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学论集

族谱学论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古以来,中国就非常重视家族,《尧典》、《周礼》中已对维系家族精神提出了一些主张。秦汉以后,因历代世变的影响,中国族谱随之有了精进发展,特别是在唐宋时期考试制度的严格实行与新儒学的建立,中国族谱学有了新内容与新体例,并且渐次传播到了韩国、日本、琉球、越南等东亚文化圈的国家。清代更是中国族谱学在广度与深度上有着更新发展的时代,值得探讨研究。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对中国,乃至韩国、琉球族谱深入研究的成果,书中并收集了许多散失在海外的古中国族谱资料,对中国及东亚的谱学研究深具影响,亦希冀在阐扬伦理、安定社会等方面有所贡献。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捷先


  江苏江都人,1932年生,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1959年获台大历史研究所硕士,后应邀赴美加入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人计画研究,返台后历任台大历史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1980年应聘为美国麻州大学客座教授。1990年荣获韩国圆光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95年退休,移居加拿大,现为台湾大学名誉教授。着作有《满洲丛考》、《清史杂笔》(一至八辑)、《清代台湾方志研究》、《东亚古方志探论》、《努尔哈齐写真》、《康熙写真》、《雍正写真》、《干隆写真》、《明清史》、《透视康熙》、《满清之晨——探看皇朝兴起前后》、Manchu Archival Materials、The Manchu Palace Memorials 等书及中英文论文百余篇。

图书目录

序 言
 
甲编 中国的族谱
一 中国的族谱   3
二 唐代族谱略述   25
三 从中国族谱学的发展看宋代文化的特质   51
四 从范文正公家族谱籍看近世中国族谱学的发展   63
五 范文正公仲淹先生先世考   83
六 从《吴县范氏家乘》看宋代恩荫制度   103
七 略论清代族谱学的发展—以《武岭蒋氏宗谱》为研究中心   123
八 清代「谱禁」探微   145
九 清代族谱家训与儒家伦理   175
十 谈满洲族谱   199
十一 略论清代蒙古的族谱   235
十二 族谱中所见太平军战乱期间江浙死难人口举隅   253
 
乙编 韩国与琉球的族谱
一 中国族谱学对韩日琉越汉文族谱的影响   277
二 中韩族谱比较研究   295
三 从族谱资料看中韩早年关系   343
四 简介两部古朝鲜汉文族谱   361
五 谈琉球久米系家谱   379
 
丙编 附录
一 民国以来的中国族谱学研究略述   403
二 台湾地区族谱学研究之近况及问题   429
三 台湾族谱、古契中所见先民开台的艰辛   451
四 我从那里来—族谱寻根的故事   465
 

图书序言

一 中国的族谱 1

一、引 言

我国的族谱,导源于上古,一直到现在,上下数千年,和我国的历史一样悠久绵长;可是目前国内还有多少人重视这项传统的文化呢?又有多少人家能修纂出好的谱书呢?其实族谱在我们中国不仅是一种优良的文化产业,一门高深的学问;同时在过去的历史中,族谱对我们国家民族也作过不少的贡献,无论是在敦亲睦邻方面,或是在阐扬伦理方面,甚至在安定社会、团结国家方面,族谱都是居功至伟的。然而,近几十年来,国家多难,战乱频仍,影响到一般人家修谱,更影响到谱学的研究。今天我们在复兴基地,物质生活富裕,精神文化提昇,政府又大力推行固有文化的复兴与建设工作,提倡修纂谱书与从事谱学研究应该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了。这本小书的出版,原因也与此有关。

----------------------------------------
1. 原文刊载于陈捷先,《中国的族谱》(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85),页1-62。

二、中国族谱的源流

中国的社会,一向以家族为中心。〈尧典〉里的平章协和,孔子所谓的修齐治平,都是以亲族与孝友为主的,也都是为了维持家族精神而提出的一些主张,可见家族在中国自古以来就被重视,当然有关家族历史的纪录也就在古代中国应运而生了。司马迁说:「余读牒记,自黄帝以来,皆有年数。」这句话足证世系一类的资料存在得极早。到了三代末期,宗法制度成熟具备,为了维系这种宗法社会制度,帝王诸侯的世系便由专门的官员掌理了。《周礼‧春官》里记「小史奠系世,辨昭穆」,就是指负责分别家族里父子、亲疏、长幼、远近等关系的,由于这是帝室贵族继承的依据,因此,谱书也成了周朝的经国大典。

秦朝统一中国,废除了封建,宗法制度也有了变化,因而我国古代只有帝王贵胄才有谱系之书的局面也改观了。以汉代而言,除帝王诸侯有《世谱》二十卷以外,官家与豪户也制作了谱系,如扬雄《家牒》、《邓氏官谱》等等,都是明证;而颍川太守的《聊氏万姓谱》,更足以说明一般平民也有了入谱的事实。不过汉代末年,时代丧乱,谱传亡失的很多,加以当时经常移民边陲,使得一般人家难考自己宗派所出,因而也影响了族谱的修纂。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