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拍电影时思考的事

我在拍电影时思考的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幻之光》《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空气人形》
《横山家之味》《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记》《比海还深》……………
日本国民导演是枝裕和回顾三十年创作之路
探讨所有作品「可以持续表现当今时代」的方法、技术及其可能性
构想八年的「是枝书」决定版,将于电影史上留名的一册 诞生!
恋恋风尘、悲情城市导演侯孝贤/花样年华、空气人形摄影李屏宾专业推荐

以影像温和直视社会残酷,透过捕捉日常瞬间呈现普世价值的是枝裕和,
自从1995年以《幻之光》出道、惊艳国际影坛以来,
有人将他视为小津安二郎的传人;有人称他是日本的侯孝贤;
有人赞誉他是日本电影新浪潮的大师、中生代最重要的独立导演;
但他却自况是,自成一派的电视制作人之电影导演:
「我所运用的电影语言,显然跟那些以电影为母语的正统创作人不同,而是有着电视腔的『「自成一派」』。」

相继推出脍炙人口的《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横山家之味》《海街日记》《比海还深》等电影之后,
全球影评人、媒体、影迷们,无不以各种视角诠释是枝裕和的作品,
有人迷恋他电影里关于家的日常;有人探究他平淡故事背后的深层叩问;
有人解读他独树一格的电影美学、叙事风格,以及创作思维;
大家都好奇他的追问与思索从何而来,为何能在缓步进行的故事里,蕴藏如此深重而丰富的内涵。

◆电影并非从自己的内在产生,而是经由和世界的相遇所诞生的
走着拍着一晃近三十年,这一次,敏锐而纤细的是枝裕和,决定现身定格在读者面前,以一贯的温柔,娓娓道出这些岁月以来「拍片时思考的事」:

◎幻之光
把电视剧本电影化/资金触礁怎么拍/向筱山纪信讨救兵/三百张分镜图先行的困境/没有战略别上影展战斗
◎下一站,天国!
完妆拍摄的影像有一种「自然成形」的东西/回忆对一个人来说究竟算什么/如何拍出「自我表现的慾望」
◎然而……~福利消失的时代
先入为主的偏见被现实给推翻的快感/个人的死和公共的死/对话创造出独白
◎这么……远,那么近
犯罪就像我们生存的社会之脓/自己心中那种青涩的理想主义/不是每个被害者遗族都在诅咒加害者/即兴式写不出来的人的借口/现场的自由度还是作品的自由度
◎花之武士
拍摄没有英雄的古装剧/单口相声描述的是逃避的那一方/是「志朝」还是「谈志」/发现没有意义但丰富的生
◎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
外人无法窥知的富足关系/电影不是用来审判人的/用渐层的灰色记述世界/以冷硬派手法引发想像力/借镜肯.洛区/无关乎道格玛,属于自我的真实性
◎横山家之味
面对母亲过世的疗伤止痛/早于角色的两大故事设定/日文片名《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的由来/向田邦子家庭剧教我的事/过程的不自由反让人物更加立体/家是「无法取代但很麻烦」的存在
◎空气人形
空虚在与人接触后得到解放/让对象「凝视和被人看见」的道具/空虚是可能性的主题/是image还是hommage
◎我的意外爸爸
连结自己和孩子的是「血」还是「时间」/观察演员的双重性/在自己脚边挖洞的剧本创作/让演员现场导戏的意外收获/与史蒂芬史匹柏的合作/用转动的感觉诠释时间
◎海街日记
见面瞬间就感受到「铃在这里」/四姊妹和老家房子是电影的主角/四个季节和三场葬礼/以铃的视野扩展确认整体架构(从无到有)/《小妇人》的凝视远方与《麦秋》的无常世界观
……

◆透过自己的作品探讨现在的电影创作,进行一场发自内心的採访报导
是枝裕和除了分享每一部作品的创作起源、理念,也描述了作品拍摄时遇到的、让他产生感触的人事物:如何相中最年轻的坎城影帝柳乐优弥?《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出现的真正契机源自哪里?裴斗娜是被谁说动接演空气娃娃的?《人鱼公主》《绿野仙踪》和吉野弘的诗怎么会跑到《空气人形》里?为什么非阿部宽、树木希林不可?拍摄《横山家之味》前重看了谁的作品?完美的自然光里为什么还要补上人工光?《比海还深》是我对家庭伦理剧的最高敬意……以及他游走世界各大影展的观察、对纪录片的定义、电视带给他的养分、如父般崇敬的制作人、给未来拍片人的建议,甚至畅谈如何筹措资金、票房分帐方法和底片/数位的选择与保存等等。

