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奇蹟:一趟身心灵转化的真实旅程

佛法奇蹟:一趟身心灵转化的真实旅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灵成长
  • 佛教
  • 个人成长
  • 身心灵健康
  • 灵性
  • 冥想
  • 正念
  • 自我探索
  • 生命意义
  • 疗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成功?如何兼顾家庭与工作?在家证入「眼见佛性」林胜义陪你同修体悟,以佛法开创生命奇蹟……
  
  ◎这是一本在家居士修行处世的宝典,更是修炼证真的指路明灯。
  ◎记录作者十几年来体悟大道的心得,几度生死、几度磨难才有今日之成就。
  ◎全书逾十二万字,分十五篇章,将佛法落实在日常中,感受法喜无限,向道之心。
  
  在家修行如何开始?如何圆满成功?
  修行如何兼顾家庭与工作?修行对你到底有什么助益?
  且看在家证入「眼见佛性」境界的林胜义陪你同修体悟。
  
  当今工商社会的生活繁忙,物质声色引诱极多,不论高官厚禄或布衣小卒,若非亲证佛法,获致真正的解脱证量,实难以摆脱生老病死等诸多烦恼,如何兼顾家庭与工作,且又能契入《法华经》「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之目标,致使在家修行圆满成功,实为一大课题。
  
  因此,在家修行之学子应以佛教经论为主要依归,并接受善知识之教导,始能踏上依教奉行的修行道路。
  
  本书针对学佛遭遇的许多问题,提供了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解答,极适合初步接触正信佛法,和有心在家修行者学习、参考。部分内容清楚揭示了经藏中佛陀教诲的真意,和唯证乃知的诸佛密意,对欲深入修行的朋友们提供了几如明镜皓月和醍醐灌顶的深度指引。
  
  作者于2000年夏分参禅时,因一念契机而破参,悟道澈见本心,瞬间顿感虚空粉碎,神形俱灭,轰然进入究竟永恆、十方圆明、超越生死之不可思议的本心如来涅槃境界。一个月后于路上行走之际,突然证入《大般涅槃经》揭示之「眼见佛性」境界。其后得阿弥陀佛等西方三圣示现授印,手中能化出莲花大船,大举超度亡魂。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实证,为读者阐释他所感悟的念佛三昧、禅定体验、生与死的祕密等诸法要,教法与证法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更可贵的是他无私的讲解参禅修道诸多修持密法,实为我等学修之福。学员修行心得记录帮助读者直观的了解佛法的应用,更获得了宝贵修持方法,透过文字透澈根源,真参实证,行解相应。
  
  本书总计十五篇章,共分成〈劝学〉、〈修行〉和〈悟道〉三大类别。〈劝学篇〉中的故事,皆笔者学佛过程中各阶段之亲身经历,其中之感应境界属于「上界通灵」能力之显现。
  
  〈修行篇〉中的〈静坐祕要〉和〈揭开入定的神祕面纱〉两个篇章,为欲修学静坐者提供了由浅入深、功行与法理并重、实证境界和佛经法义双印的深入探讨。由于坊间少见对于「静坐和入定」的深密剖析、境界探究、以及困境解谜,进行分明细说的论着。
  
