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系念今译

三时系念今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歌
  • 唐诗
  • 宋词
  • 古典文学
  • 文学
  • 翻译
  • 古诗词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学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书内附地球禅者洪启嵩大师精心恭绘西方三圣庄严法相,
与「南无阿弥陀佛」墨宝,开卷即随身庄严坛城。

  元朝中峰国师所着《三时系念佛事》,对净土修行人有着深远的影响的净土法门。本书是第一本《三时系念佛事》现代语译本,利益当代的净土行人,让您在持诵导引时,更深入与阿弥陀佛大悲心海相应!

  阿弥陀佛法门所影响的层面非常广大,除了亡者与生者之外,一般人所说的「冤亲债主」,也就是与我们累劫宿昔有缘的众生,也能在精诚至心的导引下,往生净土,不再作障。

  《三时系念佛事》为元朝中峰国师所撰,次第严整宛然,其不只为超荐亡者而设,念佛行者也可依之而修持,自身等于是游历一次极乐世界,使身、语、意三者一心系念阿弥陀佛净土,是冥阳两利的殊胜修法,所获功德不可思议!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力求内容充实、文笔自然,不涉及您的特定书名《三时系念今译》。 --- 《古籍重光:宋明理学名篇辑注》 导言:探寻理学源流与核心思想 《古籍重光:宋明理学名篇辑注》汇集了宋代至明代中期,影响深远的理学经典文献,旨在通过精准的辑录与详尽的注释,帮助当代读者跨越时空,直抵理学思想的精髓。理学,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深刻塑造了中华文明的伦理观念与社会结构。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文本,而是力求在文本的脉络中,展现理学思想体系的演变、核心概念的争论以及其实际应用的历史场景。 本书选取了朱熹、陆九渊、程颢、程颐、王阳明等核心人物的代表作片段,并辅以重要的早期注疏,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学思想图景。我们深知,理学的博大精深非一册可尽揽,但通过对这些关键篇章的梳理,读者可以把握其“天理”与“心性”两大支柱,理解其对宋明士人精神世界的塑造作用。 第一部分:宋代理学——“天理”的构建与阐释 本部分集中展现了宋代理学在理论框架上的奠基工作,尤其侧重于对“天理”概念的界定与对“格物致知”路径的探索。 第一章:二程的初步建构 本章收录了程颢的《遗书》片段与程颐的《伊川击壤集》中的关键论述。程颢“心即理”的直观体验,与程颐“存天理,去人欲”的规范性要求,构成了理学的初始张力。我们详细梳理了程颐对“格物”的解释,尤其关注其如何将外部事物与内在的道德原则相联系,这为后来的朱熹体系埋下了伏笔。注释中特别对宋人理解的“气”与“理”的区别进行了细致辨析,澄清了早期论述中可能出现的混淆点。 第二章:朱熹的集大成与集大成 朱熹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巅峰。本书选取了《近思录集解》的精要部分,以及《朱子语类》中关于“理一分殊”和“心、性、情”论述的片段。重点解析了朱熹如何将格物致知落实为对“事物之理”的穷尽探求,并将其与道德实践紧密结合。 注释部分着重解释了朱熹的“四书”诠释体系,及其对程颐理学批判性继承的痕迹。例如,对于“理在物”与“理在吾心”的平衡,朱熹的解释体现了一种高度的思辨性,这些细微之处在本书中得到了细致的阐发。我们特别补充了对朱熹“心性论”中“心统性情”观点的深入剖析,以理解其如何建构一个完备的宇宙论和道德论。 第三章:陆九渊的“心学”先声 与朱熹的格物路径相对,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的直指心性,为后世心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本章选取了陆九渊的《象山语录》中关于“发明本心”的论述。通过对比陆九渊对“义理”的内在把握,与朱熹对外部世界的探求,读者可以清晰看到宋代理学内部的理论分化。注释部分着重于解释陆九渊对“尧舜之道,不假外求”的强调,及其对“思辨”与“直觉”的侧重。 第二部分:明代理学——心学的深化与应用 明代理学,尤其以心学为主导,将焦点从天理的客观性转向心性的主观能动性,对个体生命实践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 第四章: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本部分的核心是其“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理论。我们选取了《传习录》中王阳明与弟子间的问答精粹,特别是他阐述“致良知”时,如何将天赋的道德本性视为事物之“理”的最高形态。 本书的注释力求还原王阳明思想的实践性。例如,对于“知行之间,如何用功”,我们详细梳理了王阳明“克己”、“致省”的阶段性要求。与朱熹的路径相比,王阳明的理论更加强调通过内心反思和道德实践,直接体悟天理,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宇宙真理的统一。 第五章:心学后期的争论与演变 明代中后期,心学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本章收录了王畿、泰州学派(如王艮)的代表性言论。他们对“致良知”的理解,相较于王阳明本人,更加强调“解放”和“自然”,这反映了理学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时,其理论应用上的松动与突破。 我们对比了王畿“圣人之道,不期而自得”的观点,分析了这种转变如何影响了当时士人的社会参与度和道德自觉性。这种对“性”的强调,为后世的思潮转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背景。 结语:理学遗产的当代价值 《古籍重光:宋明理学名篇辑注》最终落脚于对理学遗产的梳理与反思。理学不仅仅是一套抽象的哲学体系,它也是一套精密的修身养性之学。通过对这些经典文本的细致解读,我们希望读者能够理解宋明士人如何在“天理”与“人心”的交汇点上,构建他们的道德世界和价值体系。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清晰、严谨的阅读路径,引导读者深入体会理学的思想深度和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洪启嵩


