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教你如何投票:200种投票前应该思考的想法

法国人教你如何投票:200种投票前应该思考的想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Françoise Fressoz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本书是写给所有人,特别是写给那些自认受骗的觉醒公民、写给那些承认民主倒退的人、写给那些打算再也不投票的人、写给那些绝对不再想尽选举义务以及不认为投票有何好处的人?愿他们拿起这本书,翻一翻,好好看一下。愿他们能慢慢品味这两百种想法中每一个的实质意义,而非只是浏览过去。

  有些刚接触这本书的人会被这些想法吓到,有些则享受其中,但所有人都能从中学到东西,而相对地不再迷恋政治,因为这些首尾相连的想法,在在提出一项证据:今日,「政治」这个词引起的初步想法,让人感到的不信任,并不是这个时代才出现的病征。这种不信任跟政治本身一样古老。它并非标示着任意一项政治事件的堕落。它是一种与政治激起之热情相应而生的产物,带来如傻子般之期望的反面。如何给予人民幸福?再者,即使我们能给予人民幸福,美国第三任总统汤玛士.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也说「有两件事是人类无法承担的,就是幸福与宁静」。

  政治是一出悲剧,同时也非常合乎人性,在其中,滋养着失望的诱惑、招来拒绝的吸引,不曾停歇地一再发生。政治有时是一种英雄叙事的姿态,更经常是一场闹剧,因为政治不可避免地有着欺骗的成分。「选举前、作战中与之后的追击对手,这些阶段我们尽量不骗人。」,克里蒙梭(Clemenceau)讽刺地说,然而他却成为国家元首,一百年前,泰利宏(Talleryand)脱口而出一段确实是厚颜无耻的话,可作为补充:「在利用人民前先煽动他们,这就是政治。」

  在领导人与选出他的人民之间,总是或多或少有着诈欺的成分在内。当无法牢牢掌握权杖,以及结果违背了诉求时,事物就会变质。此时,「我更喜欢退位!」安息帝国的创始人,阿尔萨斯(Arsace)在谈论他的王位时如此大声唿喊。让.勒华耶(Jean Le Royer)于1650年所创作的悲剧,其实是残酷的现实。一切就跟蒲鲁东(Proudhon)提到代表我们之人时的想法一样:「一定要在所谓的国民议会(Assemblée nationale)的秘密投票室中亲身体验一下,以设想几乎总是由他们来代表国家的这群人,是如何极度无视这个国家的状态。」

  好啦,悲叹、生气?不是这样,因为尽管有着错误与卑劣的行为,政治总是依旧能为我们带来惊奇。在我们相信政治即将寿终正寝的时刻,它又从余烬中重生。「最好的政府,对我来说,是奄奄一息的,因为这样就可以让位给另一个政府」,古斯塔夫.福娄拜(Gustave Flaubert)幸灾乐祸地说。因此,理应要懂得欣赏这些行动者的才能,评断他们自我再造的能力,没有一定的转弯能力,是无法成就这点的。「这些人总是真诚的。他们的变心也是真诚的,就是这样。」提斯坦.贝禾纳(Tristan Bernard)自娱地说着。可怕的人性啊。

  是啊,政治,总是相信着政治。不曾不被它骗过。
  弗杭斯瓦.费索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法兰索瓦.费索(Françoise Fressoz)

  法兰索瓦.费索(Françoise Fressoz)是《世界报(Monde)》的社论作者。她之前是《解放报(libération)》的经济线记者,接着是《回声(Echos)》的社论作者。她跟布胡诺.迪夫(Bruno Dive)合着《倒霉的总理官邸(Malédiction Matignon)》(Plon,2006);以笔名卡西欧佩(Cassiopée)与帕斯卡尔.侯贝—迪雅禾(Pascale Robert-Diard)合写政治小说《贾克.席哈克的诉讼案(Le Procès de Jacques Chirac)》(Les Arènes/Le Monde,2010);与导演菲利浦.科利(Philippe Kohly)合作纪录片《权力病—共和国总统所面对之病(La Maladie du pouvoir—les presidents de la République face à la maladie)》(2012)。其最新着作,《舞台已落幕(Le stage est fini)》,探讨弗杭斯瓦.欧隆德(François Hollande)的首任总统任期(Albin Michel,2015)。