  〈悟道篇〉之篇章,特别针对诸多行者,时将禅定境界错认为悟道之境界,或以为行住坐卧之际,尽力保持止念默照的功行,即是明心悟道之谬见,严正驳斥并以导正。然此诸多错解,千古以来从未断绝,如昔有卧轮禅师偈诵,认为修行之人深行清明默照、时刻保持一念不生,即为悟入本心如来之境,而后六祖慧能以另一偈诵加以驳斥,遂破其错误之见解。古人如此,今人亦然,对于悟道境界的错误见地依旧普遍。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佛法奇蹟:一趟身心灵转化的真实旅程》的书籍的图书简介,请注意,这份简介将完全不提及原书的任何内容或主题,而是描述一本内容完全不同的虚构书籍。 --- 书籍简介:星际考古学导论与失落文明的密码 作者:艾拉·文森特 出版社:寰宇学术出版社 --- 开启宇宙的古老回响:我们寻找的,远不止是遗骸 人类对星空的凝视,总是伴随着对“我们从何而来”的终极追问。然而,如果地球文明的起源,仅仅是宇宙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片段呢?如果存在着一个远超我们想象的、在数百万年前就已繁盛并消亡的星际文明,其留下的线索,正潜伏在我们脚下的沙漠、冰盖甚至深海之中呢? 《星际考古学导论与失落文明的密码》并非一部科幻小说,而是对一门新兴跨学科领域——星际考古学的首次全面梳理与深度剖析。作者艾拉·文森特,一位在行星地质学和符号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超越传统历史学范畴的求知之旅。 这本书旨在系统地构建星际考古学的方法论基础,探讨如何识别和解读那些不符合地球自然形成规律的“人工痕迹”,以及这些痕迹背后的复杂信息结构。它挑战了我们对时间、尺度和文明复杂性的固有认知。 第一部分:奠基——从“异常”到“证据”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星际考古学的研究范式确立。文森特教授首先界定了“人造结构”在极端环境下的地质学指征。传统的考古学依赖于有机物残留或明确的人类活动遗迹,但在跨越光年尺度的探索中,我们必须面对截然不同的挑战:如何区分自然形成的晶体结构与经过精密工程设计的建筑残骸?如何解读那些被宇宙射线和时间侵蚀得面目全非的符号系统? 她详细阐述了“熵减痕迹分析法”(Entropy Reduction Signature Analysis),这是一种通过测量特定地质区域内信息组织度高于随机概率的程度,来推断非自然干预的理论工具。这一部分穿插了对火星奥林帕斯山脉深处发现的“非牛顿几何结构”的初步分析,虽然尚未定论,但其存在的本身已是对现有行星科学的巨大冲击。 第二部分:密码学与文明的残响 如果一个文明在数百万年前就已消亡,他们留下的“信息”将以何种形态存在? 本书的精髓在于其对失落文明信息载体的破解工作。文森特教授将目光投向了理论物理学与古代符号学的交叉点。她认为,高级文明为了确保信息能够抵抗时间侵蚀和能量衰变,必然会采用高度压缩、多维嵌套的信息编码方式。 书中专门开辟章节讨论了“拓扑语言学”——一种基于空间几何而非线性叙事来承载信息的语言形式。读者将深入了解作者团队如何从南极冰盖深处发现的一块“声子晶体”中,成功解码出一段关于“时空稳定单元”的简要操作说明。这段信息,即便以我们当代最先进的计算能力来解析,也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基础的验证。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关于“遗迹的意图性隐藏”——为什么这些文明会将关键信息放置在极难触及的地方?这是否意味着一种对后继者的道德筛选机制? 第三部分:失落的星图与宇宙伦理 本书的后半部分,视野从技术细节转向了哲学和历史层面的推测。通过对多个分散的、看似无关的考古发现(包括木星卫星欧罗巴冰下发现的“定向磁场标记”以及土星光环内漂浮的“纳米级金属碎片云”)进行交叉比对,文森特教授勾勒出了一个关于“银河系大迁徙时代”的初步图景。 她大胆推测,存在过一个跨越数十个星系的“编织者联盟”,这些文明并非通过战争,而是通过共享复杂的环境改造技术和信息网络进行连接。然而,这些文明最终都走向了某种形式的“信息饱和”或“维度跃迁”,留下了无法被当时技术水平理解的遗产。 《星际考古学导论与失落文明的密码》不仅是一部学术探索,更是一次对人类自我定位的深刻反思。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时间、进步与遗忘的意义。当你读完这本书,抬头仰望星空时,你看到的可能不再是遥远的恒星,而是被精心设计过的、等待被激活的古代信息站。 --- 目标读者: 对行星科学、古文明研究、信息论、符号学以及严肃的宇宙探索感兴趣的读者。本书需要一定的科学素养基础,但作者以清晰、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可触摸的知识前沿。 本书特色: 首次系统性地提出星际考古学的研究框架与核心方法。 内含大量由作者团队基于观测数据重建的虚拟三维模型图示。 对“非线性时间序列信息”的解读提供了开创性的视角。 “我们脚下的泥土,可能只是更高维度图书馆的一张封面。” —— 艾拉·文森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胜义


