决,最主要的是希望能够对目前处理的诉讼案件有所贡献。诉讼两造的攻防,以及法院心证的形成,都是蕴含在判决书当中的宝藏,不时都会为正在进行中的案件提供关键的办案灵感。

  这也是为什么在撰写了《设计产品的智慧财产权保护》、《着作权诉讼赢的策略》、《商标诉讼赢的策略》三本书之后,还继续推出新作的原因,并期待各界惠予指正。
 
林佳莹律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當我看到《營業秘密訴訟贏的策略》這本書名時,第一個念頭就是:「終於有這樣一本能夠深入淺出的書了!」 在台灣,很多中小企業主常常面臨著資源有限,卻又必須面對嚴峻市場競爭的窘境。其中,如何保護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商業機密,更是他們最大的痛點之一。我認識的一些老闆,即使有再好的產品或服務,一旦技術被競爭對手模仿或剽竊,就可能面臨經營上的重大危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提供實際操作建議的書籍,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這本書的標題暗示了它將會提供「贏」的策略,這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我希望它能告訴我,在台灣的法律框架下,要贏得一場營業秘密訴訟,最關鍵的要素是什麼?是充分的證據?是精準的法律論點?還是巧妙的訴訟技巧?我特別想知道,對於一個小企業來說,在沒有龐大律師團隊的支持下,有哪些實用的方法可以自己著手準備,或者與律師有效配合,來提高勝訴的機率?書中會不會包含一些實用的範本,例如如何撰寫更具效力的保密協議,或是如何在證據蒐集上採取更有效率的方式?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接地氣」的建議,讓我在面對潛在的法律風險時,不再感到束手無策。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就充滿了一種專業感,再加上「營業秘密訴訟」這個標題,讓我立刻感受到一股嚴肅又重要的氣息。我個人一直對法律條文和訴訟程序有點距離感,總覺得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遙遠,但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營業秘密,它的性質比較隱蔽,不像專利或商標那麼容易被識別,所以一旦被竊取或濫用,後果往往是毀滅性的。我身邊就有一些創業的朋友,他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才研發出核心技術,結果卻被離職員工帶走,另起爐灶,這對他們的生意打擊非常大。我一直在思考,面對這種情況,除了聘請律師打官司,還有沒有其他更有效、更主動的應對方法?這本書會不會探討到,如何提前做好風險評估,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來防範營業秘密外洩的風險?例如,員工的保密協議該如何擬定才更具法律效力?在招聘和離職過程中,有哪些細節需要特別注意?我尤其關注的是,如果真的要進入訴訟階段,訴訟的門檻高不高?需要準備哪些關鍵性的證據?法官在審理這類案件時,通常會考量哪些因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們了解真實的訴訟場景,而不只是枯燥的法律條文。

评分

哇,拿到這本《營業秘密訴訟贏的策略》時,我真的眼睛一亮!身為一個在科技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小職員,常常聽到同事或業界朋友在聊「營業秘密」這個詞,但說實話,對於它的具體定義、法律上的保護機制,以及萬一發生糾紛時該怎麼辦,我都是一知半解,大概只停留在「公司裡機密的東西,不能隨便說出去」的程度。尤其是在台灣,半導體、電子代工這些產業這麼發達,技術的競爭可說是白熱化,很多時候,一個小小的關鍵技術,就可能決定一家公司的生死存亡。所以,當看到這本書名,立刻就燃起了我對它的好奇心。我一直很好奇,在台灣的法律體系下,對於營業秘密的保護到底有多完善?訴訟的過程會是怎樣的?贏官司的關鍵點又在哪裡?難道真的是像電影裡演的那樣,需要收集大量證據,然後在法庭上唇槍舌劍?我特別想知道,對於一般的小企業主或是工程師來說,有沒有一些預防性的措施,可以幫助我們在第一時間就築起銅牆鐵壁,避免成為營業秘密侵害的受害者?或者,如果真的不幸遇到這種情況,有哪些實用的策略可以依循,不至於手足無措?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為我們這些「門外漢」準備的指路明燈,希望能解開我心中許多的疑惑,讓我在職場上多一份安心,少一份擔憂。

评分

「營業秘密訴訟贏的策略」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了實戰和智慧。我身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常常能聽到關於技術洩漏、客戶名單被挖角的新聞,有些甚至是我們公司曾經歷過的「驚心動魄」的事件。每一次聽到這些,我都很想知道,到底有哪些「眉角」是我們可以掌握的,才能在保護自己權益的同時,也能在市場上佔據有利地位?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在台灣的法律架構下,如何界定什麼是真正的「營業秘密」?這點其實非常重要,因為如果界定不清,後續的訴訟就會失去基礎。我特別好奇的是,當發現營業秘密可能已經被侵害時,最緊急、最有效的處理步驟是什麼?除了提起訴訟,有沒有一些「預備性」的手段,例如聲請假扣押或禁制令,來防止損害擴大?我對訴訟的整個流程也很有興趣,從蒐證、起訴、到開庭辯論,每一個環節的關鍵點是什麼?律師在訴訟中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有沒有一些「致勝」的策略,是能夠讓原本處於劣勢的一方,也能扭轉乾坤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帶我們一步步揭開營業秘密訴訟的神秘面紗,讓我們知道如何才能「贏」。

评分

「營業秘密訴訟贏的策略」,這書名聽起來就好有份量,彷彿一本武功秘笈!在台灣,我們都知道科技業的競爭有多激烈,技術的領先與否,往往攸關著公司的生死存亡。而營業秘密,正是這種競爭中最為隱匿、卻又極為重要的資產。我一直以來都對這方面感到很好奇,也曾經聽聞過一些與營業秘密相關的爭議事件,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不夠清晰。我很好奇,在這本書裡面,作者會不會深入探討,在台灣的法律實務中,如何才能確保我們的「營業秘密」真的受到法律的保障?例如,要證明某項資訊是「營業秘密」,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有哪些細節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忽略,但卻是日後訴訟的關鍵?我特別想知道,如果不幸遭遇營業秘密被侵害的情況,有哪些「贏」的策略可以依循?這會不會包含一些關於如何有效蒐集證據、如何在訴訟中巧妙地運用法律條文,甚至是如何透過談判或調解來達成有利的結果?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更了解這個複雜的領域,並且能夠從中學到一些實用的方法,在保護公司重要資產的同時,也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