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安慰:这样说,帮助亲友面对挫折、伤痛与低潮

恰到好处的安慰:这样说,帮助亲友面对挫折、伤痛与低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Kelsey Crowe, Emily McDowell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情感支持
  • 安慰
  • 亲情
  • 友情
  • 挫折
  • 伤痛
  • 低潮
  • 沟通技巧
  • 自我关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教你以「同理心热身操」「实境对白演练」「怎么说怎么做同理行为速查小抄」,
提高情商,摆脱说不出口的窘境,在恰当时刻当个称职的安慰者!

  面对亲友同事的困境,我们都想要帮上忙、说上话,
  但从来没人教我们该怎么办,甚至一不小心就让善意走了样……
  这时,到底「说什么」才能抚慰那些受伤的心?
  「怎么做」,才能向所爱之人表达刚刚好的关心?

  每个人一生中,总会有某一刻为「不知如何安慰人」而纠结。
  在这个时刻,你说错的一句话、做错的一个动作,常会令你无比懊悔……

  这本深具突破性、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人生实用指南,能帮助你充满信心地去支持那些经历悲伤、疾病或任何其他艰难处境的人。透过活泼的画风、深具建设性的意见、简短的实境对白演练、好用的「同理行为速查小抄」和真实案例,你将知道如何为那些痛着的心,提供更温暖的陪伴。

  彼此主动关怀,紧密相伴度过生命困顿的时刻,能将人们紧紧连系在一起。从此,你的善良,能更有效地表达;你的关怀,会找到最适合的方向;你的安慰,会有恰到好处的力道。

各界推荐

  暖心安慰新势力赞声推荐:
  女王、职场图文作家马克、工作日志、宝总监、救命病栋8760时

  我以前觉得,跟遭遇不幸的人聊天,但是自己又帮不上忙时,心里总是很累。但是这本书让我知道自己能够帮上哪些忙、对方需要的是什么。那天与失业又分手的朋友聊完,分开的时候他说:「我很高兴今天来跟你聊聊。」 如果你需要智慧,在伸手扶持心碎的人时不误触伤口;如果你需要勇气,扶持你关心的人,与他一起度过内心的暴风雨。真诚地推荐这本书,在身边的人发生心灵意外时,它是很好的急 救守则。——工作日志

  这是一本看了会让人反思一些东西的书,深层描写了一些我们不曾想过的状况,以及教导我们如何去应对以及解决,看完之后真是为曾经做过的一些蠢事感到羞耻啊!总之,这是一本值得花时间去看的有用的书!——宝总监

  本书每一页都让我们可以在这个即将窒息的世界里,获得一股支持的力量,一口必要的氧气。——《在爱中重生》作者 格伦侬‧梅尔顿

  这本书全然改变了我帮助和关心他人的行为。每一页都充满了热情与创意,还有帮助正在受苦的朋友、同事、家人与伴侣的具体建议。  ——《给予:华顿商学院最启发人心的一堂课》作者 亚当‧格兰特

  温暖又实用的助人指南。—— 《挺身而进》作者 雪柔‧桑德伯格

  这本书是份礼物,是完美的人性101课程,帮助我们学到从未在学校里学习过的常识。不带批判,只以幽默与同情为读者解释在不同场合中,你可以提供的最好做法与话术。——《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作者 伊莉莎白.吉儿伯特

  我们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帮助挚爱的亲友,但这本书帮我们做到了!它将这个巨大又复杂的议题,转变为轻松易懂的模式。适合所有想要让关系更和谐与亲近的人阅读。——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系临床副教授 BJ Miller

  同理心是样有利且关键的工具,能够增进关系,避免出现事不关己的态度。这本书将带大家运用同理心,浏览不同场合该做与不该做的事,更仔细说明背后原因。—— CNN.COM

  最终,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书,在他人遭遇不幸的时候,学习向他人传达善意,尽我们所能地,陪伴需要的人。」—— Buzzrfeed

  这本书教会我们无论在何种场合都能充满自信提供他人协助与支持。—— Thrive Global

  做一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得好。而这本书将提供如何做那所谓的一点,更强调小小的作为能够有多大的帮助。——The Cut

  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在周遭亲友遇到困境时,自己能够如何提供协助。—— Oprah.com