  地球禅者洪启嵩禅师,为国际禅学大师、禅画艺术家及畅销书作家。年幼目睹工厂爆炸现场及亲人逝世,感受生死无常,十岁起参学各派禅法,寻求生命昇华超越之道。二十岁开始教授禅定,海内外从学者无数。

  高中时的一次死亡经验,依念佛而复活,感念弥陀大恩,深入净土法门,2006年闭关专修阿弥陀佛法门49日,足不出关房,持诵52余万遍往生咒。2007年着成《阿弥陀经临终光明导引》及有声CD。2009年,亲书梵字百余尊佛菩萨、护法之真言,修造〈大圆满真言净土被〉。

  讲学
  其一生修持、讲学、着述不缀,足迹遍佈全球。除应邀于台湾政府机关及大学、企业讲学,并应邀至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俄亥俄大学,中国北京、人民、清华大学,上海师范、复旦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演讲。并于印度菩提伽耶、美国佛教会、麻州佛教会、大同云冈石窟等地,讲学及主持禅七。

  艺术
  2014年开始进行世纪大佛绘画工程(160公尺X62.5公尺),总面积达10,000平方公尺,预计2018年全画完成。
  2015年2月,所题之书法「菩提伽耶觉性地球碑」石碑,立于佛教第一圣地印度菩提伽耶,为宋代以来首座立于菩提伽耶之汉文刻碑。
  2016年5月母亲节,应台湾铁路管理局之邀,举办观音彩绘列车环台,守护台湾。

  着述
  历年来于大小乘禅法、显密教禅法、南传北传禅法、教下与宗门禅法、汉藏佛学禅法等均有深入与系统讲授。着有《禅观秘要》等〈高阶禅观系列〉及《现观中脉实相成就》等〈密乘宝海系列〉,着述超过二百部。

  殊荣
  1990年以『文殊杂志』荣获台湾文建会金鼎奖。
  2009年获旧金山市政府颁发荣誉状。
  2010年获不丹王国颁发荣誉状。
  2013年获聘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首席顾问。
 

图书目录

译者序:感念阿弥陀佛无上广大恩德
前言
第一时
第二时
第三时
附录-中峰国师三时系念佛事

 

图书序言

译者序

感念阿弥陀佛无上广大恩德


  《三时系念佛事》,为元朝中峰国师所撰。内容初为举咒、云集赞、登座偈、提纲、缘起等,次列三时佛事。各时皆依提纲、讲演、举念、忏悔、发愿、西方赞和念之顺序,使行者依序修行,次第严整宛然。

