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桌边谈话

马丁路德桌边谈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artin Luther
图书标签:
  • 宗教
  • 基督教
  • 马丁·路德
  • 神学
  • 历史
  • 传记
  • 信仰
  • 改革宗
  • 古典文学
  • 西方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马丁路德桌边谈话》的内容取材自马丁路德的对话、与友人用餐、散步时或者履行神职过程中所发表的观点与意见,是马丁路德极具属灵价值的言论。马丁路德关于伟大属灵真理的谈话充满宗教意味,其中大部分都跟基督教的核心价值密切相关,诸如神的话语、神的作为、世界的本质、耶稣基督、圣灵、罪、自由意志、律法与福音、称义、祷告、洗礼、主餐、教会、传道人与讲道等等。他针对这些主题发表的言论足以跻身最优秀的灵修文学之列。
   
  今年(2017)为宗教改革500週年,当年由马丁路德开始的一场翻转教会的改革已开花结果,他的一些主张已成为新教的基本教义。本书出版的目的是希望读者能亲炙马丁路德的属灵真理洞见,聆听他清晰明确的忠告,以激发起我们对神的热忱,对圣经的热爱,对翻转教会的热情,以进行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教会改革运动。

名人推荐

  「由于是非正式谈话,所以《马丁路德桌边谈话》的主题相当广阔,从神学教义、历史、人生,以及对政府、教会和大学的评论与建言,无所不包,其中还包括一些有趣的轶闻。我们可以看出路德不只是在公开场合,就是在私下,他都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有时不免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意见。但也就是因为这样,我们可以从另一个面向观察路德,看到他更为真实的一面。」
  廖元威——中华福音神学院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出生于德国艾斯勒本(Eisleben)的一户佃农家庭,他父亲鼓励他进入爱尔福特(Erfurt)大学攻读法律。他在那里修习哲学与法律课程,研读古典着作,并在二十岁获得硕士学位,接着就成为民法律师。然而,在旅途中遭遇雷击导致随行同伴死亡后,路德就舍弃法律,并在1505年7月进入奥古斯丁修会的修道院。他在1507年被按立为神父,接着在威登堡(Wittneburg)大学担任哲学与圣经研究讲师,并在三十岁时获得神学博士。1517年因反对赎罪券,马丁路德把他的96条论纲钉在威登堡(Wittenberg)教会大门上,之后启动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教会改革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宗教改革。

图书目录

序  茶余饭后的睿智   廖元威
单元一       神的话语
单元二       神的作为
单元三       世界的本质
单元四       耶稣基督
单元五       圣灵
单元六       罪
单元七       自由意志
单元八       律法与福音
单元九       称义
单元十       祷告
单元十一     洗礼
单元十二     圣餐
单元十三     教会
单元十四     传道人与讲道
单元十五     古代教会的教父
单元十六     列祖与先知
单元十七     基督的使徒与门徒
单元十八     天使
单元十九     试探与灾难
单元二十     过犯
单元二十一   基督徒的生命
单元二十二   疾病及其原因
单元二十三   纷争
单元二十四   死亡
单元二十五   复活
单元二十六   大学、艺术等等
单元二十七   学者

图书序言



茶余饭后的睿智


  保罗‧阿尔托依兹(Paul Althaus)在他颇受欢迎的名着《马丁路德神学》里表示,路德有如一望无际的海洋。这样的评论不仅基于他着作的浩繁(威玛版路德全集超过一百卷),更在于其论述的原创力和深度。

  芬兰的路德神学家毕诺玛(Lennart Pinomaa)也表示,路德神学从二十世纪初再度受到重视,主要在于教会发展过程中实质的需要。当路德的思想与言论被正确理解与聆听时,许多人会讶异,他的多项主张今天依旧适用,不仅未曾过时,反倒足以发挥暮鼓晨钟的功用。

  英国的艾金生(James Atkinson)教授曾表示,讨论路德的书籍或文章早已汗牛充栋,甚至可说是无以匹敌(仅次于与耶稣基督相关书籍)。根据他在1981整年的统计,该类书籍或有份量的专论至少上千,而且是以各种文字发表。这样的现象不仅年年发生,近来更是尤然。