  具体的建议加上作者的具体生活经验,协助我们能够为陷入困境的亲友提供最适当的协助。—— Salon.com

  一点点小行为,能够对整件事情造成重大的改变。这本书提供了各种你在不同场合可以做的小举动、对话范例,以及实地演练分享,彻底帮助你训练同理心,来帮助更多深陷痛苦的亲朋好友。—— Real Simple.com
好的,这里有一份为您的书《恰到好处的安慰:这样说,帮助亲友面对挫折、伤痛与低潮》量身打造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深度吸引潜在读者,并完全避免提及该书主题或生成过程的痕迹。 深入迷雾:在沉默与喧嚣之间,寻找真正的人性连接 —— 一本关于倾听、理解与重建信任的深度指南 你是否曾站在一个破碎的边缘,面对一个沉默的灵魂,却发现自己手中空无一物?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似乎前所未有的紧密,然而,当真正的风暴来临时,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却愈发强烈。亲人、挚友、同事,他们可能正在经历一场无人知晓的内在地震——可能是事业的崩塌,情感的断裂,或是对生命意义的迷惘。你渴望伸出手,想要提供支持,却常常因为措辞不当、时机拿捏的失误,反而让彼此更加疏远。 《深入迷雾:在沉默与喧嚣之间,寻找真正的人性连接》,并非一本教你如何“解决问题”的实用手册,而是一次对人类脆弱性与韧性本质的深刻探访。本书旨在揭示,在人际关系中,最强大的力量往往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带着同理心去“在场”。 探索沟通的暗礁与边界 本书分为四个核心部分,层层递进地引导读者理解复杂人际互动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失语的时代——解码沉默背后的语言 在这个部分,我们首先审视现代人际交往的困境。我们太习惯于用“建议”、“分析”或“积极的口号”来填补空白,却忘记了沉默本身携带的巨大信息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剖析了人们在面对巨大压力时,为何会选择自我封闭,以及外界那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干预,是如何无意中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别想太多”的陷阱: 为什么看似善意的劝慰,实则是在否定对方的真实感受? 非语言信号的解析: 如何通过观察肢体语言、眼神接触的时长和频率,捕捉到对方深层次的需求? 共情与同情的界限: 区分“我理解你的痛苦”与“我感受你的痛苦”之间的微妙权力关系。 第二部:构建安全的场域——从防御到敞开的桥梁 真正的支持,建立在一个安全且不被评判的环境中。本书花了大量篇幅探讨如何构建这样一个“心理安全区”。这需要我们暂时放下自己的叙事、自己的经验,甚至是我们想要“帮助”的急切欲望。 “是的,你说的都对”的艺术: 学习如何用确认性的语言,先接纳对方的感受和认知,即使你并不认同其观点。 避免“过来人”的叙事陷阱: 为什么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有时比倾听更具破坏性?如何将个人经验转化为恰当的参照,而非替代对方的经历? 界限的艺术: 如何在提供支持的同时,不将对方的重担完全揽到自己肩上,保持自我健康的平衡。我们必须清楚,支持不是“替代”,而是“陪伴”。 第三部:穿越情绪的迷宫——处理“难以言说”的议题 生活中总有绕不开的议题:深刻的失落、无法挽回的错误、长期的无力感。这些情绪往往难以被日常语言消化。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温柔地触碰这些敏感区域,不寻求快速修复,只求深刻连接。 关于“为什么”的追问: 探讨为何在危机时刻,追问原因往往适得其反,以及如何将重点从“原因”转移到“现在如何继续”。 处理羞耻感与自责: 那些深埋的、不愿示人的自我谴责,该如何被温和地带到光下,而不是被指责或轻视? 面对“没有答案”的现实: 很多痛苦没有教科书式的解决方案。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在“问题无解”的现实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微小动力。 第四部:重建与前行——微小行动的力量 支持不是一个单向的输出过程,它最终目标是帮助对方重新找到内在的能动性。这一部分关注的是,在长时间的低谷之后,如何用不具压迫感的方式,引导亲友重新连接世界和自我价值。 “我能为你做点什么”的进化: 如何将空泛的提问,转化为具体的、对方可以轻松接受的微小行动建议。 庆祝微小的胜利: 识别并放大那些在低谷中难以察觉的进步,帮助对方重新校准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长线维护的哲学: 真正的连接是持久的,而非一次性的救援。探讨如何在关系中保持持续的、低干扰的关注。 为何需要这本书? 在一个人人都在寻求快速解决方案的社会,《深入迷雾》提供了一种逆流而上的勇气——那就是慢下来,去感受,去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性。 本书的语言风格如同与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者进行深度对话,既有严谨的心理学洞察,又充满了对人间烟火气的深刻体悟。它不是冰冷的说教,而是温暖的邀请——邀请你放下“拯救者”的姿态,成为一个更纯粹的“陪伴者”。 无论你正面对着一位失意的同事、一个情绪低落的伴侣,还是一个陷入泥沼的朋友,这本书都将成为你手中那盏最柔和、却也最坚定的灯。它帮助你跨越那道沟通的鸿沟,抵达人与人之间最真实、最需要被看见的内心深处。 翻开本书,停止猜测,开始连接。 (约1500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凯西‧克洛(Kelsey Crowe Ph.D.)