  「三时」指的是经中所说的「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即「早晨、日中、日没」三时。透过精勤不懈持诵《阿弥陀经》、真言、开示等,使身、语、意三者一心系念阿弥陀佛净土。《三时系念佛事》不只为超荐亡者而设,念佛行者也可依之而修行,是冥阳两利的殊胜修法,更是极为普遍的净土修持法门。

  《三时系念今译》的着成,乃缘于云林慧海文教许立昌居士之请,希望此殊胜法门,能有现代语的修持版,以利益当代的净土行人。虽然个人才学浅薄,于深广的净土胜行只能管窥,但是思惟一生深受阿弥陀佛大恩,无以回报,因此乃勉力完成此事,上供弥陀大恩,下供一切净土行者,祈愿有缘的大德能如愿得生净土。

  在此,仅简述弥陀于我恩德之万一,以示缘起之胜妙。

  依念佛死而复生

  此生德薄,有十次是在死生边缘度过。而在高中更经历了一次死亡经验,经历了因念佛而复活的不可思议因缘。我从十岁开始,自己摸索学习打坐,在国中的时候,可以自己控制心跳、血压、身体的温度等等。长此以往,变成了习惯,我常以意识控制,使唿吸变得很细微,到达几乎没有唿吸的状况。到了高二时,有一天,心脏由于唿吸控制过于细微而负荷不了,竟然停止跳动。

  当时我全身完全无法动弹,唿吸也完全停止了,只剩心念还有作用。那时,我发觉到就宛如经典中所描述的临终状况一样:神识要从两眼冲出身体之外。当时我清楚了知:若神识脱体时,此生应缘即了。恐惧之余,心自然地,没有第二念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绵密相续。有赖阿弥陀佛广大的加庇,神识将冲出身体之际,在眼皮的地方停住了,有如被磁铁吸住般,神识未能脱离,但也尚未能回来。这时仍一心纯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念相续,心中唯知,这时只要一时失念,神识就一去不复返了。

  如此佛号不断地不知多久后,这股外冲的力量消失了,这时念佛的心力,就吸着心识回到了身体。心气回来后,身体机能重新启动,当时身体就如同遭到电击,从体内彷彿迸出巨大爆炸声,宛如香槟开瓶「波」地一声,然后心脏由静止开始不规律地跳动,但身体依然没有感觉。当身体慢慢的开始有了麻感,举身出汗宛如雨下,当下全身湿透,渐渐地能行动如常。这是阿弥陀佛对我的救命恩德。

  为母亲修造临终光明导引法门

  二○○三年,我的母亲往生时,随侍在旁的学生,将我当时导引她老人家往生净土的经过,完整地记录下来,许多同修目睹了整个经过,及母亲往生后,种种不可思议的瑞象,因此殷切地期盼我能将临终光明导引的法门,录制成CD,能帮助更广大的众生。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孝养父母,除了让他们老来安顺之外,更重要的是让父母能至开悟证果。这其实是来自佛陀的遗教,他老人家不只回归故国,为父亲净饭王说法,使其开悟证道,并上昇忉利天上,为在天界的亡母说法,令其悟道证果,这正是佛子的典范。

  父亲在我七岁时早逝,而母亲发愿为我一生护法,恩德广大。我母亲并不识字,因此为其修行因缘,我请她一直用台语持诵《十句延命观音经》这部短短的经文。在一九八六年,我带团前往印度佛陀八大圣地朝圣之前,我告诉她这是不可思议的因缘,希望她在前往朝圣前能持满一百万遍的《十句延命观音经》。在母亲的精诚念诵之下,在朝圣出发前一天晚上,完成了百万遍的持诵。而在她往生前更完成了三百万遍的念诵。

  当她往生时,我虽心中悲恸,但是立即为她念佛修法,在往生八小时后,其顶犹温,可见她的往生决定。其后当送入冰库之后,更示现了不可思议的瑞相,第二天时,不只顶上犹温,而且脸相宛然金色。大众心生欢喜,赞叹礼敬。