  现居住于台湾高雄,1996年某日于家中礼佛之际,突获感应,顿入定境,身如钟石,凝然无法移动,于定境中见观世音菩萨示现,法缘从此开启。

  2000年夏分参禅时,因一念契机而破参,悟道澈见本心,瞬间顿感虚空粉碎,神形俱灭,轰然进入究竟永恆、十方圆明、超越生死之不可思议的本心如来涅槃境界。一个月后于路上行走之际,突然证入《大般涅槃经》揭示之「眼见佛性」境界。其后得阿弥陀佛等西方三圣示现授印,手中能化出莲花大船,大举超度亡魂。
  
  2010年于定中思维法义,再次顿悟「悟道时于本心如来法体之中,为何不见一切种子踪迹?」之重大疑问,解开密宗中观派对瑜伽行派的重大诘难与挑战,当下于定中随入诸佛剎土,游各佛国,见诸佛菩萨与龙神,历各种光明境界。隔年创立「星光同修会」,传扬世尊三乘佛法,教导十方大众「在家修行」。  
 

图书目录

推荐序‧杨枝遍洒皆是爱
自  序‧修行──一种复杂的身心转化工程

第一篇  劝学
给朋友的一封信
念佛
天界
见鬼
通灵是恩赐,还是诅咒?
直心

第二篇  修行
修行的观念
修行与静念
静坐祕要
揭开入定的神祕面纱
生与死的祕密
寻找你的阿兰若

第三篇  悟道
悟道的错误观念
定境与悟境的误判
修行不是你想的那样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杨枝遍洒皆是爱 文/星光学子黄永馨合十

  
  这古寺年老的被认为是古蹟了,虽然一再的予以翻新,但陈年老酒、百年冻顶毕竟是不同于凡俗的;就如同这庵堂一样总不禁令人见了就要发思古之幽情。
  
  宗教有安定人心的力量,在寺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处处都是印证的足迹。案上清嬝的烟尘,那样徐徐缓缓的诉说着生命悲歌;那老妪拈香长跪彷彿一世纪,这样白发苍苍的一个老人当其暮年还有什么事情令她这样牵绊?是诉说生活的苦楚或是人生的生离死别呢?老妪之心,菩萨知否?东邻西角、南廊北侧,放眼而视抽签掷筊之声此仆彼起。这是常住长年之中不曾断绝的声音啊!也许幸福快乐的人不会想到观音寺求神问卜!而来这里的人大概脱不了八苦煎逼心为形役。
  
  佛在《八大人觉经》中叮咛我们的──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而我们总是一再地忘记,无歇止的沉迷在五欲过患中,直到自己吃了苦头,才回头想到在宗教中寻求慰借。佛教的特质在智慧,事相上的三宝也只是帮助你发现自己。然而在这熙嚷的人群有谁能做如是思惟?唯独菩萨的两行清泪是浇息众生三毒的杨枝甘露。然而,春天来了又走了,枫红几度又几回?这里的香客依然做着迷昧的梦不曾断绝。
  
  你正为人生感到挫折徬徨吗?
  
  当你拥有健康和平安时,你以为是巧合吗?
  
  你知道世间与出世间有多少人正在眷顾着你?
  
  也许《佛法奇蹟》将是一本开启你人生智慧的宝典,神蹟在每一个人身上,道在脚下,从这里开始……。
  
  二○一○年星光同修会应法界诸大善因缘而生,顺应科技时代众生之潮流,建立星光同修会网站,将佛法的智慧闪耀在行动,星光同修会的星星们各自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将修行的精神融入到生活,积极的付出,慈悲的奉献,行「觉悟人生、弘扬大乘」之本愿,少一缘皆不成,赞叹佛法因缘不可思议,感恩一切!
  