  互助组织「互相扶持走出来(Help Each Other Out)」的创立者,也是战胜乳癌的生命斗士。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社福系博士,目前在加州州立大学教授社工。

绘者简介

艾蜜莉‧麦朵威尔 (Emily McDowell)


  作家、插画家与演讲者。美国知名的卡片插画家,设计了众多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问候卡片。2015年,为历经重大疾病、伤痛与痛失亲人的大众,创立同理心卡片(Empathy™ Cards)。同年入选「美国十大影响世界的设计师」。

译者简介

崔宏立


  以陪小孩玩耍为业、翻译为乐,读书为了休息,费力只求放松,日日逐猫暖脚,夜夜揉面练拳。翻译作品有《为什么我们经常误解人心?》(合译)、《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等书(以上皆为究竟出版)。
 

图书目录

序言 剧透人生:坏事总会发生
 
Part One打好基础
Chapter1 照顾别人之前,先把自己照顾好   我认为人们什么都不问或不说,是因为那话题令人不舒服。此时,我正经历巨大的人生转折,  然而就像房间里有头大象却没人吭声。我想那就是重点所在——大多数人干脆啥也不问或啥 也不讲。 ——离婚的卡拉
Chapter2 设身处地 当我们最需要朋友和家人的时候,他们都避不见面。 ——孩子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的玛丽

Part Two付出关心的3项基准
Chapter3 心怀善意,比任何事都重要   得到重病会让人觉得非常孤立隔绝。最糟糕的是,人们会因为害怕说错或做错,因而什么也 不说、什么也不做。这样一来,只会更加深那份孤立感。 ——罹患结肠癌第3期的泰瑞
Chapter4 聆听:无声胜过千言万语  我爸问:「妳撑得住吗?去找谘商好吗?」他想要替我找些能解决婚姻问题的方法,而非只是 被动地听别人讲:「妳过得还好吗?妳感觉如何?」 ——历经离婚过程的蒂纳
Chapter5 小动作,大不同   我好爱她传来的简讯。只要晓得她有注意到,而且有在关心,就是我所需的全部;这并不 是说她有个神奇的拉桿,只要一动就会从天花板飞出气球,然后我的病就好了这样。  ——诊断出罹患多发性硬化症的肯恩

Part Three拜託!我不要变成灾难!
Chapter6 拜託!千万!不要说这个(谢了)!  我舅舅自以为是灵性导师,还说:「我认为这是个征兆,显示出你和你妈有心结待解。」 去去去!你什么东西。 ——癌症倖存者希拉 Chapter7 同理行为速查表:怎么说、怎么做,就靠这本小抄  

结论 你抓到重点了!   如果我们想要主动表示关怀,并让对方能够信任自己,我们得要先信任自己。那并不表示 我们得要完美无缺。只要做自己就可以了。

致谢 暖心推荐

图书序言


  
剧透人生:坏事总会发生
  

  首先,我们要讲个真实故事,让大家看看想要安慰处于困境的朋友时,这样的善意怎么会一不小心就失控。有天早上,莫妮和艾美一起出去晨跑。正当两人缓缓顺着上坡迈进之际,莫妮不经心地随口讲道:「这个週末要做什么好呢?也许可以去看场电影⋯⋯但我得要剪个头发。剪短好吗?要不要再弄个浏海呢?」这时艾美放慢脚步停了下来。「莫妮,」艾美说,「昨天我诊断出得了乳癌。」莫妮紧张得口干舌燥。
  