这部花了八年时间构想,以文字、手稿、剧照组合而成的类自传,不只是是枝裕和近三十年的创作全纪录,也是日本电影史上重要的一页。已跃升为国际级导演的他却谦沖的说:
「我拍电影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什么,也没有能力改变。我只是希望成为电影百年历史长河里的一颗小水滴。」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是枝裕和
作者简介
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日本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1962年出生于东京,原本梦想成为小说家。1978年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文艺学科毕业后,加入TV Man Union公司从事电视纪录片拍摄工作,后来接触到侯孝贤的电影,更坚定他往拍电影这条路走去。2016年获得第八回伊丹十三赏,该奖项意于鼓励日本国内各领域活跃的创作者,评选的考量重点是「有趣」、「令人出其不意」、「普罗大众都能领略」。
早期拍摄的纪录片多关注社会议题,充满人文主义色彩。他拍日本第一个公开现身的爱滋病患(《爱之八月天》,1994年)、因医疗失误导致无法拥有任何新记忆的人(《当记忆失去了》,1996年)、福利政策削减导致两名战争遗孤相继自杀(1991《然而……〜福利消失的时代〜》)……,他对社会正义的执着,深受英国独立电影与电视导演编剧肯‧洛区和比利时导演达顿兄弟的影响。
是枝裕和高中时就是宫本辉的书迷,拍剧情片也是他最想做的事,因此在电视制作人的邀请下,于1995年首次执导改编自宫本辉小说的电影作品《幻之光》。这部探讨女性如何从生离死别阴影中重生的故事,获得第52届威尼斯国际影展金奥萨拉奖,也开启了是枝裕和剧情片的创作之途。第二部处理人死后若能选择,哪一段生前记忆值得带入永生的《下一站,天国!》(1998年),获得世界各国很高的评价,在三十个国家、全美两百家戏院上映,以日本独立制作的电影来说,卖座实属异数。是枝裕和早期的作品直探生死、记忆等幽深的议题,在如以沙林毒气事件为主干的《这么……远,那么近》(2001年)、取材自1988年东京巢鸭儿童遗弃事件的《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2004年)都可窥见。
《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入围法国坎城影展金棕榈奖,当时年仅14岁的柳乐优弥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成为坎城影展史上最年轻的影帝,此片是他风格转变的开始,也是剧作成熟的标志。直到2008年拍摄《横山家之味》,是枝裕和才将拍片焦点转换到日常生活。
纪念母亲、反映自身经验的家庭伦理剧《横山家之味》,透露出死去的人并没有真正离开。除获得东京影展最佳导演蓝带奖外,在海外也颇获好评。2009年到2016年,是枝裕和来到创作生涯的高峰期,七年之中拍了五部长片及一部日剧,稳定的质量让他成为日本电影的标竿人物。
2009年以《空气人形》于第62届坎城影展获得「一种注目」单元最佳影片,因描述官能性爱情与奇想新境界广受赞扬。2010年于NHK播出的「奇幻文豪怪谈」系列中发表由室生犀星短篇小说改拍的《之后的日子》。2011年执导电影《奇蹟》获得59届西班牙圣赛巴斯提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2012年自编自导与剪接首部连续剧《Going My Home》(关西电视・富士电视)。2013年秋推出福山雅治主演的《我的意外爸爸》,荣获2013年坎城影展评审团特别奖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获得第66届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2015年电影《海街日记》入选第68届坎城影展主竞赛片,获得第39届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灯光奖。
有勇气成为他人的过去才是成熟的大人。2016年拍摄《比海还深》,描绘那些长大后无法成为小时候想成为理想模样的大人们,一直徘徊游走在现实与梦想的挣扎边缘,难以靠近幸福生活的困顿。这部片子有许多是枝裕和童年对父亲隐藏的情感。拍完此片后他暂时放下家庭式故事,尝试拍摄法庭悬疑剧《第三次谋杀》,预计2017年秋天在日本上映。


