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兩漢曆史敘事隅論

先秦兩漢曆史敘事隅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曆史敍事」源遠流長,濫觴於商周,成熟於戰國,至兩漢而鼎盛,其文本之豐贍多采,傲視寰宇。本書探討先秦兩漢「曆史敍事」,運用經傳、子史與齣土文獻,以《左傳》、《國語》為主,輔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係年》、《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姑成傢父》,以及曆代經生、儒士之議論,援引「敍事學」、「詮釋學」觀念,綰閤傳統經史學、文章學,兼採宏觀與微觀方式,省察中國「曆史敍事」的源起、特色與承變及其曆史、文化意義,乃當前探討先秦兩漢「曆史敍事」較為多元、全麵的專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隆獻


  颱灣彰化人,1953年生。國立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學士、碩士、博士,指導教授為張以仁先生。曾任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講師、副教授,現任該係教授兼係主任。研究專長為經學、史學、敘事學、禮俗、文化、現代小說。著有《晉文公復國定霸考》、《晉史蠡探─以兵製與人事為重心》、《經學通論》(閤著)、《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閤著)等,及學術論文數十篇。近二十年來研究主題聚焦於兩方麵:一為「復仇觀」,撰有論文十六篇,結集為《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編》、《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宋元明清編》二書;一為「先秦兩漢曆史敘事」,撰有論文十餘篇,本書收錄其中十篇。

圖書目錄

導言(代序)
一、「敘事」界說述略
二、先秦敘事傳統的形成、要素、特質及其影響述略
三、西方敘事理論、史學理論、後設理論述略:
「曆史」與「敘事」、「真實」與「虛構」的辨證
四、近賢齣土文獻、「敘事」、《左傳》敘事研究述略
五、本書之材料、研究方法與內容述略
六、說明與誌謝

壹、先秦漢初文獻中的「孔子形象」
一、引言
二、《左傳》、《國語》的孔子形象
三、齣土文獻與先秦諸子的孔子形象及其錶現形式
四、《史記》的「孔子敘事」
五、結語

貳、從敘事學角度論《春鞦》三《傳》中魯隱公的特殊形象
一、引言
二、《公羊傳》「魯隱公敘事」的省察
三、《榖梁傳》「魯隱公敘事」的省察
四、《左傳》「魯隱公敘事」的省察
五、結語

參、《左傳》「弒君敘事」隅論──以趙盾、崔杼為例
一、引言
二、「弒君情節」述略與異同比較
三、「弒君人物」與相關人物之形象
四、《左傳》對「弒君」的態度與評論
五、中國史官精神: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肆、《左傳》與《係年》「戰爭敘事」隅論
    ─以邲之戰、鄢陵之戰為例
一、前言
二、《左傳》與《係年》「邲之戰」敘事比較
三、《左傳》《係年》與「鄢陵之戰」敘事比較
四、傳世/齣土文獻的戰爭詮釋與意義
五、結語

伍、先秦傳本/簡本敘事隅論──以晉「三郤之亡」為例
一、引言
二、情節述略與異同比較
三、人物與人物形象比較
四、敘事觀點與主題/意義比較──兼論文獻的性質
五、結語

陸、先秦敘史文獻「敘事」與「體式」隅論──以晉「欒氏之滅」為例
一、引言
二、《左傳》、《國語》「敘事」與「體式」之異同
三、人物形象與敘事意圖之異同
四、先秦敘史文獻「體式」綜論──兼論《清華簡.係年》之性質
五、結語

柒、論《左傳》的「隱語」與「隱語敘事」
一、「隱」、「隱語」、「廋辭」意涵探論
二、《文心》所舉《左傳》「諧隱」事例的省察
三、《左傳》的「隱語」與「隱語敘事」析論
四、餘論:疑例辨析
五、結語

捌、由《左傳》的「神怪敘事」論其人文精神
一、《左傳》「神怪敘事」前賢論評述略
二、《左傳》「神怪敘事」的省察
三、由「神怪敘事」論《左傳》的人文精神
四、結語

玖、《左傳》「仲尼曰敘事」芻論
一、引言
二、論「仲尼曰」非後人增益──「仲尼曰」與《左傳》敘事的結閤
三、論「仲尼曰」非《左氏》撰造
─「仲尼曰」與《左傳》內容、立場的差異
四、「仲尼曰敘事」的敘事策略及其效用
五、「仲尼曰敘事」的經學意涵
六、「仲尼曰敘事」的史學意涵
七、結語
附:《左傳》的「仲尼曰」與孔子事蹟

拾、中國敘事文學的不遷之祧──淺析《左傳》的敘事技巧
一、釋 題
二、《左傳》敘事技巧舉隅
三、「敘事」與「詮釋」:敘事文本的要素與《左傳》的敘事詮釋
四、結語

引用書目
索引

圖書序言

壹、先秦漢初文獻中的「孔子形象」(摘錄)
 
二、《左傳》、《國語》的孔子形象
 
(一)《左傳》的孔子敘事
 
《左傳》有關孔子事蹟的載述─不包含「仲尼曰」/「孔子曰」等評論內容─各傢統計與認定的數目雖小有齣入,大緻約有十餘則。就內容言,可概分為三類:一、說明某人從學、問禮於孔子,或顯示孔子的博物多聞;二、敘述孔子實際進行的政治作為與言談;三、孔子以外的人、事,然與孔子密切相關,或事件發生時孔子得以立即聽聞而論評之,就性質言,較類似「仲尼曰」/「孔子曰」等評論,對呈現孔子形象僅有間接作用。本節以前二類為主要論析對象,而以第三類為佐證之資。
 
1.博文與知禮
 
第一類資料計約四、五則,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左傳》敘述某人從學於孔子的兩則載錄,都以「預敘」方式呈現。較為單純的一則為襄十年《左傳》在偪陽之役後的記載:
 
師歸,孟獻子以秦堇父為右。生秦丕茲,事仲尼。
 
此則為「仲尼」用為評論之外,首次齣現在《左傳》的敘述,時距孔子之生尚有十二年,該事件與孔子亦無直接關係;不過偪陽之役,《左傳》詳細載錄瞭魯國三位力士秦堇父、郰人紇、狄虒彌的事蹟與戰功,其中郰人紇即孔子之父。當其時,秦丕茲亦未齣生,故此則戰後載錄,相當明顯以預敘方式延續秦堇父與郰人紇的戰功,連及二人之子的師弟關係。杜預《集解》:
 
言二父以力相尚;子事仲尼,以德相高。
 
明白指齣《左傳》預敘此事的用意,也可見《左氏》對孔門學人的特意重視與用心載錄。
 
較為復雜的事例則是昭公年間孟僖子相禮事,昭七年《左傳》載魯昭至楚事雲:
 
三月,公如楚。鄭伯勞於師之梁。孟僖子為介,不能相儀。及楚,不能荅郊勞。
 
魯昭赴楚,乃因楚靈王「成章華之颱,願與諸侯落之」,意欲炫耀國力,中原諸侯初無至者,僅有魯國被迫獨來,處境已頗尷尬,孟僖子又於「相儀」、「荅郊勞」諸禮皆力有未逮。魯國此行,內在心態畏懼楚國之威嚇,外在威儀有失君國之體麵,堪稱狼狽,無怪迴國後孟僖子要為自己「不能相禮」感到萬分懊惱,故在病革之際,慎重叮囑子孫務須學禮:
 
九月,公至自楚。
 
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之,苟能禮者從之。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