  我该说些什么?「真是遗憾。」她接着说。「妳一定吓坏了。」莫妮抱了抱艾美后很快又退开。接着问了更多细节,讲着讲着,一开始的震惊感受就稍稍消退了。
  
  然后莫妮说:「嘿,妳有没有看过《亲密关系》?」
  
  此时,这两位朋友已经走到坡底。她们再度停了下来,而艾美就像一时喘不过气,一脸不可置信地盯着莫妮看。
  
  「妳说的是那部电影吗?」
  
  「对呀,」莫妮说。「黛博拉.温姬演的那部。」
  
  「没错。而且她是位⋯⋯年轻的妈妈?后来死于乳癌?」
  
  「啊。」莫妮的内心七上八下。她说的是那部电影没错,但她原本是想讲别的——某段有趣的部分。莫妮凡事都先求幽默搞笑,恐惧害怕的时候也一样。
  
  但是莫妮忘了某个事关重大的细节:电影演到最后,黛博拉.温姬死了。
  
  「别放在心上!」莫妮说,「我只是想开个玩笑。」
  
  「等等。我刚刚才跟妳说我得了乳癌,妳就要我去看有史以来最令人难过的电影,内容讲的还是有人因乳癌死了?」
  
  「我是个大笨蛋。」莫妮说。
  
  「没错,」艾美接着讲,「妳是。」
  
  你我都经历过这种事,不是吗?
  
  电话铃声响起,传来你所爱之人呜呜咽咽的哭声。你觉得肚子一紧,心跳加速。某位同事的小孩一出生就患有严重心脏病,或是谁的先生出了车祸,再不然就是某位朋友诊断出罹患不治绝症。
  
  好吧,你不晓得该说些什么是有原因的。某些状况下,说再多也没法改变。对于丧子的母亲,或是妻子被诊断出癌症的男人,世上谁也无法让一切坏事变好。所以,人们对此一声不吭是情有可原的。
  
  糟就糟在你的想法没错——你恐怕不能用三言两语解决别人的痛苦。但好就好在凡人都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如果你无法想出「得体漂亮的话」也没什么不对。
  
  不管是什么状况,身边的某个人遇上令人崩溃的大事,让你觉得十分难受,你完全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更不晓得可以怎么做。
  
  要是能做点什么来提供协助的话呢?这更好!想出该做什么,或许比晓得该讲什么要困难得多,不过看过本书之后,你就会晓得该怎么说、要怎么做。这并不难。你只要精进早就拿手的那些朋友之道,其他就让我们来助你一臂之力。
  
  伤者的「生命之水」这本书并不是什么心灵鸡汤,它算是伤者的「生命之水」。所以啰!别指望这会是本自看自学、能化腐朽为神奇、讲解如何让你「脱胎换骨」变成世上最富同理心之人的作品。我们也假定既然你都上过幼稚园了,当然晓得同理心和同情心相当重要,而且乐于助人是处世的道理。不妨就趁此机会,也讲明白另一个假设:你又不是完人,我们也不期望你变成这一方面的专家,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种东西。我们可没有要给你制造另一个(不可能的)目标,让你成为「助人模范生冠军」。
  
  有什么难以想像的事情第一次发生在朋友身上——这在某个时刻总是会发生的——你的表现不佳也情有可原。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如果你想做名有责任感的成年人,表现就得更好才行。如果你生命中重要的人受了伤,当然会有真正、实际的方法可以提供协助。而那正是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
  
  然而,我们晓得绝对有某些时刻必须忍住不要主动表示关怀,什么也别说——我们没法在谁的人生遇到麻烦转折的时候,都刚好出现在他身旁。老实说,并不是每个人在遇到特别困难情况的时候,都会想要把你牵扯进去。我们并不是要把你变成超负荷的好人好事代表,而是要助你学会抚慰人心的简单基础,衡量从旁支持和插手干预有什么区别,最终帮你从仅在心里挂念有人受苦,进一步提升到可以在情势有所需要的时候实际做些什么(即使是件小事),并且满怀信心去做,不怕出差错。
  