译者简介

陈子瑜


  台大政治研究所硕士,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欧洲研究所。译作有《欧洲的诞生》、《沙漠女王戈楚‧贝尔:引领阿拉伯人迈向国族之路》等。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译者序

嘲讽作为自由的象征,以及对抗礼貌的虚伪


  事情要从2015年的《查理週报(Hebdo Charlie)》枪击事件谈起。那一年的一月七日,两名极端宗教人士因不满专走尖酸刻薄路线的《查理週报》嘲讽其先知,持枪攻击报社位于巴黎的总部,导致十二名人员死亡。事发后,法国政坛左右派的代表人物,社会党总统欧朗德与人民运动联盟主席、前总统萨科齐在总统府艾丽榭宫会面后,连袂宣示「号召构筑『抗击野蛮的民族团结阵营』」。双方均表示枪击事件是对共和精神与自由原则的威胁,而他们不会屈服于这种威胁。

  令台湾人难以想像的是,为何一份在封面上公然描绘现任总统生殖器、或是明知宗教禁忌仍坚持嘲弄的刊物,居然能够获得法国社会的声援?难道法国真的是一个极为「进步」的国度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统计资料,2013年时仍有近六成的法国人信仰天主教。另一个案例,在2013年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过程中,宗教与右翼保守阵营一度动员高达八十万人上街反对;而支持方仅有一半人数。最后在国民议会的表决中,以331票对225票通过法案,而反对方试图从宪法委员会(类似台湾大法官会议)翻盘失败后,整个局势才底定。

  那么,为何这个国家的人民,宁可让自己被冒犯,也要坚持这种嘲讽的权利?而「共和精神」的内涵又是什么呢?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到1905年的政教分离法案,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随着法国大革命而提出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89)第十条写道:「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这项条文绝非凭空出世,而是有其历史悠久的脉络。对欧洲历史稍有涉略的人都知道,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一如影集《冰与火之歌》中所说,仰赖两大支柱得以维系:王权与信仰。在封建诸国王的正当性来自于上帝的原则下,罗马天主教廷甚至一度可授与或收回国王的权威,例如西元1245年,教宗英诺森四世(Innocent IV)在法国里昂召开大公会议,宣布罢黜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禁止百姓效忠他。

  信仰透过教义、王权透过武力,彼此交织为散发着神圣氛围的统治正当性。但这毕竟是一种政治上的掩饰,权力使人腐化,无论是教廷还是宫廷,阴谋、贿赂、暗杀不断,性、死亡与权力才是真正的主旋律。人性腐败的臭味不是靠这些华美的香水所能掩盖、蝨子一再爬满昂贵的衣裳。无论是知识份子或庶民阶层,对于上面的人在玩什么把戏,都并非一无所知。

  在法国,嘲讽作为反抗与自由的传统,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伯雷作品里便已相当鲜明,历经莫里哀、伏尔泰,以及无数因此遭到查禁、流放、下狱,甚至身亡的烈士后,到了1789年,以自由为始,加以平等、博爱的共和精神先是战胜王权,最终在1905年的政教分离法案里,正式确立信仰的范围与界限。

  他们反抗的武器,就是嘲讽。嘲讽是一根针,可以穿透虚浮的表象,直直插入通往真相的穴道,那些正口沫横飞、手舞足蹈的道貌岸然的人们与结构瞬间静默,然后一股酸腥的味道随着墨黑的血液流出,来自早已停止跳动的良心。反抗腐朽的结构,是一种追求着更好未来的自由。没有刀枪也没有权势的人们,用笑声来发起反攻、永恆的斗争。甚至在结构中的这些统治阶级们,也懂得嘲讽是一种安慰自己的麻药,用来忘却深陷其中无处脱身的无间道。于是嘲讽成为一种跨越阶级的、所有共同体成员都能使用的武器,用以制衡虚伪的现实,纵使无法打破眼前的结构,至少仍保有思想上的自由。