  不止如此,在连续的十六天中,她全身冰冻,但顶上犹温。医院的副院长为我母亲义子,惊讶之余,以为冰库出了问题,赶紧检查,却发现温度依然为零下八度,一切如常,并无故障。他并遍问从事佛事的人,都惊叹未曾听闻。母亲最后的不可思议示现,不只让许多人发心,更令人赞其密行。

  当火化后,虽然只由火化工作人员检付遗骨送出,但骨上叠附金、银,乃至七彩舍利,焕然可观。现在,无论我说法上课或去圣地朝礼时,身上都会戴着装有母亲舍利的嘎乌,一则希望她能继续闻法,二能朝礼圣境。这些私事,本来不必公开,但为感谢阿弥陀佛圣恩摄受,所以特别写出,祈愿大家见谅,并愿法界有情,所有生生世世的父母,都能往生极乐净土,随侍阿弥陀佛,于清净法中,修行圆满。

  在临终守护的修法中,一般最常见的助念方式是持诵佛号,或是诵经,当时我为母亲导引时,则更进一步将佛经的修持法融入其中,透过这样的修法,祈愿无论是亡者或是生者,都能在这个庄严的生死因缘中共同增上。我将这个法门总摄为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阿弥陀经》原经文的读诵。
  第二阶段再以白话为其解说《阿弥陀经》,并帮助其观想极乐世界的景象。
  第三阶段则是告诉亡者:当下就是安住在极乐世界,眼所见,耳所听,六根所触,都是极乐世界的一切,此身当下出生于极乐世界。对于导引者而言,每为他人做一次导引,自身也等于是遍历一次极乐世界。无论对于亡者或助念导引的人,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二○○七年,人间第一部《阿弥陀经临终光明导引》着述及有声导引终于出版了!是年十一月,我在北加州的圣荷西传法主持禅七,此时,由美国佛教会纽约大觉寺方丈处传来沈家祯老居士舍报的消息。此前,我于大觉寺主持禅十时,曾将《阿弥陀经临终光明导引》携至寺中;所以在大觉寺沈老居士的灵前,由寺方安置此法录制的导引CD,祈愿沈老往生极乐圆满。因此,这部临终光明的胜法,沈老居士成为首位的使用者;这也是回报老居士恩德的胜缘。

  闭关修持阿弥陀佛法门

  二○○六年十二月,在一个特别的因缘下,一位好友发愿度化医院加护病房中的亡灵,而请我上山闭关专修阿弥陀佛法门。其实,对我而言,闭关和不闭关是等无差别的。但是为了圆满他的心愿,我在近郊山上找了适合的关房,在关房外题上「无为舍」,无修而修,修而无修。关房外的风景怡人,夜晚美丽的城市夜景一览无遗,我一人独自闭关,足不出关房,三餐就由附近的餐厅将饭菜放在关房外的桌上。只有一次走出关房,是因为狗儿将我的午餐吃了,必须去通知餐厅老板。老板补送一份之后,也将放餐的桌子垫高,以免狗儿觊觎饭菜。闭关四十九日期间,我持诵了五十二万余遍的往生咒,回向一切众生安养极乐。

  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在深山闭关的时候,与阿弥陀佛也有殊特的因缘。

  在高中经历第一次死亡的经验后,从此不怕死了,晚上一个人在墓冢间,也无所畏惧。但不畏惧死亡,只是修行中的基础而已,因为生命中因缘万端,不畏惧死亡,不一定是对一切都无所畏惧或解脱自在,正如同我不怕死之后,但却还会怕蛇。为什么怕?不知道,就是一种莫名的恐惧。

  一九八三年,我第一次独自一人在海拔一千多公尺的深山上闭关,杳无人烟,住的是无人的工寮,没水没电,饮山泉,点油灯。

  有一天晚上,要下床上厕所时,无意间抬头一看,赫然发现屋樑上就吊着一条蛇影,心中顿然冷了半截。深山中会出没的蛇通常就是百步蛇,当时床下一片乌黑,脚不敢伸下去,深怕鞋子里就藏着一条蛇。当时就只能坐在那边一筹莫展,说是怕死,也不是,就是不想让蛇咬。当下我只有在床上坐禅,参:我怕什么?

