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走心的服务
丁菱娟(世纪奥美公关创办人) 我非常喜欢中国最近流行的一个词 「走心」,意思就是走到别人心坎里去了,无论是指说的话、做的事若你能做到走心,就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妙的互动了。
服务业最能凸显其价值的其实就是「走心」二字,你能做到令客户或他人感动的地步,服务就算是无可取代的价值。
本书的作者身为空姐,是最有机会也最能见证各式各样的客户的工作,书中有很多小故事都说明了服务做得到位,就得走心。一句话、一个小动作,在小处注意体贴对方的需求,用心而不用力,真是做人处世的最高境界。跟着本书学「走心」的服务艺术吧!
推荐序
空姐教您养成滴水穿石的好习惯
谢文宪/知名讲师、作家、主持人 我常说:「滴水穿石,不是水多厉害,也不是石头不厉害,而是时间太厉害。」长时间并养成1%的好习惯,竟可让自己100%受欢迎,肯定是滴水穿石的伟大力量。
「空服员」是许多女性梦寐以求的行业,但她们的外表虽然光鲜亮丽、令人羡慕,但背后的辛酸与付出却常不为外人道。
作者以十二年的空服员资历,五百万名乘客的贴身服务经验,近九千小时的总飞行时数告诉大家,原来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不被察觉的好习惯、甚至哪怕五分钟也好,也要见对方一面的好习惯,都会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上,有了意想不到的大突破。
「想完成大事,先从小事做起」,有些毫不起眼的小事,经年累月长时间养成的习惯,当累积足够时间后,便会产生巨大的效果,千万别说:「那又没什么。」
我常说:「人生就像一本书,不去旅行的话,你只看了第一页。」就让行遍万里路、阅人无数的空服员与您分享,百分之百受欢迎的人生经典小撇步吧。
自序 身为ANA空服员十二年,
从五百万名乘客身上学到的
人际关系法则是?
如果将每天的行动改变「1%」,
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我身为ANA的空服员飞了十二年,在二○○七年退休之前,接待了超过五百万名乘客。
在空中上演了各种戏码。乘客百百种。
我身为国内线的空服员,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超过二千名乘客,学习到了「人的想法和心情(内在)会表现在日常的行动(外在)中」。
回顾十二年的飞行生活时,许多人的笑容如今仍留在我心中。其中,也有很棒的乘客,令我「想再见一面」。
举例来说,像是歌手─松田圣子。
我之所以被松田圣子吸引,是因为从她的举止中,感觉到了她对空服员的体贴。
其中之一是,她的道谢方式。我奉上茶水时,尽管她正在和隔壁座位的人聊天,也尽可能地将上半身面向我,确实地看着我的眼睛,面带笑容地道谢。
而且不只一次。飞行过程中,她像这样向我道谢了好几次。下飞机时,她居然向我道谢道「茶很好喝,谢谢」。
我记得松田圣子的举止,真的在一瞬间掳获了我的心。
举例来说,像是被人奉为灵魂音乐之神─已故的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
当时,我还不习惯空服员的工作,笨手笨脚的。他八成察觉到我犯了错,被学姐唸了一顿。
他找我过去,一面摊开《纽约时报》,一面笑着说:
「报纸上的这个男的,其实就是我(笑)。如何?吓了一跳吧?」
我想,他是察觉到「那个空服员(=我)是不是在挨学姐骂」,「想替我加油打气」。而且下飞机时,他说「如果不嫌弃的话,来看我的演唱会吧」,邀请我去看他的演唱会。
他的体贴笑容和温暖话语,令我「获得了救赎」,瞬间成了他的粉丝。
我并不是因为松田圣子和詹姆斯‧布朗是「名人」,所以才「想再见他们一面」。
当时,我心想「他们人真好」,对他们抱持好感,但是我如今成为「提升客户满意顾问」,明白了他们两人为何吸引我。
他们两人之所以受到许多粉丝崇拜,是因为他们有察觉到「对方怎么想」、「做什么会令对方开心」这种「顾虑对方的心」,而且习惯将它们表现在言语和行动中。
这种人几乎百分百都会受到众人喜欢。但是,拥有这种顾虑对方的习惯的人,应该仅仅只有「1%」。而且这是如果想做的话,任谁都能做得到,但是却只有「1%」的人在做的习惯。
