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制基础理论之再建构

公司法制基础理论之再建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公司法
  • 公司治理
  • 法制理论
  • 法律基础
  • 公司制度
  • 法学
  • 商业法
  • 公司法研究
  • 理论重构
  • 法律体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现行公司法为基础,提出许多现行法制在学理上应重新检讨之处,更期待的是,打破现有僵硬之思考,重新打造一部现代公司法制。在既有法规下小处修改试图解决眼前一时之问题,将使政府、公司经营者、公司经营之挑战者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层出不穷的「新」花招,不仅对公司治理无益,且使我国公司法制有见树不见林之憾,期盼各界能对我国公司法制之精进共同努力之。
现代企业治理的法律图景:以责任与效率为核心的重塑 本书导言 在当前快速演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的挑战已不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法律合规性与伦理责任的重构。本著作旨在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现代公司法体系在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我们不再满足于对既有法律条文的简单梳理或教科书式的理论阐述,而是着眼于如何通过法律机制的优化设计,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并确立清晰、可问责的法律责任框架。 本书关注的焦点在于“重塑”(Reconstruction)——即如何超越传统公司法理论中侧重于资本维护和股东利益最大化(Shareholder Primacy)的单一叙事,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包容、更适应复杂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关系的现代法律图景。 --- 第一部分:公司形态的演进与治理的基石 第一章:超越“拟制说”:公司的实体性与社会性探析 本章将深入探讨公司法人格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实际功能。我们将批判性地考察经典的“拟制说”(Fiction Theory)在应对跨国经营和数字经济中复杂法律关系时的局限性。核心论点是:现代公司不仅是资本的集合体,更是一种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经济实体。因此,其法律地位的重构必须正视其经济实体性与社会责任的内在关联。 1.1 股份制革命的遗产与当代困境: 回顾股份公司制度建立的初衷,分析其在信息不对称时代如何被滥用,特别是在控制权转移和内部人交易中的法律真空。 1.2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的法律锚定: 探讨如何将环保(E)、社会责任(S)等非财务目标,通过法律契约和董事义务的重新定义,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中,使其具有可执行性,而非仅仅是道德倡议。 第二章:董事会的核心职能再定位:从代理人到战略决策者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是法律责任体系的核心。本章批判了将董事严格视为股东代理人的传统视角,主张董事会应被赋予更独立、更具前瞻性的战略决策权,并随之承担与其权力相匹配的复杂信义义务(Fiduciary Duties)。 2.1 勤勉义务(Duty of Care)的量化与动态标准: 分析在高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下,如何构建一个既能保护董事决策空间(商业判断规则),又能在重大失职时追究责任的动态标准。重点研究对气候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的审慎注意义务。 2.2 忠实义务(Duty of Loyalty)的边界扩展: 探讨利益冲突的识别与管理。特别是对于“双重受托责任”(Duality of Loyalty)——即对公司整体利益与特定群体利益(如少数股东或员工)之间冲突的处理机制。 2.3 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质性而非形式性审查: 剖析独立董事在实践中常沦为“橡皮图章”的原因,提出从提名机制、信息获取权和薪酬结构上进行法律干预的路径,以确保其真正的独立性。 --- 第二部分:资本结构与融资的法律风险规制 第三章:资本充实与债权人保护的再平衡 资本制度是维护公司信用和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最后防线。本部分将研究如何在鼓励资本流动性的同时,强化对资本不当抽离的法律规制。 3.1 资本维持的现代法律工具: 深入分析股份回购、减资及利润分配等环节中的法律红线。重点讨论各国在应对“杠杆收购”(LBOs)中可能引发的资本弱化问题。 3.2 揭开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的审慎适用: 批判性地审视滥用“法人独立”进行欺诈或逃避责任的现象。主张建立一套基于“实质控制”和“欺诈意图”的更严格的司法审查标准,而非仅仅依赖形式上的资本混同。 第四章:证券发行与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革命 信息不对称是证券市场失灵的主要根源。本章聚焦于如何利用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构建一个更公平的融资环境。 4.1 持续性信息披露的效能评估: 评估现有定期报告制度在捕捉“实质性风险”方面的滞后性。探讨引入“即时重大事件披露”的法律门槛和范围界定。 4.2 内部人交易规制的前沿: 分析内幕信息的界定在数字传播环境下的模糊性。重点研究信息优势交易(Information Advantage Trading)的法律界限,以及如何通过更有效的行政执法和民事追索机制来震慑不当行为。 --- 第三部分:公司治理的冲突解决与责任追究 第五章:中小股东的法律赋权与集体诉讼的优化 在控制权高度集中的公司中,中小股东的权利保障常常被边缘化。本章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法律工具,使中小股东能够有效参与公司治理和追究高管责任。 5.1 派生诉讼(Derivative Suit)的门槛与激励机制: 分析当前派生诉讼程序中原告面临的成本高昂、程序复杂等障碍。主张引入“诉讼保证金制度”的改革以及对成功追索的律师费用补偿机制,以激活该项权利。 5.2 特别诉讼权与司法干预的界限: 探讨在特定情形下(如系统性重大损害)法院对公司自治的适度干预,特别是涉及重大关联交易的司法审查标准。 第六章:公司层面的法律责任与合规文化构建 现代公司不再仅仅是自然人的集合,其自身的法律责任(Corporate Liability)日益重要。本章关注如何通过法律设计,迫使企业从“合规操作”转向“合规文化”。 6.1 组织犯罪与高管刑事责任的穿透: 探讨在环境污染、金融欺诈等领域,如何将企业决策层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通过法律解释或制度设计,直接归咎于公司主体,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刑事或行政责任。 6.2 风险管理合规体系的法律强制性: 主张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如反腐败、数据隐私保护体系)从软性建议提升为董事的法定义务,并将其合规状况作为评估其信义义务履行的关键指标。 --- 结语:迈向负责任的资本主义的法律路径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描绘一条清晰的法律路径,使公司制度能够在维护市场效率的同时,更好地履行其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这要求法律理论必须与经济实践的复杂性同步发展,确保法律框架既有足够的灵活性来适应创新,又有足够的刚性来约束权力滥用。重构公司法制,是确保现代经济健康、长期稳定的必由之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曾宛如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士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硕士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硕士
  英国伦敦大学法学博士