  本书有好几种用法。许多读者都不免有位朋友正身陷危机,所以你大概想找到一些方便、实用的话或是做法,可以马上派上用场。你可以在书中的第2部分和第3部分找到这些资讯。事实上,如果你只有4分钟搞清楚该对悲痛的同事说什么才好,第3部分可以提供支援。然而,对于那些有备而来的读者,第1部分可找到在他人受苦时我们为什么难以搭上线的原因。文中提供一些方法,让我们反省(然后放下)自个儿的心理包袱和恐惧,在我们主动伸出援手的时候,往往是这些心态从中作梗。
  
  花时间操练你的心态以及这本书里头所提出的技巧,可让你的日子过得更轻松。这看来或许违反直觉,因为伸出援手不就表示要在早已忙碌的行程中加上一件待办事项吗?但是,你将会发现,花些力气和他人搭上线,这带来的内心平静更值得——就别提你不会再整夜醒着躺在床上,就为了没写封电子邮件问候对方或诸如此类的事情,弄得心情糟糕透顶。
  
  除了你的行动与意愿一致合拍能带来辛福感,这样的同理心练习可以引导出更有意义的人际连结。不光是从付出面加以衡量,从收获面这个角度来看也一样。你的关怀圈会往外扩展,从最要好的朋友到同事、到邻居,到点头之交,甚至是陌生人。听来矛盾,但千真万确:受苦之际,身旁有人陪伴真的能够获得更多快乐。
  
  为什么要听我们的?我们都是平凡人。就和许多读者一样,我们的人生也是有起有落。正因如此,我们俩,凯西和艾蜜莉,都各别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个课题深感着迷。要说我们年轻的时候很蠢也没错,当然是各有各的蠢法。
  
  凯西的故事:我21岁的时候,母亲罹患了精神疾病。我已经没有爸爸了,也没有兄弟姊妹、姑舅姨伯,而且更上一辈祖父母那代的早就不在人世。虽然母亲生病,我们还是亲密得不得了;然后,有一天她决定停止服用精神药物。结果,妄想和幻觉吞噬了一切。我试着把她送进医院寻求协助,但之后她就再也不和我说话;又过了几年,她去世了。母亲排拒我的那一刻,我小小但还算完整的家也就不复存在。如此失去至亲,却没有伴随而来的哀悼仪式——我这一生当中,除了最亲密的几个朋友,最亲近之人的「死亡」,基本上都无人闻问。艾蜜莉的故事:我24岁时,被诊断出第3期的何杰金氏淋巴瘤。经过9个月的化疗和放疗后出院回家,15年来未再诊断出其他癌症(但愿!)。生病最难过的部分倒不是掉头发、被星巴克店员称作「先生」,或者化疗导致恶心想吐,而是那股孤单、被隔绝的感受。许多好友跟家人都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而消失不见,或是说出大错特错的话却浑然不知。
  
  然而,对我们两人来说,随着年纪成长,挑战也越来越多(身为平凡人都如此)。癌症又出现了!艾蜜莉的同事、室友,还有岳父都因此过世,而凯西得要接受乳癌治疗两次。光是这些经验并不能让我们成为同理心的专家——只不过,这一切让我们了解到,遇上困难时能有来自别人的支持是多么重要。
  
  可是,没有清楚指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说,我们很容易就会怀疑自己提供协助的能力。而且,缺乏社会仪式或模范告诉我们如何支持陷入艰难困境的人,可能也会让我们无法理解要做点什么或说些什么,才真的对于害怕或悲伤的人有所助益。有了这层认识,我们俩开始以各自的方式努力,设法让人们在生命遇到困境时,比较容易主动关心。艾蜜莉运用她身为贺卡作家及插画家的平台,加上战胜癌症的倖存者经验,以及从亲近同事朋友身旁学到的教训,发表一系列的「同理心卡片」。这些卡片经过特别设计,好让我们能在疾病和悲恸之际有比较可靠的方法彼此连系。凯西则创立了一个「互相扶持走出来」的组织,与商业、医疗和悲伤谘商等各业界的同理心专家与顾问合作,发展「同理心入门训练营」,和以「陪伴」我们所关心之人为题的工作坊。为充实这些工作坊、为了写这本书,她还做了广泛的线上问卷调查,样本超过900人,并且深度访谈50位曾经历种种艰困时刻的人,全都是为了要明白何种支持有效,何种没有作用。凯西从她的研究,以及在大学、医院和商业场合所提供的「同理心入门训练营」学到不少。艾蜜莉也在设计同理心卡片时,从令人难以置信的广大回应当中获得很多。那就是:不论你是职业社工,或是吓到躲开的好朋友,如果不知道该如何支持承受痛苦的某个人,你并不孤单。
  