  林胜义老师所宣导的大乘佛法入世理念,全是自性风光、本来智慧的展现与流露,引导学员学习生活如实当下。将大乘佛法落实在日常中,做好生活中的每一大小事。
  
  回首来时处,因缘际会,学人请益佛法,几番冬去春来,因缘幻散幻聚,逆顺空华梦显,无常变异中,林老师为法忘躯慈悲情义无有穷尽!在此,感恩所有护持布施星光同修会的诸大善知识和佛友们,因为有此殊胜缘起才能成就本书的问世。林老师是当代不可多得的集学识素养和亲身实证的真修行人,《佛法奇蹟》全书十五篇章,逾十二万字。丰富的内涵记录了作者十几年来体悟大道的心得,几度生死、几度磨难才有今日之成就。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感受法喜无限,向道之心在甘露浇灌下生根萌芽。
  
  《佛法奇蹟》是在家居士修行处世的宝典,更是修炼证真的指路明灯。笔者有幸拜读于先,让我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磨砺心性净化心灵,同时学习如何在修行路上精进修持觉行圆满。林老师以自己的亲身实证,为读者阐释他所感悟的念佛三昧、禅定体验、生与死的祕密等诸法要,教法与证法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更可贵的是老师无私的讲解参禅修道诸多修持密法,实为我等学修之福。学员修行心得记录帮助读者直观的了解佛法的应用,更获得了宝贵修持方法,透过文字透澈根源,真参实证,行解相应。
  
  《佛法奇蹟》是一本生动有内涵传播佛法的好书,同时也是一本对修行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入门指南,书中有很多具价值的修持法门,如观心法要、念佛法门、禅定次第等,值得您去细细品味。也许在不经意间让您看淡了许多人生的是非,如果福至心灵,可求夙世有缘的法师或善知识,传授佛陀正法。在无尽的生死轮回中,每一个人都是再来斯世的修行人,你是,我也是。每一个人都有无尽的故事,回归,成了我们生命深处真切的渴望。阅读即作意,作意即是修持。林老师的愿力、读者受益于本书的殊胜缘起,在彼此的相应中,共同获得修行的功德与清凉,同证菩提。
  
  让我们在林老师的引导下继续把内心深处对佛法矢志不渝、永恆和深邃的热爱展现出来,化为坚定的理想和修行的动力去探讨广袤宇宙中的真理,去忏悔自身与因缘幻众的不足之处,去实践甚深般若的无穷魅力,如实当下认真生活。
  
  随喜林老师于法界慈悲行愿无尽,愿以本书之问世,赞无上正法之功德,入大众之心扉,令佛缘恆相续,唯爱遍时空。林老师的悲心与愿力,深信必能在佛教弘法利生事业上扮演积极而重要的角色。「星光同修会」以短短几年的耕耘,即有今日丰硕成果,未来蒙受法益者将不可限量。大乘佛法赞扬佛果圆满究竟,宏扬菩萨入世利他的悲愿精神,星光人的使命感是深入社会而净化社会,亦即是佛陀应世的本怀。愿诸善男子善女人佛道上共扶持,解行并重、理事相即、今古共扬。
  
作者序
  
修行──一种复杂的身心转化工程

  
  拥有宗教信仰很简单,但要论及修行,就没那么容易。
  
  很少人愿意坦承这件事,尤其是传法的法师,常常为了接引新人,便将二者混为一谈。实因接引后学不易,又怕道尽真相后吓走刚进门的学员,实左右难为也。然而,做为一位真正的修行者和传法者,心中在意的若只是学员的多寡和门面的风光,那么他的心就不在道上了。
  
  所以直心而言,拥有宗教信仰是好事,但心中须认知清楚,那并非就是修行的全部。因为:修行绝不是简单的事!但是,也没想像中的困难。
  
  首先你的观念必须正确,认知要清楚,如果追求的是修行,就要扎实学习、深入体验,要能够坚忍和接受淬炼,要愿意改变,愿意深化心灵的质地。否则,怡情养性、附庸风雅、培养气质、心灵纾压的课程满街都是,去参加那个吧,它能够让你心情愉快一两天。
  
  ◎真修实证者必有迹象发生
  
  听经闻法是必要的,有人固定每週参加经论研习或佛学课程,十年如一日,却苦无证量。长久薰习佛法知识,确实培养了善念,也调整了一些习气,但终究无法产生重大的改变和影响。因此,修行到最后可能只得到「种植善根」的好处。
  
