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曾在台湾艺坛发光发热的前辈美术家传记,
追溯台湾美术的百年历程。
深入浅出的文字、精美细致的图版,
细述各擅油画、版画、雕塑等领域之十位前辈美术家,
他们随着时代推移起伏的个人生涯与艺术成就。
★ 吴昊──独具东方民俗美学的现代艺术家
吴昊,东方画会的八大响马之一,将油画的细腻带入版画,再用木刻的劲道探索油彩。其刚柔并济的画风,不仅承载着童年时期的缤纷意象与色彩的回忆,更形成日后万紫千红的艺术生涯。
吴昊出生于南京,1949年在时局动盪之中来台,曾服役于空军,1951年因缘际会跟随李仲生习画,并结识了日后合组东方画会的成员。1957年东方画会成立并举行首展,直到1971年的第15届画展之后才解散,同一年他也从空军退伍。吴昊从1960年代起投入版画创作,这些经验在1978年以后,转化成为他油画创作的养分,这种跨媒材美学的表现,让吴昊的艺术自成一家。
艺评家萧琼瑞曾对吴昊的创作,提出「油画中蕴含着版画的趣味,版画中透露着油画的肌理」的赞誉,说明他出入油画与版画的怡然自得。吴昊秉持着过去东方画会的精神、革新台湾绘画的初衷,从李仲生的教诲中,悟出用东方传统来刷新现代绘画的表现,在抽象的共鸣中,运用年画、剪纸和童玩等民俗元素,形塑他融旧铸新的有力表现,也是他对浓郁乡愁的真情表达。到了1960年代的违建意象、1970年代的花卉画作,吴昊运用更为繁密的线条,构筑出一幕幕活泼热闹的场景,遥遥牵系画家对千里之外的原乡情感。
吴昊身为东方画会代言人多年,并活跃于现代版画会,他丰沛的媒材对话,紧扣着台湾绘画的脉动,最终超越了西方前卫的现代绘画、纯朴写实的乡土运动,因而开创出一条跨越雅俗刚柔、抽象与具象、回忆与想像的美学蹊径。晚近的花卉静物画,从瓶花单景发展为花团锦簇,实物与背景融为一体,色彩铺满整个画面,不仅总结了吴昊的艺术追寻,也展现出画家生命圆满抵达的永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