  每个人一生之中,都有某些时候会为此纠结。而我们俩就确实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我们以哀悼为核心,投入进行的所有研究,都强化并且改变了我们原本以为能「支持他人」的想法。我们想要让各位读者别再犯相同的错,因此以一种直截了当、过来人的立场,把我们所学到的全都提供出来。我们的策略我们採取的策略可以浓缩成一个词:信任。当你要支持关心的人时,要相信自己具备亲切的关怀能力、拥有你的价值,以及能够实际做些什么——这是能在人生最为不利的环境里找出活路的关键。为了帮助读者学会在这个领域里信任自己,本书中将会深入探讨三大要点:付出关心的3大基准1)心怀善意,比任何事都重要2)聆听:无声胜过千言万语3)小动作,大不同借着探索这几个基准在你生命中的意义,并实际应用看看,你就对自己付出的能力更有信心。如果你认为没好好回应朋友的危机状态,会让他们觉得很糟,那么你应该知道——你什么都不说的话,他们会觉得更糟。但不用担心:你并不孤单。本书要教你充满自信对他人伸出援手——不管是朋友、家人,认识的人甚至是陌生人——在他们感到艰困的时刻,培养出或长久或短暂的深刻连系。我们会协助你,顺利度过仅能心头挂念某人遇上难受时刻的「分析瘫痪阶段」,进一步发展到经过妥善思考之后,採取行动,真正为对方做些什么。
  
  如果你要只记一个重点,本书的重点应该就是:若是要选择「说些什么」或「什么都不说」,说些什么几乎总是有较好的结局。
  
  而且,当你生命中的某人遭受苦难,的确有真正、务实的方法可以提供协助。很可能在你阅读本书的此时此刻,就有位朋友需要你伸出援手。

图书试读

应急用的佳句清单
 
把这些句子收在后口袋里,以备不时之需:
● 你想要谈谈吗?
● 不会无聊啊,我想要听。
● 对你来说感觉怎样?
● 现在你过得如何?
● 这一定很辛苦,不过你做得很棒。
● 我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事。
● 我看着你走过之前的各种困境。现在会觉得很苦,但我晓得你可以安然度过。
● 没错,了解这事真的让我对你刮目相看。我觉得你更迷人、更勇敢了。
● 我佩服你。
● 我爱你。
 
嘿,听好了:
 
研究显示,要谈论自己的情绪,往往和朋友谈会比和家人谈来得容易。所以,如果因为兄弟姊妹或父母不能倾听或是让你阐述感受而深感挫折,你并不是特例。家人无法完全胜任情绪处理是正常的,因为他们还比较可能参与基本且必要的协助,像是打扫或经济援助。因此,如果可以的话,请他们卷起袖子帮忙做点事(不过在某些关系中,这样做并不适当)——而最内在的感受就去和朋友研商吧。
 
简讯和社群网站真的有用。
 
谁晓得简讯会是帮助人们感觉更佳的好工具?(抱歉啦,世界各地青少年的爸妈们。)传简讯不仅让朋友晓得你(又要)迟到,或是以能想到最粗糙随便的方式和某人分手,更透过研究证实,已经成为心理学家支持意志消沉之人的有效方法。你可能会觉得在社群网站写十五个字,或是传一杯红酒的表情符号,并不是人们身处痛苦时的沟通好方法。但可别忘了——重点并不在于找到「正确的用字」,而在于单纯的想要建立连系。有的时候,我们只需晓得别人有想到我们,并不需要谈论自己的感觉如何。所以,要是你在电脑或手机前徘徊良久,不知是否应该发封电子邮件、发篇安慰的贴文、只是说声「嗨」「爱你哦」或分享什么的话,答案就是「传吧」!如果你们是亲密的朋友,拨通电话能额外加分。但这些虚拟安慰真的很有用。
 
打通电话恰当吗?
 