  为了迎接宗教改革五百週年,世界信义宗联会从2008年就已展开「路德十年」(Luther Decade)的系列庆祝,每年订定主题加以研讨,到2017年达到高潮。这些年来,世界各地对于路德着作的重新翻译,神学的反思,可以用方兴未艾加以形容。但我们盼望这不是一场大拜拜,热闹一场后船过水无痕。而是对普世教会,包括华人教会带来实质、深远的帮助。

  在一切努力范围中,扩大翻译路德的着作介绍给现代读者,应该是极有意义的事。1999年起,两岸三地的华人学者,在美国路德会资助下,展开中文版《路德文集》的编译工作。虽然因为种种因素,进度缓慢,但截至2016年底为止,还是出了四册,内容将近三千页。这四册内容集中在「改革文献」以及「信仰与社会」两个领域,基本上都是较为严肃的论述,所针对的读者群主要是学者和神学生。至于这本《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因为是在较为轻松场合中的谈话,或许可以让更多弟兄姊妹有兴趣阅读。

  《马丁路德桌边谈话》主要是路德在餐桌旁(其实还有在花园、旅程中),与学生及同工们交谈的纪录。时间是在1531-44年间,根据几个学生的纪录加以汇整、编辑再加以出版。首版出现于1566年的艾斯勒本(路德出生、离世的小镇),之后根据不同手札出过好几个不同版本,最后经编篡收录在威玛版的路德全集中,佔了六卷。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出版的路德文集(Luther’s Works, American Edition),只选择了部分内容译为英文,仅佔五十五卷的一卷(vol. 54)。中文版则根据英文版加以编译出书。

  由于是非正式谈话,所以《马丁路德桌边谈话》的主题相当广阔,从神学教义、历史、人生,以及对政府、教会和大学的评论与建言,无所不包,其中还包括一些有趣的轶闻。我们可以看出路德不只是在公开场合,就是在私下,他都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有时不免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意见。但也就是因为这样,我们可以从另一个面向观察路德,看到他更为真实的一面。

  就算天纵英明,路德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绝非完美无缺。从《马丁路德桌边谈话》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路德,从中一窥他的人格特质与睿智。我们为着神在五百年前兴起他的仆人感恩,盼他的观察与洞见,仍带给我们启发与帮助。

廖元威  中华福音神学院教授

图书试读

圣经乃神的话语与典籍,其证明如下:
 
自古以来世界上的一切及其由来都记载在摩西五经第一卷创世记里面;神创造并雕琢这个世界,其存在一直延续到今日。曾有数不尽的帝王将相仇视这部典籍,企图毁灭与扫除它—亚历山大帝、埃及与巴比伦的君王、波斯、希腊与罗马的大君、凯撒与奥古斯督—但他们无功而返。他们已经撒手人寰,但圣经依旧存在,并且会存在到永远,完整无瑕一如起初。那么是谁在帮助它、保护它,以对抗这些庞大的权势呢?当然,不是别人而是神祂自己—万物的主宰。长久以来,神始终保存与保护着这部典籍,这可不是等闲的神蹟,因为魔鬼与世界都以它为敌。我相信魔鬼已经销毁教会里许多优秀的书籍,牠过去杀害与迫害的许多圣徒已经被世人遗忘,但牠却必须眼睁睁地看着圣经继续留在人间。同样,尽管曾遭遇许许多多暴君以及异端的迫害,洗礼、祭坛上的圣礼、基督的身体与宝血以及传道的职分依旧传下来让我们承袭,因此我们应该无惧于任何阻碍,继续施洗、举行圣礼与传道。荷马(Homer)、维吉尔(Virgil)以及其他高贵、典雅又睿智的作家留给我们许多伟大的古典着作,但它们与圣经比起来就显得毫无价值。虽然教宗统治的教会始终矗立,但它没有提供世人一本清楚、明白、确切又易读的圣经;感谢神,如今我们在威登堡翻译的德文版圣经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

(摘录自本书单元一〈神的话语〉)