  经历
  司法官特考及格
  高等考试专门职业律师考试及格
  执行律师业务
  铭传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系暨法律学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专任副教授
  证交所上市审议委员会外部审议委员
  国际妇女法学会中华民国分会理事长
  台北市政府法规委员会委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爱德华访问学者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科法所所长兼副院长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专任教授兼院长

  着作
  证券交易法原理
  公司管理与资本市场法制专论𣇈 
  公司管理与资本市场法制专论𥌓
  公司之经营者、股东与债权人
  票据法论(合着)

图书目录

三版序
自序
作者简介

第一章/导 论
──公司法制未解之问题
第一节/公司章程之意义及效力/7
第二节/董事会与股东会权限之划分/11
第三节/董事长与董事会之关系/14
第四节/董事之定义与范围/16
一、董事定义并未改变/18
二、影子董事与关系企业/21
三、影子董事与政府/24
第五节/董事忠实义务(受任人义务)之对象/25
第六节/股东会决议瑕疵之效果/27
第七节/多数股东权行使之界限/28
第八节/小 结/30

第二章/公司之权利能力
第一节/绪 论/31
第二节/公司权利能力之角色/32
第三节/资本维持原则之着力点/35
第四节/经营者之自我交易/39
第五节/上市公司之特别规定/46
第六节/外国公司权利能力之实务见解/51
第七节/外国公司权利能力之有无应与认许脱勾/55
第八节/公司法第19条与未经认许外国公司间之关连/55
第九节/小 结/56

第三章/章程自治之范畴
第一节/绪 论/61
第二节/章程内容之弹性与自治/62
一、英国公司法有关章程之改革/62
二、不得任意修改之章程条款/64
三、公司章程上之所营事业(Objects clause)/65
四、我国之公司章程/67
第三节/对中小型公司管制之放宽/72
一、公司法制与中小型公司/72
二、英国公司法之变革/74
三、我国公司法对股东决议之设计/82
第四节/小 结/85

第四章/少数股东之保护
──自股东会之程序设计及董事会之干扰观察
第一节/绪 论/87
第二节/股东会之运作与干扰/91
一、「出席」股东会行为之性质/91
二、股东会运作之干扰
──从董事会操控之角度切入/96
三、董事会操控行为应否准许之判断标准/105
四、股东会决议之撤销与无效/109
第三节/公司治理下股东会之功能与设计/116
一、股东提案权/116
二、董事之解任及董事候选人提名制度/131
三、股东会功能之发挥与落实/140
第四节/小 结/145

