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系新锐剧场编导 钟伯渊
直视土地与当代文化纠葛的戏剧坚持!
死前三日在黑暗中面对过去,
才能自大地母神的甬道获得新生。
女人一代一代的在幽暗的地洞里吟唱、呢喃和教育后代。
直到有一天,一个地上男孩,不小心坠落地底,
与她们一起生活、学习,然后回到地上;
在15年后带给她们战争、毁灭及屠杀。
延续《秽土天堂》首部曲、地上社会与地下世界的冲突,地下女子碧娜回到地下世界,回顾一切灾难源起的那一刻。
全剧借由碧娜死前三日的告白,以十七个短篇随机串连,除凸显记忆的支离破碎,也呈现虚实交错的时空感。首部曲偏重「文化侵略」下的暴力和权力关系,进而反思社会建构中的种种谎言与神话,二部曲则透过「象征寓意」的情节进行辩证。
晓剧场导演钟伯渊2011年自柏林游历返台后,以二战集中营为背景创作《秽土天堂》,故事描写地上社会对地下人的侵略,以一种慢性屠杀的方式,破坏了地下世界原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二部曲《地下女子》则以倖存者「碧娜」为主要叙事者,碧娜替跌落地底发现地下世界的阿道夫打开了地底世界的大门,尔后碧娜只能见证地下世界因为外来者入侵逐步迈向灭亡。
专家推荐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助理教授 于善禄、资深媒体人 梁红玉 专文推荐
对我而言,这表示这个剧本已经自成一个世界,不论从什么样的结构顺序去阅读、理解,都跑不出这个地下社会世界的手掌心,这种写作技巧,有点像意识流,也有点像美术史上的立体派或郎静山的「集锦摄影」,当然它肯定是后现代、后结构,甚至是新文本的自由拼贴与组装。透过如此多焦、零碎、片段、弥散的书写,那地下社会呈现出一副何等的景观呢?——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助理教授 于善禄
在此引用韦伯(Max Weber)的说法,人类「有意识地行动本身」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说明了我们能够更「清楚明白」地看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从《秽土天堂》首部曲里的质疑,再到二部曲《地下女子》的象征寓意,我们有幸识得了创作者深刻地用心。——资深媒体人 梁红玉