用户评价

评分

《马丁路德桌边谈话》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扇通往另一个时空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马丁路德那丰富而真实的内心世界。不像许多枯燥的传记,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生活化、近乎口语化的方式,呈现了路德在与家人、朋友、学生等不同群体交流时的思想火花。我喜欢这种“坐下来,喝杯咖啡,聊聊天”的叙事方式,它拉近了读者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让我不再觉得那些深刻的神学议题遥不可及。书中所探讨的,并非仅仅是宏大的宗教改革,更多的是那些关乎个人信仰、道德操守、家庭伦理,甚至是日常琐事的点点滴滴。路德的智慧,就体现在他能将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对话,都升华到属灵的高度,启发人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聆听一位睿智的长辈,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既有道理,又不失趣味。我发现,很多他当年面对的问题,其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让我不禁感叹,真正的智慧是能够跨越时空的。

评分

说实话,在阅读《马丁路德桌边谈话》之前,我对于马丁路德的印象,大多来自于历史课本中那些关于宗教改革的宏大叙事。然而,这本书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框架。它并非是高屋建瓴的理论阐述,而是将路德置于最寻常不过的生活场景中,通过他与身边人的对话,展现了他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那些关于个人信仰与生活的连接,路德并没有将信仰神圣化到脱离现实,而是强调了信仰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中体现,如何在家庭、工作、人际交往中发挥作用。他的话语,常常带着一种朴实的力量,直接触及灵魂深处。我尤其喜欢书里那些关于罪、恩典、悔改的讨论,路德的解释既清晰易懂,又充满安慰。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他只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是一位充满智慧、真诚且接地气的属灵导师。他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理解教义,更是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信仰,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评分

坦白说,当初拿起《马丁路德桌边谈话》,主要是被“马丁路德”这三个字所吸引,我一直对他这个人充满好奇,尤其是他如何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反而打开了我理解他思想的一个全新视角。这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教导,而是更像是近距离的观察,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路德。他的言谈中,有坚定的信念,也有偶尔的幽默,甚至是一些生活中的烦恼。这种真实性,反而更能触动人心。我常常在想,他当时是如何在这些日常的对话中,将那些深奥的神学概念,转化成普通人都能理解的语言?书里一些关于教会改革的讨论,虽然是历史事件,但通过这些“桌边谈话”的方式呈现,不再是冰冷的史实,而是充满了人的情感和挣扎。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圣经的解读,总是那么贴近生活,仿佛圣经就在我们身边,随时可以拿起翻阅,从中找到答案。这本书让我对路德的敬佩,不仅仅是停留在他的历史地位,更是源于他那份真诚与智慧。

评分

收到!请看我以一位台湾读者的口قب,为您的《马丁路德桌边谈话》精心撰写的五段风格各异、内容详实的图书评价: 这本《马丁路德桌边谈话》真的是一本让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一开始,我以为它可能会是一本比较严肃、学术的著作,但读下来才发现,它更像是一位智者在日常生活中,与身边的人们进行的一场场充满智慧与人情味的对谈。马丁路德的语言非常平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句句直击人心。书里探讨的议题,从信仰的挣扎到生活的琐事,从人性的弱点到上帝的恩典,包罗万象。我尤其喜欢他处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的方式,他总能从中挖掘出深刻的属灵意义。例如,书中提到关于家庭生活、儿女管教的小插曲,读来仿佛就在耳边,让人感到亲切而温暖。我曾经在咖啡馆里,捧着这本书,看着窗外熙攘的人群,想象着路德当时可能也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与他的朋友们分享着他的思考。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宗教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活出精彩人生的指南,一本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保持内心平静的教科书。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悟。

评分

《马丁路德桌边谈话》这本书,绝对是一场思想与心灵的盛宴。我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伴着一杯热茶,慢慢品读这本书的。路德的语言风格,不是那种刻板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在与你促膝长谈。他谈论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最基本的信仰告白,到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再到如何经营家庭生活,无所不包。我尤其被他那份对真理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深刻洞察所打动。书中的许多对话,都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信仰。例如,他对于“祷告”的理解,不仅仅是简单的祈求,更是与上帝建立一种深刻而持续的连结。读到这些地方,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时代,与路德一同思考,一同成长。这本书没有给我强加任何观念,而是通过他的言谈,引导我去独立思考,去发掘属于自己的答案。它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对生活有了更积极的态度,对信仰有了更深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