  怕死吗?七八年来,死亡对我早已不是问题。怕溼溼的那种感觉吗?怕软软的感觉吗?怕阴郁、瞋怨、黑暗,或无从觉知吗?……就这样一直参:怕什么?怕什么?……参了三天三夜,参到最后终于豁然觉知:本来就没有怕这个状态,根本没有一个好怕的境界可得。这真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啊!

  当时正在夜半,忽然弹指之间,阿弥陀佛金光巍巍地现起,满佈整个天际。

  因为那段时期我在山上闭关的日课,主要修习默照禅,并以《华严经》参究印证,而行禅时则多持诵药师咒,所以当时感觉和药师佛因缘较近。当时心中是一念疑惑:「怎么不是药师佛?」

  幸而弥陀慈悲,当时我立即察觉此念,一念忏悔,于是阿弥陀佛的光明益加炽盛,光明晃耀,不可思议。在当下的因缘里,我自然而然地,一心皈命于阿弥陀佛,对佛的赞颂言语,不落入分别地,一句一句地由心脱口而出,无穷尽地赞颂。在相继对西方三圣与极乐世界不断地赞颂中,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极乐世界次第现前,最后三圣乃至整个西方极乐世界,在虚空中宛然呈现,生命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喜乐,一切经典所描述的境界,心中明确了知,决定正是如此。

  此时心中又生起疑惑:「我在这里,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在眼前,自他仍是相对的。为何我尚有分别之念?」这一念观照起,分别之念顿然消失,剎那之间,西方极乐世界也消融入我的心中,寂然入定,了悟何谓自性弥陀。自此之后,所有经典中所说的,对我而言,是实然如此,无所谓相信与不相信。就像日常生活穿衣、吃饭、睡觉,不需要相信或不相信。

  或许可以这么说:我们与诸佛在同一屋檐下吃饭,我们就是佛陀的孩子。所以,有人问我说:「你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我说:「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我现在就已在极乐世界中了。」

  又记得在闭关时,有一天,我在经行中,忽然感觉我走在观世音菩萨的身体里,我身在这个世界,同时也身在极乐世界,这如同重重叠影,交织在一起,但是明明白白,不相混淆。在《观无量寿经》中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所以,我常说,不要标榜我们念佛,而是佛念我们,我们的心常会失念,而佛陀永远忆念我们,十劫以来在我们面前授手接引,如母忆子。只是我们如同当初逃离家园的孩子大势至菩萨一般,将双眼闭上,不肯回到极乐世界。但阿弥陀佛永远如慈母一般,不断地引导我们,往生净土,修行成佛,如同他老人家一般。这也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香光庄严〉法门的主旨。阿弥陀佛不只在我们眼前,更在我们的心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我们不只要一心念佛,更要了解佛常念我,一心感恩,这才是了悟弥陀大愿往生极乐净土的最胜妙根本。

  如果能了解人人心中,自有弥陀在,这法身现前,就是阿弥陀佛善现一切众生及自己的自性弥陀。而一切有情就是阿弥陀佛,一切的法界,就是极乐世界,这不只是弥陀大愿现前示现,也是阿弥陀佛教导我们,最慈悲、究竟的善妙法门;更是对世间、对众生最智慧、慈悲的弥陀心要。不只帮助众生现世得慧得福,更让世间更加的清净、安乐。

  以上略述阿弥陀佛于我恩德大海之一滴。

  二○○九年,我进行修造大圆满净土真言被,依止一切众生全佛根本正见,现观一切亡者皆是圆满的阿弥陀佛,现生光明极乐世界,书写梵字「佛顶尊胜陀罗尼」、「宝箧印陀罗尼」及「大悲咒」等三大神咒,及二百余尊佛菩萨、明王护法之真言神咒,将诸尊种子曼荼罗,密佈于陀罗尼被上,让亡者与诸佛菩萨本尊相应。

  阿弥陀佛法门所影响的层面非常广大,除了亡者与生者之外,一般人所说的「冤亲债主」,也就是与我们累劫宿昔有缘的众生,也能在精诚至心的导引下,往生净土,不再作障。由于阿弥陀佛的广大信仰,因此阿弥陀佛法门首先影响的是十几亿华人世界,如果再加上往生的亡灵、鬼神,就更加无以计数了!