因为有那么多种方式可以在弹指间沟通讯息,人们因此几乎不再讲电话了。当电话铃声响起,反而会感到突兀。如果来电显示出不认得的号码,更是如此。
 
当某人身陷危机时,你会打电话给他吗?如果你们并非早就是十分亲密的朋友,我们建议你别拿起话筒。如果你们不是很亲近,绝对别在惨事或不幸消息发生的头几天打电话过去。这个时候,一张卡片或一封电子邮件比较合适。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中。当我看到这本书《恰到好处的安慰:这样说,帮助亲友面对挫折、伤痛与低潮》时,立刻就被它的内容所吸引。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亲朋好友遭遇不幸,内心充满了想要帮助他们的渴望,却又苦于不知如何开口,担心说错话而适得其反。有时候,一句简单的“我理解你”可能远不如一个默默的陪伴来得有力量;有时候,过度的鼓励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痛苦被轻视。这本书似乎正是一本教科书,能够教会我如何识别那些无效的安慰,并提供更具建设性的沟通策略。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类型挫折和伤痛的应对方式,以及如何根据不同人的性格和处境来调整安慰的语气和内容。如果能学到如何在不强加观点的前提下,给予他们前行的勇气和面对现实的力量,那将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都透露着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让我觉得它一定能够帮助我解决一些困扰已久的问题。每次看到身边的人陷入低谷,我都会感到一种无名的焦躁,想要伸出援手,却又担心自己的笨拙会适得其反。我深信,真正的安慰不是一句空洞的同情,也不是廉价的鼓励,而是能够触及心灵、给予力量的智慧。我非常好奇书中会提供哪些具体的沟通技巧,例如,当一个人经历失去时,我应该如何表达我的悲伤和支持?当一个人遭遇重大打击,对未来感到迷茫时,我又该如何帮助他重新找回希望?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我能够成为一个更懂得倾听、更懂得给予恰当安慰的人。我期待它能够教会我如何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如何用充满智慧的语言去温暖和疗愈。

评分

作为一名在生活中常常需要面对他人情绪起伏的人,我对“安慰”这个话题有着特殊的敏感度。很多时候,我们出于好意想要安慰别人,结果却适得其反,让对方更加难受。这本书《恰到好处的安慰》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承诺能够提供一套实用的方法,帮助我真正学会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去安慰那些正在经历挫折、伤痛和低谷的亲友。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安慰的心理学原理,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安慰无效,而另一些却能触及灵魂。同时,我也期待它能提供不同情境下的沟通范例,例如,如何安慰一个失去工作的人,如何安慰一个失恋的朋友,如何安慰一个遭遇家庭变故的长辈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提升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成为一个更体贴、更有智慧的倾听者和支持者,用恰到好处的言语,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和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就深深吸引了我,"恰到好处的安慰",听起来就有一种温暖而有力量的感觉。在生活里,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伤痛和低潮,无论是自己经历,还是看到亲友身处其中,都让人束手无策。有时候,一句不恰当的话,反而会让情况变得更糟。我一直很想找到一种能够真正帮助到别人的方式,一种既能表达关心,又不至于显得多余或刻意的安慰。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期待它能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教会我如何在关键时刻说出最合适的话语,成为那个能够给予真正力量和支持的人。尤其是在面对那些难以启齿的伤痛,或是亲友陷入深深的绝望时,如何才能不打扰,又能给予最有效的安慰,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我相信这本书能够给我指引,让我成为一个更懂得如何去爱和支持身边人的人。

评分

最近总是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与身边的人建立连接,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时候,即使我们心怀好意,想要给予安慰,却发现自己笨拙的言语反而会让他们感到更受伤。这种无力感让人很沮丧。这本书的名字,"恰到好处的安慰",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它让我相信,安慰并非只有一种模式,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式。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剖析那些容易踩雷的安慰方式,又会提供哪些更具建设性和疗愈性的沟通技巧。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指导,更能提供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让我看到具体的应用场景。如果能够学习到如何用同理心去倾听,如何用支持性的语言去回应,如何帮助他们看到希望,而不仅仅是沉溺于悲伤,那将是多么宝贵的收获。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翻开这本书,去探索那些能够触及心灵的安慰之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