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漏洞拉是越南话「从今以后」的音译
是难民潮的标记,也象征越南船民渡海的绝望、希望与聚散飘零……
「从今以后,香港已对越南船民实施新政策。从此,凡因经济问题以船民身分设法进入香港者,将被视为非法入境。非法入境者不可能移居第三国,他们将被监禁并等待遣返回越南。」——一九八八年,香港政府向越南船民解释新难民政策的广播文
上个世纪七〇年代,基于对共产党统治的恐惧,以及政治与经济上受到的种种压迫,大批越南人逃出家乡,跨越海洋,试图寻求新生活。这样的一群人,被称为越南船民(the Vietnamese Boat People)。七○年代至今,世界仍不断发生一波波令人震撼心痛的难民潮,成为国际必须共同合作面对的人道问题,而从援救、难民营到收容国的机制,就是从越南船民开始的。
在海上沉浮的船民们,据联合国统计,大约有二十万到四十万船民死在海上,获得救援者,往往也在各难民营与收容国间辗转,希望获得西方国家的移民资格,不幸的遭遇让马来西亚比东岛被称为父老悲痛岛。当时,被指定为第一收容港的香港涌入大量船民,让原本人口密度就已吃紧的香港更显逼仄;船民与香港人之间,固然有摩擦与扞格,但收容越南船民的义举,却也成为香港史上最大的人道救援行动。
本书作者黄隽慧是香港出生的七〇后,在一九九七年政权移交前移民加拿大,认识了几位同样移民当地的越南船民。同为离散的移民者,却曾是收容者与被收容者的不同命运,喜欢历史的她因此展开对船民记忆的考察之旅,以七个越南家庭第一手的访谈资料,保存一段在世代交替间记忆逐渐滑脱的历史。
本书特色 @越南船民的第一手口述历史
有关于越南在国际出版上的呈现,多半以越战为主,难民潮至今只是印象式的记忆,以及当时国际会议的处理,本书作者深入採访越南难民网络,呈现当时船民搭船的逃难细节,以及各国难民营情况。本书呈现真正的第一手资料,甚至超越目前国际版权市场所能提供的出版品。
@不间断的难民潮及衍生的思考
二〇一三年开始,大量的难民从叙利亚逃出涌向欧陆与土耳其等国,三岁男孩趴在沙滩上的尸体,以及美丽月光下漂浮的难民船震撼了全世界。其实,自联合国难民公约拟定六十六年来,难民浪潮从未停止,一场战争或是局势改变,就会让原本安居的人们在一夕间失去根底,而在无须流亡的国度中,接纳难民以及给予身分,也是不断在扩大中的问题。越南船民的那一段过往,除了是必须被记载的历史外,移民的安置与融入,对于面临难民问题的各个国家来说,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官方的诠释以及生命史的对照
越南船民的故事,曾经在上个世纪六七〇年代,因为符合台湾当时的政治需求,在岛内以「南海血书」喧腾一时,但后来「血书」被疑为伪作,人们的记忆则在世代间隐去。由中我们也可看见历史的荒谬性:因为合于政治环境所以被大肆宣扬,因为不再合用就弃置不顾,但是难民们个人的生命史并没有因此就不值得被阅读,人性的丑恶与无私,往往在极端状态下更被彰显。史观转换的荒谬本质以及人抵抗横逆奋斗的过程,构成了本书不一样的阅读魅力。
@东南亚二十世纪延续至今的问题
经过二十世纪的分裂与殖民动盪,东南亚各国在历经发展与倒退之后,在二十一世纪重新回到全球化的舞台,成为经济大国眼中的发展应许之地,台湾政府在面对中国与国际市场的困境时,也把前进东南亚市场做为重点项目。然而我们并不曾建立对东南亚脉络的立体认知,甚至因为移工引进,造成偏颇的刻板印象,因此,如何从出版的角度,逐步建立对东南亚的深刻理解,以及与台湾的关系,这本书会是其中一个入口。
名人推荐 沈旭晖(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及全球研究课程主任)、马家辉(香港作家)、刘致昕(商周、报导者特约记者)推荐
张桂越(周刊巴尔干总编辑)、黄宗鼎(天下独立评论专栏作者、政治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廖云章(独立评论@天下主编)、刘吉雄(纪录片导演)专文导读
对于本书,他们这么说——
香港和越南关系源远流长,从保大帝、胡志明、越战到越南难民和船民,都和香港息息相关,然而探讨港越关系的着作甚少,诚一遗憾。本书讲述越南难民和船民在香港的历史,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故事,从他们的经历,我们可以以小见大,看见更大拼图的全貌,填补了研究的空白,很值得阅读。——沈旭晖(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及全球研究课程主任)
当一个人在难民营里住上五到十年以上,永远配不上第三国的条件时,难民营成了永久居留地,人性的黑暗在黑暗里滋长……有三个越南姑娘因逃亡遇上坏人遭强暴,被迫回到营区,逃生的希望破灭,分别在营区山里的同一棵树上把自己吊死了,结束没机会灿烂的生命。
一本用命换来的书,我一定要看。——张桂越(周刊巴尔干总编辑)
作者是香港九七移民世代,与书中越南船民之间有着奥妙的生命交集。「不漏洞拉」,原来只是「海外失根者」的共同标签,但船民已用生命拚搏出新的意涵:「从今以后」,便是人生的新页,曾经被「祖国」刺伤的心,期盼不再有漏洞。——黄宗鼎(天下杂志独立评论「东南亚风轻史馆」专栏作者;国立政治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越南难民是怒海出逃的佼佼者,看着一个一个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越南难民娓娓道来逃跑的理由,就像拾起掉落一地的拼图,这些拼图可以拼出近代越南的发展;换个角度,也能拼出台湾,至于为什么,答案都在隽慧的新书中。——廖云章(独立评论@天下主编)
正值前苏联十月革命百年的此刻,身处在东亚岛链与北回归线交界处、且曾经作为轴心国殖民地的台湾,如何能以独立思考而不依傍他人的、特有的(endemic)解殖构图,重新看待这一段「姓资或姓社」的难民公案?或许,生活在此方的「我们」自身,在这寂寞地球也正像是无国籍(stateless)难民吧,而上世纪的两次大战从来就没有结束过。——刘吉雄(《例外之地》纪录片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