这种「1%的人在做的习惯」吸引了我。
我遇见超过五百万名乘客,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照本宣科的言语和行动,对方不会感受到」的这个事实。
这两个人之所以触动了我的「感情」,八成是因为他们对我的温情「并非是在做表面工夫」。他们俩的举止非常自然。
他们自然而然地认同了「我这个人」。
令对方接收到「我重视你这个人」这个讯息,也就是「满足对方想被认同的欲望」,可说是「使人际关系圆融的关键」。
礼貌不是端看举止
重要的是「顾虑对方的心」 我想看见「乘客的笑容」,而成了空服员。于是,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我心想:「除了搭飞机的乘客之外,我想看见更多人的笑容。」
「笑容」会以幸福填满人心。我之所以辞去空服员的工作,成为「礼貌讲师」,是「因为我想见更多、更多人的笑容」。「与人来往的礼貌」会改变人际关系,「温暖」人心,也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在进行礼貌研习的工作时,一开始会告诉大家一件事。
那就是「礼貌不是端看举止,重要的是『顾虑对方的心』」。
记得举止是非常重要没错,但如果没有伴随「顾虑对方的心」,那不过是「虚有其表」罢了。
为什么「顾虑对方的心」很重要呢?那是因为无论是谁,都「想被人打从心里认同」、「想被重视」、「想被了解」=都有「想被认同的欲望」。
如同我先前所说,「满足对方想被认同的欲望」正是使人际关系良好的关键。那么具体来说,「满足对方想被认同的欲望」是指什么呢?
例如,假如自己在加班的时候,同一个楼层的同事「买了拿铁给你」,这份「贴心」不会让你感到开心吗?这种小事也会「满足对方想被认同的欲望」。
消除人际关系烦恼的
「3个重点」 「人的烦恼有80%是来自于人际关系。」
这句说是加拿大籍的精神科医师─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博士说的。换句话说,「若是消除人际关系上的烦恼,人生的80%就会顺遂」。
那么,该怎么做才会使「人际关系顺遂」呢?
我自己也在遇见许多对人际关系感到烦恼、痛苦的人的过程中,意识到要消除人际关系上的烦恼,必须注意到「3个重点」(本书中会介绍用来掌握这「3个重点」的方法)。
【重点①】「明明所有人都做得到,但是只有1%的人在做的事。」 获得韩国总统颁奖的最年轻企业家──斐东彻,哪怕是迟到1分钟,迟到的时候,也一定会打电话通知对方。
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用餐时,会背对着对方,拆开免洗筷(其理由会在本书后面提到)。
这两件事都是想做的话,所有人都做得到,但是能够实际去做的人,应该只有仅仅1%左右。
松田圣子对我说了两次「谢谢」。「接过茶之后,说『谢谢』」,或许所有人都做得到。
但看看餐厅,会向服务生道谢的人却非常少。
明明所有人都做得到,但是不那么做的人非常多。正因如此,我觉得向我道谢茶很好喝「两次」的松田圣子很棒,如今也印象深刻。
虽然只是面对对方,做「所有人都做得到的小事」,但是将「只有1%的人在做的事」养成习惯的人,会以将近100%的机率,「温暖」身边的人的心。
【重点②】「成为被选中的人。」 研讨会等工作多的时候,我一年会上台两百次左右。我察觉到从听讲者身上,一定能够看到一个「共通点」。
举例来说,假设带领「一班三十人」的研习时,六人一组,将四张桌子面对面并排,再将一张桌子排在其中两张的边上,使桌面形成一个长方形。依照进入室内的顺序,请听讲者坐在「喜欢的地方」,不可思议的是,「类似的人」会组成一组。
像是「同一桌坐的都是活力充沛、人来疯的人」、「同一桌坐的都是静静地听我说话的人」、「同一桌坐的都是年长者」等。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那是因为大家会在一瞬间判断「喜欢」或「讨厌」,然后「挑选人」。
「那一桌的人打喷嚏时,手没有摀住口鼻。一定是不懂顾虑别人的人。我讨厌跟那种人在一起。」
「那一桌的人都是比自己年长的人。大家看起来好严肃,所以避开那一桌吧。」
「那个男人仪容整洁,西装笔挺。感觉工作能力很强,我想和他聊一聊。」