  本书搜罗了自古希腊时期以来,以法国为主的历代哲人、文学家,特别是政客对于「政治」的真心话—此言真的不假,书中不只有各种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例如「通往地狱的路,往往是由善意铺成」;更有着在民主时代下,掌权者往往不希望人民看透的真相,如同拿破崙一世志得意满时所说的话:「每个地方的人民都一样。当我们把他们的脚镣镀上一层金,他们就不会厌恶当个奴隶」;甚至是人民自己不希望承认的事实,像是利涅亲王这句:「民意,就是孩童手中的剃刀。」

  讽刺的是,这些话被说出来的当下,有时候并不是为了嘲讽而说,结果却在民主的时代,每一个字都彷彿专门用来戳破口口声声「以民为本」的虚伪政客面貌。人性渴望英雄,这本书告诉你英雄是装出来的;人性总是骄傲,这本书告诉你骄傲是源自愚蠢。本书的前言虽说是写给「对民主失望的人」,但或许更是写给「有能力与意愿面对真相的人」。

  在台湾的脉络,几乎可以保证,这种不愿面对真相的症状比法国严重太多。原因很简单,台湾社会弥漫着一股错置目的跟手段的氛围。温良恭俭让五个字成为公共讨论的紧箍咒,不先唸咒,就无法取得入场的资格,註定边缘。但公共讨论强调的是理性,理性强调的是逻辑的一致与立论的严谨,跟干你娘、干你爸、干你老师、你他妈死胖子与你他爸死瘦皮猴或男女丑八怪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不管讨论什么议题,只要出现上面或类似的关键字,就很少会有人继续讨论正题,楼瞬间歪向你没礼貌。

  发言前必先请、谢谢、对不起,在台湾成为太上宪法,具备绝对的优位性,称之为礼貌国原则。一旦有违,违反方的对造将立刻取得绝对的道德高度,从而获得论争的胜利。还有比这个更和谐的吗?礼貌或许可以促进讨论的品质,但礼貌更可以妨碍对真实的探求。因为真实往往是恶臭的。唯有嘲讽,才能像寓言故事里那个白目的小孩,坦率的说出「国王没穿衣服」;如果是礼貌,「喔~国王穿的是合身剪裁的肌肤色贴身衣服,因为强调透气,所以有些毛发会露出来,例如大腿根部,那个是大腿上的毛。」

  礼貌当然有其必要性,特别是在越来越强调尊重与政治正确的年代里。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如果嘲讽跟礼貌势必是水火不容的冲突与对立,那么终究要确定一个谁先谁后的顺序。至于确定的原则是什么?必须由「我们」这个共同体所欲追求与捍卫的最高价值来判断。

  法国的故事告诉我们,法国人要捍卫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精神,法国人要追求的是能够揭穿政客或所有领域统治者的虚伪面具,直指背后真相与事实的权利与权力。因此他们选择了真实的嘲讽。他们当然知道嘲讽的副作用与可能带来的伤害,但真实的价值,值得去承受这些伤害,而非因为惧怕这些伤害,导致放弃了对真实的追求,最后活在一个只有表面和谐的社会里。

  本书虽然是为了2017年的法国总统大选而写,强调对于民主制度施行至今的反思,但是从一个民主后进国的台湾人眼里,我看到的是这些反思都来自于一个源头:嘲讽作为一种对于真实的追求。本书中文版出版之际,台湾也即将迎来2018年的地方选举,无论你的政党倾向与政治立场是什么,我都跟作者一样,建议你能好好的阅读这本书,卸下对于人或党派组织的好恶,建立起面对真实的勇气,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是一个独立的公民,而非让政客操弄的选民。

图书试读

人皆生而平等。
从隔天开始就没这回事了。朱尔.禾纳(Jules Renard),1864-1910

1.您要怎么统治一个有246种乳酪的国家?
政治比战争还危险。在战争中我们只会被杀死一次。
在政治里,是好几次。
温斯顿.李奥纳多.史宾塞.邱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