  中峰国师所造之《三时系念佛事》,对净土修行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使众生得利。现在由于许居士胜缘,着成《三时系念今译》,这真是让人欢喜的盛事,有缘来完成这部大法的修造,心中充满了感恩。普愿众生持诵圆满,究竟吉祥。所有的功德,悉以供养阿弥陀佛及极乐净土贤圣众,并回向一切有情皆得往生极乐净土。

  最后,
  一心顶礼  南无阿弥陀佛
  深心祈愿法界众生同成  阿弥陀佛
  善哉!Sādhu!
 
地球禅者 洪启嵩

图书试读

前言

另外安设启请的法座,由班中的首领敲鸣引磬,并由斋主上香礼拜之后,班首前行引导(然后法师续行),斋主又随着法师之后,来到佛前(法师安立在前),拈香供佛。

寂静一心
焚起了用戒、定功德,
所凝成的真性妙香,
剎那之间冲上了无边的天际。
(斋主、弟子)用最虔诚的心,
爇烧心香放在金炉之中;
顷刻之间,
香气烟云盈盛覆盖,
立即遍满了上下十方。
昔日耶输陀罗,
依此妙香供养,
免除了厄难,消除了灾障。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诵念三称)

(完毕之后,法师说道:)

觉悟大海从虚空中现起,
而在娑婆世界中,则随着业力的波浪漂流。
如果有人想登上解脱的彼岸,
极乐世界有归返清净的舟船。

(大众开始念佛,到达灵位前站定,诵念心经一卷,往生咒三遍。唱诵完毕之后,拈举赞文或宣说以下的后文都可以。)

佛陀法王利益万物,慈悲智慧广大洪深,普周徧达十方世界,冥间阳界不再隔离。

现在承蒙斋主(某某),恭敬亲为(某某)修法,当下屈逢(某某的)归期,特别迎请山僧登上法座,依凭佛陀教法,安作昼夜相续不懈的三时系念佛事。

您等亡灵现今遭逢这殊胜的因缘,自然应当庄严肃穆,安心端正威仪,前来安临法座之下,恭敬聆听妙法,一心虔诚的接受超度。

(大众一心念佛上座,大家的座位正对灵位之前,灵前供奉着接引佛一尊,用香华供养,这时维那举声赞诵:)

炉上的净香,乍然在剎那之间,爇焚了起来。
一切时空的宇宙法界,普遍蒙受了薰沐。
宛如无边大海般的诸佛聚会,
都能在遥远无际的地方,完全的知悉闻晓,
这些净香随处结成了祥云。
我们至诚的心意,在这当下殷切的礼敬,
诸佛也因此示现了全体的法相妙身。

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称颂唱唸三次)

(之后,法师拈香说道:)

这一瓣心香,
根源蟠绕于时劫之外,
它的枝叶却播扬于尘间寰宇。
这心香并非经由天地因缘而生成,
那会属于尘劳烦恼等世间的阴阳造化。
此香焚爇向净炉中时,
只是心性一味的专注仰伸于供养。
法界中常住的佛、法、僧三宝,
以及宛如大海般无尽剎土中,
无量亿万生灵的极乐世界导师,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还有微尘数大海数的清净圣众。
现在完全依仗着真心的妙香,
普周同遍的供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书架的时候,注意到一本很久以前就买了,但一直没时间看的书,书名是《三时系念今译》。当时买它纯粹是因为觉得书名很特别,听起来就很有学问,但一直没有深入去了解它的内容。不过,最近因为一些生活上的感悟,我开始对一些与时间、与生命的意义有关的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也许这本书里面就藏着一些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答案。我不太清楚“三时系念”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光是听起来,就觉得它一定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在经历过去、现在、未来,也都在不断地思念着一些人和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时间流逝的智慧,或者是在面对生命中的得失时,能够保持一种更加豁达的态度。我喜欢那种能够引发我深度思考的书,而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书。我希望《三时系念今译》能够像一位智者,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一些指引,让我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也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