第五章/少数股东之保护
──自多数股东行使表决权之界限观察
第一节/绪 论/147
第二节/章程与盈余分派/148
第三节/盈余分派决策权之归属及现行法下之救济/157
第四节/司法介入与少数股东之保护/161
一、英国法之思维/161
二、我国未来之发展/165
第五节/小 结/170

第六章/少数股东之保护
──自代位诉讼有效性观察
第一节/绪 论/173
第二节/现行代位诉讼之缺失及建议之改革/174
第三节/代位诉讼之盲点/175
一、公司权利或股东权利/175
二、滥诉与同时存在原则
(contemporaneous ownership rule)/177
三、空白的诉讼规则/178
第四节/双重代位诉讼/179
第五节/投保中心的角色
──代位诉讼之新战场/182
第六节/小 结/185

第七章/董事忠实义务(受任人义务)之司法实践
第一节/绪 论/187
第二节/注意义务
──98年度台上字第1302号判决之启示/189
一、注意义务与侵权行为/192
二、商业判断法则之适用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193
第三节/自我交易
──98年度台上字第2050号判决所凸显之理念/195
第四节/违反忠诚义务之利益吐还/202
第五节/忠实义务(受任人义务)之起讫
──台湾高等法院98年度上字第1154号判决显示之现象/203
第六节/小 结/209

第八章/公司之资金筹措
──公司内部决策瑕疵与对外效力之连动性
第一节/绪 论/211
第二节/相关案例及争点/212
第三节/董事会召集程序或决议方式瑕疵对决议效力之影响/216
第四节/董事会决议与新股发行
──董事会之专属权限?/218
第五节/新股发行之效力
──与董事会决议效力脱勾?/220
第六节/小 结/222

第九章/公司及其负责人于资本市场之义务与责任
──内线交易与忠实义务(受任人义务)之关连
第一节/绪 论/225
第二节/禁止内线交易之理论基础/227
一、诈欺与内线交易/227
二、诈欺论述可能产生之盲点/231
三、市场法益与内线交易/234
第三节/我国内线交易之规定与模煳/253
一、证交法第20条与第157条之1所隐含之保护法益/253
二、实务见解/255
三、理论与实务之落差/260
第四节/以市场诚信之保护解构与建构我国内线交易之规范/262
一、内部人之范围/263
二、规范标的/265
三、行为态样/267
四、损害赔偿责任之必要性/268
五、资讯即时揭露之调整/271
六、免责要件之设计/273
七、其他限缩之规定/278
第五节/小 结/282

第十章/公司法全盘修正
第一节/公司法制之现况/285
一、公司种类/285
二、组织僵化/287
三、董事规范不足/287
四、筹资方式不足/288
第二节/公司法全盘修正之主要理念与建议:
打造具有弹性的公司组织/288
第三节/公司法全盘修正之主要理念与建议:
釐清董事权义并强化公司治理/291
第四节/公司法全盘修正之主要理念与建议:
不适任之人应予排除于公司经营之外/295
第五节/公司法全盘修正之主要理念与建议:
股东会之变革及少数股东救济机制之引进/298
第六节/公司法全盘修正之主要理念与建议:
关系企业章与董事忠实义务之扞格/299
第七节/小 结/301

索引/303

图书序言

三版序

  我国公司法虽迭有修正,然其骨干中宣示之理念其实仍停留于十九世纪。公司法主要系为中小企业打造富有弹性的组织型态供其选择;准此,股份有限公司之原型不应以大公司为本,此观诸外国立法例,本应如此。惟我国之股份有限公司于组织架构上强制公司需有三董一监、强制公司必须召开股东会、强制公司选择特定之董事选举制度、禁止非公发公司拥有多重筹资管道等等,对企业不分大小、不分需求而课予相同之义务、提供唯一套餐选项,致使多数公司选择有限公司之组织型态。有限公司存在之缺陷又使公司股东或绑手绑脚,或于遇有争端时自认倒楣。

  2015年公司法虽引进闭锁性股份有限公司,将其视为股份有限公司之特殊型态以满足创新新创事业之需求。惟闭锁性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之选项仍属片断,其中规定亦不乏相互矛盾之处,无法展现现代公司法制之精神。