相关着作:《我在拍电影时思考的事(亲笔签名版)》

译者简介

张秋明
译者简介
张秋明
淡江大学日文系毕业。译有《父亲的道歉信》、《复眼的映像:我与黑泽明》、《家守绮谭》、《旅行的力量》等书。


绘者简介

王志弘
装帧/设计
王志弘│书系主编、设计│台湾平面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1975 年生于台北,1995 年私立复兴高级商工职业学校毕业。2000 年成立个人工作室,承接包含出版、艺术、建筑、电影、音乐等领域各式平面设计专案。2008 与2012 年,先后与出版社合作设立Insight、Source 书系,以设计、艺术为主题,引介如荒木经惟、佐藤卓、横尾忠则、中平卓马、大竹伸朗与川久保玲等相关之作品。作品六度获台北国际书展金蝶奖之金奖、香港HKDA 葛西薰评审奖与银奖、韩国坡州 出版美术赏,东京TDC 入选。着有《Design by wangzhihong.com: A Selection of Book Designs, 2001–2016》。


图书目录

<目录>

如结语般的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1章 用分镜图拍的处女作
    《幻之光》 (1995)
    《下一站,天国》 (1998)
第2章 青春期、挫折
    《地球ZIG ZIG》 (1989)
    《然而……~福利消失的时代》(1991)
    《另一种教育~伊那小学春班纪录》(1991)
第3章 演出与「作假」
    《支撑繁荣的时代——被歧视部落实录》(1992)
    《想成为日本人……》(1992)
    《心像素描~人们心中的宫泽贤治》(1993)
    《爱之八月天》(1994)
    《纪录片的定义》(1995)
第4章 非黑,非白
    《这么……远,那么近》(2001)
    《忘却》(2005)
    《花之武士》(2006)
第5章 面对失亲如何存活
    《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2004)
    《横山家之味》(2008)
    《祝你平安:Cocco的无尽之旅》(2008)
    《空气人形》(2009)
第6章 游走世界各大影展
第7章 源自电视的电视论
    《或许只在那时~电视对「我」而言是什么?~》(2008)
    《错在每个人都是荻本钦一》(2010)
第8章 电视剧能做到的事及其限度
    《之后的日子后日》(2010)
    《Going My Home》(2012)
第9章 做为大厨
    《奇蹟》(2011)
    《我的意外爸爸》(2013)
    《海街日记》(2015)
    《比海还深》(2016)

终章
给将要「拍片」的人
结语 连锁

图书序言

《横山家之味》
 
面对母亲过世的疗伤止痛作业
 
《横山家之味》是描写长大离家的孩子们和年老双亲共度一个夏日的家庭伦理剧。没有发生特别事件。顶多只有快到中间才解开「为何那一天家人要团聚」的小小谜题,还有家人之间琐碎又时而语出惊人的对话而已。
 
剧本初稿写于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实同一剧名的大纲早在五年前就有了。但故事设定于一九六九年,内容更偏自传性。我小学时住在破旧木造的杂院,家里有痴呆的爷爷、父亲成天赌博、母亲打工维持家计,当时正好流行石田亚由美唱的(横滨蓝色灯影)。平常在家几乎不太显露存在感的父亲,因为台风将至,忙着将屋顶绑上绳子固定避免被掀飞、帮所有窗户覆盖上铁皮等。剧本描写的就是这样的一天。
 
可是被安田制作人说「这种故事是你六十岁才要拍的,没有必要急于现在吧」,只好先拍《花之武士》。
 
制作《花之武士》期间,母亲住进医院,我只能利用拍摄和剪辑的空档去看她。可是她在二〇〇五年电影完成前夕过世了。对我是很大的冲击,就算不是自传,我有种不赶紧拍下母亲的故事就无法前进的感觉。
 
母亲从病倒到过世将近两年时间,日常生活中有慢慢走向死亡的人,对于精神的打击很大。住院当初,因为做过医疗相关的纪录片,自以为具有相当的知识和人脉,相信靠着自己的力量可以帮助母亲恢复健康,自信只要换家更好的医院,认真做复健,出院后就能回家正常生活吧。结果实际上却什么忙也帮不上。
 
母亲很担心我的未来。尽管《下一站,天国!》得到好评,我也稍微有了一点知名度,但母亲还是一直很担心电影这行饭无法维生。她看过《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国!》,《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则因为在完成前过世而没能过目。我曾将参加坎城影展时的相关报章贴在病房墙上,但我想她应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我应该还能做些什么吧?至少让她看过《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会更安心吧?如果能晚半年才病倒……。我的懊悔变成了《横山家之味》的文宣「人生总是有点来不及」。我将这句话写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开始写剧本。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