但是,尽管手没有摀住口鼻,也不见得不懂顾虑别人。年长者未必严肃。尽管身穿整洁的西装,也未必工作能力很强。
不过,我们往往会擅自联结思考,像是「手没有摀住口鼻=不懂顾虑别人的人」、「年长者=严肃的人」、「仪容整洁的人=工作能力很强的人」。
据说朋友I(男性)透过「每天有精神地打招唿」,免于被裁员。因为上司认为能够「每天有精神地打招唿=工作能力很强」。
这正是「见微知着」。我们会从细微的一件事,类推其他的所有事情思考。
倘若如此,若是努力被身边的人「认为是好的」,「成为被人选中的人」,人生应该就会改变。
【重点③】「养成每天的习惯」 我担任研习讲师,只有一件「感到遗憾的事」。那就是「有人好不容易接受研习,却没有改变」。
他们之所以学了也没有改变,是因为「没有行动」。「知道」和「做得到」是两回事。即使知道「大声、有精神地打招唿」很重要,却没有付诸行动。即使付诸行动,也一、两次就停止了。这样的话,不算是「养成了习惯」。
正因为长时间、不断地累积小习惯,才能给予对方「他是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他是个有礼貌的人」这种印象。
唯有一直看真品
才会知道「真品的光芒」 我认识的一位教授曾问我:妳知道珠宝鑑定师「怎么进行能够辨别出真钻和假钻的训练吗?」他说:
答案是「一直看真钻」。
一直看「唯有真钻才能绽放出的光芒」,看好几千次。这么一来,就会明白真钻和假钻的光芒的差别。
我听完教授的话,心想:「这跟想令对方开心的顾虑、体贴、关爱完全一样」。
不知道真正的体贴和顾虑的人,无法真正体贴、顾虑别人。因为自己如果没有体验过真正的体贴、顾虑,就无法想像。
我身为空服员、提升客户满意顾问面对人,遇见懂得「1%的真正体贴」的人,向他们学习、纳为己用,努力将这些顾虑一一地养成习惯至今。
本书要介绍的是「懂得真正体贴的人」、「使人生戏剧性地好转的人」养成的「只有1%的人在做的习惯」。
他们之所以受到许多人喜爱、信赖,是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上述的3个重点,而且他们会顾虑到别人,认真地思考「该怎么做才能令对方开心」。
别人「想再见你一面」的次数越多
人生越丰富 「山高大雄伟,
但是无法以自己的双脚站立行走。
人渺小无力,
但是能以自己的双脚站立,拥有去见想见的人的能力。」
这段话是当空服员时,训练中心的教官说的。这段话中包含了「我们航空公司的人员从事的是一份很棒的工作,能够带人们去他们想见的人所在的地方」这种意念。
如今,我想起教官说的这段话,如此心想:
「有多少人『想再见我一面』呢?」
「如果没有人『想再见我一面』,我就没工作可做了。」没有人会安慰我、没有人会替我加油打气、没有人会陪我聊心事,也没有人会声援我。
假如没有半个人认同我,「想被认同的欲望」就不会获得满足,内心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温情」而温暖起来。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让别人「想再见自己一面」呢?要做到这一点,唯有确实地将刚才说的「3个重点」,一一地付诸行动。
【令人「想再见自己一面」的3个重点】
① 明明所有人都做得到,但是只有1%的人在做的事
② 成为被选中的人
③ 养成每天的习惯
而为了让别人「想再见自己一面」,要先主动「为了别人展开行动」。如果什么都不做,只是一直等待,就无法成为「令人想再见一面的人」。
光要稍微意识到「令对方开心的事」,我相信除了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会开始产生戏剧化的改变之外,所有人都能变得幸福。
不必做「一天要花十小时」的训练,也不用花钱。
为了对方顾虑到只有1%的人在做的这「3个重点」,人际关系应该就会越来越精彩丰富。
人生的成功、幸福都是建立在「充实的人际关系」之上。若本书能够对于消除「人际关系的烦恼」有所启发,我将深感荣幸。
「别人『想再见你一面』的次数越多,人生越丰富……」
但愿你的人生充满了丰富的人际关系,绽放耀眼的幸福光芒。
礼貌讲师 松泽万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