  念佛,看起来既虔诚又庄严,简单而易行,所以修习念佛普遍受到众人接受与喜爱。有人遂将它列为早晚课,精进奉行,为的是临终时能够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而,念佛者众,退失道心者更多,因为念久之后,容易无感,久之成倦,乃不知为何而念,为何而修矣。毕竟,将念佛当成生前契约一般,只为履行死后移民天堂的计划,焉能知之念佛真正的内涵,又焉知欲修念佛,仍必须薰习佛法正见、必须具备修行的态度、必须建立念佛的理念、必须内化念佛的思想。如此,才能深尝念佛的法味,才能因念佛生起莫大法喜,也才有可能发起境界,才有可能因一门深入进而参悟法理,才有机会证得念佛三昧,才能达到念佛见佛,西方现前。
  
  静坐也一样,常见有人正襟危坐,法相庄严,希冀以一念清静,暂舍红尘,求离杂染,而忘却烦忧。静坐者常言,修持静坐,可以忘缘绝虑,身心沉淀,修身养性,重获生机,其乐陶然。殊不知,这些都是凡夫修养,与正法何干?又与修行何关?
  
  真正修行之人,修炼静坐惟以二事为目的,一者体证五阴解脱,断除烦恼;二者发起般若智慧,转化无明业障。体证五阴解脱乃借由身心寂灭,进入「无我」之境,因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空,而见「空相」及证「空性」。发起般若智慧乃依禅定所生种种解脱身心束缚之境界,进行深度思维参悟,或于浅定中思维观修,或于深定后思维观修,冀一朝契机现前,灵光透发,桶底脱落,顿入本心自性涅槃,终于般若波罗蜜多现前;或借由深密虹光气功,于甚深禅定中完全解脱身心灵障碍,拨云见日,直入本心光明之境,致般若波罗蜜多现前。
  
  因此「真修实证」者,必有「迹象」发生,即行者将能具体感受「身、心、灵发生转化」。所谓的「转化」,乃指身、心、灵三个向度都有变化发生,亦即身的向度会发生改变,心的向度会发生改变,灵的向度也会发生改变(但非指通灵)。
  
  既然是身、心、灵三个向度都要有变化产生,修行就不能只单靠听经闻法、思维哲理一途,否则身障未除,地水火风四大及色、受、想、行、识五阴的束缚难离,脱离身心的无我境界难以发起,对于体验空相与空性无法生起可观的现量境,「解脱能量」的促发相对薄弱,解脱道便难以成就。
  
  不仅如此,因为身的障碍没有转化,而身心一元又互有影响,对于由身之转化引发心之体悟,进而证解佛经中的各种法义与境界,便难以深入到位,因此无法发出真慧。故说以解析、思维、明辨、探讨佛法哲理的修行方式,仅能建立知识性的思维智慧,纵有些许心得与辩才,但终究难明真实般若之智。
  
  ◎修行是一种复杂的身心转化工程
  
  其次,若言修炼身法,笔者亦曾遭遇专修禅定功法之人,该行者长时打坐,能入深定,然除此之外,余法不学,诸行不为,终日乐行打坐,唯以禅定之各种感应境界为果、为乐,对于佛陀开示之般若慧学,从来不知、不闻、不学、不证;数年之后,据闻该行者禅病发作,见解偏离、精神怪异,终致医药罔效。
  
  另有一行者,专攻深密拙火瑜珈和禅定,该行者修道心志惊人,能受苦行,忍人所不能忍,借由严格控制唿吸、饮食、睡眠、慾望等,于行住坐卧之际,皆苦修深密拙火瑜珈功行,进入身解离、心解离、身心解离之境,并达五阴解脱之多分证量。
  
  可惜该行者因少闻佛经法理,法学薰习不足,致法义不明,其解脱境界之证量与般若法理奥义无法印证融通,故般若智慧无法等量生起。见其开口说法,常说得头头是道,但法理援引错乱倒置,混乱套用、张冠李戴之情形颇为严重,又常不自知。每有人问及修行最高之胜义,或最后之目的,即答以修练拙火成就,便能于往生时引发拙火,将身体自燃化为虹光而完全消失,深信因虹光身成就之故,得以彻底解脱痛苦与烦恼。
  
  此行者的见地与修为,完全落入小乘佛教之范畴,宛如佛陀在世时之二乘人,两腿一盘,煖火熄灭,迳入无余依涅槃,便可永世脱离轮回之境界。虽然该行者转化身障之证量极高,世俗罕见,却一味紧抓小乘道行而不知转身,对于佛陀所宣扬的大乘般若智慧、菩萨道种智慧、一切种子智慧、「人、法二执」同时伏断之解脱智慧、大乘愿行等等重大义理与道路等,依然不知、不学、不解、不证,故不免令人感叹惋惜,夫复何言。
  