说真的,最近生活有点卡关,每天忙忙碌碌的,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但又好像什么都没留下。偶然间在脸书上看到有人推荐《三时系念今译》,就点进去看了看,不知道为什么,书名就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我不是那种会追逐流行的人,但这本书的名称给我一种沉静、思考的氛围,感觉好像里面藏着一些能解答我心中疑惑的智慧。我平常喜欢阅读一些比较有深度的书籍,尤其是关于人生哲理、心灵成长的,所以这本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运用“三时系念”这个概念来阐述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者是在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迁时,如何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或思考路径,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与这个世界相处。我不太喜欢那些讲空话、讲大道理的书,我更喜欢那些能够触及内心、引起共鸣,并且能带给我实际帮助的书。所以,我非常期待《三时系念今译》能够带给我这样的体验,让我觉得这次的阅读是值得的,并且能够让我在纷扰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

评分

最近台湾这边吹起一股阅读风潮,各种类型的书籍都引起讨论,其中《三时系念今译》这本书名我听了蛮多次的,感觉好像是很多人都在关注的一本书。我一直以来都对一些能够探索人生哲学、宗教思辨的书籍比较有兴趣,虽然我不是宗教人士,但对于其中探讨的关于生死、轮回、因果等议题,一直抱持着开放的心态去了解。我猜想“三时系念”可能跟佛教的一些教义有关,但“今译”两个字又暗示了它会以更现代、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呈现,这让我很期待。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面对生命无常的智慧,或者是在经历痛苦时,能够找到一种释怀的力量。我不太喜欢那些过于晦涩难懂的内容,我更希望能够读到那种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并且能够带给我实际生活指导的书。我希望《三时系念今译》能够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让我能够更积极、更有意义地去生活,而不是被一些负面情绪所困扰。

评分

前阵子朋友们聊天,无意间聊到一些关于人生意义和生命短暂的感叹,大家纷纷推荐《三时系念今译》这本书。虽然我平常阅读的类型比较多元,但对这种能引发深刻思考的主题一直很有兴趣。我尤其好奇“三时系念”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解读,毕竟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时候都来不及细细体会生活中的点滴。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我个人觉得,现代人很多时候都活在焦虑和匆忙之中,很容易忽略了内心的声音。我非常期待《三时系念今译》能够帮助我找到一种更平静、更有智慧的生活方式,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真正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想,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对时间的流逝有更深的理解,或者是在面对人生中的无常时,能够有更强大的内心力量,那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洗涤,让我变得更加从容和坚定。

评分

这本书最近真的在网路上讨论度很高耶!很多朋友都问我有没有看过《三时系念今译》,所以我也就跟风买了一本。收到书的时候,封面设计很吸引人,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不是那种随便出版的读物。我一开始是有点被书名吸引,觉得“三时系念”这个词听起来就很有意境,好像跟时间、跟思念有很深的关联。而且“今译”两个字又让人觉得是经过现代人重新解读过的,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视角?所以,我花了好几天才开始真正翻开来看。第一眼看到目录,感觉内容还挺扎实的,好像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我特别好奇它会从哪个角度去解读“三时系念”这个概念,会不会讲到人生无常,或者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毕竟现在生活压力都很大,大家都在寻找一些能让自己心灵安宁的东西。我很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不只是了解一个名词,而是能真正体会到它背后的深意,并且能应用到自己的生活里。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心灵鸡汤,还是会更像一本学术性的著作,我真的很好奇。希望它能带我进入一个不一样的思考空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