  本书虽以现行公司法为基础,提出许多现行法制在学理上应重新检讨之处,然本书更期待的是,打破现有僵硬之思考,重新打造一部现代公司法制。在既有法规下小处修改试图解决眼前一时之问题,将使政府、公司经营者、公司经营之挑战者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层出不穷的「新」花招,不仅对公司治理无益,且使我国公司法制有见树不见林之憾,期盼各界能对我国公司法制之精进共同努力之。

曾宛如
2017年6月1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公司法制基础理论之再建构”,单看就觉得很有深度,也很吸引人。我在工作和学习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关于公司法的理论难题,感觉现有的理论知识体系似乎有些僵化,或者说,在面对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和新兴的法律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路。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公司法理论的根源,并通过“再建构”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加现代、更加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框架。具体来说,我非常想了解作者是如何看待公司与股东、公司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在实践中,这些关系往往错综复杂,界定起来也颇有难度。如果这本书能通过创新的理论分析,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和处理这些关系,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同时也期待作者能够结合最新的法学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来支撑其理论的构建,让“再建构”的过程显得既有高度,又不失接地气。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我,有一种沉静又深邃的感觉,与“再建构”这个概念颇为契合。拿到手后,纸质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我一直觉得公司法的学习,尤其是在理论层面,常常会陷入一些固有的框架,不容易突破。这本书的标题“再建构”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是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定势,重新审视公司法的基本原理?我尤其关注作者是否能将那些抽象的法理概念,通过清晰的逻辑梳理和生动的案例分析,转化为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的内容。台湾的公司法体系与大陆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其基础理论的探讨往往具有共通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启发,让我在面对一些复杂的公司治理问题时,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撑。例如,在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上,不同股东权益的平衡,董事会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如何防范内幕交易等,这些都是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挑战,如果这本书能提供新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那将极具价值。我期待它能带我进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理论世界,让我对公司法的理解能更上一层楼。

评分

坦白说,当初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其“再建构”的题目所吸引。我一直认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演变,而理论的创新则是驱动这种演变的重要力量。在公司法领域,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棘手但又无法从传统理论中找到满意答案的问题。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让我们能够跳出固有的局限,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进行“再建构”的?是引入了新的哲学思想,还是融合了经济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视角?我在阅读时,特别关注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是否能逻辑清晰、论据充分。我很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一些复杂的理论争议,例如,关于公司本质的不同学说,以及这些学说在实际中的应用差异。对于我而言,一本好的法学理论著作,不仅要能阐述清楚“是什么”,更要能解释“为什么”以及“如何”应用。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做到位,让我不仅仅是“知道”,而是真正“理解”。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著作,它的切入点非常独特。我之前阅读过的公司法理论书籍,多半是在既有框架下进行细致的阐释和分析,强调理论的严谨性与体系的完整性。而这本书的“再建构”似乎暗示着一种颠覆与重塑,它不满足于在原有地基上添砖加瓦,而是试图探索新的建筑材料和设计蓝图。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在意作者是如何处理公司法中的核心概念,比如法人格独立、股东责任限制、以及公司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张力。在实践中,这些理论概念往往会因为各种现实因素而显得模糊甚至失效。作者能否通过“再建构”的过程,为这些概念赋予新的生命力,使其在现代商业环境下依然保持其解释力和指导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一些前沿的理论问题,比如在数字经济时代,公司形态的演变是否需要对传统公司法理论进行相应的调整?区块链技术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又将如何?我期待作者能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审视现有理论的不足,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为公司法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它的内容所吸引,特别是“再建构”这个概念,让我想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一些既有的概念进行反思和更新。对于公司法这样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而言,理论的“再建构”显得尤为重要。我之前接触过的公司法理论,大多是在既有的体系下进行深化和细化,而这本书似乎有志于在基础层面进行革新。这让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进行的“再建构”?是颠覆性的创新,还是渐进式的完善?我在阅读时,会特别关注作者对于公司法基本原则的重塑。例如,关于公司决策的合理性、董事忠实义务的内涵,以及股东权利的保障机制,这些都是公司法中非常核心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基本原则在当下商业环境中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理论模型或分析工具,让我们在面对复杂法律问题时,能够有更有效的思考和解决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