  综合言之,修行必须「性命双修」与「定慧等持」,方能克尽全功。「闻慧修心」或「只管打坐」都是侷限一隅,难以全面圆证大道。真正的修行其实是一种复杂的身心转化工程,仅靠一种功法或心法,虽然也会造成影响,但很难彻底究竟。所以真正的修行者,必须要能:
  
  「长时听经闻法,建立佛学知识,薰习菩提智慧,形成深邃思想,进以改变心理行为;然后深入行门的锻鍊,如念佛、观想、持咒、禅定、观行、参禅等,借以生起境界,体验空性,发起智慧,薄除身、心各种业障烦恼。」
  
  其次,要能将境界证量和佛法义理进行思维印证,融通法义,深度参悟空性哲理,悟证法印,现起般若波罗蜜多,降伏无明业障烦恼。
  
  再者,于现实生活中要勤修观行。面对所遭遇之因缘、逆境、因果、善恶报等事件,历缘对境,时刻检讨心理情绪的起伏,观照七种转识和身、口、意业的现行与运作,学会认识和熟悉自己内心的烦恼种子与习气类别,常常观照,慢慢思维,渐渐软化及削减业障习气的运作力量。同时,加强深度禅定之修炼,朝断除思惑烦恼的解脱目标迈进。
  
  最后,虽身处红尘,仍要在夜阑人静处,在一人独自踽踽而行时,深沉思维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终极的意义。如此,一路行去,勇敢向前,纵然路途遥远,时有风雨,依旧愿力无穷,难行而行,坚不退缩;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行者和真正的佛子。
  
  以上乃笔者十余年来修证佛法之所见、所闻、所修、所证、所悟和所行,其间种种体验、境界、思维,乃至于种种印证,皆详叙于本书之中。

图书试读

通灵是恩赐,还是诅咒?
 
通灵是恩赐?还是诅咒?有人觉得有趣,威风十足,有人觉得可怕,竟然在自身的肉体上依附了「他灵」。有人因为不敌,只好默默地接受事实,有人却奋力抗拒,坚决不让此颠倒常理的现象,硬生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尤其,在不明通灵所为而来,所为而做的状况下,通灵极可能变成一种灾难,而受害最深的对象,通常就是那个通灵的「灵媒」本身。
 
通灵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同于一般常人,或以为自己的身分殊异,能力超凡,自认为自己就是神明的代言人,就算不是代言人,也应该是受神明青睐的人,所以理应受到特别的眷顾。多数通灵者无疑都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恩宠,因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确实让自己与众不同,因此在未深入了解潜藏的风险之前,可能一心乐于通灵,常常通灵,持续通灵,直到不可收拾,直到恶业缠身,直到走火入魔,仍乐在其中。
 
至于为何想要通灵,通灵者总安于自己的解释。其实真正的答案是,神界在寻找对象当「载体」,魔界也在寻找对象当「载体」,灵界的鬼灵、外灵,也在寻找对象当「载体」!通灵者经常会看见神灵,或感应到与神灵对话,因此认定那就是神灵在传递某些旨意或讯息。总之,许多的通灵行为极可能存在以下的四种可能:
 
一是真神临现。
 
二是魔灵化成真神临现。
 
三是有修炼法术的外灵,化成真神临现。
 
四是潜意识变异而成的神明,其形象的化现。
 
◎正神示现极其少,装神弄鬼何其多
 
当然,如果你有了通灵的能力,可以用意识感应神明的到来,或用眼睛看见神明的启示影像,甚至亲耳听见神明的谈话,请你别过度兴奋或作过度的联想,就一厢情愿地认为「真的神明」已临现了,因为极有可能所见并非真神,而是其他外灵的示现!根据许多经验证实,以上「四种可能」都是高度存在的。
 
