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为了性付出爱,女人为了爱付出性」,真的是如此吗?
如果一夫一妻是人类的天性,为什么「忠诚」如此困难?
什么又是「忠诚」?是不是只有性的忠诚,才是忠诚?
在远古渔猎採集社会的人类的性生活,是开放的、分享的,从而是生趣盎然、性致蓬勃的,那是一个性的乐园。然而进入农业时代后,人类彷彿堕入了集体的「失乐园」,性成为社会规范管控的对象,恋人从此担心、害怕对方出轨,人类社会的集体焦虑与恐慌由此而来,溢出规范的「乱象」与恶梦也从未终止。本书提出的警醒是:如果社会规范违背了人类演化而来的本性,我们的身体也会起而反抗。
本书作者分析三十多个人类社群的性关系与社会形态,以及人类猿类近亲的生态观察,从超过四百多种专书、期刊论文及最新研究成果消化整理,写成本书,融合了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灵长类动物学等跨领域学科知识,充满争议、引人深思。全书各篇与德斯蒙德‧莫利斯《裸猿》、理查•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贾德•戴蒙《第三种猩猩》等大师名作对话,展现热烈文字攻防,处处机锋。
在本书的提醒之下,我们必须承认,在人类的历史和现代社会中── ▌杂交、乱伦、恋童、通姦、性虐待与被虐,几乎无处不存在。
▌一夫多妻、母系社会、换偶制度,并非没有前例。
▌要求人一辈子自始至终只爱一个人,只和同一个人做爱,似乎不这么容易。
但曾几何时,人类的性变得如此扭曲、令人羞耻?太多教训已经证明,父权体制下的家庭与婚姻制度早就破洞百出,不论男女都深受其害。然而,许多科学研究往往将当前一夫一妻制的文化偏好投射至远古的史前时代,试图让人认为这样的婚恋家庭型态自古以来就自然存在,事实上却绝非如此理所当然。
我们自以为活在性解放的年代,但当代的人「性」却充满了无法大声说出的真相。「别人告诉我们该如何感觉」,和「我们真正的感觉」,两者之间的冲突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无所适从、从慾求不满到慾望横流的主要原因。一般的简单答案并无法解决人类情慾生活的核心问题:男人和女人的慾望、幻想、反应、对性的态度为何如此不同?人类外遇、离婚的频率越来越高,却又为何不选择完全跳脱婚姻?许多人婚后激情消散得如此之快又是为何?男人、女人在地球上一同演化,为什么二者根本来自不同星球的说法竟会引起这么多男男女女的共鸣?
本书所探讨的就是这样一个巨大而重要的命题。作者不单调侃、挖苦既有成见,在书中提出的各式各样实际案例同样出人意料,几乎戳破我们对于性的一切「所知」。
人类都从「乐园」而来,能否重返乐园?或乐园已不在,我们如何另寻出路?本书就是对此提问的追寻。
或许卫道人士不免将本书视为一部「败德」、「离经叛道」之作,但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或者该说唯一的问题,就是太过诚实,太过犀利。读过本书后,我们将会对内心难免冒出的邪恶念头,有更多同情的理解,并能指出其原始的起源。这是一本谈论性的书,更是一本谈论人性的书,对于人类的性与社会关系,有突破性的观点与影响,并为此复杂、奥妙的命题,尝试进一新解。
本书要强调的是:「性」这件事并不那么神圣,唯有看穿这个迷思,把「性」从道德的神坛上请下来,才能真正感受爱的可贵。
名人推荐 本书荣登《纽约时报》、亚马逊网路书店畅销榜,《NEWSWEEK》书评推荐。精采口碑推介如下:
■「令人激动的好书……不论大家是否同意书中所写,这些议题都需要一再辩论直到找出结论为止。」──德瓦尔(Frans de Wall, Ph.D.),《猿形毕露》(Our Inner Ape)作者、灵长类动物学家
■「自1948年金赛对美国大众发表《金赛报告──男性性行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以来,谈论人类的性的书当中以这本最为重要。」──丹‧萨维奇(Dan Savage),美国知名性事专栏作家
■「〔本年度〕我最喜欢的书……除了幽默风趣、下笔犀利、令人击节之外……我们以为自己很知道自己是谁,这样理所当然的传统观念彷彿一座所罗门的圣殿,被本书信手拈来又扎扎实实砸毁,让我不禁思考还有哪些事情是自己以为知道实则大错特错的,也让我迫不急待想弄明白。」──彼得・萨格(Peter Sagal),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主持人
■「好一个吹皱一池春水……挥刀砍向几乎所有关于人类本性的重要概念:活在地球上,贫困是无可避免的结果;人性本残暴;人类经演化而成一夫一妻。」──《新闻週刊》(Newsweek)
■「较之社会理论界的其他主张,类似〔这些的〕想法或许更能拯救婚姻。真的。」──美国线上(AOL)
■「这是一本绝对必读的好书,毕竟第一次有一本谈性的书读起来和……嗯,你知道……做起来一样好玩。」──《谭崔新闻》(Tantric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