可惜的是,要得到具有神格的「正神」或「菩萨」示现,或给予启示,其机会远比想像的要少得多,而经常出现的情况,就以上述第三种和第四种的可能性居多。而坊间一般的乩童附身,或自称是某菩萨或神祇通灵的仙姑们,甚至是神坛、宫庙里通灵办事的法师们,大部分的情形仍有极高的可能是上述后三种状况,是以「非正神」的通灵或附身的结果居多,只是多数通灵者本身并不知情罢了。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書名《佛法奇蹟:一趟身心靈轉化的真實旅程》讓人有一種置身事外的想像,好像即將展開一場與眾不同的冒險。我平常喜歡閱讀一些能觸動內心深處、引發思考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能夠提供實質性幫助,或是至少能讓人感到有所慰藉的。書名裡的「身心靈轉化」幾個字,正是我目前非常關注的領域。現今社會,許多人面臨著各種壓力,從工作、學業到人際關係,常常讓人感到疲憊不堪。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種途徑,引導讀者走向更深層次的平靜與成長,那絕對是價值非凡。我對「真實旅程」這部分特別感興趣,這代表著故事的真實性,有著作者親身的經歷與感受,而非空泛的理論。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內心的迷茫,並在我探索自我轉化的道路上,給予我指引與力量。

评分

這本書名聽起來就很吸引人,好像訴說著一段非常不平凡的經歷。身心靈轉化,這幾個字對我來說很有份量,畢竟現代生活壓力這麼大,要找到一個能真正讓自己平靜下來,並且有所成長的方法,真的不容易。我一直對一些結合了哲學、心理學和宗教思想的探討很有興趣,但又怕太過艱澀難懂。如果這本書真的能用「真實旅程」來形容,那就表示它不是空談理論,而是有血有肉、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過程中面對挑戰,又是如何一步步找到解答的。書名中的「奇蹟」兩字,更是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究竟是怎樣的轉變,才能被稱為奇蹟呢?是克服了難關?是找到了生命的意義?還是內心深處的平靜?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啟發,甚至是一些改變,讓我也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佛法奇蹟」。

评分

我對《佛法奇蹟:一趟身心靈轉化的真實旅程》這個書名感到好奇,尤其對「奇蹟」這個字眼充滿了想像。在台灣,我們對佛教的印象很多元,有宗教信仰的虔誠,也有對生活智慧的追求,但「奇蹟」的連結,讓我聯想到一些超乎尋常的體驗。而「身心靈轉化」則是一個很貼近現代人需求的議題,許多人都渴望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個出口,讓自己的內在得到安頓與成長。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透過佛法的智慧,來達到這種身心靈的轉化?是經歷了什麼樣的考驗?又有哪些深刻的領悟?「真實旅程」這四個字,更增添了書的吸引力,代表著這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作者親身經歷的點滴,這樣的分享往往最具感染力,也最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期待能透過這本書,了解在佛法的引導下,如何實現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轉變。

评分

「佛法奇蹟」這個標題,瞬間就抓住了我的目光。作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讀者,我對「佛法」並不陌生,但「奇蹟」這個詞,總讓我聯想到一些比較戲劇化的情節。然而,「身心靈轉化」這個副標題,又拉回了現實,它暗示著這不是什麼神奇的巧合,而是一個內在的、深刻的改變過程。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佛法與個人的轉化經驗連結起來的?是透過禪修?是透過對經典的理解?還是透過生活中種種的歷練?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描述的「真實旅程」中,有哪些是讓一般人也能感同身受的困境,又有哪些是透過佛法智慧而得以化解的。這種結合了信仰與個人成長的敘述,往往最能打動人心,因為它證明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可能找到光明的出口。

评分

「佛法奇蹟」這四個字,聽起來就有一種神秘而神聖的感覺,彷彿能為枯燥的生活帶來一絲曙光。而「身心靈轉化」這個主題,更是現代人共同的追求。我平日就對心靈成長的書籍情有獨鍾,尤其偏愛那些能觸及內心最深處、引發深刻反思的作品。書名中的「真實旅程」,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期待,我認為這不是一本教條式的說教,而是作者親身經歷的分享,有著真實的情感和深刻的體悟。我很好奇,這趟轉化之旅會是如何展開的?作者在其中遇到了哪些挑戰?又是如何運用佛法的智慧,一步步超越自我,達成內心的和諧與寧靜?我希望透過閱讀這本書,能夠獲得一些啟發,學習如何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心靈,並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平靜與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